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生假期生活变革下家校社资源融通探 讨 林频 魏登尖 厦门何厝小学 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 摘 要: 小学假期生活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互相融通的重要时空, 是学校生 活的一种延续。 假期生活的变革对家校社资源融通的提出是衔接教育时空和丰富 孩子发展的需求, 具有多元性、开放性、整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假期生活变革 中家校社资源融通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而且促进了家长、 学校、 社会的发展, 其实践路径可分为前期的策划支持、活动的资源支持、中期的动力支持以及后期 的项目升华支持等方面, 家校社资源融通为假期生活的变革提供了组织、 制度与 经费保障。 关键词: 假期生活变革; 家校社;
2、 资源融通; 作者简介:林频 (1987) , 女, 厦门何厝小学二级教师, 少先队总辅导员。研 究方向:班队活动, 家校合作。 作者简介:魏登尖 (1987) , 男, 厦门市思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 硕士。 研究方向:校本课程, 教师教育, 学生工作。 Discussion on the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under the Change of Students Vacation Life LIN Pin WEI Dengjian Xiamen Hecuo Primary School; Siming D
3、istrict Teachers Training School; Abstract: The vacation lif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time and space for school life, family life and community life. It is also a continuation of school life. The change of vacation life brings forward the demand for the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ho
4、me, school and community, which is the need of connecting education time and space and enriching childrens development. It is characterized by diversity, openness, integration and practice. The resources integration of 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in the change of vacation life has not only promoted t
5、he growth of students, but also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parents, schools and society, the practice path of which contains planning support and resource support for the activities in prophase, the power support in metaphase and the project sublimation support in anaphase. The resources integratio
6、n of 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provides organizational, institutional and financial support for the change of vacation life. Keyword: the change of vacation life; home; school and community; resource integration; 假期生活是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互相融通的重要时空, 是学校 生活的一种延续。 随着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推进, 学生假期生活已经由单纯 “假期解题作业与休息”
7、向“社会调查”“公务参与”“身心锻炼”“适当旅 游”等综合性生活变革。为适应这一变革, 探讨如何更好地整合学校、家庭、社 会的教育力量, 以促使学生获得更丰富、 多元的发展, 本文从假期生活变革中家 校社资源融通的背景与特点、价值、实践途径和保障四方面进行阐述。 一、家校社资源融通的背景与特点 一个跨界融合的时代已经到来, 推进素质教育需要重塑的力量、参与的力量、变 革的力量。学校的教育界限在时代的推进中打开。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终身 教育的视界中考量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提出了“社会教育力”1的概念, 为重 新审视教育提供了理论的视角。 (一) 家校社资源融通的背景 假期里, 学生有充裕的时
