1、1古诗词专题【浙江衢州】1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 (4 分)答案:【四川南充】12诗歌鉴赏。(4 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上阙描写 (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 。(2 分)(2)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2 分)答案:12(1)春天或春季(1 分);兰芽、子规(任答一个得 1 分)(2)借溪水西流(1 分)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 分)(意近即可)【四川成都】一、诗歌鉴赏(共 4 分)阅读下面
2、的五代词,完成 1-2 题。南乡子2李珣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幕。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 (2 分)2下面哪一个选项的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2 分)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答案:1从“思乡”二字告诉我们这是一首思乡小词。词中写岸边烟雨朦胧,花瓣伴着雨滴飘落水中,鹧鸪几声啼叫,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凄凉孤寂的画面,借景抒情,为下文渲染了离愁别恨的崽乡之情做铺垫。
3、2.C。 南乡子表达的远客心境是,身在遥远异乡,内心孤独凄凉,思归心切,却只能在潮退的日暮春色里,遥寄乡愁。而 C 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也是表达了作者深处边疆之“远” ,保家卫国,但功业未建,只有在杯酒中表达内心的孤独凄凉,寄托思乡之愁。【四川巴中】14.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4 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 的感情。 (2 分)(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2 分)答案:【浙江嘉兴】3(四)古诗阅读(4分) 阅读下面
4、古诗,完成第15题。真定怀古元陈孚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主父故宫秋草合,尉陀荒冢莫烟平。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注释】滹(h)水:滹沱河。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莫:同“暮”。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4分)答案:15(4分)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
5、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能结合诗歌内容整体分析思考。理解准确全面深刻。表述流畅、清晰。)【山东潍坊】(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 12-13 题。 (5 分)浣溪沙 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 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注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六幺:绿腰,曲调名。12.上片中“逐” “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 分)
6、13.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 分)答案:12.“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4(2 分,字义、效果各 1 分。任选一字作答,若全答,按“逐”字判分)13.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1 分)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2 分)【山东泰安】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7、征夫泪。18.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 )A.衡阳雁去 B.四面边声 C.长烟落日 D.孤城紧闭19.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 “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在悲怆的情调中,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20.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8、。(杨炯从军行)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白居易观刈麦)C.无为在绞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答案:18.A 19.C 20.D【浙江舟山】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15 题真定怀古元陈孚5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 西来闻雁声。主父 故宫秋草合,尉陀 荒冢莫烟平。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注释】滹(h)水:滹沱河。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莫: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结合全诗,体会
9、尾联中“犹”字 的意蕴。 (4 分)答案: 15.略【浙江宁波】(五)如梦令(5 分)明李梦阳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17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2 分)18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 分)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C “落红” “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答案: 17 “一夜”表明时间之短, “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2分,加点字词赏析 1 分,句子理解 1 分,意思相近
10、即可)18C(3 分)【广东广州】12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5 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6云帆济沧海。(1)诗中的“顾” “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 分)(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3 分)答案: 12 (1) “顾”意思是:看。 “济”意思是:渡过。(2) “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诗人借用
11、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江苏连云港】(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7-8 题。 (5 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 分)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答案:7 (2 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8, (3 分)衬托(反衬对比陪衬) ,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
12、出两点即可)【湖南长沙】(一)古诗文阅读(共 20 分)天末怀李白 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 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 ,魑魅 喜人过。7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这首诗为诗人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当时李白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还至湖南。天末:天边。君子:指李白。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运多舛。魑魅: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汨罗:屈原在汨罗江含冤投水自尽。10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A古代一些物象常常被寄予特定的含义,例如“鸿雁几时有”中的“鸿雁”就因为有借雁足传信的说法,常常被用来借指书信。B意象与意境是诗歌鉴赏的重要元素,
13、本诗在“风” “水”物象前分别添加“凉”和“秋”两字,形成意象,构建了共同的意境。C “知人”是一种诗歌鉴赏的方法。作者视李白为知己,首联在看似不经意的寒暄中表现出作者对李白的关切。D “论世”也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方法。作者在动乱年代与李白一起被流放。所以才由李白的遭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感慨万千。E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一“憎”一“喜”的对比,主要写出了诗人对自己命运坎坷的无尽感叹。11诗人为什么说“应供冤魂泪”?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 分)答案:【天津】5.下面对归园田居(其三) 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
