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与社会习题答案第一周 通过日常生活观察法律现象1、 “礼”治对行为者的影响途径不包括: A、 父母长期的教育B、 社会舆论的规劝C、 地方风俗的潜移默化D、 法律制度的规定参考答案: D、 2 、比较“法”与“法律”这两个概念,我们会发现 A、 “法律”是一个范畴更大的概念B、 “法律”有时候不仅仅指代国家法律C、 这两者的界限有时候不是那么泾渭分明D、 “法”这个概念指且仅指社会规范参考答案: C、 3 、下列哪一个因素不是导致禁酒令最后被废除的原因? A、 民众抵制B、 社会舆论C、 战争影响D、 市场混乱参考答案: C、 4 、“斯堪的纳维亚”执法方式是一种: A、 制度化的社会管理方
2、式B、 以经济人为前提的社会成本估量方式C、 对交通事故引起的伤残给予国家福利补贴的立法D、 定期或不定期的执法运动参考答案: D、 5 、以下哪一选项不是运动式执法的优势? A、 有助于日常化的制度运作B、 可以节省监督成本C、 可以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D、 有助于矫正人们的违法行为参考答案: A、 6 、假设在某个社会中,公权力限制个人饮酒的行为,这就涉及到: A、 对个人自由的干涉B、 可以强化人们的宗教信仰C、 可以净化人们的道德情操D、 对酒类市场的管理大有帮助参考答案: A、 7 、美国历史上的禁酒令是在哪一年生效的? A、 1911B、 1920C、 1939D、 1945参考答案
3、: B、 8 、醉驾入刑的立法举措是一种: A、 提高法律强制力的制裁措施B、 体现社会民主商谈的立法行为C、 反映中国社会传统风俗的规则制定D、 必须取决于行为者理性同意的立法行为参考答案: A、 9 、醉驾入刑所带来的社会效果不包括以下哪一个选项? A、 加强人们的守法意识B、 提高出行的方便性C、 增大法律规范的刚性D、 提高社会民众的安全感参考答案: B、 10 、在中国,下列哪一个描述不符合人们对酒后驾车行为的一般看法? A、 有时候喝酒后开车在所难免B、 规则是要遵守的,但人情也不可以不顾及C、 规则就是规则,社会习惯不得超越于规则之上D、 认为有时候酒后驾车只要自己小心问题就不大
4、参考答案: C、 11 、下列方式哪一项不属于醉驾行为可能在中国遭受的刑罚? A、 拘役B、 罚金C、 有期徒刑D、 劳教参考答案: D、 12 、近年来为整顿交通秩序所采取的各种应对举措中,最引起中国社会关注的立法是哪种? A、 限制机动车数量B、 醉驾入刑C、 禁止违章停车D、 加重对无照驾驶的处罚参考答案: B、 1描述你所在的城市或地区所存在的交通问题,并给出你认为可行的治理方式。回答:我所在的城市即合肥存在的交通问题为道路、站台存在大量黑车。这些黑车往往先以花言巧语诱骗乘客上车后再索取较正常出租车高 3 到 4 倍的车费。且这些黑车往往有一定的组织性,在拉客时会互相帮衬,在遭遇查处时
5、会互相通告。可行的治理方式:交通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站台等地的治安管理,加大巡逻力度,可派遣便衣扮作乘客蹲点来顺藤摸瓜,抓捕黑车司机。法律机关应加强立法工作,加大对构成欺诈行为的黑车司机的惩处力度。宣传部门应加强对普通民众的宣传工作,说明黑车与正常出租车间的区别。2根据所学内容,论述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区别与联系。回答:区别:正式规则是“纸面上的法” ,包括社会制度、法律、规章制度、守则和纪律等;非正式规则是“实际中的法” ,包括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等。联系: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都是规则,都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非正式规则是正式规则在实际运用中的相对化。3根据一个例子,简要说明社会舆论如何
6、了影响法律制度的运行。回答:举例:美国 1920 年颁布的禁酒令说明:美国在 1920 年生效的禁酒令,不仅禁止生产、运输和销售饮用酒,而且禁止朋友聚会饮酒和带酒品的宴会。由于禁酒令与人们的嗜好和生活需求相冲突,人们纷纷抵制,1933 年该法律不得不撤销。法律能否维持和实施,不能仅仅凭借国家的强制力,还不得不受制于社会意识和各种主客观条件。法律要产生真正的效力,需要人们内心的真正认同。4你是否同意以下命题:“国家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可以采取种种手段牺牲个人的部分自由” 。表明你的立场,并给出你的论证。回答:我认为这取决于这一目的是否符合广大民众的基本利益。如果符合广大民众的利益,则这一命题完全可以
7、接受。如果这一目的只是为了满足少数统治者的一己私利,则这一命题便是错误的。首先个人托庇于国家,在享受国家给予的权利的同时,也负有为国家效力的责任与义务。监管这一义务或责任有时需要个人的部分自由。但只要国家的目的是正义的,是符合大多数国民利益的,个人就应当奉献自己的部分自由。第二周 社会科学视野中的规则与审判1、哪一个因素无法有效防止法官的主观任意性?A、程序公正B、法律推理C、司法独立D、听从舆论参考答案: D、2、通过“许霆案”我们获得的启示是A、法官应该准确适用条文B、法官判决时应该听从民众和媒体的呼声C、法官应该仔细斟酌与法律要件有关的具体事实D、法官判决时应该考虑专家学者的意见参考答案
