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进一步激发党员教师参与深入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内在动力和热情,促使党员教师 牢记宗旨,提高道德修养, 加强党性锻炼,坚持人品如山,任劳任怨,争做表率,增强政治上的坚定性、思想上的纯洁性、行为上的先进性。【教学设计】教学导入:今天我就“重品性、做表率”为主题,和党员同志们一起谈谈在工作生活中如何重品行,做教师们的表率。一、理解“重品行”的概念。1 、概念:重品行,就是要既重政治品行,做到高度负责、公道正派、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又重生活品行,做到守法遵规、不贪钱色、家庭和睦、谨慎交友,培养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情趣、高
2、尚的精神追求。最终目的就是纯洁思想道德,塑造完美人格。2 、小结:品行,其表在“ 行” ,其质在“ 品” ;品和行的统一,才是人的真正的品行。二、分析“重品行”的内容。1 、提问:人有人品,官有官品,领导干部应有怎样的品行呢?2 、讨论,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四点:A .树立学习第一追求,争当与时俱进的领路人。 品行的基础是信仰的确立。因此,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学以养德。学以养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精华,是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基本途径。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善于学习,乐于学习,把学习当成生活必须,养成良好习惯
3、。身上要多一点书香味,少一点铜臭味;肚子里要多装一点墨水,少装一点酒水;时间要多用一点来学习, 少用一点去应酬。要科学搭配,善于选择取舍, 多吃振奋精神的“红色食品” ,有益身心健康的“绿色食品” ,不吃“黑色食品” 、 “黄色食品” 。要静得下心来学习。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很快,容易出现浮躁心态,如果不能静下心来,就不可能真正学到东西。领导干部应利用学到的知识,多思考,多创造,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果,要善于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提升工作、推动工作、促进工作的新想法、新思路、新办法,努力创造出既多又好、既有公信度又有满意度的新成果,力争把学习
4、的成果体现到干好本职工作上来,进一步促进工作创特色、出精品、上水平,争当与时俱进的领路人。B .铭记为民第一职责,争当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品行的核心是权为谁用。领导干部如何对待和运用权力,是检验其党性强弱、官德好坏的试金石。毛泽东同志讲过,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给我们权力是要我们为人民服务的。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说:“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坚持执政为民,正确运用权力,就会使权力造福人民;奉行掌权为己,滥用权力,以权谋私,就会使权力祸及人民。因此,领导干部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
5、渊的态度,秉公用权,谨慎行事。应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的关系,级别越高、权力越大,越应更多地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殚精竭虑、积极工作,尽职尽责、严格要求;坚持体恤民情、体察民意、集中民智,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到为人民谋福祉上,争当服务群众的贴心人。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劳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从教师的道德追求到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如何促进教师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呢?一、提高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师德修养不论是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还是确立信念、锻炼意志都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实践的锻炼
6、以及相互借鉴。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基本途径。1、 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加强自身的学习,是教师师德修养的必要途径。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自觉行动的前提教师师德修养离不开科学的理论学习。古人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其中的“学、问、思、辨” ,讲的就是通过学习与思考,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离开了科学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教师师德必然会迷失方向。第一,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置,正
7、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第二,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的理解师德修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修养的自觉性。第三,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规范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只要教师像古人说的那样: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就一定会有益于师德品质的养成。2 、参与实践,总结经验。道德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提高一切个人修养的根本观点,也是我们的师德修养与古代一些
8、思想家所讲的道德修养的根本区别所在。以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为基础的脱离社会实践的修养认为道德是先天禀赋的,人们只要能够自省,就可以“明心见性” 、 “致良知” ,达到“至善”的境界。我们的师德修养当然不能走这条脱离实际的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只有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事实证明,教师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更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善恶,认识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一个教师的师德认识再深刻,师德情感再深厚,如不进行道德实践,其师德意志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能养成优良的道德习惯。因此,教师在学习师
9、德修养科学理论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断学习,不断锤炼,不断深化,不断升华。才能达到一名教师所具有的道德修养要求。3、 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在一个学校里,教师之间善于相互学习、借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善者而改之,这对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师德修养是大有裨益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提高教师的主观积极性、自觉性外,还要加强外在的监督和激励。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使教师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的到肯定、完善和推广,从而促进了教师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教师向着科研型、理论型的高层次迈进,逐步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环境。可以说,这是提高教师修养的一个非常
10、有效的途径。二、师德修养的培养方法1 、解剖自己。严于解剖自己,认真进行自我批评,是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师德修养实质上是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克服自己头脑中旧的错误的道德观、教育观,逐步树立起科学的道德观、教育观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开展自我批评,严格解剖自己,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时刻对自己的品行进行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必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中,更好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当前教师要以新世纪的师德原则和规范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以社会、学校中的模范典型、优秀教师为榜样,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2 、慎独。 “慎独”是道德品质修养的最高境界,也
11、是把教师师德修养推上更高程度的重要方法。我们所说的慎独是以科学的道德为标准,他是教师师德修养的一条原则和方法。“慎独”是教师良好的思想修养,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在学生面前做到的,学生不在的地方也能做到,在无人知道的时间和空间,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意志是教师自身修养的重要保证,而“慎独”是锻炼意志的有效途径,教师自觉地纠正不良行为,不懈地同私心杂念作斗争,在自我批评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在独处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品质。教师要达到“慎独”境界,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 “勿以恶小而为之”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人能进行自省,面对自己的良心进行自白,这是精神生活的最高境界。3 、心理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主要靠意识导向。心理失调正是人的意识趋向极端化的表现。心理调节就是要调动自己的理智去遏制自己意识中某些不健康因素的极端化,从而恢复它的正常的导向作用,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三、全课小结。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由于刺激源的丰富多彩,教师的师德问题日趋复杂,作为当代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解剖自己、调节自己,才能达到“慎独”的境界,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