14、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A一、二句通过“盛”与“稀”的对比,写出诗人虽心归田园,却不善农事的情形。B.三、四句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描写,流露出诗人对田间劳动的厌倦之情。8C末尾句中“愿”的内涵是,诗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D.全诗语言朴素而诗意醇美,体现了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艺术特点。答案: 5.B【浙江杭州】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 (2)两小题。 (5 分)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15、注】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蛱(ji)蝶:蝴蝶。(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 “杏子肥” “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 分)(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3 分)答案: 21 (1) “菜花稀” (或“麦花雪白” ) “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 “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甘肃武威】(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23-24 题。 (5 分)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
16、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 ”,骑着“ 骄骢” ,天渐明时就到野外“ ”,结果“ 9”。 (3 分)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案: 23.(3 分)锦(红)衣 春游 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24.(2 分)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意对即可)【湖南衡阳】(一)阅读归园田居(其三) 完成 78 题。 (4 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7,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第二句中“盛”与“稀”前后对比,突出南山
17、下的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B三、四句写一早就去除草,直到黄昏月出才扛着锄头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C五、六句承上而来,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了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D最后两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卒章显志,表达出作者的心愿。8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2 分)答案: 7A 8 指诗人躬耕隐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愿。【山东济南】11.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4 分)窘况为许衡州 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塾师 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注
18、释】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塾师:指郑燮。10(1)分析诗中“竹” “梅” “菊”等意象的作用。 (2 分)(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 分)答案:11.(1)【答案】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2)【答案】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四川乐山】14古代诗歌鉴赏。 (6 分)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诗歌的首联和颈联渲染了边塞寒冷凄凉的氛围,描述了边塞生活的单调乏味。B “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
19、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C该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壮志难酬的抑郁。D李白不仅擅长古体诗行,他的塞下曲 望天门山等近体诗也有极高艺术成就。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可见,李白在盛唐诗坛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晓 战 随 金 鼓 , 宵 眠 抱 玉 鞍 ”一 句 中 , 把 “抱 ”换 为 “枕 ”好 不 好 ? 说 说 理 由 。 ( 4 分 ) 答案:14C(2 分) (4 分)不好。 “抱”字是相拥、怀抱的意思,1 分;它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情形,体现将士
20、戍边生活的艰辛,1 分;更能表现将士们心系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1 分。而“枕”字有安逸舒适之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1 分。【山东枣庄】(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6-8 题。 (7 分)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11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6词中写到的“遗篇”是指 (人名)的组诗 。 (2 分)7结合具体词句,简析词的“时空美” 。 (3 分)8这首词上阙写景寄情,下阙怀古抚今,请说说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 分)答案:6曹操 观沧海7上阙“白浪滔天”从下到上, “秦皇岛外”由近及
21、远;词人视通万里,写出了阔达辽远的境界。下阙“往事越千年”由今及古, “今又是”又由古及今;词人思接千载,寄托了鉴古颂今之豪情。全词拓展了空间,拉长了历史,时空交错,富有张力,尽显词的时空美。 (3 分。意思对即可)8词人鉴古颂今,抒发坚定乐观、奋发进取、改天换地的自豪欣慰之情。 (2 分。意思对即可)【江西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 6-7 题。 (每小题 2 分,共 4 分)临江仙 宋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 ,予客济源 ,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1235 年秋
22、,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 1238 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济源:地名,今属河南。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B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 , “翠盖”应“荷叶” ,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C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D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
23、“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B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12C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 6D7D【江苏省盐城市】(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8 题。 (6 分)宿牛群头 胡 助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拙蘑菇。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 供晚厨。(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注】牛群头:地名。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8.(1)诗中“拙” “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 (4 分)_(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 分)_答
