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31345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三角形边的关系是在认识了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点主要是探讨:任意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得出“较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我不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经过验证后用“任意”代替“较短” ,这样学生更清晰。本节课我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先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应用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关键是抓住“任意的三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再次由学生自己找出原因,为什么能?为什么不能?初步感知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接着重点研

2、究“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验证、再操作,最终发现三角形两条短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既增加了兴趣,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这样设计主要体现了以下四点:1、创设问题情景,以疑激思。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因此,课堂一开始,我给学生出示三根小棒,问能否围成三角形?学生在围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什么,这样实验的时候就减少了误差。让学生学生三角形围得标准规范。2、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再创造”是指创设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经历一遍发现、创新的过程,即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

3、数学知识。它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设置一些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尽可能多些时间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在激起学生疑问后,教师适时组织数学实验来“解释” ,这时学生抱着积极的心态来参加数学活动。教师组织数学活动目的明确,步骤清楚,特别是表格的设计简单明了,便于学生操作。这个活动需要分工合作,使全体学生都能参加。学生水到渠成地发现了“三角形任意两边之间和大于第三边”的规律。这些操作、交流、探索、发现虽然有一定的挑战性,但也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因此能做到全员参与,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也

4、为学生提供了获得成功的机会。3、密切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苏霍姆林思激曾经说过: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知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境,架起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桥梁,使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如到有球迷说姚明一步能走 3 米,你相信吗?能否用今天学过的知识去解答呢? (姚明腿长 1.28 米)等都是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4,、练习设计步步递进,体现了拓展应用第一个练习,根据一组小棒的长度,判断是有否组成三角

5、形。第二个练习是让学生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知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问题从另一侧面深化理解自己发现的规律。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具体有有以下几点:1在学生的动手操作环节中,我设计的是让学生用几根长度不同的小棒来围三角形。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小棒比较粗,存在一定的误差,所以某些情况下(特别是两条边等于第三条边的时候) ,学生对于能不能围成三角形产生质疑。如果在这个环节中将小棒的两头剪成尖的或者用细的竹棒代替,同时要求学生在制作学具时要很认真不可太随意,可能在操作过程中就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失误。2课堂设计还不够紧凑,造成练习做的比较少。 我深信教学之路是一条永远探索永无止尽之路!吾定当上下而求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