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DB22-T 1961-2013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规范.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31010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64.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22-T 1961-2013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DB22-T 1961-2013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DB22-T 1961-2013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DB22-T 1961-2013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DB22-T 1961-2013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规范.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 93.080.01 P 66 备案号:40142-2014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19612013 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A technical guide for construction of rockfill subgrade 2013 - 12 - 18发布 2013 - 12 - 3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1961201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填石路基施工2 5 冬、雨季填石路基施工9 6 排水及防护工程.10 7 质量控制及评定标准.10 8 沉降观测及施工监控.11

2、 DB22/T 1961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吉林省高等级公路建设局、吉林省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福申、成铭、邓捷、周晓龙、李长江、吴立坚、王永光、郭宇楠、李舰航、 刘春萍、宋常军。 DB22/T 19612013 1 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填石路基施工、冬雨季填石路基施工、排水及防护工程、质量控制及评定标准、沉降观测及施工监控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吉

3、林省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二级公路的新建与改扩建工程填石路基的施工,其它等级公路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E41-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 JTG/T D33-2002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填石路基 rockfill embankment 采用强度和规格符合要求的含量超过70

4、%的石料分层填筑的路基。 3.2 底层 ground floor 填筑于原地面以上,路堤底部厚度0.6 m1.5 m的填石层。 3.3 沉降差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测定压实层表面的测点在采用重型振动压路机(18 t以上)按规定的碾压参数碾压后各测点的高程差。 3.4 工后沉降 settlement after construction DB22/T 19612013 2 工程施工结束至路基沉降稳定后发生的累计沉降。 3.5 沉降稳定 the settlement stability 填石路基施工结束后,连续观测3个月,月沉降量小于3 mm,即为沉降稳定。 3.6 微

5、差爆破 millisecond blasting 利用毫秒延时雷管实现几毫秒到几十毫秒间隔延期的一种延期爆破。 3.7 差异沉降率 the rate of differential settlement 路基两点间的竖向差异沉降与其水平距离之比。 4 填石路基施工 4.1 一般规定 4.1.1 按JTG F10-2006的技术要求,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及技术交底,并按设计文件要求定出路堤坡脚、护坡道及边沟等具体位置。 4.1.2 填石路基施工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包括开挖位置、方式、机械配置,石方按规格分级、使用顺序、运输组织、铺筑方法、过程质量控制、现场管理、沉降期及沉降预留、沉降观测及质量评价

6、。 4.1.3 填石路基应严禁倾填,应采用水平分层铺筑,逐层碾压密实,填石料粒径应与铺筑层厚、压实机具功率相匹配。当受地形限制,机械无法分层碾压时,应采用强夯补压。 4.1.4 高填方或地基压缩沉降量大固结时间长的填石路基应尽早开工,以减小工后不均匀沉降,填筑完成后,宜预留6个月左右的自然沉降期。 4.1.5 用于路堤填筑材料的岩石,其饱和抗压强度不宜低于15 MPa;用于路床填筑的岩石,其饱和抗压强度不宜低于30 MPa;当其抗压强度小于规定要求时,应进行CBR和耐崩解试验,按JTG E41-2005执行,CBR应不低于15%且耐崩解指数不低于80%,否则需经技术论证可行后方可用于路基填筑。

7、 4.2 填料的分类 4.2.1 岩石填料按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划分为硬质岩和软质岩两大类,硬质岩石填料按饱和抗压强度细分为坚硬、较硬两类,软质岩石填料按饱和抗压强度细分为较软、软和极软三类,具体见表1。 表1 岩石分类表 单位为:兆帕 硬质岩 软质岩 岩石类型 坚硬 较硬 较软 软 极软 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60 3060 1530 515 5 DB22/T 19612013 3 4.2.2 硬质岩石填料适用于地基、零填和挖方路床的换填,以及填方路基的路堤和路床填筑;软质岩石填料不得用于浸水路堤。 4.2.3 严禁将硬质岩与极软质岩石填料混杂使用,岩性相差较大的填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 4.2.4

