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国内外养鹿业概况与的发展前1.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14262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养鹿业概况与的发展前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国内外养鹿业概况与的发展前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国内外养鹿业概况与的发展前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国内外养鹿业概况与的发展前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国内外养鹿业概况与的发展前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国内外养鹿业概况与的发展前景鹿是兼药用、肉用、皮用、观赏用和狩猎用的草食性动物。养鹿业作为一种特种养殖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我国鹿种资源丰富,养鹿历史悠久。为了使我国成为世界养鹿大国、强国,在介绍国内外养鹿大国概况的同时提出了我国在养鹿业上应采取的策略1.国外养鹿业概况养鹿业是一项稳定、长效、高效产业,各国都利用本国的优良原种鹿进行系统培育改良鹿品种,实施鹿区域发展。目前养鹿业发展较快的国家有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瑞典、芬兰、英国、朝鲜、韩国等,其中新西兰、俄罗斯:加拿大和中国是养鹿产品出口大国。全世界饲养开发利用鹿的品种(系) 为:梅花鹿、马鹿、赤鹿和白唇

2、鹿等,饲养最达 500800 万只,饲养方式有放养、圈养或放养与圈养结合等,年产鹿茸 3035 万 kg,鹿肉 17352060 万 kg。1.1 新西兰养鹿业新西兰无野生鹿资源,19 世纪中期从英格兰、苏格兰等地引进赤鹿、梅花鹿、水鹿和美洲马鹿自然放养,20 世纪 90 年代实行围栏饲养,目前存栏数达 250300 万只,重点发展茸、肉型鹿种(系) ,主要品种是赤鹿。目前年产干茸 17 万 kg 以上、鹿肉 1700 万 kg 以上、鹿皮约 50 万张,出口金额达 3 亿新元。新西兰广泛采用围栏轮牧饲养,每个农场饲养量为1000 头以上。新西兰建有养鹿协会,在鹿业生产经营上始终实行产学研结合

3、、产销一体化方针,其鹿茸出口一直占有国际市场 70的份额,主要出口东南亚、日、韩和港台地区。 1.2 俄罗斯养鹿业 俄罗斯于 19 世纪 40 年代开始发展养鹿业,主要品种是梅花鹿和马鹿,目前饲养量达3050 万只,年产鹿茸 510 万 kg,鹿肉 300500 万 kg。俄罗斯养鹿场多集中于寒冷地区,并实施了区域性发展,虽然鹿茸生长较慢,但收割、加工技术标准高,故鹿茸品质甚佳,在国际市场上很受青睐。俄罗斯现存野生驼鹿约 3000 只、野生驯鹿约 200 万只,在其种群数量过大时也实行部分利用。1.3 加拿大养鹿业加拿大地域广阔、物草丰富,多寒冷地带,适合养鹿。加拿大主要饲养马鹿,以取茸为主,

4、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养鹿业有了长足发展,其马鹿茸以枝体粗大、肥实细嫩著称,鹿产品制作程序也标准化,致使加拿大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几乎所产的鲜、干茸均出口到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此外,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德国、瑞典、哈萨克斯坦、韩国、朝鲜等国家也开发养殖一定数量的驯养鹿,均供内需药用。2.国内鹿业概况 我国养鹿历史悠久,鹿资源和物种十分丰富。据调查,在我国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马鹿、坡鹿、麋鹿、驼鹿、驯鹿、黑麂、獐(河麂) 、毛冠鹿、赤鹿、斑鹿和狍等 5 亚科 9属 15 种。千百年来养鹿重在药用,用传统方法制造鹿茸、鹿胎膏和鹿鞭等名贵中药材。20世纪 80 年代后期

5、鹿被列为特种经济动物并带动了养鹿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国有养鹿场 3000 多家,其中存栏约 100 头鹿的鹿场有 2000 多家,其中个体户占多数。全国饲养量5070 万只,年产鹿茸约 10 万 kg,其中梅花鹿茸约占 60,马鹿茸约占 40。我国生产的鹿茸 70外销,主要出口东南亚国家、港澳台地区和韩、日等国。大陆梅花鹿养殖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省,马鹿则以新疆、内蒙古和辽宁等北方地区为主,这些地区的梅花鹿茸的质量上乘。此外,在河北、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四川、云南、贵州等省的丘陵与山区也在发展养鹿业,但效益不十分理想。 我国养鹿业现状我国养鹿业以生产鹿茸为主要目的,主要驯养的茸

6、鹿种类有梅花鹿、马鹿、水鹿、驯鹿、白唇鹿等,全国现存栏 70 余万头,年产茸百余吨,其中梅花鹿 20 余万头,年产茸 50 余吨。我国是世界上驯养梅花鹿最多的国家。由于历史和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鹿业一直走的是一条小规模、粗放型、低效益之路,没有发挥出其整体效益和产业优势。具体主要表现在:一是养鹿量少而散,为传统作坊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二是产品综合开发和利用水平低,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的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整体收益水平难以提高;三是养鹿业缺乏宏观调控,农、林、医等部门都管又都不管,发展上带有盲目性,经营上互相攀比压价,使资源浪费和流失;四

