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题补充1(2014 海南卷.单科.25.)某二倍体植物中,抗病和感病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要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应该选用的杂交组合是A抗病株感病株B抗病纯合体 感病纯合体C抗病株抗病株,或感病株感病株D抗病纯合体抗病纯合体,或感病纯合体感病纯合体2 (2014 上海卷.单科.14.)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 3 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 D、d 代表基因。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此操作模拟了 (1)等位基因的分离 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 B C D【答案】A3 (2014 浙江卷.32.) (18
2、 分)利用种皮白色水稻甲(核型 2n)进行原生质体培养获得再生植株,通过再生植株连续自交,分离得到种皮黑色性状稳定的后代乙(核型 2n) 。甲与乙杂交得到丙,丙全部为种皮浅色(黑色变浅) 。设种皮颜色由 1 对等位基因 A 和 a 控制,且基因 a 控制种皮黑色。请回答:(2)甲的基因型是 。上述显性现象的表现形式是 。(2)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丙为亲本自交得到子一代的过程。(3)在原生质体培养过程中,首先对种子胚进行脱分化得到愈伤组织,通过 培养获得分散均一的细胞。然后利用酶处理细胞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经培养再生出 ,才能进行分裂,进而分化形成植株。(4)将乙与缺少 1 条第 7 号染色体的水
3、稻植株(核型 2n-1,种皮白色)杂交获得子一代,若子一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则可将种皮黑色基因定位于第 7 号染色体上。(5)通过建立乙植株的 ,从中获取种皮黑色基因,并转入玉米等作物,可得到转基因作物。因此,转基因技术可解决传统杂交育种中 亲本难以有性杂交的缺陷。【答案】 (1)AA 不完全显性(AA 为白色,Aa 为浅黑色)(2) 浅色丙() 浅色丙() P Aa Aa配子: A a A aF1: AA Aa Aa aa白色 浅色 浅色 黑色1 : 2 : 1(3) 悬浮 细胞壁(4) 浅色:黑色=1:1 (5) 基因文库 有生殖隔离的【解析】:(1)由于甲与乙杂交后代均为浅色,说明甲
4、与乙都是纯合子,所以甲的基因型为 AA,且 Aa 不完全显现为浅色。(2)遗传图解需要的要素包括:亲代表现型和基因型、配子类型、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比例。(3)愈伤组织必须通过悬浮培养分散成单个细胞,而再生出细胞壁才能分裂分化为植株。(4)乙的基因型为 aa,如果黑色基因在 7 号染色体上的话,缺失一条 7 号染色体的白色为 A0,根据分离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为 Aa(浅色)和 a0(黑色) ,且比例为 1:1。(5)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获取可以先建立基因文库从中获取。基因工程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使有生殖隔离的亲本的基因可以重组。(2015 年北京卷.30.)(17 分)野生型果
5、蝇的腹部和胸部都有短刚毛,而一只突变果蝇 S 的腹部却生出长刚毛,研究者对果蝇 S 的突变进行了系列研究。用这两种果蝇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见图。实验 1:P: 果蝇 S 野生型个体腹部有长刚毛 腹部有短刚毛( ) ( )F1: 1/2 腹部有长刚毛 :1/2 腹部有短刚毛实验 2: F1 中腹部有长刚毛的个体 F1 中腹部有长钢毛的个体后代: 1/4 腹部有短刚毛:3/4 腹部有长钢毛(其中 1/3 胸部无刚毛)(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果蝇腹部的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 性状,其中长刚毛是 性性状。图中、基因型(相关基因用 A 和 a 表示)依次为 。(2)实验 2 结果显示:与野生型不同的表
6、现型有 种。基因型为 ,在实验 2 后代中该基因型的比例是 。(3)根据果蝇和果蝇 S 基因型的差异,解释导致前者胸部无刚毛、后者胸部有刚毛的原因: 。(4)检测发现突变基因转录的 mRNA 相对分子质量比野生型的小,推测相关基因发生的变化为 。(5)实验 2 中出现的胸部无刚毛的性状不是由 F1 新发生突变的基因控制的。作出这一判断的理由是:虽然胸部无刚毛是一个新出现的性状,但 ,说明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不是一个新突变的基因。【答案】(1)相对 显 Aa、aa (2)两 AA 1/4 (3)两个 A 基因抑制胸部长出刚毛,只有一个 A 基因时无此效应(4)核苷酸数量减少/缺失 (5)新的突变基
7、因经过个体繁殖后传递到下一代中不可能出现比例 25的该基因纯合子。(2015 年新课标卷32.)(9 分)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 A 和 a 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 Aa 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 A 基因频率a 基因频率为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 AA、Aa 和 aa 的数量比为_,A 基因频率为_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 Aa 和 aa 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 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 Aa 和 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8、_。【答案】(1)11 121 0.5(每空 2 分,共 6 分)(2)A 基因纯合致死(1 分) 11(2 分)5 (2014 海南卷.单科.23.)某动物种群中,AA,Aa 和 aa 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 aa 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 AA:Aa:aa 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A3:3:1 B4:4:1 C1:2:0 D1:2:1(2015 上海卷,26,2 分)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5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2mm。花长为 24m
9、m 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A1/16 B2/16 C5/16 D6/16【答案】D【解析】由“花长为 24mm 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说明花长为24mm 的个体为杂合子,再结合“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 5,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且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可推知花长为 24mm 的亲本中含 4 个显性基区和 2 个隐性基因,假设该个体基因型为 AaBbCC,则其互交后代含 4 个显性基因和两个隐性基因的基因型有:AAbbCC, aaBBCC,
10、AaBbCC,这三种基因型在后代中所占的比例为:1/41/41+1/41/4 1+1/21/21=6/16,答案选 D。6(2015 海南卷.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 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aBbCcDd 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16 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 AaBbCc 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 8 种【答案】D7(2015 四川卷.9.) (13 分)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 A、B 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植株密度(