8、膨胀性岩石、易溶性岩石、崩解性岩石、岩化岩石等不得用于路堤填筑。 4.2.5 软质岩石填料用于路堤填筑时,应采取包边封闭,设置垫层等措施,防止软质岩石产生湿化变形。 4.3 填料的分级 4.3.1 填石路基的填料按石料规格分层填筑、分级使用。按照填筑路基的高度和填料的规格选择层厚和粒径级别。 4.3.2 填料的粒径分为五级七档,以利于工程选择。具体填料分级标准见表2。 表2 填料分级标准 单位为:厘米 等级 超巨粒 巨粒 粗粒 中粒 细粒 A级 80120 3050 410 24 2 B级 5080 1030 4.3.3 超巨粒填料适用于高填方填石路基的底层和下路堤的填筑。 4.3.4 超巨粒

9、料料源充足,能满足填筑1层2层时,路基高度大于10 m,可选择A级或B级超巨粒石料,路基高度小于10 m时,可选择B级超巨粒石料填筑。 4.3.5 巨粒填料适用于高填方路基底层以上或填方高度大于5 m的路基底层处理和下路堤的填筑。 4.3.6 粗粒和中粒填料可单独使用或混用。可用于超巨粒或巨粒填料的填充、找平,也可用于桥涵、挡墙台背及上路堤、路床的填筑。 4.3.7 细粒料一般用于粗粒和中粒填料的填充、找平,级配良好的可单独做为上路床的封闭料使用。 4.3.8 石质挖方中含土量较高的山皮石,一般不做为填石路基填料使用,可以用作护坡道及叠拱回填等其他用途。 4.4 填料规格及填筑层厚 4.4.1

10、 底层及路堤 4.4.1.1 填料规格与路基高度、填筑层位相关,原则是大规格填料使用在底层或下路堤,随着路基填高,规格逐步减小。应水平分层、分级填筑,单层厚度一般应为填料最大粒径的1.2倍。 4.4.1.2 填石路基底层的层厚可视路基填筑高度、料源情况而定。一般情况可以选择超巨粒B级规格的石料。当路基填高大于10 m时,可以选择超巨粒A级规格的石料。底层的单层厚度宜为粒径的1.2倍1.4倍。底层与路堤的填料规格要求见表3。 DB22/T 19612013 4 表3 底层与路堤的填料规格表 单位为:厘米 路堤 路基高度 底层厚度 下路堤 上路堤 1000 厚度150。石料粒径不超过120,单层厚

11、不超过150。 石料粒径不超过80,单层厚不超过96。 5001000 厚度100。石料粒径不超过80,单层厚不超过96。 石料粒径不超过50,单层厚不超过60。 石料粒径不超过10,单层厚不超过30。 350500 厚度60。石料粒径不超过50,单层厚不超过60。 石料粒径不超过50,单层厚不超过60。 350 石料粒径不超过50,单层厚不超过60。 石料粒径不超过10,单层厚不超过30。 低填或零填 按路床填料控制 4.4.2 路床填石 4.4.2.1 路床填料不得用软质岩。填石路基下路床层厚按50 cm控制,分两层铺筑,石料粒径应小于15cm;上路床层厚按30 cm控制,分两层铺筑,石料

12、粒径不应超过10 cm,下层采用中粒石料嵌缝填筑,上层采用细粒石屑封闭填筑。 4.4.2.2 路堤与路床之间应在路堤范围内设置过渡层,该层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 cm,层厚应小于30 cm,其中小于5 mm细料含量不应小于30%。在设置过渡层困难的情况下可采用无纺土工布予以隔离,以防细粒料渗漏。 4.4.3 边坡码砌 4.4.3.1 边坡码砌应与路基填筑同步进行,石块粒径应大于30 cm,饱水抗压强度应大于30 MPa的硬质岩石,码砌石块应尽量规则,砌块间承力接触面应微微向内倾斜,码砌表面平顺,应根据地形变化合理设置伸缩缝和台阶。 4.4.3.2 填方边坡较高时,应在边坡中部设置边坡平台,平台

