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物理:5.5《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19(沪科版必修1).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11943 上传时间:2018-03-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5.5《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19(沪科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物理:5.5《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19(沪科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物理:5.5《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19(沪科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物理:5.5《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19(沪科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5超重与失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何为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2、了解产生超重和失重现象的条件;二、能力目标:1、能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产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2、理解生活中的超重与失重现象,并能利用所学分析解决相关问题。三、德育目标:1、 体验探讨的收获、分享的愉悦、探究学习的快乐;2、深刻了解超重与失重的利与弊,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深感骄傲,对航天工作者的付出和宇航员的辛苦深表崇敬。四、教学重点:1、掌握分析现象的一般方法;2、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以及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3、能够运用牛顿定律分析解释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原因;4、能利用超、失重知识解释分析实际问题。五、教学难点:

2、1、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中来,并使他们掌握探究的一般步骤;2、对超重、失重现象的解释,并较好地应用于实例解释中。突破难点方法:将探究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并设计清晰的学习思路和掌握好实验设计。六、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练法、探究式:现象 猜想 验证 结论 应用七、教学用具:弹簧秤、钩码、投影仪、投影片、底部有孔的空饮料瓶八、课前准备请你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观察电梯在运动过程中体重计示数的变化情况,将观察结果填在表中,并填写在各过程中的感受:电梯运动情况 读数与重力的大小关系末期: 中期:上升过程 初期: 初期:中期: 下降过程 末期:以上现象还能在什么情况下观察到呢?请独自实验观察。九、

3、 教学步骤:(一) 、导入新课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一个底部有孔的空饮料瓶,先用手按住小孔,往瓶里注水然后放开手指,观察到什么现象?(水喷射而出) 放开手指后,让瓶子自由下落,观察到什么现象?(瓶子下落过程中,水并不从小孔喷出)问:水喷出来的原因是什么,瓶子下落过程中水不喷出来的原因又是什么?学生动手体验:用手掌托着一叠较重的书,先让手缓缓上下移动,体会一下书对手掌的压力,跟静止时是否相同?然后手突然竖直上升或竖直下降,再体会一下,手掌受到的压力跟静止时有什么不同?图示:宇航员仅用一根手指头即将另一宇航员“举”起,为什么?这些现象都和我们今天要讲的超重、失重有关,那么什么是超重、失重?什么情况

4、下会出现超重、失重?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1、超重和失重:实例分析:利用弹簧秤测重力原理?a、在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竖直悬绳的拉力)大小等于【重力】b、当物体的加速度向上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对悬挂物的拉力)等于重力吗?视频:电梯里的台秤视数随电梯升降不断变化?并把静止时、向上加速时、匀速时、向上减速时的读数进行比较,发现读数不一样。给出视重概念: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如对地磅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如对弹簧秤的拉力)叫物体的视重。注意:通常用弹簧秤或地磅并不直

5、接测量物体的重力而是测量压力或拉力,根据二力平衡得出物体的重力。给出: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视重) 大于所受重力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视重) 小于所受重力失重2、超重、失重的条件请同学拿出课前布置的探究卡。提问你乘坐电梯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踊跃回答学生根据课前探究,充分描述自己乘电梯时候的感受统一大家的回答,并鼓励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课后再乘电梯,认真体会,也会发现有同样的感受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是错觉?是重力改变?是对电梯的压力改变?还是其它原因?提出讨论,并引导学生逐个分析判断学生首先会否定的是重力改变(理由:同一地方,物理重力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

6、但对压力改变与否会有不同答案如何判断是否是对电梯压力改变了?应如何设计实验?使学生知道应用实验来检验,并引导学生实验设计思考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将家用小型体重计带到电梯中实验,观察电梯升降时,体重计的示数是否改变,若变,则人对电梯的压力改变。同时纠正学生对体重计总是测量重力的误解,使学生明白测力计(体重计或弹簧秤等)读数显示的是压力或拉力的大小在前面实验设计基础上,播放课前老师拍摄的电梯运动时候体重计指针变化录像分阶段播放,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同时检查与自己的探究卡的结论是否一致,做好记录结论:体重计的示数不总等于人的重力,因此电梯中的感受是由于人对电梯的压力变化引起的问:在电梯中的这种感觉在

7、何种情况下也可以感受到?学生交流回答:蹦极、汽车忽然下坡和加速上坡、过山车、太空中,弹簧秤带动物体变速向上或向下运动等以上现象是大量存在的,有研究的必要引出定义,针对测力计大于、小于重力的两种情况定义根据定义,在探究卡的第 4 列填写各状态下的超失重情况猜想:根据现象,猜猜产生超重与失重的条件是什么?根据已有知识,进行猜测(一般的猜测有:与运动方向有关、与加速或减速有关、与合外力有关、与加速度有关等)逐一分析学生的猜想,并在探究卡的第 5 列填写各状态下的加速度方向情况电梯运动情况 读数与重力的大小关系 超、失重情况 a 的方向末期: 读数重力 失重中期: 读数=重力 平衡上升过程初期: 读数

8、重力 超重初期: 读数重力 超重中期: 读数=重力 平衡下降过程末期: 读数重力 失重引导学生逐一分析猜想,并得出结论学生根据探究卡逐一分析猜想的正确根据探究卡,能否理由牛顿定律分析其中的“电梯加速向上时,加速度向上,为何体重计示数大于物体的重力得出超、失重的条件只和加速度的方向有关三、小结:1、产生超重、失重及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2、产生超重和失重时,重力、压力、拉力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四、作业:课本练习六五、板书设计: 与 钟 离 的 大 小 关 系 改 变或) 只 是( ) 重 力 不 变(实 质 时 , 产 生 完 全 失 重 。度 , 且) 当 物 体 有 向 下 的 加 速( 度 时 , 产 生 失 重 ;) 当 物 体 有 向 下 的 加 速( 度 时 , 产 生 超 重 ;) 当 物 体 有 向 上 的 加 速(产 生 条 件 失 重超 重超 重 和 失 重超 重 和 失 重 压拉 Fga2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