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一地理知识点精要第二章【2. 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1、低层大气是由 、 和 三部分组成的。其中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和 ,氮占 、氧占 ,二者合占干洁空气体积分数的 。 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须的物质: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 作用的基本原料,并能强烈吸收来自地面的 线,对地面起 作用。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 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多 线的伤害,被誉为“地球上生命的 ” 。和 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依据 、 和 状况,从上到下可将大气分为 层、 层和 。3、对流层占整个大气质量的 和几乎全部 、 。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 。对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2、 (海拔每上升 100 米,气温降低 0.6) 。因为 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运动显著。对流层的高度,低纬 千米,高纬 千米(纬度愈高对流层的高度愈低) 。天气现象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 层。4、平流层特点: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因为这层气温主要靠该层 吸收大量太阳线增温。气流以 运动为主。大型飞机多在 层中飞行。5、高层大气气压 ,空气密度 。 到千米可看作地球大气的上界。该层有若干 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6、注意观察教材 29 页图 2.1,记住气温变化趋势“象倒写的字母 W”。【2. 2 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的热力作用主要表现为 作用和 效应。
3、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方式有 、 、 三种。吸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 性,表现在平流层中的 吸收 ,对流层中的 和 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 吸收很少。反射无选择性。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 ,就是因为云的反射作用减少了到达地面的 。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具有选择性,表现在:在太阳辐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 光最易被空气分子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 色。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是明亮的原因也 的缘故。3、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因素是 。纬度越低, 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 ,被大气削得越 ,最后到达地
4、面的太阳辐射越 。所以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 。4、 辐射是短波辐射,因为其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 光区; 辐射和 辐射是长波辐射,因为其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 部分。地面辐射中能量的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 和 等吸收,使对流层大气增温,所以 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5、大气辐射的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 。又把热量还给地面,这在一定程度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作用。所以,多云的夜晚, 更强,气温不会太低。6、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意义)既降低了 的最高气温,又提高了 的最低气温,减小了 。由于大气的保温效应,地球表面平均
5、气温为 ,形成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7、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是 的,即热力收支 。【2. 3 大气的运动】1、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 运动来实现的。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 。 的差异,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由于地面 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近地面空气受热,引起空气 运动,导致低空形成 气压,高空形成 气压。近地面空气冷却,引起空气 运动,导致低空形成 气压,高空形成 气压。冷热不均导致高低空同一水平面上的 差异。空气由 压流向 压,形成大气水平运动,即形成了 。3、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
6、 ,在郊区 ,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 ,称为城市风。为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 之外,避免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向城区。另一方面,应将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要自绘简图理解记忆)4、 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也是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垂直于 ,并由 压指向 压。只在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风向与 力的方向一致。但当风一旦形成,马上就受到 力的作用,使风向会偏离力的方向,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 力只改变风的方向,不改变风的速度。5、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 力和 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
7、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向,是 力、 力与 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 。在实际海平面,由于等压线是弯曲的,且形成了一个个 压和 压中心,北半球低压中心的空气是按 方向旋转 ;高压中心的空气是按 方向旋转 。南半球低压中心的空气是按 方向旋转 ;高压中心的空气是按 方向旋转 。实际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山谷风白天吹谷风,夜晚吹山风。【24 全球性大气环流】1、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 。三圈环流的形成的前提是假设大气在 的地球表面上运动。三圈环流包括:在 与 地区之间的低纬度环流圈、地区与 地区之间的中纬度环流圈、 地区与 地区 之间的高纬环流圈