8、: C、3、对判决的可预测性而言,以下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判决公开之前必须经过上级法院审批B、防止律师在辩护中对法律作出不同的解释C、详细阐述判决理由D、所有判决都必须经过当事人同意参考答案: C、4、 “徒法不足以自行”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有没有法律无所谓,关键看个人的自我约束B、不能仅用法律约束所有的人C、应该让法律形成自动运作的机制D、法律的有效实施还有赖于人的使用运作参考答案: D、5、 “利益衡量”体现的特点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奉法律为教条B、使规范体系柔性化C、重视规范与事实之间的关系D、承认对一个问题存在复数的正确答案参考答案: A、6、下列哪个学派不特
9、别注重案件中的利益衡量问题?A、利益法学派B、现实主义法学派C、自然法学派D、法经济学派参考答案: C、7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下列选项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A、法律上的平等,而非事实上的平等B、政府也必须受到法律制约C、必须采取法律手段消灭事实上存在的一切不平等D、国家平等地保护公民的法定权利,同时平等地要求公民履行法定义务。参考答案: C、8、如果当广大群众在行动中都忽视规则时,就会爆发法律秩序的危机,从这个层面来看,法律的本质特征是下列哪一项?A、合意或承认B、国家强制C、事实认知D、普遍适用参考答案: A、9、下列哪一个学术领域是最近十年来跨学科研究的最前沿?A、分析法学B、脑
10、神经认知科学与法律行为学C、女性主义法学D、自然法学参考答案: B、10、下列哪个因素最能有效防止酒后驾驶行为A、法律规范没有弹性B、执行规则时的临机应变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D、顾及家人的不安参考答案: A、11、中国传统文化中餐叙时的相互劝酒应该属于下列哪种理性的规制范围?A、工具理性B、沟通理性C、规范理性D、情绪意识参考答案: B、12、关于醉驾入刑这一问题,下列哪一种状况体现了工具理性的特点?A、趋利避害B、根据公平正义C、考虑他人面子D、对个体生命和自由的尊重参考答案: A、1试论影响法律规范对个人行为产生约束力的主要因素。回答:影响法律规范对个人行为产生约束力的主要因素有:1
11、.法律规范没有弹性,提高法律风险,加强违法必究的印象,让违法的行为者产生痛感,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的适用是公正的,任何个体或者团体都没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尤其是政府要率先守法。3.实施规则的强制手段需要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同,且应具有正当性根据,即法律应具有合意或承认的本质特征。2以商鞅“南门立信”的故事为线索分析树立法制权威的方式和条件。回答:树立法治权威的条件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这意味着法律的适用是公正的,任何个体或者团体都没有超越于法律之上的特权。树立权威的方式是政府要率先守法,认真对待法律,说话算数。就如同商鞅发布悬赏后,有人做到,便给予那个人重赏,政府的权威便在实践中
12、得到加强。3对许霆案中涉及的不同利益进行比较和权衡,给出适当的处理意见及其理由。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考察中国法律与审判的可预测性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回答:我给出的处理意见是判处许霆退换所有赃款,并处罚金 10000 元,并有期徒刑2 年。因为许霆虽然盗取的是金融机构的现金,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性,但由于此案中银行方面也有管理不当的责任,且从事件的结果看,并没有造成不可弥补的生命财产损失。故相较于一审作出的无期徒刑可作出较轻的判决,即以上的判决。4通过一个具体案例考察中国法律与审判的可预测性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回答:案例:彭宇案南京小伙彭宇好心扶起在公交站摔倒的徐寿兰老太,却被徐老太及其家人指认为他
13、是撞倒徐的人。尽管有目击证人证明事实并非如此,南京市鼓楼区法院依然按照“逻辑”判处彭宇 4 万余元的赔偿,法院“你不误伤她,就不会送她上医院”的判决,被称作对社会良知的一次毁灭性打击。改进意见:法律机关在进行审判的过程中应该作为中立第三者的立场不至于在外界影响下而被动摇。坚持程序公正原则、对话性论证的逻辑严密原则,防止法官在行使裁量权时出现偏差。此外法律机关一档对涉及的不同利益进行比较和权衡,作出适当的处理意见。第三周 中国秩序原理的诠释1 、下列哪部著作为哈佛大学巴西教授昂格尔所著: A、 社会的法律B、 经济与社会C、 古代法D、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参考答案: D、 2 、根据昂格尔的论述,
14、中国传统法由: A、 自然法与人定法构成B、 习惯法与人定法构成C、 习惯法与官僚法构成D、 官僚法与自然法构成参考答案: C、 3 、在传统中国,由 “引经而议”这一做法所产生的效果不包括: A、 把道德话语导入进法律性话语B、 法律的实施由此就逐步联系起来了C、 弱化了当事人参与司法决定的积极性D、 使得审判案件过程中意见沟通的作用明显增大参考答案: C、 4 、由于不存在着天赋人权这样超越实体法的超验价值,在传统中国,在法律之上存在的根本规范是什么? A、 情B、 理C、 俗D、 道参考答案: D、 5 、清初学者汤斌曾经对“儒家式合理主义”进行过评述,下列哪一个选项不能代表他的观点?