24、案: 8.(1) “茁”是旺盛的意思, “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2)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2018 年湖北省咸宁市】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20.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而这首五言律诗除中间两联外,第一联也是对仗的。B. 肖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 “归雁
25、”,遥相照应。13C. 领联的“潮平两岸阔”,写出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情景,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D. 颈联把“日”与“春”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21. 请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答案】20. D 21. “正 ”是指风顺而不猛,“悬” 是端端直真地高抹着的样子。 “风正一帆悬”,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写出了小船在江面上顺风前行的样子。【解析】20. 试题分析:D 项“作为流逝的时光的象征”对这首诗解说错误。应该是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
26、征。21. 试题分析:赏析颔联第二句“风正一帆悬”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前提和基础。可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 。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这一句写小景已相当传神。但还不仅如此,这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
27、、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的大景也表现出【2018 年无锡市】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此诗是诗人 55 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12.阅读上面的一首诗,回答问题。(6 分)(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 分)答:(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 分)14答案: (1)(3 分)首联描写了阴沉萧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2)(3 分)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28、,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2018 年北京市】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经升起、旧年未逝而春意已经显现,生发了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1 分)9.阅读画线诗句,观察下面两幅图画,简要说明哪一幅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3 分)答 10.这首诗描写了长江的风光。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含“江”(长江)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和“”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
29、分)【2018 年福建省福州】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4. 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C. 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15D. 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
30、解析】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故 C 项分析不正确。5.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描绘诗歌中某一句的意境,要先正确翻译,然后再加上自己适当的理解和描写即可。本句话翻译为: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景象壮丽的景象。古诗词专题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一)村行王禹傅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抖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
31、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11.诗中额联、颈联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描绘出山野美丽的景象,请具体分析。(3 分)12.找出传达诗人情感的词语,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3 分)【答案】11.答案示例:晚籁与斜阳,动静对比。 沉寂幽静;胭红与雪白。色彩对比,鲜明绚丽;群山万壑与棠梨荞麦,远近高低对比,层次分明。共 3 分12.答案示例:兴长 惆怅 诗人原本游兴正浓,一看到村桥原树极像家乡景物,便触发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情。 共 3 分16【甘肃省兰州市】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5 分)金城北楼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
32、磻溪老,体道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注释】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金城,在现今的兰州。磻(p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体道:是指体悟道理。更:经历。8.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 、湍上急流、 的金城美景。 (2 分)9.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B.“声若箭” ,以呼啸而过的利箭做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C. 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D. 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答案】8.积水连山,城头残月。 9.
33、C【浙江省嘉兴】 ( 一 ) 送 人 之 荆 门 ( 5 分 ) 明 浦 源 长 江 风 扬 布 帆 轻 , 西 入 荆 门 感 客 情 。 三 国 已 亡 遗 旧 垒 , 几 家 犹 在 住 荒 城 。 云 边 路 绕 巴 山 色 , 树 里 河 流 汉 水 声 。 此 去 郢 中 应 有 赋 , 千 秋 白 雪 待 君 赓 。【 注 释 】 郢 ( yn) : 春 秋 战 国 时 楚 国 国 都 , 此 处 借 指 朋 友 去 的 地 方 , 即 荆 门 。 白 雪 : 也 称 “阳 春 ”“阳 春 白雪” ,古代楚国歌曲名,也用以比喻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赓(n):继续。 12.诗 歌 的
34、 颔 联 和 颈 联 分 别 从 、 两 个 方 面 来 表 现 荆 门 的 特 点 。 ( 2 分 )13.此 诗尾 联与 李白 送 友 人诗 中的 尾联 所抒 发的 情怀有 何不 同? 请简 要分 析 ( 3 分 ) 李白 送友 人 青 山 横 北郭, 白 水绕东 城 。此 地 一为 别 ,孤 蓬 万里征 。17浮云 游 子意 , 落日 故 人 情。 挥 手自 兹 去, 萧萧班马鸣。【答案】12(2 分)历史兴亡(人文遗迹)、自然风光(山水奇丽) 13(3 分)答案示例:李诗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来表达惜别之情;此诗通过想象“客人”未来 生活,表达安慰期盼(鼓励、乐观、祝愿)之情。【四川省眉
35、山市B 卷】宴 词 王之涣长堤春水绿悠悠,畎 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 ,桃溪浅处不胜舟。注释:宴词:宴会上所作。畎(qun):田间小沟。催去棹(zho):催促船儿离开。棹,长的船桨。23这是一首写“离愁”的送别诗,诗中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 “悠悠”一个词则暗示了诗人一片 的深情。 (1 分)24如何理解”桃溪浅处不胜舟”?结合写法作简要赏析。 (3 分)【答案】23惜别(依依不舍,1 分)24桃花溪太浅,怕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1 分) 。此诗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重。 (或化虚为实的手法,将看不见摸不着的“愁”赋予重量感,写出了愁之深重;或夸张手法,将“离愁”
36、夸大,担心溪水浅,载不动,进而写出离愁之深之多。 (2 分) 。【 四 川 省 乐 山 市 】 11. 诗词鉴赏。 (6 分,每小题 3 分)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 ,太鲜明 。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注】这是一首咏桂花词。彦辅:晋代名士乐广的字,以风流清高被人推崇。太鲜明:晋书刘隗传载刘纳语:“王夷甫(王衍)太鲜明,乐彦辅我所敬。 ”这首词是宋 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词的上阕前两句都用了_修辞手法来写桂花的_和_。 (3 分,每空 1 分)请分析词的下阕写“梅花”和“丁香”的作用。 (3 分)18【答案】1