13、宽度为1 m3 m。 4.4.3.3 填石路基高度小于5 m时,码砌厚度不宜小于1 m;填石路基高度5 m12 m时,码砌厚度不宜小于1.5 m;填石路基高度大于12 m时,码砌厚度不小于2 m。 4.4.4 填挖交界处理 4.4.4.1 半填半挖段路基在填挖交界处若为硬质岩石时,宜采用填石路基。填筑前应对原地表风化层清除干净,填筑时应分层、分级填筑碾压,并在填挖交界处路床范围内铺设土工格栅。当地表斜坡陡于1:2.5时,应考虑在边坡下方设置支挡工程。 4.4.4.2 纵向填挖交界处,岩质地段过渡段可采用填石路基,填筑前应对原地表风化层清除干净,填筑时应分层、分级碾压。并在填挖交界处沿路床范围纵

14、向前后各10 m铺设土工格栅。 4.4.5 台背回填 DB22/T 19612013 5 4.4.5.1 桥涵、挡墙台背回填部分采用填石路基时,石料粒径不宜超过20 cm,单层厚不宜超过30 cm。 4.4.5.2 对于挡墙的施工,应注意沉降缝的垂直与贯通,泄水孔的通畅,必要时可在挡墙背设置厚度为50 cm100 cm的砂砾反滤层。 4.5 边坡坡率 4.5.1 填石路基的边坡坡率应根据填石料种类、边坡高度和基底的地质条件确定。 4.5.2 易风化岩石与软质岩石用作填料时,应按土质路堤边坡设计。路堤基底良好时,填石路基边坡坡率不宜陡于表4规定,当路基高度超过20 m时,坡率宜进一步放缓。 表4

15、 填石路基边坡坡率 单位为:米 边坡高度 边坡坡率 填料种类 全部高度 上部高度 下部高度 上部坡率 下部坡率 硬质岩石 20 8 12 1:1.1 1:1.3 较硬岩石 20 8 12 1:1.3 1:1.5 软质岩石 20 8 12 1:1.5 1:1.75 4.6 地基处理 4.6.1 当地基存在较深软弱地基、斜坡湿软地基、半填半挖横向高差较陡路段、松散堆积体,应进行路基稳定性验算,当稳定性不足时,应采取必要的支挡加固工程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施工监控。 4.6.2 填石路基路堤高度小于10 m时,地基承载力不宜低于150 KPa;路堤高度为10 m20 m时,地基承载力不宜低于

16、200 KPa;路堤高度大于20 m时,应对路基稳定性进行验算。 4.6.3 对于沟底存在地表汇水的地基,应在路基底部采用不易风化的硬质岩石填筑,其厚度根据地表积水水位确定。 4.6.4 当填石路基通过沼泽地时,宜在塔头草上直接填筑,路堤浸水部分应采用未风化的硬质岩石填筑。 4.6.5 地面横坡陡于1:5的地段,应将原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 m 的内倾搭接台阶;当地面横坡缓于1:5时,在清除地表树根草皮和腐殖土后可直接填筑。当覆盖土层厚度小于2 m 时,应挖除覆盖土层。 4.7 填料爆破与开挖 4.7.1 料场应保证石质填料的均匀性和质量,爆破施工人员应通过合理的爆破方案和爆破参数,进行爆破工序

17、上的技术控制,统筹考虑填方对石料粒径、级配的要求。 4.7.2 硬质岩石应采用微差爆破方式开挖,对于超粒径填料,可集中堆放后进行二次解小或清除处理,也可在料场采用履带式破碎机破碎后与其它细料混合填筑。 4.8 运输、摊铺与整平 4.8.1 填石路基应采用大功率施工设备;运料车宜采用重型卡车;推土机的功率宜大于75 kW。 DB22/T 19612013 6 4.8.2 卸料与摊铺应同步进行,卸料时应水平分层、先低后高、先路基两侧后中间的原则。 4.8.3 填石路基的摊铺优先采用渐进式摊铺法,当施工机械组合或场地受限时也可采用后退式摊铺法,需先打好方格网再上料。 4.8.4 采用推土机并配以人工

18、进行整平,对局部凸起的大石块应进行破碎或清除,对细料明显偏少的部位应补填碎石或石屑,保证表明平整。 4.8.5 填石路基的路肩及与桥涵构造物连接处应撒铺细粒料并加强人工整平。 4.9 填石路基压实 4.9.1 常规碾压 4.9.1.1 填石路基碾压机械应采用自重不小于18 t的自行式与拖式振动压路机组合,碾压遍数应结合机械功率、岩石强度、铺筑厚度等因素通过试验路段确定,碾压遍数建议值见表5。 表5 碾压遍数建议值 铺筑厚度 cm 碾压遍数 18 t以上拖式凸块振动压路机 (或拖式光轮振动压路机) 与18 t以上自行式压路机 60 8 拖式6遍,自行2遍 80 10 拖式6遍,自行4遍 100