15、A、 儒家的问题不在于不相信理性B、 中国的儒生之所以迂腐,是因为他们不够理性C、 儒家的问题在于世俗合理性过多D、 儒家教育的结果可能会导致人们缺乏原则和信仰参考答案: B、 6 、 “清教徒式合理主义”与“儒家式合理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 A、 后者以实现宗教诉求为取向B、 后者以顺应现实为基本价值取向C、 前者以顺应现实为基本价值取向D、 “儒家式合理主义”有利于重商文化的形成参考答案: B、 7 、下列哪一个概念属于马克思韦伯所采用的法社会学分析框架: A、 商谈理性B、 交往理性C、 形式非理性D、 情感非理性参考答案: C、 8 、根据本周课程一中所引述的德国思想家的论述,中国传统
16、法律体系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 A、 没有形式合理性B、 很难在理论上进行整合C、 在其体系顶端存在着起重要作用的“迷信大宪章”D、 在其体系顶端存在着类似现代宪法的根本规范参考答案: D、 9 、下列哪一句表述属于英国法学家奥斯丁的观点? A、 法律体系是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结合B、 人定法必须符合自然法C、 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D、 法律与道德间不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参考答案: C、 10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语境中,能够准确表达政府官员与百姓特殊关系的表达是: A、 能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商谈B、 两者的关系由中国特殊的贵族阶层从中调和C、 政府官员被称为“父母官”D、 没有特殊的官僚阶层,社
17、会基本上实现了全面自治参考答案: C、 11 、根据本周课程一中所引述的德国思想家的论述,中国皇帝诏书的内容特点不包括: A、 具备教诲性质的内容B、 具备命令性质的内容C、 它们对审判进行普遍的或者具体的干预D、 它们一般以国家法典的形式进行编撰汇总参考答案: D、 12 、使用理想型的分析方法,借助社会科学的工具性框架来对中国社会进行论述的社会学家是: A、 马克思 韦伯B、 迪尔凯姆C、 齐美尔D、 卡尔 马克思参考答案: A、 1在本周课程中,提到了韦伯与昂格尔对中国法律秩序进行的论述,请任选其中一位的观点进行阐释。回答:(选取韦伯)马克思韦伯把中国传统的法律秩序描述为“巫术之园” ,
18、因为受儒家伦理和价值体系的影响,中国传统的法律与审判通常是异常非理性的、神秘的是一个有些怪异的场域。中国虽然早就建立了官僚国家,采取了科层制管理方式,但这种官僚机构可以划分到父权家长制这个特殊类型之中。以父权家长制为前提条件形成的国家制度,表现出来的法律规范半是教诲,半是命令。把完全不同性质的规范杂糅到一起的法律当然没有形式合理性,甚至充满了矛盾,对立面互相作用的结果就会产生出明显的甚至极端的非理性,很难进行逻辑上的处理。2试论述刚性规范与柔性规范的异同。回答:异:刚性规范强调严刑峻法的法律观,必须以强制的方式来贯彻执行:而柔性规范是刚性规范在现实社会条件的作用下自我调整形成的。同:都是人们行
19、为准则的规范。二者共同构成了法律秩序体系。3请结合所学内容,解释名词“巫术之园” 。回答:中国虽然早就建立了官僚国家,国家制度形成的前提条件是父权家长制。因此法律规范具有半是教诲,半是命令的混合型特征。法律具有教诲的一面,所以发挥着教育功能,这时法律与道德以及其他社会规范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把完全不同性质的规范杂糅到一起的法律当然没有形式合理性,甚至充满了矛盾,对立面互相作用的结果就会产生出明显的甚至极端的非理性,很难进行逻辑上的处理。法律规范里面充满了迷信色彩很浓厚的象征性符号主要表现为礼仪、习俗等等,对人们的行动、对人们的意志自由构成了限制。处于这样的精神状况的法律秩序就是“巫术之园” 。
20、4请针对以下命题做出评述。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以当事人满意为准,而不必一味地拘泥于法律规范与事实真相”回答:我认为该命题错误。该命题颠倒主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当然应首先以法律规范与事实真相为准,再次再兼顾当事人的满意度。如果仅仅为了让当事人满足,而做出违背事实真相的判决,人民信服的法律体系就会遭遇崩溃。所以说,法律规范与事实真相才是审判的首要准则。第四周 作为复杂系统的制度设计1 、关于“第三领域”,下列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A、 在这个领域中,强制与合意不断地进行重组B、 在这个领域中,充满着使当事人乃至社会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的努力C、 其结果最终导致司法变成了一个寻找利益均衡点的过程