11、10 6 株/公顷)试验编号播种方式A 品种 B 品种白粉病感染程度条斑病感染程度单位面积产量 单播 4 0 单播 2 0 混播 2 2 单播 0 4 单播 0 2 注:“”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据表回答:(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判断依据是_。(2)设计、两组实验,可探究_。(3)、三组相比,第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4 )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 T/t 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 R/r 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以 A、B 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 F2 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籽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试验小区中,统计各区 F3 中的无病植株比例
12、,结果如下表。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乙的基因型是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答案】(1)A; 、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2)植株密度对 B 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4)Ttrr; ttRr; 18.75%(或 3/16)8(2015 年安徽卷.31)(24 分).(15 分)已知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鸡的羽毛颜色,BB 为黑羽, bb 为白羽,Bb 为蓝羽;另一对等位基因 CL 和 C 控制鸡的小腿长度,C LC 为短腿,CC 为正常,但 CLCL 胚胎致死。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一只黑羽短腿鸡与一只白羽短腿鸡交配,获得 F1。(1)F
13、 1 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若让 F1 中两只蓝羽短腿鸡交配,F 2 中出现 _种不同表现型,其中蓝羽短腿鸡所占比例为_。(2)从交配结果可判断 CL 和 C 的显隐性关系,在决定小腿长度性状上, CL 是_;在控制致死效应上,C L 是_。(3)B 基因控制色素合成酶的合成,后者催化无色前体物质形成黑色素。科研人员对B 和 b 基因进行测序并比较,发现 b 基因的编码序列缺失一个碱基对。据此推测,b 基因翻译时,司能出现_或_,导致无法形成功能正常的色素合成酶。(4)在火鸡(ZW 型性别决定)中,有人发现少数雌鸡的卵细胞不与精子结合,而与某一极体结合形成二倍体,并能发育成正常个体(注:WW 胚
14、胎致死) 。这种情况下,后代总是雄性,其原因是_。 (9 分)科研人员采用转基因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转基因绵羊,以便通过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凝血因子 IX 医用蛋白,其技术路线如图。(1)由过程获得的 A 为_ 。(2)在核移植之前,必须先去掉受体卵母细胞的核,目的是_。受体应选用_期卵母细胞。(3)进行胚胎移植时,代孕母羊对移入子宫的重组胚胎基本上不发生_,这为重组胚胎在代孕母羊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4)采用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转基因体细胞克隆,理论上可获得无限个转基因绵羊,这是因为_。【答案】.(15 分)(1)蓝羽短腿蓝羽正常=21 6 1/3(2)显性 隐性(3)提前终止 从缺失少部分以
15、后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4)卵细胞只与次级卵母形成的极体结合,产生的 ZZ 为雄性,WW 胚胎致死.(9 分)(1)含目的基因的(基因)表达载体(2)保证核遗传物质来自含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 M(3)免疫排斥反应(4)整合有目的基因的成纤维细胞可进行传代培养9(2015 年福建卷.28)(14 分)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1)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 。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
16、论上 F2 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3)为验证(2)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 F2 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则该推测成立。(4)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由于三倍体鳟鱼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答案】(1)黄体(或黄色)
17、 aaBB (2)红眼黑体 aabb (3)全部为红眼黄体(4)AaaBBb 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难以产生正常配子(或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难以产生正常配子)10(2015 年浙江卷32)(18 分)某自花且闭花授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 R 和 r 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 D 和 E 表现为矮茎,只含有 D 或 E 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 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 射
18、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和有害性这三个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 F2 等分离世代中_抗病矮茎个体,再经连续自交等_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_。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 F1 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 2 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_。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其过程(说明:选育结果只需写出所选育品种的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 。 【答案】 (18 分)(1)纯 (2)多方向性、稀有性(3)选择 纯合化 年限越长 高茎中
19、茎矮茎169 (4)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11(2014 海南卷.单科.22.)基因型为 AaBbDdEeGgHhKk 个体自交,假定这 7 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则下列有关其子代叙述正确的是A1 对等位基因杂合、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5/64B3 对等位基因杂合、4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35/128C5 对等位基因杂合、2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为 67/256D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个体出现的概率与 6 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题出现的概率不同个体出现的概率=2/42/42/42/42/4(1/4+1/4)(1/4+1/4)=1/64,C 错;6 对等位基因纯合的