19、16 拖式10遍,自行6遍 4.9.1.2 碾压机械行驶速度应控制在3 km/h5 km/h,开始时宜采用慢速。 4.9.1.3 碾压的顺序宜两侧向中间进行,再由中间向两侧碾压,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碾压,压实路线应纵向相互平行,行与行间的碾压轮重叠40 cm50 cm,前后相邻区段应重叠2 m。 4.9.1.4 桥涵、挡墙台背回填部分若采用重型压路机压实困难时,可用小型夯实机械进行补压。 4.9.2 冲击增强补压 4.9.2.1 高填方及自然沉降时间较短的填石路基,宜采用冲击碾压技术进行增强补压。 4.9.2.2 压路机的最大激振力不小于40 t;冲击压路机应采用能量25 kJ以上的牵引行走式三

20、边形压路机。 4.9.2.3 填石路基的分层补压每层厚度为2 m。路基顶面补压宜在下路床顶面进行。 4.9.2.4 冲击碾压施工段长度宜为300 m500 m,行驶速度不小于8 km/h,冲击碾压的转弯路段应并入下一冲压施工段。 4.9.2.5 冲压遍数可采用20遍,冲压后平均沉降量若小于或等于30 mm时,则不需进行冲击增强补压;若最后5遍的压沉量超过20 mm,则需分析原因并应继续冲压5遍。 4.9.2.6 冲击碾压应考虑对附近构造物的影响,涵洞顶保护层厚度应大于3 m。 4.9.3 强(重)夯 4.9.3.1 下列情形下可采用强(重)夯对填石路基进行强夯处理,缩短沉降周期,控制工后沉降:

21、 a) 高填方填石路基工期紧,预计工后沉降量较大; b) 陡峭的山坡路段,因受地形所限,路基底部碾压困难路段。 DB22/T 19612013 7 4.9.3.2 填石路基填筑高度小于5 m时,宜在路堤顶面强夯一次,夯击能量不宜小于1000 KNM;大于10 m的高填方路堤,可每隔4 m5 m强夯一次,夯击能量不宜小于1200 KNM,采用点夯与满夯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夯击能与夯击遍数可通过试验路确定。 4.9.3.3 强(重)夯时应考虑对附近构造物的影响。 4.9.3.4 强夯施工具体步骤如下: a) 平整施工场地并标出第一遍夯点位置,同时测量场地高程; b) 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同时测

22、量夯前锤顶高程; c) 开始夯实,待夯锤脱钩下落放下吊钩后,测量锤顶高程,若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d) 按规定的控制标准和以上步骤,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 e) 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测量场地高程,最后用低能量满夯,将表层松土夯实,并测量场地高程。 4.10 填石路基铺筑 4.10.1 填石路基试验路段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型式、石质填料具有代表性,工作面平坦,交通及试验条件较好的路段,试验路段的长度不宜小于100 m。试验路施工流程见图1所示。 4.10.2 路基填筑前应对填料的岩性做出鉴定,并应进行饱水抗压强度试验及压碎值、吸水率等试验。 试 验 准 备填料的物理力学特性试验是

23、否按规定施工工艺碾压(冲碾或强夯)至N遍检测沉降量及其它参数碾 压 结 束总结施工工艺、压实标准、检测方法填料是否符合要求 结束试验填料上料、摊铺填料上料、摊铺布置测设点位否沉降量是否满足规定继续按计划碾压是图1 试验路作业流程图 DB22/T 19612013 8 4.10.3 试验段的铺筑应达到以下目的: a) 确认填石料能否利用及填筑厚度; b) 确认采用的碾压机械型号及组合; c) 碾压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d) 确定碾压的合理施工工艺; e) 确定合适的质量检测方法; f) 确定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 4.10.4 对于采用冲击碾压或强夯工艺的路段还应完成以下工作: a) 确定冲击碾压的