21、D、 可以看到寻找均衡点的轨迹在经济学建模下呈现出单一线性结构参考答案: D、 2 、根据所学内容,哪一位著名华裔美籍历史学家曾经专门分析过清代审判制度中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互动关系 A、 黄宗智B、 费孝通C、 黄仁宇D、 费正清参考答案: A、 3 、如果不考虑秩序的正当性和当事人的满意度,有关当局可以采取的迅速解决社会纠纷的方式是: A、 通过宣传强调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的益处B、 运用强制手段来主动解决纠纷C、 采取消极态度对社会纠纷听之任之D、 通过立法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参考答案: B、 4 、根据所学内容和分析手法,若制度上提供的第三者强制力小于能够充分解决纠纷的强制力,则会出现
22、: A、 缠讼、健讼现象B、 更有效地息事宁人的结果C、 在制度之外进行私力救济的倾向D、 合同的第三者履行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参考答案: C、 5 、根据所学内容和分析手法,假设进行诉讼的制度成本和社会成本过大,则:A、 当事人对强制力的内在认同就会增强B、 当事人倾向于选择法律制度解决问题C、 当事人倾向于回避诉讼D、 当事人行为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参考答案: C、 6 、中国司法机制设计的特色包括下列哪一选项 A、 在审判过程中特别强调严格程序的适用B、 在强制和合意之间侧重于强制解决问题的手段C、 不注重私下协商与沟通,强调对簿公堂的必要性D、 在审判过程中加强了讨价还价和调解的环节参考答案:
23、 D、 7 、根据所学内容,在授课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中,司法制度安排的关键是: A、 如何使得人们都选择法律作为解决纠纷的方式B、 如何使得人们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获得满意的结果C、 如何把强制和合意进行适当的组合,使得解决纠纷的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D、 如何把司法与立法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的安定和谐参考答案: C、 8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司法对“实事求是”原则的强调: A、 为了追求实事求是,可以把判决的既定力相对化B、 检察院和法院固守审判权独立和规范性的要求C、 牺牲法律关系的安定性D、 司法机关采取根据事实对案件有错必纠的态度参考答案: B、 9 、下列哪一本著作探讨了六十四卦的二进
24、制和“决策之树”分形原理: A、 皇极经世B、 格物论C、 老子D、 春秋参考答案: A、 10 、根据所学内容,刘邦“约法三章”的故事说明了: A、 传统中国的立法注重基本规范的建构B、 传统中国的立法往往采取一分为三的结构C、 传统中国的立法奉行宜粗不宜细的原则D、 传统中国的立法重视社会舆论的建议参考答案: C、 11 、根据滋贺秀三的观点,在传统中国,司法公正的保障不包括下列哪一选项:A、 自上而下的监督B、 内部制裁C、 行政技术、人事技术D、 严格的程序规则参考答案: D、 12 、在日本著名法制史专家滋贺秀三的著述中,中国传统的法律与审判主要表现为: A、 一种自下而上的民间自治
25、立法现象B、 一种自上而下的精密的调整以及教化C、 一种中央通过实证法对社会的直接控制D、 一种建立在宗教基础上的教会法体系参考答案: B、 1根据所学内容,简要论述滋贺秀三教授关于中国传统法律与审判的主要思想。回答:主要思想:中国传统的法律与审判主要表现为一种自上而下的非常精密的调整以及教化。他认为中国式审判制度的根本特征是可以理解为一种行政技术,而不像现代西欧的审判那样强调程序公正,强调职业法官的独立性。在传统中国,司法公正并不是通过严格的程序规则和论证规则来保证,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监督和内部制裁,这样的行政技术、人事技术来保证。因为中国的审判存在着自上而下的监督和调整以及事后的纠正,所以
26、审判权之间不存在互相排斥的相克性。法官不是独立的,判决也没有既判力,甚至不构成一个明确的判定。在这样的状况里,权利义务关系不是稳定的、清晰的,但从行政技术的角度来看,审判是很严密的调整和管理的过程。2根据所学内容和授课所采用的分析模型,简要描述并说明“强制”与“合意”之间的组合关系。回答:“强制”会造成使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问题的制度成本, “合意”则能够减少这种成本。司法制度安排的关键是把强制与合意进行适当的组合,使得解决纠纷的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为此,中国式机制设计的特色是在审判过程中加强了讨价还价环节,以便人们在强制与合意之间反复寻找均衡点,从而形成或者恢复关系结构的和谐。处理纠纷和司