8、间、自由的空间, 这是成长的重要拔节点。假期生活的 变革对家校社资源融通的提出是衔接教育时空和丰富孩子发展的需求。 其一, 衔接教育时空延续的需求。 学生的假期不再是一段割裂的时空, 而是学校 生活的延续, 是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互相融通的重要时空。学生的假 期生活也不再是“海量”重复性的简单知识的训练性作业, 而是向一系列体验 性、实践性活动的综合性生活变革。 其二, 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需求。 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 他们所需要的是一种综 合素质;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家校社资源 的融通将有效地发挥影响学生成长的聚合作用, 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思维
9、习惯, 以适应高速发展的未来社会。 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家校社资源融通 的根本出发点。 (二) 家校社资源融通的特点 假期生活的变革对家校社资源融通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 使家校社的资源融 通变得更富于多元性、 开放性、 整合性和实践性。 其中多元性和开放性是前提, 整 合性更能体现出教育合力, 实践性也是家校融通的关键性特征。 其一, 整合性。如今, 学校不再是知识教育的唯一场所, 家庭的文化资源、社会 的教育资源都随时随地对学生产生作用, 教育的场域边界日渐模糊, 通过学校、 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高效整合, 促使假期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意义。 其二, 实践性。 变革研究本身能够通过资源融通
10、开拓视野, 其实质不只在变革假 期生活、变革学生, 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变革家、校、社的合作方式。假期生活变 革背景下的家校社资源融通, 更加注重实践活动与体验, 需要扩宽资源融通的 渠道, 多方支持互助, 形成兼容并蓄的格局。 二、家校社资源融通的价值 假期生活变革中家校社资源融通不仅对学校教育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更促进了 学生的成长, 以及家长和社会的发展。 (一) 促使学校教育变革获得社会信任力和支持力 基于学生成长需要的家校社合作, 将使得家长和社会全力以赴地参与, 在教育 参与中实现家长素养提升和生活质量提高, 而教育工作者作为家校社合作的专 业推动者, 也将获得家长与社会的信任与支持。
11、因此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的 三位一体式合作互动教育体系, 根本上要建立以学生为纽带, 将教育服务焦点 集中在学生身上,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的合作教育模式。此模式使学 生成为互动的发力点和集中点, 充分发挥三个维度各自的优势资源, 并通过学 生的状态表现反馈系统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 实现对各方教育资源的整合, 完 成对学生合作互动模式的教育。2 (二) 促使学校教育变革获得多样资源 叶澜教授指出“社会教育力”不是指狭义的社会教育的力量, 而是整个社会包 括学校内外各个系统的教育力。社会中“人人、时时、处处、事事”都内含着教 育的价值和力量。现在, 各层面的社会教育力都有, 家庭的教育
12、力量、社会大系 统中潜在的教育力量正在被激活、唤醒。家长、社会与学校的资源聚通, 将使得 教育变革获得更丰富的物质方面与精神方面的资源。 (三) 促使学生获得多元发展 学生的多元发展, 是指向学生发展的个性化、 多元化、 素养发展的综合性等方面, 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恰当的发展方向。资源融通将更好地弥补学校、家庭、社会 的教育缺失,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场域。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 发挥作用的开放的、 立体的大教育环境, 才能扩宽学生假期生活的实践天地, 真 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促进多元能力的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多元发展主 体是学生, 但是在多元互动的对话过程中, 发展的不
13、仅仅是学生, 教师也在发 展, 家长也处于不断的认同发展过程中。 三、家校社资源融通的途径 假期生活变革中家校社资源融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 深化, 也逐步探索出融通的 途径, 按照时间维度可分为前期策划支持、活动资源支持、中期动力支持以及后 期项目升华支持。 (一) 前期策划支持 “策划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更佳效果的智慧, 它是一种智慧创造行为。 “3策划 是一种对未来采取的行为做决定的准备过程, 是一种构思或理性思维程序, 前 期策划对实践活动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其一, 对学校整体项目策划的支持。 将假期生活研究看成是一个整体的项目, 笔 者所在学校先后召开了家委会部长级交流会、年段家长代表
14、座谈会、班级家委茶 话会、玩伴家长“趴”。校家委会部长级会议和年段家长代表座谈会针对假期生 活中“斗阵作业”的实施提出修改意见;班级家委茶话会主要是针对班级主题日 活动, 讨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主题活动, 如四 (3) 班的书法日、 五 (2) 班的 阅读日等;玩伴家长“趴”, 主要是针对班级特色小队活动, 挖掘家长的资源, 如二 (1) 班的“CS”保卫战、三 (1) 班的“闽南文化寻根之旅”等。在研讨会 中家长们主动商讨、 思维碰撞、 相互影响, 通过这样的研讨方式, 既培训了家长, 形成共识, 互动交流, 也让理念上位, 教育价值观统一。 其二, 对学生群体项目策划的支持。学生组建特色小