7、是市场销售服务体系不完善,市场应变能力差。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抗风险能力已成为养鹿业的当务之急。因此,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鹿业企业,实现养鹿生产的产业化、规模化、科学化,创造我们自己的产品品牌,走科、工、贸一体化的发展道路,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鹿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1 地方鹿品种(系) 我国捕捉饲养的地方鹿种主要有东北马鹿、天山马鹿、阿尔泰马鹿、塔里木马鹿、甘肃马鹿和青海马鹿 6 个马鹿种和东北梅花鹿、华南梅花鹿、四川梅花鹿、陕西梅花鹿、河北梅花鹿、台湾梅花鹿 6 个梅花鹿种。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饲养的鹿品种(系) 都是在 20 世纪 50年代以后陆续育成的驯养鹿种(系) ,其中经过选育和人工杂交育

8、成的梅花鹿、马鹿茸鹿品种(系)已获得国际良种的声誉。 2.1.1 马鹿地方品种的特点 种;天山马鹿主要分布于天山的北疆地区,不仅适应性较强,而且茸料比较高,是优良的杂交父本鹿种;塔里木马鹿主要存在于南疆地区,其茸料比也很高,是典型的区域性鹿种。这 3 个马鹿地方品种已正式列入国家家畜品种志,其中东北马鹿种鹿标准(GB6936-1988)与中国梅花鹿和东北马鹿饲养管理技术规程(GB6937-1986)已正式颁布实施。2.1.2 马鹿人工育成种(系)的特点目前经人工杂交育成的马鹿品种有 3 个,即清原马鹿、塔里木马鹿和乌兰坝马鹿。其中清原系马鹿的生产指标:平均单产鲜茸 8.6kg、成品茸 3.1k

9、g;繁殖成活率为本交 68.0、人工授精 89.0;雄鹿生产利用年限 15 年、雌鹿 15 年,主要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和内蒙古。塔里木马鹿生产性能:平均单产鲜茸 6.6kg、成品茸 2.6kg;繁殖成活率74.2,雄鹿利用年限 13 年、雌鹿 11 年,主要分布于新疆。乌兰坝马鹿的生产性能:平均单产鲜茸 4.6kg、成品茸 1.8kg,繁殖成活率 81.0,雌雄鹿利用年限均为 15 年,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赤峰地区。2.1.3 梅花鹿地方品种(系)的特点 我国现在饲养的梅花鹿多是东北梅花鹿和人工选育培养的双阳梅花鹿、西丰梅花鹿、长白山梅花鹿。其生产性能为双阳梅花鹿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

10、3.0kg,最高个体 8 锯头茬鲜茸重 15.0kg;长白山梅花鹿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 3.166kg,雌鹿繁殖成活率 81.37,茸料比 2.747;西丰梅花鹿上锯公鹿鲜茸平均单产 3.205kg,母鹿的繁殖成活率 74.56,茸料比2.367。梅花鹿茸的品质优于其他鹿茸。梅花鹿一般 1.52.5 岁时性成熟,适合配种年龄为 23岁,每年秋季 910 月发情,10 月为发情旺盛期,母鹿发情周期平均为 12 天,持续1236 个小时,妊娠期 230250 天,第二年 56 月份分娩,每胎一般产 1 崽,偶尔也有产 2 崽。梅花鹿食性广,采食各种植物的嫩枝叶,且耐粗饲,适应性、生存能力、抗病力都

11、很强。2.2 鹿病状况据不完全统计,鹿传染病有 30 余种,大部分为动物共患病,如炭疽、结核、布鲁氏菌病、梭菌性病、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巴氏杆菌病、坏死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诺卡氏菌病、狂犬病、口蹄疫、蓝舌病、日本乙型脑炎、水疱性口炎、黏膜病和皮肤真菌病等,也有一些如鹿流行性出血热和鹿流产加德纳氏菌病等专性传染病。普通病约有 30 种,以消化道病、外科病与产科病较多见;鹿的寄生虫病约有 20 多种,危害不严重。传染病对鹿的危害较大,也是养鹿成败的关键。鹿主要传染病的特征与防治方法见表 1(略) 。 2.养鹿业现存的问题我国养鹿真正发展只有几十年,现在刚刚开始规模化,还有很多问 题亟待解决。

12、 (1)经营不完善 目前,中国养鹿是小而全、少而散、传统作坊式生产,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科技意识,因此信息不灵,抱残守缺。此外,国有鹿场人多包袱重,给扩大再生产带来困难,所以出现国有鹿场向个人承包转轨势头 。但个人承包后 直接带来的后果就是过于注重眼前利 益,缺乏长远发展目标,造成后劲不足。 (2)调控不力 中国养鹿缺乏宏观调控,农、林、医等部门都管都不管,发展带有盲目性,在养鹿高潮中一哄而上,一旦效益滑坡又纷纷下马,经营上互相攀比压价,使财产流失。所以作为主管部门,应真正把握全局,能从国际、国内市场的总体分析市场走势,及时给予指导,使市场处于平稳运行态势,避免大起大落。 (3)技术力量薄弱 中