27、法决定的均衡点在解纷需求曲线与利用成本曲线的交叉点(,)上,即强制与合意达成平稳协调或者最佳组合之时。3名词解释:“差序格局”回答:在中国文化的认识框架里,人是生存在社会关系之中有亲子关系、夫妇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等等终其一生,人都是关系性存在而不是原子化的。这是一种社会学观念,不同的关系是有亲疏远近的差别的,费孝通先生把这种关系距离定义为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4试对以下观点进行评析。 “如果法官能够自由裁量很多事情而不受到制度上的约束,那么实际上我们每个人的权利都处于危险之中”回答:我同意这句话所表述的观点。如果法官能够自由裁量很多事情而不受到制度上的约束,会使得司法的任
28、意性大幅度增加,法律的实效性就会大幅降低,对判决的预测也有可能因此落空。失去了程序公正原则、对话性论证的逻辑严密原则等制度上的约束,法官在行使裁量权时就有可能出现偏差,法律和审判会失去权威性,因而我们每个人的权利都处于危险之中。第五周 诉讼的道德化与技术化1 、根据授课内容,关于小悦悦一案,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 此案引起了社会舆论对冷漠大众的反思B、 根据有关法律,那 18 个视而不见的路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C、 中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不包含对见义勇为行为免责的相关规定D、 此案从另一侧面展现了法律、社会、道德三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参考答案: B、 2 、在许云鹤案中,法院在认定事实方面存在
29、最大的问题是: A、 法院没有考虑王老太太是否对自己的损害有过错B、 法院没有考虑王老太太的损害是否与许云鹤驾车的行为有直接的、必然的关系C、 法院没有考虑许云鹤是否存在酒后驾车现象D、 法院没有考虑许云鹤是否存在撞人的主观恶意参考答案: B、 3 、下列选项所列举的责任重,不适于无过失责任原则的是: A、 不为特别规定所列举的因汽车制造产品缺陷致人损害B、 不为特别规定所列举的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C、 不为特别规定所列举的饲养动物致人损害D、 不为特别规定所列举的高空坠物致人损害参考答案: D、 4 、关于民法中的过失责任法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过失责任以当事人有过失为承担责任的原
30、则B、 过失责任的运用遵循“谁主张,谁举证”原则C、 在过失责任的司法运用中,法官不可以以常理来进行过失推论D、 如果被告针对原告的请求提出了反证,只要反证成立,那么过失推论就无从成立参考答案: C、 5 、在彭宇案中,假定造成老太太受伤的原因真是彭宇所造成,那么 A、 彭宇无论如何都应当承担完整的责任B、 如果老太太违规穿越马路,则彭宇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C、 有可能出现所谓“混合过失”的情形D、 如果双方都没有过失,则应当按照平等原则进行裁判参考答案: C、 6 、根据彭宇案的案情,下列哪一选项不应当属于法官在分配事故责任前应考虑的事实: A、 法官需要考虑加害人是不是充分履行了法律上的注意
31、义务B、 法官需要考虑受害人是不是充分履行了法律上的注意义务C、 法官需要考虑当事人双方是否能够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D、 法官需要考虑当事人双方有没有注意防止损害的继续扩大参考答案: C、 7 、关于公平责任原则的责任分配原理,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A、 它是依据因果关系来对责任进行分配B、 它是依据过失行为来对责任进行分配C、 它是依据特别规定来对责任进行分配D、 它是依据抽象价值来对责任进行分配参考答案: D、 8 、彭宇案所引起的全国性的“蝴蝶效应”不包括: A、 人们对现行司法制度的反思B、 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争议C、 社会上出现了“先存证,再救人”的现象D、 使得中国的司法改革走上
32、了正轨参考答案: D、 9 、彭宇案中法官的裁量和说理清楚地表明: A、 在中国司法系统中,法官的自由裁量受到法条的严格约束B、 法官试图通过裁量弘扬某种利他主义精神C、 法官的判决书的论证于学理上不存在着明显的问题D、 判决书中四六开的责任分配于法有据参考答案: B、 10 、在彭宇案中,彭宇找来为其作证的证人证言不属于: A、 言辞证据B、 反证C、 间接证据D、 传来证据参考答案: D、 11 、过失盖然性推定在民事诉讼法中的运用其目的是为了 A、 要减轻负有举证责任的加害人一方的责任B、 要减轻负有举证责任的受害人一方的责任C、 要减轻必须进行自由裁量的法官的责任D、 要增加负有举证责
