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鸿门宴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此也(耳) ”“何以”两个句式的特点,并比较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教学重点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课时安排:3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介绍作家作品。正音。分析项羽的形象。教学步骤一、导语“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真的英雄。 ”这是什么歌曲?(学生答霸王别姬 )是的,是霸王别姬 。这首歌唱的是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
2、英雄的爱情悲剧这位英雄的名字叫“项羽” 。那么历史上的项羽又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十八课鸿门宴来窥一斑。二、作家、作品简介在初中我们学过陈涉世家 ,对于作者司马迁和史记并不陌生。下面我们看一下“投影胶片” ,来回忆一下有关知识。三、背景简介 我们刚刚学了“西汉鸿文” 过秦论 。 “过秦论”者,论秦之过也。秦之过,一言以蔽之,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秦王朝由于施暴政,致使秦末, “天下苦秦久矣” ,公元前209 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 ,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
3、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 年 12 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于是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四、检查预习(出示投影胶片)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中(wng)道芷欲间行(jin)通假异读:距关,毋内诸侯(同“拒” “纳” ) 要项伯(通“邀” )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 )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 )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五、连点成线,了解故事情节。鸿门宴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连点成线训练充分地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开端:( )(项羽大怒)( )发展:( )( )(刘项约婚)( )( )高潮:(刘邦请罪)(
4、)( )(项王不应)( )(项伯翼蔽)( )(义责项王)( )结局:( )(张良留谢)( )(范增愤骂)( )追问:故事情节围绕什么展开的呢?明确: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六、人物形象分析(项羽)(一)有宴席,就有座次之论。那么“鸿门宴”上的座次是怎样安排的呢?这又说明了什么?首先填图,解释“东向”等意思。再出示投影胶片,提示讨论。明确:宴席在项羽军中,刘邦为宾,却在范增之下。可见,项羽目中无人,自高自大。而实力悬殊,刘邦处境令人担忧。再看项羽集团内部,谋士范增,虽为“亚父” ,就座次论尚不及告密的项伯,事不可谋已出露端倪。(二)下面我们深入到故事情节中来
5、看看“项羽”的形象明确:1.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2.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3.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4.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 (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据即可。)总结:项羽就是这样一位寡谋轻信,轻敌自大,胸无城府,刚愎自用,沽名钓誉,有不忍之心的人。追问: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明确: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
6、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对比烘托也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文章对刘邦的刻画,突出其善于用人(与项羽约为婚姻,对张良言听计从) 、能言善变、狡诈多端、当机立断(诛杀曹无伤)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项羽服务的。(三)探究学习:有人说项羽放走刘邦有“妇人之仁” ,但苏轼却认为表现了他的“君子风度” 。你怎样看这个问题?举行一个讨论会,正方男生项羽有“妇人之仁” ;反方女生项羽有“君子风度” 。七、小结: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 “史圣”司马迁对文中这位失败了的英雄倾注了深厚的感情,使其具有巨大和久远的魅力。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了只属于他自己的人生篇章,无论是暴戾、辉煌还是悲壮,无论是抗鼎
7、拔山的人杰,还是自刎乌江的鬼雄。八、布置作业:假设项羽杀死了刘邦,设想这段历史该如何发展?写一篇想象作文。 第二教时一、查上课效果(略)二、探讨在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一) 从细处看,本文有那些矛盾冲突?这些冲突对人物刻画又有那些好处?提示:主要是对比性人物(四组)(二) 、探究阅读思考:(出示投影胶片) 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张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未为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 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 ,范增、项庄曰君王 ,张良、樊哙曰项王 , 大王 ,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你对梁玉绳
8、的批评是如何认识的?明确:超前称王,并非失误,自有其因。如张良对刘邦三次直呼“大王” ,前两次只有他与刘邦在场,后一次只添了几个自己人,称大王正表露出他们君臣同心协力,决心与项羽抗衡,战而胜之的雄心壮志。再如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属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然出于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称王称霸,理所当然的心理状态。而张良、樊哙都是刘邦的部下,由于力量悬殊,出于表面上的曲意奉承,自然也称项羽为王。刘邦毕竟身分不同,用语不宜过分阿谀,所以在项伯、项羽面前,先后六次称项羽为将军,只有最后一次与张良谈话时,称“项羽”为“项王” 。一方面他明知项羽称王时早晚的事,另一方面,是在自己部下面
9、前,无失身分之虞。看来,司马迁在使用称谓时,是经过仔细斟酌的,既符合当时两军对垒的实力状况何刘邦一方的斗争策略,又符合人物的心态,决不是任意安排的。三、鸿门宴上刘、项性格的较量,不过是“楚汉相争”的缩影,要充分认识项羽的性格,不妨选以下三个片段。投影(一)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解说: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投影(二)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
10、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遣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剽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解说:在灭秦战争中,刘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之中来到咸阳时,已是姗姗来迟。投影(三)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解说:性格急噪与老奸巨猾对比鲜明。 投影
11、(四)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解说: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 ,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四、布置作业背诵课文三、四段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检查背诵。设计探究性阅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如实词活用、一词多义、古今
12、异义、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实处。教学步骤一、教师示范背诵,或选学生轮流背诵三四段二、分类归纳文言知识。(一)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1.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同上 连夜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样4.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5.沛公军霸上 同上 驻扎6.沛公欲王关中 同上 统治7.范曾数目项王 同上 用眼示意8.道芷阳间行 同上 取道9.刑人如恐不胜 同上 处罚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使动用法 使之为王11.项伯杀人,臣活之 动词使动用法 使活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同上 使跟从,率领13.素善留侯张良 形容词用
13、作动词 交好14.拔剑撞而破之 形容词用作动词 击碎、击破15.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用作动词 小事(二)判断下列加线的词语的词义,并区分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今人有大功而击之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而听细说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三)了解“此也(耳) ”“何以”两个句式。 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明确:疑问句,宾语前
14、置句,凭什么呢?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明确:反问句式, “为”语气词,呢,表意“呢?(四)名句积累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五)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三题中有 5 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辨析词义。 三、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项羽性格的感言。性格的祭奠(节选)项羽在灭秦战争中彻底表现出来的肆意恣睢、刚愎自用、凶狠残暴的性格为他日后的失败写了伏笔,其实此性格项羽早已有之。从杀宋义始至破秦,他一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走了过来,这无疑滋长了他的这种性格,使之恶性发展起来而成为他精神世界的主要方面。他一出现就是个战无
15、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形象,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更使得他完全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他开始把自己看作神了。能支撑起他这一精神世界的惟一支柱就是赢得胜利。每一次胜利,固然使他的精神支持更坚强一些,然而,这胜利更大地加重了精神世界的自重。如此,他将一轮轮战斗下去,周而复始,项羽陷入了他为自己制造的一个怪圈,无法自拔,却又不愿自拔。项羽心底要维系“永不败”神话的欲望,构成了他对战争的一种几乎是本能的崇敬,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性格。由此也就不难回答项羽把那一份份残酷的祭奠献给了什么,他自身的矛盾又来自何方。在项羽心理怪圈的一来二去之中,中国人口已从战前的一千万骤减至五百万。天下人对项羽心态的无法认同使得时代终于作出了抛弃项羽的选择。项羽不好计策与外交是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可是现实无情地打破了他的梦想,他只有叹息着,用死亡来反抗这现实,为自己性格的篇章写下了最后的一笔,也为自己一生执著的性格献上最后的也是最虔诚的祭奠。赳赳武夫的内心是多情的,尽管表现这多情的却是无情。性格的祭奠是悲壮的,因为它的代价是生命、执著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