24、效果,总结施工工艺与检测标准; b) 确定强夯的效果,总结施工工艺与检测标准。 4.10.5 试验路的检测项目包括:铺筑层厚、沉降差、填料特性。试验路检测内容见表6。 表6 试验路检测内容 检测内容 具体检测参数 铺筑层厚 根据碾压机械、材料特性、路基高度和填石路基应用层位,可选40 cm100 cm的压实层厚,层厚采用水准仪测量,层厚测点布置应具有代表性,测点不少于10个,取算术平均值。 沉降差 沉降量观测采用四等以上水准测量,检测样本数不少于20个,测点宜采用长6 cm铁钉系红布条或铁球作标记,准确定点,水准仪的测量精度1 mm,计算采用算术平均值。 填料特性 应对填料的最大粒径、颗粒组成

25、、岩性及强度进行检测。 4.10.6 绘制碾压遍数与沉降量、沉降差关系曲线,根据曲线形状确定相应的碾压层厚及碾压遍数和压实沉降差等参数的控制标准,确定施工工艺流程和最佳机械组合。 4.10.7 根据试验路段确定的工艺流程、铺筑层厚、机械组合、碾压遍数、压实标准等技术指标及要求进行填石路基施工,具体施工流程见图2。 DB22/T 19612013 9 施 工 准 备路基稳定性分析与施工计划按规定施工工艺作业压实质量检测下一层施工地基处理与碾压填料运输与铺筑碾压工作面精平否是否达到质量要求采取措施重新碾压是 每个2m冲击增强补压图2 填石路基施工流程图 5 冬、雨季填石路基施工 5.1 一般规定

26、5.1.1 填石路基施工可不受冬、雨季影响,施工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5.1.2 冬、雨季施工应根据季节特点和施工段的地质地形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5.1.3 冬、雨季施工应做好临时排水,并与永久排水设施衔接顺畅。 5.1.4 冬、雨季施工应加强安全管理,避免灾害和事故发生。 5.2 冬季施工 5.2.1 昼夜平均温度在-3 以下,且连续10 d 以上,或者昼夜平均温度虽在-3 以上,但冻土没有完全融化时,均应按冬季施工要求进行。 5.2.2 冬季路基施工应采取措施,及时排放雨雪水及路堑开挖时出现的地下水。 5.2.3 半填半挖地段、填挖交界处不得在冬季施工。 5.2.4 冬季施工前

27、路基基底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DB22/T 19612013 10 a) 冻结前应完成表层清理,挖好台阶,对高填方或需要换填地段,应在冻结前按本规范要求做好底层处理,并及时进行整平压实; b) 填筑前应将基底范围内的积雪和冰块清除干净。 5.2.5 冬季填石路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中途长时间停止填筑时,应整平填筑层和边坡并进行覆盖,以防春融期雪水进入路基造成破坏,恢复施工时应将表层冰雪清除,并补充压实; b) 当填筑标高距路床底面1 m 时,碾压密实后应停止填筑,在顶面进行覆盖封闭层,待冬季过后整理复压,再分层填筑; c) 冬季施工后必须对填方路堤进行补充压实,压实标准应满足本规范要求

28、。 5.2.6 沿河地段可利用冬季水位低的有利条件,进行填石路基施工,但应满足粒料规格和强度要求。 5.3 雨季施工 5.3.1 雨季施工应综合规划、合理设置现场防排水系统,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引排地表水。 5.3.2 制订雨季施工安全预案,做好防洪抢险的准备工作。 5.3.3 填筑的每一层表面应设2%-4%的排水横坡。 5.3.4 在雨季施工前应将基底处理好,并将填筑作业面填筑到可能的最高积水位0.5 m以上。 6 排水及防护工程 6.1 排水工程 6.1.1 应避免地表水渗入路基,路基完工后在路基周围山坡体四周设置梯形浆砌片石截水沟,截水沟深度约50 cm,宽度根据流量确定。 6.1.2 路