20、个体出现的概率与 6 对等位基因杂合的个题出现的概率不同,D 正确。12(2014 海南卷.单科.20.)在某只鸟的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一枚绿壳蛋,有人说这是另一种鸟的蛋。若要探究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下列做法中,不可能提供有效信息的是A观察该鸟是否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B该绿壳蛋孵出小鸟后观察其形态特征C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D以绿壳蛋蛋清与该鸟血浆蛋白为材料做亲子鉴定13(2014 上海卷.单科.27.)一种鹰的羽毛有条纹和非条纹、黄色和绿色的差异,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图 9 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绿色对黄色完全显性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控制羽毛性状的两
21、对基因完全连锁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A B.C D【答案】B14(2014 上海卷.单科.25.)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 150g 和 270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 1中重量为 19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A3 / 64 B5 / 64 C12 / 64 D15 / 64【答案】D15(2014 新课标 I 卷.32.) (9 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杆(易倒伏)和感病矮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杆对矮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
22、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 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 F2 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的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 3 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 3 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答案】 (1)纯合抗病矮杆 (2)高杆与矮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核的非同源染色体上
23、。(3)将纯合高杆抗病与矮杆感病植株在花蕾期套袋,待花成熟时收集高杆抗病植株的花粉,将其授到矮杆感病植株柱头上,然后套袋,待种子发育成熟,收集种子,将收集来的种子种植,观察性状表现,待花蕾期,对其进行套袋,收集矮杆抗病植株的成熟花粉,将其授到子一代植株的成熟柱头上,待种子成熟,收集种子,来年单独种植,统计各种性状比例。【解析】 (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知,抗病与矮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故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应位于细胞核,自由组合定律要求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3)测交是指用杂合子和隐性
24、纯合子杂交,而题干无杂合子,故应先得到杂合子,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16(2014 安徽卷.31.) (16 分)香味性状是优质水稻品种的重要特性之一。(1)香稻品种甲的香味性状受隐性基因(a)控制,其香味性状的表现是因为_,导致香味物质累积。(2)水稻香味性状与抗病性状独立遗传。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为选育抗病香稻新品种,进行一系列杂交实验。其中,无香味感病与无香味抗病植株杂交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两个亲代的基因型是_。上述杂交的子代自交,后代群体中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所占比例为_。(3)用纯合无香味植株作母本与香稻品种甲进行杂交,在 F1 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请对此
25、现象给出合理解释:_;_。(4)单倍体育种可缩短育种年限。离体培养的花粉经脱分化形成 ,最终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表明花粉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_。若要获得二倍体植株,应在_时期用秋水仙素进行诱导处理。【答案】 (1)a 基因纯合,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2)Aabb、AaBb 3/64(3)某一雌配子形成时,A 基因突变为 a 基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含 A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4)愈伤组织 全部遗传信息 幼苗【解析】 (1)a 为隐性基因,因此若要表现为有香味性状,必须要使 a 基因纯合(即为 aa) ,参与香味物质代谢的某种酶缺失,从而导致香味物质累积。(2)根据杂交子代抗病:
26、感病=1:1,无香味:有香味=3:1,可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 ,从而推知子代 F1 的类型有:1/8AABb、1/8AAbb、1/4AaBb 、1/4Aabb、1/8aaBb、1/8aabb,其中只有 1/4AaBb、1/8aaBb自交才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有香味抗病植株(aaBB) ,可获得的比例为1/41/41/4+1/811/4=3/64。(3)正常情况 AA 与 aa 杂交,所得子代为 Aa(无香味)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若 A 基因突变为 a 基因或含 A 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则可能出现某一植株具有香味性状。(4)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花粉先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通过再
27、分化形成单倍体植株,此过程体现了花粉细胞的全能性,其根本原因是花粉细胞中含有控制该植株个体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形成的单倍体植株需在幼苗期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可形成二倍体植株。17(2014 大纲卷.34.)(14 分 ) 现有 4 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 4 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 F1 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的 F2 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