15、队, 参与实践活动。如四年 级爱心义卖特色小队活动的前期策划, 家长适当指导孩子们对义卖地点、 人员安 排、具体分工、活动过程等进行较全面的分析:人员安排包括现场义卖组、义卖 款统计组还有后勤组;对义卖物品进行安排分工、 列好清单, 在卖出时做好记录;指定专人制作宣传海报、 横幅, 设计广告宣传标语, 并根据活动内容和形式安排 好参加义卖的工作人员;提醒孩子们注意活动中卫生保洁、 活动后及时清理场地。 在这样的策划过程中,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 考虑问题也更周全, 正是 有了家长的策划支持, 才保证活动更有序地开展。 其三, 对学生个体日常发展的策划支持。 学生的发展是具体时空范畴的,
16、是场域 的, 是连续的, 校内的是日常生活, 校外的更是日常生活, 不能忽视在这些日 常生活中的学生发展, 因此必然要对假期生活研究成效进行日常的迁移作用。 学 生个体存在差异, 学生的自主策划能力是思考、 计划某项活动能力的体现, 在策 划活动中思维的碰撞、相互沟通交流, 有利于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只有从策划 开始, 一环套一环严密地策划, 才能让执行力更完善。 除了从整体上策划外, 还 必须考虑并避免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然而, 由于中低年级学生能力有 限, 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策划方面的不足, 这就需要家长提供必要的策划支持:家 长引导学生明确策划目的, 适时发现跟目的相关的问题,
17、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活动资源支持 由于学生个人条件的局限, 缺乏社会资源和实践活动的平台, 导致与社会、 自然 沟通交流的机会较少, 受到自主实践的时间和空间的约束, 一些实践活动内容 被框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抑制了学生的创新、 创造能力, 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 发展, 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 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正好可以弥补学校教育 中存在的不足。 其一, 家、社扩宽学校教育资源。家长、社区与社会, 从结构上都有一定的组织 性、稳定性。如立体的家委会设置:校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还有各班玩伴家长 群, 便于资源的集中体现;社区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活动的场地、 实践机会;社会 组织中,
18、 如九三学社, 成员中有思明区政协委员, 资源丰富, 有科技人才, 有 海洋生物、 信息工程、 虚拟现实、 建筑等领域的专家, 武术、 足球方面的专才, 还 有歌唱家、书法家、画家等, 弥补了学校教育中的局限。 其二, 学校搭建资源融通平台。教师搭建互动平台, 促成伙伴关系。通过家委会 部长级交流会、年段家长代表座谈会、班级家委茶话会、玩伴家长“趴”、与社 区的征询会、九三学社的座谈会, 挖掘家长、社区和社会资源, 让校外资源得到 有效运用。 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更广阔的渠道和强有力的组织方面的支持, 让 活动更有质量、更出彩。 其三, 家、社丰富学生实践资源。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青少年思想
19、品德和社 会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仅能突出教育的开放性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 且可以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丰富情感、磨炼意志、陶冶心灵, 强化参与意识, 增 强知识和能力。 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开放场所, 都可以作为对学生实施教 育的活动场所。 为了更好地达到整合教育资源的目的, 学校、家庭、社会必须构建三维一体的合 作伙伴式的互动教育模式, 打破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壁垒, 在合作伙伴中彼此受益, 营造培育文化、道德、价值观的和谐氛围, 让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在三维 一体的教育场域空间中自由流淌。 (三) 中期动力支持 在实践活动中, 由于学生个人能力和客观因素的限制, 无法独立组织大规模
20、活 动, 这便需要家长与社会的协助与合作, 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为活动的开 展保驾护航, 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助力。 其一, 行动支持。 有了前期的策划准备后, 还需要付诸行动, 家长的行动支持包 括:现场参与、协助活动的开展、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帮助。如四年级爱心义卖特 色小队活动中, 家长跟随孩子到义卖场地, 协助把桌子搬到指定位置, 挂好横 幅、海报、调试音响;义卖过程中, 发现销售情况不佳时, 引导孩子及时处理问 题, 营造活泼、文明、安全的环境;收摊后, 跟孩子一起做好场地卫生保洁工作。 义卖活动结束后, 家长带领孩子分成几个小队探望社区孤寡老人, 送上生活用 品, 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