37、1.(6 分)比喻、颜色、叶子(3 分,每空 1 分,如果学生进一步答出“颜色金黄”和“叶子碧绿、茂密、繁多”也可。 )”来形容词人分别用“梅花”和 “丁香的“俗” 、 “粗” ,来反衬(对比)桂花清雅不俗,表达词人对高尚品行的向往与追求。 (3 分,答出“对比”或“反衬”1 分,答出桂花清雅不俗,意思相近即可得1 分,答出词人的情感得 1 分)【江苏省苏州市】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6-8 题。一剪梅舟过吴江 蒋捷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
38、太湖之滨时期。帘招,指酒旗。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6上阕中词 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 (3 分)7 “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2 分)8说说你对“红了樱桃, 绿了芭蕉”的理解。 (3 分)【答案】6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 , “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 ,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 “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3 分)7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2 分)8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
39、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3 分)【山东省临沂市】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1 题。(4 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19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注释】左迁:贬官。唐宪宗元和 14 年(819)正月,宪宗命人从凤 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诗人视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此诗是在被贬途中所作。蓝关:现在陕西蓝田东南。湘: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潮阳:潮州下辖的一个县。云横秦岭家何在:回顾长安,云横而不见
40、家。瘴江:泛指岭南河流,旧时说岭南多瘴气,人碰上就要生病,潮州在岭南,所以作者这样说。11. 这首诗在叙事上借助时间与空间的跨度,使人深切的感受到诗人的一腔悲愤。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4 分)【答案】11. 这首诗在时间上,先回顾当初, “朝奏” , “夕贬” ;再写当下,立马蓝关;最后设想局,死于他乡,侄孙“好收吾骨” 。可谓时时生悲,满腔悲愤。在空间上,作者立马蓝关,回望长安,家已不在,前瞻潮阳,前路艰危。真实处处见悲,一路悲愤。【江西省】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 6-7 题。 (每小题 2 分,共 4 分)山 行唐项斯青枥 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41、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注释】枥:同“栎” ,落叶乔木。6.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7.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20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42、【答案】6.D 7.C【湖北省咸宁市】11阅读杜甫望岳 ,完成 12 小题。 (6 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阴阳割昏晓”一句中的“割”字炼得极好,请赏析“割”字的好处。 下列各项中,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望”字,从朝至暮,由近及远,句句写向岳而望,热情讴歌泰山的秀美景色和雄伟气势。B.首联以设问统领下文,以一望无际的青翠之色烘托泰山的高耸入云,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C.颈联写细望所见,对仗工整。写出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D.尾联似写登山,实为明
43、志,点明全诗主旨,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答案】1 1、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A【江苏省盐城】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 8 题。(6 分)送日本国僧敬龙归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注释】敬龙:日本来唐朝学佛求经的和尚。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处。与师谁:指敬龙法师,“与师谁”即“谁与师”8.诗歌第二句中的“东更东”意在强调什么?(3 分)诗歌三四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 分)【答案】8.“东更东”:东面还要往东。运用叠词,强调了
44、朋友此去归家路途之遥远。21表达了诗人对敬龙法师远归的不舍和留恋;对其归去一帆风顺的祝愿;对其清风明月般品质的赞美。【江苏省淮安市】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5-6 题(6 分)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5.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作用。(3 分)6.三、四句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3 分)【答案】5.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 ,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6.对新生命的赞美;呵护生命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江苏省扬州市】6(10 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一剪梅
45、舟过吴江 蒋 捷一片眷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注】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帘招,指酒旗。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分析】这是一首写在离乱颠簸的流亡途中的心歌明艳的春光与凄楚的神魂在强烈地对照着,春深似海,愁深胜似海,在时光的流逝中,“春愁”却无法排遣于是从看似浏亮的声韵中读者听到了夹杂着
46、风声雨声的心底的呜咽声【解答】(1)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22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2)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3)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关
47、键词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理解词句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答案】(1)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 , “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 ,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 “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2)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3)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浙江省湖州市】7 (一)阅读古诗,完成问
48、题。从军行唐陈羽海 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注】海:湖泊(1)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A B C山中杂诗南朝 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塞下曲六首(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23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 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分析】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仄韵绝句,全诗写得十分壮美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 )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