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时间教案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材第 90页例 1、第 91页例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钟面,知道钟面上共有 12个大格、60 个小格,理解 1小时=60 分;掌握读取时间的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中,初步建立时、分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时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理解 1时等于 60分,掌握“几时几分”这种读取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时与分的关系,掌握“几时几分”这种读取时间的方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学情分析:本班学生 38人,少数名族学生人数较多,
2、还需提高汉语水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型:讲授课。教法:情景演示法、问题教学法。学法:自主探究法。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知探究(一) 课前游戏,感知关系教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报数”游戏。报数的规则是先请 12同学一个一个的报数,报到 12后,再请 12名同学 5个 5个的数数,看看会数到几?教师:12 名同学 5个 5个的数,最后会数到几呢?(二) 情境再现,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了认读整时, 请观察图中的钟表,你能读出下面这个钟面上的时间吗?(多媒体出事教材例 1主题图)学生尝试读,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想法。教师: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读出这样的时间呢?这
3、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几时几分这样的时间,好吗?(板书课题:认识时间)(三) 活动探究,自主学习1、 钟面结构的回顾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钟面或手中的学具钟面,互相说一说你看到钟面上有些什么?谁能告诉大家钟面上分针走一小格(教师用手在学具上笔画 1小格)是什么意思?1. 认识 1分、几分师:对,分针是来记分的。分针在钟面上走 1小格的时间是 1分。分针在钟面上走 2个小格的时间是几分?3 小格?4 小格呢?好,现在分针从刻度 12走到了刻度 1,经过了几分?为什么?(一个大格有 5小格,所以是 5分)(继续拨动钟面,分针 1格 1格走向刻度 2):现在分针指向刻度 2,经过了几分?为什
4、么?活动: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算一算,看看分针在钟面上从刻度 12走过钟面上的每一个刻度数,各经过了几分。提问: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钟?你能很快记住每个刻度数字表示几分吗?演示分针走到 5、8,提问:各是几分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说游戏:一人拨动分针到不同刻度数,同桌回答各是几分。教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分针指向不同刻度表示的时间,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将时针对准刻度 1) 。时针指向刻度 1,表示什么?为什么?教师:(将分针对准刻度 1):分针指向刻度 1呢?小结:时针是用来记时的,它指向刻度 1,表示 1时。分针是用来记分的,它指向刻度 1,表示 5分。2. 初步尝试读时间教师:现在你
5、知道上课的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吗?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是 8时 5分的?虽然大家有的先看分针,有的先看时针,但都是根据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来共同确定这个时间的。3. 认识 1时=60 分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拿起钟面“拨一拨” 。我们首先拨到12:00,观察一下这时时针、分针分别在什么位置。然后继续顺时针方向拨动分针走一大格(让学生边拨边读) 。再加拨到数字“6”拨出 12:30后,讲解 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并让学生学习读出时间。最后让学生继续加速拨回 12让学生读出钟面上的时间。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现在的时针与分针的位置,谁能说说它们是什么样
6、的?与 12:00时的时针、分针位置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质疑:这说明 1时和 60分时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了一大格。1 时=60 分4. 自主学习例 2出示教科书例 2图 3个钟面图:让学生先独立读出时间,再尝试写出来。强调:4:05,在这种表示方法中,如果分钟数不到 10,在分钟数的前面要加 0。4:45时,时针在 4和 5之间,看起来指向 5,但还不到 5时,是差 15分 5时,也就是 4时 45分。集体汇报,尝试归纳小精灵的话强调:时针走过数字 4,而不是指着数字 45. 完成教材第 91页“做一做” 。学生自主练习,小组讨
7、论,再全班交流。6.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三第 1题,第 2题。三、课堂小结下课时间到了,请同学们看现在的时间多少?四、作业布置:回家后,把上午和下午放学到家的时间记下来。板书设计:认识时间1小时=60 分9 加几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9 加几 。首先我对本教材进行分析:一、说教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 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是 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 11-20各数的认识及 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率和运算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 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
8、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二、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 9加几的进位加法。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同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三、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 9加几的加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会使用“凑十法“计算 9加几的加法。三、说学情。学生已经学过 10 以内数加减法和 20
9、以内个数的认识,那张我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应该不会很难,终点是引导学生算法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四、说教法学法。计算不单单是一种技能或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该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9 加几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在教学中,我首先把就算放置多种活动情境中,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比如借助数饮料,让学生提出“9 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其次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思维的特点,以及爱动爱说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在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
10、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动手解决问题”的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的深入到学习中。五、说教学过程。(一) 、激发兴趣,复习铺垫1、谈话引入:同学们,春晖小学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观吗?要想参观,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 (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 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小结:看来 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它,计算就能又快又准确。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
11、园运动会的场景图)(设计意图:复习数的组成和凑十法的应用,使学生对凑十法的灵活用运用有了知识准备。)(二) 、自主尝试,探究算法1、创设情情境,教学例 1(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 。(4)师:你们能说一说图片中的信息吗?从图片中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板书:9+4)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9 加几”小组讨论互:你是算的?(生可能出现的算:a
12、 数数。b 接着数。 )引入凑十法:还有更快的办法吗?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 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的三盒,一共是 13盒。(设计意图:让学生分析情境图,意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是为了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路之后,合作学习是一种必要的过程,这样有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活动:现在请大家拿出小棒,用小棒代替饮料照样子摆一摆。先在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 9盒饮料。在右边摆 4根,表示 9加 4。你能不能像刚才移动饮料一样来移动小棒呢?移动几根?放到 9那边,这样,左边凑成 10根,右边几根?10 根和三跟合起来就是 13。我们用了这
13、样方法来算,就很方便了。师:我们在算式中可以这样表示:我们把右边的一根小棒放到左边,也就是把4分成了几和几?然后把一根小棒和 9凑成了十,也就是先算了几加几?在用10加右边的 3就等于 13。(设计意图:学生展示各种计算方法,通过小棒来摆一摆,直观的展示了“凑十法”的过程,再通过引导学生优化方法,是学生体会到计算 9加几时,用9+1凑成 10又简捷又准确.)(三) 、巩固新知,寻找规律1、师:现在我们摆一摆,填一填。完成做一做第 1题。摆一摆表示要算 9+5,你能动手移动一下,使我们一下看出是多少吗?你能不能在书上圈一圈,先圈出 10根,把你刚才移动的圈出来,然后在填一填。我们一起填一填,9+
14、5,把 5分成,9 加 1等于 10,10 加 4等于 14.( 设计意图: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让学生脱离小棒运用“凑十法” 。)提问:哪个小朋友能说给大家听一听,9+5 先把 5分成几和几,在算几加几?同桌互相说一说。强调:计算 9加几时,把 9凑成 10需要加 1,就把另一个数分成 1加几,10 加几就等于十几,这个方法叫做“凑十法” 。六、说练习设计做一做1、2、3题,是学生掌握算法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层次。使学生能够熟练的口算9加几的算式。(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凑十法”计算 9加几的算理,并能正确应用这种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 9加几9 + 4 = 13
15、4可以分成 1和 3,9和 1合成 10 ,10 加 3就是 13教学反思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
16、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盒。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生比较这几种方法那一种比较简便。然后引出课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问题,虽然运动会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情,但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课题(如拿药盒等),这样更利于学
17、生的学习。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 的小棒理解凑十法。 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18、。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习题,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四、课堂总结。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