21、 其二, 专业支持。家长、社区、社会人士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孩子们 答疑解惑, 教授技艺等。 如五年级“探寻闽南传统建筑之美”实践活动中, 九三 学社成员、 著名的建筑设计师魏伟先生和五年级的孩子们来场说走就走的“古厝 之旅”。孩子们带着事先思考的各种问题, 求解建筑界大师, 换来一个个感叹 号。行走在巷头巷尾, 现场学习, 指点迷津, 感受闽南古厝的人文、建筑之美。 其三, 网络支持。 互联网迅猛发展, 信息传递快捷, 方式层出不穷, 网络除了给 家长提供交流平台外, 线上沟通, 还有利于提升活动宣传力度。 家长们在班级微 信群、QQ群等平台上, 利用“互联网+”, 分享活动点滴,
22、 互通有无, 便于及时 的交流, 推进活动进程。活动中, 家长协助收集了孩子的过程性材料, 包括图 片、视频、作品等, 引导孩子进行加工制作, 做成美图秀秀、美篇、电子相册等, 而社区的微信公众号也为活动做了相应的报道。 (四) 后期项目升华支持 假期生活变革中家校社资源融通将对家校社合作起到提升作用, 不仅体现在总 结梳理, 也体现在项目模式的形成, 其升华的核心所在是进一步发掘育人价值, 促进孩子的进一步发展。 其一, 总结梳理的支持。 任务完成并不意味着活动的就此终止, 后期的总结梳理 将有利于学生的反思, 为今后的活动提供经验。 活动结束后, 家长引导孩子对本 次活动进行总结, 每个人
23、谈参与活动的感受、 收获、 不足之处, 以及改进的建议。 孩子们有感而发, 回顾执行阶段时肯定成绩、寻找不足、总结经验教训。 其二, 项目模式的形成。 通过家校社资源的融通, 逐渐形成了假期生活改革研究 项目, 家校社合作模式。如班级的主题日活动, 班级家委会有效组织;特色小队 活动, 爱心家长协助;社区的关爱老人活动、倡导垃圾分类;社会上, 观鸟协会 “观鸟观自然”活动、九三学社多方资源开展的活动, 年段长及学校层面组织。 除了以上几种支持外, 家、 社对学校教育变革项目的认同度和支持度, 还体现在 精神支持上。 对于项目实践过程中的学生而言, 来自于家社特别是家庭的精神支 持, 对于促进学
24、生的实践热度和精神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如遇到挫折的 鼓励、遭遇困境的陪伴等。在活动中,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至关重要。 四、假期生活变革中家校社资源融通保障 (一) 组织保障 家校社融通平台不断扩宽延伸, 形成稳定的组织、 机构, 学校方面除了有三级九 部的校级家委会、班级家委会外, 还有家长社群等。社区方面有老人协会、社区 服务中心还有居委会等完善的组织保障。学校、家庭、社会有责任、有义务为学 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和品格良好的优质教育环境。 三维立体式的网络互动模式是通过实体单元互动和虚拟互动的形式来实现学校、 家庭、 社会的联合, 从而整
25、合三者的教育资源, 形成一定的合力场域空间, 使得 对学生的重叠影响紧密结合在一起, 三者的互动积聚成教育资本。 通过三者间的 联络或活动等形式发挥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产生聚合效应,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 面发展, 加强亲密的家庭关系, 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形成丰富社区生活的多赢 局面。446 (二) 制度保障 有了组织基础, 为了更加规范活动的开展, 假期生活这个项目本身有一些制度 保障, 例如学校家委会制定了规章制度, 班级家委会中也有明确的职责分工, 班级特色小队的活动中, 家长们各司其职, 社区也有相应的共建制度。 如六年级 毕业游学活动, 在校家委会的组织下, 赴金门研学, 了解金门风土
26、人情, 学习 风狮爷的制作, 传承闽南文化。再如三 (1) 班搭建亲子交流互动平台, 在家委 会的协调组织下举行了阅读沙龙活动, 在阅读中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丰富思维; 通过共同学习, 资源共享, 形成进取、互学的学习氛围。正是有了各种制度的保 证, 活动开展更有序、更成功。 (三) 经费保障 假期生活变革面向社会的活动增多, 体验实践类项目有了资金需求, 而家、校、 社的资源融通, 为经费提供了可行的来源。 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如何争取资金, 有 来自学校的经费保障, 解决了设备与外出交通的问题;有来自家长的经费支持, 如在爱心义卖活动中, 家长前期的资金保障解决了进货成本问题;有来自社会的
27、 资金支持, 如向相关商家拉赞助, 解决宣传广告的经费问题。 有了一系列资金的 保证, 促使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离真实教育最近的地方就在生活中、社会中, 教育工作者需要跨出学校做教育, 需要社会教育力的聚通、融合。社会教育力的发展要逐渐改变相对孤立的线状、块状和条块间尚缺乏聚集与沟通的“星星之火”局面。 在今后发展中努力建立起 力与力之间的内外网络状架构, 加强渠道的沟通和链接, 以实现更大能量的传 递与互动, 激发出新的能量, 最终使社会教育力形成燎原之势。 参考文献 1叶澜.跨界融合:共筑社会教育力J.今日教育, 2016 (11) :8-9. 2华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式互动教育模式J.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3 (4) :315-318. 3邹文静. 特别关注 孔令涛:用智慧创造行为的策划者等J.青岛画报, 2010 (2) :59. 4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5石淑锦, 魏登尖.假期作业超市:重构学生的假期生活品质J.教育与教学研 究, 2017 (11) :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