28、因必须位于_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_,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_。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_和_。(2) 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 F2 植株自交得到 F2 种子,1 个 F2 植株上所结的全部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 1 个 F3 株系。理论上,在所有 F3 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 4 种,那么在这 4 种株系中,每种株系植株的表现型及数量比分别是_,_,_和_。【答案】 (1)非同源染色体(1 分) 自由组合(1 分) 随机结合(1 分) 相等(1 分)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1 分)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1 分)(2)抗锈病无芒抗锈
29、病有芒=31(2 分) 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2 分) 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2 分) 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2 分)【解析】 (1)若抗锈病与感锈病、无芒与有芒分别受 A/a、B/b 这两对等基因控制,再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4 个纯合亲本的基因型可分别表示为 AABB、AAbb、aaBB 、aabb,若要使两个杂交组合产生的 F1与 F2均相同,则两个亲本组合只能是 AABB(抗锈病无芒)aabb(感锈病有芒) 、AAbb(抗锈病有芒)aaBB(感锈病无芒) ,得 F1均为 AaBb,这两对等位基因须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才能使两组杂交的
30、 F2完全一致,同时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形成的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同。(2)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F 1为 AaBb,F 2植株将出现 9 种不同的基因型:AABB、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aabb ,可见 F2自交最终可得到 9 个 F3株系,其中基因型 AaBB、AABb、Aabb、aaBb 中有一对基因为杂合子,自交后该对基因决定的性状会发生性状分离,依次是抗锈病无芒感锈病无芒=31 、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31、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有芒=31、感锈病无芒感锈病有芒=31。18(2014 福建卷.28.) (16 分)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
31、入:(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 F2 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 r 基因的碱基序列比 R 基因多了 800 个碱基对,但 r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 R 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 61 个氨基酸,推测 r 基因转录的 mRNA 提前出现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 7 种性状的F1 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将 F1 中雌果蝇与黑身残翅雄果
32、蝇进行测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不为 1111,说明 F1 中雌果蝇产生了 种配子。实验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 ”这一基本条件。(3)格里菲思用于转化实验的肺炎双球菌中,S 型菌有 S、S、S等多种类型,R 型菌是由 S型突变产生。利用加热杀死的 S与 R 型菌混合培养,出现了 S 型菌,有人认为 S 型菌出现是由于 R 型菌突变产生,但该实验中出现的 S 型菌全为 ,否定了这种说法。(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 解释 DNA 分子的多样性,此外, 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 DNA 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答案】(1)1/6 终止密
33、码(子)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4 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3)S(4)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碱基互补配对【解析】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则其 F2 中的黄色皱粒的基因型为 1/3YYrr 和 2/3Yyrr,则它们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yyrr)的个体 yy(2/31/4)rr (1)1/6。进一步研究发现 r 基因的碱基序列比 R 基因多了 800 个碱基对,但 r 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 R 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 61 个氨基酸,由此可
34、以推测 r 基因转录的 mRNA 提前出现了终止密码(子) 。从基因表达的角度,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可以是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2)摩尔根用灰身长翅(BBVV)与黑身残翅(bbvv)的果蝇杂交,讲 F1 中雌果蝇测交,子代有 4 种表现型,可以肯定 F1 中的雌果蝇产生了 4 种配子。但结果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这两对等位基因不满足该定律“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这一基本条件。(3)由于突变存在不定向性,所以,该实验中出现的 S 型菌全为 S,就说明不是突变产生的,从而否定了前面的说法。(4)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DNA
35、 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解释DNA 分子的多样性,此外,碱基互补配对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 DNA 遗传信息稳定传递。19(2014 山东卷.28.) (14 分)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 1 表现型及比例如下:(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或_。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 E,e 和 B,b 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2)实验二的 F1 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
36、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 F1 ,F 1 中灰体果蝇 8400 只,黑檀体果蝇 1600 只。F 1 中 e 的基因频率为_,Ee 的基因型频率为_。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 EE,Ee 和 ee 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用该黑檀