29、基高度超过20 m 且降雨量大时,应在路基平台上设置浆砌片石排水沟,排水沟边缘应略低于平台,排水沟深度约30 cm。平台排水沟的设置应充分考虑路基沉降所导致的排水沟中间积水。 6.1.3 在路基填筑体里设置过水涵洞时,应考虑路基差异沉降对涵洞的影响,必要时可采用箱式涵洞,适当增加沉降缝数量。 6.2 防护工程 坡面防护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拱形护坡+生物防护、码砌块石坡面、浆砌片石或其它支挡防护措施。有条件时,宜采用生物防护,浆砌片石护坡应注意泄水孔的通畅。 7 质量控制及评定标准 7.1 质量控制 7.1.1 填石路基的施工质量宜采用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和参数与压实质量检测联合控制,施工中采用压实沉降

30、差检测压实质量。 7.1.2 施工过程控制包括如下内容:填料最大粒径、填料均匀性、层铺厚度、碾压速度、碾压遍数、压实机具等应符合前述相关规定,并有相应的现场记录。 7.1.3 沉降率检测是在压实后的填石路基表面,每20 m检测一个断面,每个断面布设5个10个测点,用铁钉系红布条或铁球标记高程点,高程点避免位于突出大石和压路机不能压到的地方;然后用静重 18 t 以上振动压路机振动碾压1遍,检测碾压后各测点高程,其碾压前后应无明显轮迹,检测频率:每2000 检验至少16点,在压实面积不足2000 时,至少检验8点。 DB22/T 19612013 11 7.2 评定标准 7.2.1 填石路基成型

31、后的外观质量标准:路堤表面无明显孔洞,大粒径石料不松动,挖动困难;边坡码砌紧贴、密实、无明显孔洞、松动,砌块间承载面向内倾斜,坡面平顺。 7.2.2 路床的质量标准:最大粒径应小于10 cm,上路床的顶层应为石屑封闭,表面应均匀、密实, 顶面横坡应与路拱横坡一致。 7.2.3 压实指标沉降差平均值一般应小于5 mm,标准差小于3 mm,通过试验路确定,对于不满足要求的应重新碾压或采取增强补压措施。 7.2.4 局部测点沉降差值大于最大容许值5 mm的路段,需要进行局部补充碾压。 8 沉降观测及施工监控 8.1 沉降观测 8.1.1 对于存在软弱地基或高填方填石路段,路基填筑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

32、沉降观测包括地基沉降和路基沉降。对于地基较差的增加坡脚及以外地面的水平和竖向位移观测,地基沉降采用沉降板外加套管的方式。一个高填方选择沉降量最大的1个2个横断面观测,根据地质状况与路基高度,每个断面埋设2个4个观测点,观测点位于各级平台和路基顶面,可采用埋设水泥桩和红漆标记的方式。 8.1.2 沉降观测频率根据实测结果和填筑速率确定,一般情况填筑期可每周一测,对于路基稳定性较差存在路基整体失稳可能的应一天一测或每层一测,稳定期每月一测。当每次实测沉降量变化小于3 mm时,可减小观测频率。 8.1.3 深厚松散堆积体、斜坡湿软地基或最大填筑高度超过30 m 的高填方填石路基,需进行施工监控。 8

33、.2 施工监控 8.2.1 填石路基的施工工艺监控:包括地质状况、地基处理、填料、层厚、碾压机械与遍数、边坡防护、地下地表防排水、挡墙施工、填筑时间和工期安排等内容,对原设计进行核实与细化。工期安排应根据工后差异沉降率进行控制,一般而言,填石路基体填筑完工后本身的沉降量约为路基高度的1.0%1.5%,因此可根据路基填筑过程曲线预估其沉降曲线。 8.2.2 填石路基的位移监测:施工中的监测指标为地基的竖向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和路基的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应选择位移和沉降量最大的断面。地基的竖向位移可采用沉降板、分层沉降管监测;深层水平位移采用测斜仪观测,路基的水平位移可采用全站仪观测,观测精度在mm级。 8.2.3 基于施工过程的稳定分析与预测:根据施工进展与实测数据,对高填方路基的稳定性与沉降等进行分析预测,并与原设计要求进行对比分析。 8.2.4 施工建议措施:根据现场状况与实测数据等反馈信息,提出相应的施工改进措施建议。 8.2.5 监控报告在施工期一般每月提交一份,也可根据实际施工进度进行适当调整。 8.2.6 对于须监控的填石路基段落,可根据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等观测资料对填石路基的质量进行评估,路基稳定后方可进行路面铺筑。 A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安全文明施工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