33、任的受害人一方的责任参考答案: B、 12 、在彭宇案的审理中,法官在判决论证中没有给出的理由是: A、 从常理分析,撞人者一般都会主动地去救助被害人B、 从常理分析,如果被告人是见义勇为,应当去抓住真正的施害人C、 根据社会情理,被告人应当在原告家属到场后自行离开而不是一同送往医院D、 被告人一定是因为逃走不成才希望通过帮助被害人的行为减轻责任参考答案: D、 1根据授课内容与民法的责任法理,说明彭宇一案判决说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回答:法官强调常理、社会情理并由此推论彭宇可能具有过失,而完全忽视了民事诉讼中分配证明责任时必须奉行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基本原则。完全忽视了不能履行举证责任的一方
34、不得不承担不利后果的处理技术。审理这个案件的法官似乎在昭示一个更高的道德标准,即便对这次意外事故双方都没有过错,那被告也不得不按照四六开的比例分担损失。在被告已能提出比较充分的间接反证也就是提出能合乎逻辑地证明事情不是这样的证据或证人,那么这种过失推定就无从成立。彭宇找到在他身后的乘客作为证人,这就是有力的间接反证。法官既不理睬“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也不理睬间接反证可以推翻过失推定的技术标准。他要让被告承担赔偿责任,或者更精确地说是让无辜者分担损失在法理上是根据民法通则上规定的公平责任原则公平,使过失责任的法理出现了意外。法官实际上是在以公平的名义要求无辜者分担受损者的痛苦,似乎是要强行某
35、种形态的利他主义精神。但是,这样推行公平责任原则法官的裁量权未免太大了,反倒会导致不公平的结果。 (根据授课内容)2简要列举一下用法律干预道德所可能产生的负面社会效果,请至少列举一个,并进行逻辑上地说明。回答:法律干预道德可能会导致抑制善意的伸张。举例:舍己救人的问题因为面临生死的抉择,如果法律强制人们服从道德规范,实际上是把利他主义作为法律的意识形态,这样的法律不一定落到实处。在救助活动中,人们的动机是道德的感召还是基于法定的义务?出于自愿的牺牲让人尊敬和感激,基于义务的牺牲很可能反倒会减弱尊敬和感激的程度。这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抑制善意的伸张。法律强行道德本来是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怀,但
36、履行义务的行为或者例行公事会抹杀道德的高尚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使得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道德纽带却进一步松驰了。3名词解释:无过失责任原则回答: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没有过错造成他人损害的依法律规定应由与造成损害原因有关的人承担民事责任的确认责任的准则。执行这一原则,主要不是根据行为人的过错,而是基于损害的客观存在,根据行为人的活动及所管理的人或物的危险性质与所造成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而由法律规定的特别加重责任。 (说明:部分源自网络)4结合下列表述,论证你是否赞同这一表述。 “国家在制定法律规范的时候,必须充分尊重、考虑和吸收已经存在的社会规范”回答:我部分赞同这一表述。因为已存在的社会规范中有
37、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我们对待它们应该加以区别。应充分尊重、考虑和吸收合理的已经存在的社会规范,而要抛弃不合理的已存在的社会规范。因此鉴于已存在的社会规范的复杂性(包括不合理和合理的) ,应该区别对待它们。第六周 追问法律的正当性1、 “怨毒者告密”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A、纳粹制定的法律根本就不是法律B、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乃是泾渭分明的C、如果追究该名女子的责任,有可能出现不合法理的新法“溯及既往”判决D、以上皆非参考答案: C、2、就奥地利著名法学家凯尔森的观点而言,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凯尔森认为法律是一种人为的、主观的创造B、在凯尔森的体系中,其金字塔结构的顶点规范被称为自然法C、凯
38、尔森完全赞同法律是一种日常道德在国家制度中的实践D、凯尔森开创了纯粹法学的理论体系参考答案: D、3、就德国大哲康德的观点而言,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道德强调的是动机以及动机行为的纯粹性B、动机不纯正,有可能不符合道德的要求C、法律必须符合某种道德准则,否则就不是法律D、道德的规范特征在于去除了外在的强制参考答案: C、4、根据所学内容,课程中引述的雅各宾派的例子说明了:A、法国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雅各宾派执政时间太短B、强行统一社会价值观进而树立公德标准的举措往往会造成历史悲剧C、教会是法国大革命最大的敌人D、雅各宾派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过于重视商谈沟通参考答案: B、5、根据所学内容