8、。2、三圈环流导致全球形成 个气压带和 个风带。气压带为:赤道 带,南、北半球的 带,南、北半球的 带和南北半球的 带。气压带之间的风带为: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之间的 风带, (北半球叫 带,南半球叫 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 风带(北半球是 风,南半球是 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带之间的 风带(北半球是 风,南半球是 风) 。3、较暖的西风与寒冷的极地东风在南北纬 60o附近相遇,形成锋面,称为 。4、由于 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 季北移, 季南移。也就是说,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是随 的移动而
9、移动。为此,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5、地中海地区,夏季气压带风带 移,该地区受 带控制,气候特点: ,冬季气压带风带 移,该地区受 带控制,气候特点: 。热带草原地区全年受 带和 带交替控制,形成夏湿冬干的特点。 以上知识点应采用所教的规律和画示意图去记忆。6、海陆的 差异,影响海陆气压分布。现象: 半球的气压带分裂成块状。 半球的气压带呈带状分布(特别是南纬 30o以南地区) 。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而且海陆 分布。南半球的 面积占绝对优势。 (见下面三副图)7、冬、夏海陆上的高、低气压中心,势力强,范围广,称为 ,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最为直接。每年夏初,
10、西伸到北纬 20o左右,雨带也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形成长达 1 个月之久的 季节。有的年份夏季副高发展强大西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南时,雨带也就长时间停在 地区,易造成 ,而北方地区则发生 。相反,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时间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出现 灾害,南方则易出现 。8、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 。 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9、季风环流形成的成因: 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环流的重要原因; 和 位置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其中, 差异引起的季风,在东亚最为典型。【2.5 常见的天气系统】1、常见的天气系统有 系统, 和 系统。2、冷暖气团
11、的交界面叫 。锋面一般可分为 锋和 锋。由于冷空气密度 , 暖空气密度 ,当冷暖气团相遇时,一般是 气团在锋面下面, 气团在锋面上面。3、比较:(要注意其区分)风 向 性 质 成 因 气候类型 分布地区 季风 寒冷干燥东亚季风 季风 温暖湿润性质差异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 、日本和 半岛等地季风 炎热干燥南亚季风 季风 高温高湿主要是 和 的季节移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 半岛、我国 地区等4、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 状况的描述,气旋与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 状况的描述。 和 是大气运动最经常的形式,也是影响天气的重要天气系统。比较并填下表:(注意用手势记忆并判断)5、地面 一般与 联系在一起,称为
12、锋面气旋。6、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秋季经常在 系统的控制下,出现“秋高气爽”的好天气。【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是某一地区在 内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况。气候要素是 和 等。2、气候的形成因子有 、 、 和 等。 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促进了高低纬度之间的 交换和海陆之间的 交换,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 现象。人类活动改变 成分和 含量,向大气释放 ;改变地表的 特性和 特性。 是形成气候的最基本因素。 3、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比较:气 温 太阳辐射(月) 气温(月)气候类型日较差 年较差 最强 最弱 最商 最低北半
13、球大陆性南半球北半球海洋性南半球4、认真看气候类型分布图。气 旋 反 气 旋中心气压 气压 气压水平气流 北半球按 时针辐 南半球按 时针辐 北半球按 时针辐 南半球按 时针辐 气流垂直气流 气流 气流天气状况 常出现 天气 常出现 天气 5、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o40o的大陆西岸,夏季受 的控制,气候特点是 ;冬季受 的控制,气候特点是 。6、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40o60o的大陆西岸,终年受 的控制,气候特点是 。7、气候的变化:地质时期,曾反复出现过 次大冰期气候,气温呈 趋势;间冰期气温呈 趋势。历史时期,气候仍然是 的,可分为 个温暖期和 个寒冷期。19 世纪末以来,
14、世界气温明显的 现象。8、关于气候类型的判读见上期所发的资料。【2.7 大气环境保护】1、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是: 、 遭破坏和 危害。2、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 等气体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使气温增高。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有:是燃烧 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是 ,特别是 的破坏。4、全球变暖,会对全球 和 发生重大影响。表现在:全球变暖会引起海平面 ,进而对沿海的 及 构成直接威胁。全球变暖会引起世界各地区 和 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 的变化。如中纬度温带地区将变得 ,现在农业发达地区将退化成 ;高纬度地区降水将 ,变得
15、适宜 带作物生长。5、针对全球变暖应采取的措施:减少 等气体的排放量。因此减少 燃料的使用,开发新能源。大量地 。加强 间合作。6、卫星资料表明,全球臭氧总量明显 ,尤其是南极附近,出现了“ ” 。“南极臭氧洞”只在南极地区的 季(9 11 月)出现。 层臭氧总量减少,主要是人们使用 、 时释放出的 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通过 反应大量消耗臭氧所致。措施:减少并禁止 等消耗臭氧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的制冷系统。积极参与国际保护 合作。7、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国际会议规定,对氟氯烃的停止使用发达国家为 年,发展中国家则在 年冻结使用, 年淘汰。8、目前人们一般把 PH 值小于 的雨水称为酸雨。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 、 、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 和 等酸性气体所致。9、我国是一个以 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我国的酸雨主要是 型酸雨。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部,酸雨区已覆盖了我国国土面积的 。我国 还出现了大片 PH值小于 4.5 的重酸雨区。危害:使 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甚至大量死亡;使酸化,危害森林生长和农作物生长;腐蚀 和 ,并危及人体健康。10、防止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 和 的排放。为此,研究煤炭中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