37、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的果蝇杂交,获得 F1 ;F 1 自由交配,观察、统计 F2 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I如果 F2 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为基因突变;II如果 F2 表现型及比例为 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答案】 (1)EeBb ;eeBb(注:两空可颠倒) ;eeBb(2)1/2(3)40%;48%;60%(4)答案一:EEI灰体黑檀体=31II灰体黑檀体=4 1答案二:EeI灰体黑檀体=79II灰体黑檀体=7 8【解析】根据实验一中灰体黑檀体=1,短刚毛长刚毛=11,得知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 EeBbeebb 或者 eeBbEebb。同理根据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和丙的基因型应为eeBb
38、EeBb,所以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EeBb 或 eeBb。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 E,e 和 B,b 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甲乙的基因型可能为 EeBbeebb,乙的基因型为 EeBb,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 eeBb。(2)实验二亲本基因型为 EeBbeeBb,F 1 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1/2+1/21/2=1/2,所以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1/2。(3)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中,由于自由交配得到 F1 中黑檀体果蝇 ee 比例=1600/(1600+8400)=16%,故 e 的基因频率为 40%,E 的基因频率为 60%,Ee 的基因
39、型频率为 240%60%=48%。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每一代中的基因频率是不变的,所以由纯合果蝇组成的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 60%。(4)由题意知,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如果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此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 ee,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黑檀体果蝇的基因型为 e。选用 EE 基因型果蝇杂交关系如下图。选用 Ee 基因型果蝇杂交关系如下图。20(2014 四川卷.11.)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 A/a 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 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
40、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 F1 F2实验一 甲 乙 全为灰鼠 9 灰鼠: 3 黑鼠:4 白鼠实验二 乙 丙 全为黑鼠 3 黑鼠:1 白鼠两对基因(A/a 和 B/b)位于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实验一的 F2 代中白鼠共有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图中有色物质 1 代表_色物质,实验二的 F2 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 ,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亲本组合 F1 F2F1 黄鼠随机交配:3 黄鼠:1 黑鼠实验三 丁纯合黑鼠1 黄鼠:1 灰鼠 F1 灰鼠随机交配:3 灰鼠:1 黑鼠据此推测:小
41、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性突变。白色前体物质 有色物质 1 有色物质 2基因 II基因 I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 F1 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则上述推测正确。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 A、B 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 3 种不同颜色的 4 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答案】(1) 2 aabb 3 8/9 黑 aaBB、aaBb (2) A 显 黄鼠:灰鼠:黑鼠=2:1:1 基因 A 与新基因所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解析】(1) 由实验一可知,两对基因控制的 F2
42、为 9:3:3:1 的修饰(9:3:4) ,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 A/a 和 B/b 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而且 A_B_为灰色,A_bb,aabb 为白色, aaBB 为黑色(A/a 控制灰色合成,B/b 控制黑色合成) 。有色物质 1 为黑色,基因 I 为 B,有色物质 2 为灰色,基因 II 为 A。以为 F1 AaBb 为灰色可证实推论,亲本应该中甲为 AABB,乙为 aabb(甲和乙为 AAbb,aaBB 性状与题意不符合) 。 由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可知 F2 中白鼠基因型为 Aabb、AAbb 和 aabb 三种。灰鼠中AABB:AaBB:AABb:AaBb=1:2:2
43、:4。除了 AABB 外皆为杂合子,杂合子比例为 8/9。 由解析可知有色物质 1 是黑色,实验二中,丙为纯合子, F1 全为黑色,丙为aaBB,F 1 为 aaBb,F2 中 aaB_(aaBB 、aaBb):aabb=3:1 。(2) 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 A 为显性(本解析中用 A1 表示) 。结合 F1F2 未出现白鼠可知,丁不含 b 基因,其基因型为 A1ABB。若推论正确,则 F1 中黄鼠基因型为 A1aBB,灰鼠为 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1ABB:A1aBB:AaBB:aaBB=
44、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 =2:1:1。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 4 个荧光点,2 种颜色。出现第三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21(2014 海南卷 .单科.29.) (8 分)某种植物的表现型有高茎和矮茎、紫花和白花,其中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中任意一对为隐性纯合则表现为白花。用纯合的高茎白花个体与纯合的矮茎白花个体杂交,F 1 表现为高茎紫花,F 1自交产
45、生 F2,F 2 有 4 种表现型:高茎紫花 162 株,高茎白花 126 株,矮茎紫花 54 株,矮茎白花 42 株。请回答:根据此杂交实验结果可推测,株高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 。在F2 中矮茎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矮茎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如果上述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则理论上 F2 中高茎紫花、高茎白花、矮茎紫花和矮茎白花这 4 种表现型的数量比为 。【答案】 (1)一 F2 中高茎:矮茎= 3 : 1 4 5 (2) 27:21:9:722(2016全国卷II)6.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G、 g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对g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G、g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