39、,课程中引述的费孝通先生的例子说明了:A、从古到今中国人于私德领域都不存在任何问题B、中国人完全没有任何公德观念C、中国人不关心自身事务以外的任何问题D、在日常生活中,中国人可能存在两套行事准则参考答案: D、6、根据所学内容,下列哪一选项错误地描述了“私德”与“公德”的界限:A、私德不能妨碍公共事务决定和公共秩序的维持B、 “公德”的范围是由社会核心价值所决定的C、国家不能够通过合法的程序制定干预公民“私德”层面的法律D、私德不能妨碍其他人的私人自由参考答案: C、7、现代法治国家在制度设计上是要去承认私人生活领域中价值观的多样性,下列选项哪一项不能代表对此种多样性的承认?A、它是依据因果关
40、系来对责任进行分配B、它是依据过失行为来对责任进行分配C、它是依据特别规定来对责任进行分配D、它是依据抽象价值来对责任进行分配参考答案: D、8、根据所学内容,同性恋这一现象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接受说明了A、人们不得不与时俱进地接纳新出现的事态B、社会舆论对私德问题的态度愈发宽容C、这一现象在大多数社会中已经得到了法律的普遍许可D、大多数人们倾向于认同这一现象参考答案: B、9、根据所学内容,就世界范围内的一般情况而言,法律对私德的宽容度呈现怎样的态势?A、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愈发收紧B、与几百年前相比没有显著变化C、随着社会的开放和自由思潮的兴起,法律要更多地干预个人的私生活D、以上皆非参考答案:
41、D、10、在古代中国,文武百官的制服之所以各有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因为A、古代中国存在着严格的官员等级制度B、这样做能方便官僚辨认对方职务职位C、纯粹出于美观的考虑D、这些官服难以被仿制,从而可以杜绝“假官”的存在参考答案: A、11、根据所学内容,下列哪一种行为虽基于双方同意,但也一般被认为是违法犯罪行为?A、商家出售伪劣产品B、相约自杀,双双身亡C、赌博D、父母擅自处分未成年子女的财产参考答案: C、12、以下哪种行为属于“公德”的调整范围?A、卖淫嫖娼B、吸毒C、身着奇装异服D、在动车组上吸烟参考答案: D、1概念辨析:“公德”与“私德” 。回答:“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42、、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 “私德”是私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以家庭美德为核心。私德基本上只是反映个人的价值选择或者偏好,而在公德问题上,社会的核心价值主流的思想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2名词解释:法律的内在道德性。回答:法律必须有其内在的道德,包括法律应该具有充分的一般性、法律的公开性、明确性、稳定性、不矛盾性、非溯及既往性、法律不得要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官方行为与公布的规则必须一致性等八条准则。富勒认为这些程序“美德”与实体法实现的“外在道德”相比,乃是一种“内在道德” 。法律必须有其内在的道德,包括法律应该具有充分的一般性、法律的公开性、明确
43、性、稳定性、不矛盾性、非溯及既往性、法律不得要求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官方行为与公布的规则必须一致性等八条准则。富勒认为这些程序“美德”与实体法实现的“外在道德”相比,乃是一种“内在道德” 。 (部分参考网络) 3简述英国法学家约翰菲尼斯的主要观点。回答:主要观点:1.自然法的根本宗旨是确定人类善,道德共同体是它需要的解释。2.道德还是法律的上位规范。如果法律妨碍了公共善的实现那么它就会缺乏道德上的约束力。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根据道德来检验法律、改进法律使法律能够真正实现公共善。公共善对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好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善治,存在着一种超验之维。4材料论述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就材料内容进行论述。案件
44、发生在两千多年以后,4299 年春末夏初的纽卡斯国。那年 5 月上旬,该国洞穴探险者协会的维特莫尔等五位成员进入位于联邦中央高原的石灰岩洞探险。但当他们深入洞内时发生了山崩,岩石挡住了石灰岩洞的唯一出口。五位探险者发现受困后就在洞口附近等待救援。由于探险者未按时回家,他们的家属通知探险者协会,一个营救队伍火速赶往出事地点。 由于洞穴地点地处偏远,山崩仍在继续,营救工作的困难大大超出了事前的预计,而在营救过程中的一次山崩更是夺去了十名营救人员的生命。与此同时,洞穴内五位 探险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他们随身所带的食物有限,洞内也没有可以维持生命的动物或植物,探险者很可能会在出口打通前饿死。就在被困的
45、第二十天,营救人员 获知探险者随身携带了一个可以收发信息的无线设备。洞外人员迅速通过通讯设施给受困的探险者取得了联络。当探险者问到还要多久才能获救时,工程师们的回答是至少需要十天。受困者于是向营救人员中的医生描述了各自的身体状况,然后询问医生,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他们是否有可能再活十天。当医生给出否定的回答后,洞内的通讯设备沉寂了。八小时后,通讯恢复,探险者要求再次与医生通话。维特莫尔代表本人以及四位同伴询问,如果吃掉其中一个成员 的血肉,能否再活十天。纵然很不情愿,医生还是给予了肯定的答复。维特莫尔又问,通过抓阄决定吃掉他们中的哪一个是否可行。这当然是个医生无法回答的问 题。当政府官员和牧师
46、都不愿意回答这一问题时,洞内就没有再传来任何消息。在探险者被困洞穴的第三十二天,营救终获成功。但当营救人员进入洞穴 后,人们才得知,就在受困的第二十三天,维特莫尔已经被他的同伴杀掉吃了。 根据四位生还者的证词,在他们吃完随身携带的食物后,是维特莫尔首先提议吃掉一位同伴的血肉来保全其他四位,也是维特莫尔首先提议通过抓阄来决定吃掉谁,因为他身上刚好带了一副骰子。四位生还者本来不同意如此残酷 的提议,但在探险者们获得外界的信息后,他们接受了这一建议,并反复讨论了保证抓阄公平性的数学问题,最终选定了一种掷骰子的方法来决定他们的命运。掷骰子的结果把需要牺牲的对象指向维特莫尔,他于是被同伴吃掉了。 四位探
47、险者获救后因营养失调而住院治疗。出院后,四位获救者被指控谋杀维特莫尔。初审法庭经过特别裁决确认上面所述的事实,根据纽卡斯国刑法的规定,法官判定四位被告谋杀维特莫尔的罪名成立,判处绞刑。四位被告向纽卡斯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回答:我不同意对四位被告施以绞刑的判决,应该改为罚款并共同负责照顾受害者的家属。理由如下:1.四位被告并无谋杀死者的主观恶意,杀人食肉的办法是由受害者自己提出来的,且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了抓阄的方式,公平,公正,公开,因此不构成谋杀罪名成立的蓄意这一前提条件。2.法律审判虽然要符合既定规范,但也要着眼事实。从事件结果看,由于 5 人在极端情况下采取了极端措施,而避免了 5 人全部
48、遇难的结局而使得四人存活。相较而言,有人存活总好过无人幸存。如果对四位被告施以绞刑,便使得事件的结果变为四人在历经艰难后,没有死在自然灾害中,反而死在同胞的屠刀之下。未免太不符合人情。3.法律不溯及既往。原来没有法律规定,人们就这么做了,现在立法者突然发现这么做有问题,于是颁布了一个法律追究过去行为的责任,这显然是不公正的。5 人在实施杀人食肉以求生存的计划前曾经询问外界的政府官员和牧师等可以代表法律和道德的相关组织机构这一计划的可行性,但在当时,这些组织并未明言禁止这一计划。法律既然当时没有禁止,事后再追究责任明显不公正。4.判处罚款并负责照顾受害者家属,是因为在客观上由于受害者一人的牺牲成
49、全了 4 人的生存,四人应该负有对此作出补偿的责任。第七周 司法改革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1、根据所学内容,不属于大陆法系书面审理方式的特点是哪一项?A、控辩双方的主张很少有机会在公开场合面对面进行表达B、法官严格按照法律进行审判C、判决主要取决于当事人之间互相竞争说服力的抗辩活动D、法官可以根据职权进行调查取证以确保审判的客观性参考答案: C、2、根据所学内容,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不利于改善法官的素质B、不利于外部监督C、不利于提高审判效率D、不利于公开而充分的法庭辩论活动参考答案: D、3、根据所学内容,电脑量刑被引入刑事审判的初衷是:A、以精确的技术手段进行司法制度创新B、最大限度地减少法官在量刑时的自由裁量空间C、法院人手不够,需要电脑帮忙处理积压案件D、把所有刑事案件都解决在一审法院,尽量防止当事人上诉参考答案: B、4、电脑量刑引入司法审判可能会令法官变成一台“自动售货机“,下列哪一个选项与这样的变化格格不入?A、输入事实和法律,判决就会自然地生成B、同样的案件,可以得到同样的判决C、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可以尽量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D、通过不同价值观的比较权衡能最大限度保护人权和个案公正参考答案: D、5、一般而言,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对审理过程的监控主要体现在:A、案件处理是不是在法定期限内完成B、诉讼文书的制作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