13、国养鹿技术力量薄弱,全国养鹿专业科学研究人员非常缺少,且经费匮乏妨碍养鹿技术向纵深发展。向农民普及养鹿技术知识不够,影响农民个体养鹿积极性,使农民养鹿处于自行摸索阶段。所以必须加强科研投入、技术推广,使养鹿业科学化、正规化。(4)产品加工粗糙 中国养鹿以生产鹿茸为主,出售初级产品,花 样少,深加工不够,对于抢占国际市场不利,这种状况亟需改变。要研究开发高精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5)缺乏配套服务 中国养鹿业缺乏系统技术服务体系,只有完善品种改良、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信息交流、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才能使养鹿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破浪前进。养鹿业发展前

14、景广阔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滋补强身、延年益寿成为人们的生活追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医疗保健业的迅速发展,医疗保健品需求不断增长,人们不但在食品结构上有优质肉食的要求,而且在营养保健方面,千方百计探索营养价值高、疗效好、无毒副作用、无污染的天然补品。消费一经引导,使人们熟知鹿产品是理想的珍贵天然医疗保健品之一,其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随着新产品的相继问世,以鹿茸、鹿肉、鹿血、鹿胎、鹿鞭等鹿产品为主要成分的滋补保健品、化妆品等必将成为新的市场消费热点。近十几年的养鹿实践证实,养鹿业是一项远远强于牛、羊、猪、禽等养殖业的长效、高效产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养鹿都有可观赢利,一般每头梅花鹿每年的饲

15、料费用为500600 元,若是乡村农户饲养,其饲料费用更低,而每头成年梅花鹿每年可实现产值16002300 元,如能科学养殖、综合利用、立体经营,其效益更加可观。梅花鹿浑身是宝,其茸、血、头、皮、尾、筋、鞭、肉、骨等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滋补食品、药膳等领域,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倍受青睐。梅花鹿的主要产品是鹿茸,其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20032005 年三年间,鹿茸价格每公斤上涨了 200 多元。现在,鲜鹿茸在国内市场的售价达到了 1200 元/公斤,在韩国市场上售价约合人民币 2400 元/公斤。鹿肉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一直呈急剧上升趋势,供不应求。国内市场尚未形成产业,可我

16、国南方鹿肉市场正在兴起,价格高达 80 元/公斤,甚至更高。在深圳、广州等地区的宾馆和酒店,鹿肉昂贵臣倍受欢迎。其他鹿产品如鹿血、鹿尾、鹿鞭、鹿胎等都是高级滋补品,有滋阴壮阳、延年益寿之功效,历来为高档消费品,其价格以克计,且市场潜力巨大。从国际市场看,以鹿茸为主要成分的药用品的需求量一直比较平稳,仍处于卖方市场,近 10 年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特别是中国梅花鹿鹿茸以其质佳肥嫩、茸形优美等特点,倍受国外客商的青睐,长期保持畅销而不衰,在东南亚及国外其他华人聚集区有稳定的市场。以鹿肉为主的食品近年来其需求量一直呈急剧上升趋势,供不应求。据调查,在国际市场上 1 公斤鹿肉的售价达 58 美元,而同

17、期 1 公斤羊肉售价仅为 2.53 美元,因此发展美味可口的肉鹿生产,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从国内市场来看,鹿产品销售市场正待开发。目前,以鹿产品为原料的各种滋补品、保健品越来越多,人们的需求量呈急剧上升趋势,其效益非常可观。可以说我国的鹿产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2.3 我国养鹿业的发展策略 养鹿业是一个“稳定、长效、高效”的产业,我国鹿种资源丰富,养鹿历史悠久,科技力量雄厚,研究成果丰硕,完全可以成为世界鹿业大国和鹿产品出口强国。但必须采取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策略。2.3.1 正本清源,实行法治,维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及附录中所列的保护鹿,即分布

18、于原产地的野生种群,禁止猎杀、流通和利用。而养殖鹿是经长时期人工杂交育成繁殖的生产种群,即驯养鹿,可作为商品流通利用。目前,我国野生梅花鹿(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有 1500 只以上,野生马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 10 万头以上,与经上百年杂交育成驯养的梅花鹿、马鹿不同,驯养梅花鹿与驯养马鹿已成为一个新的品种(品系) ,在种的系谱和遗传基因上与野生鹿有差异。据此,相关部门应严格区分野生鹿与驯养鹿,正本清源,并将养鹿业纳入畜牧业进行管理、规划和发展。2.3.2 推行区域性规模化养殖发展 (一) 鹿是区域性很强的动物,不同的种需不同的生存环境。实践证明,梅花鹿在高寒干旱地区(新疆、青海、西藏、甘肃

19、和四川、内蒙古西部) 驯养均未成功,即使在华南、华东和西南地区饲养的梅花鹿和马鹿也远不如东北原产地的梅花鹿和马鹿,表现为品种退化、产品质量低下。根据鹿种的地域性特点,应考虑:在吉林、辽宁和黑龙江建立梅花鹿种源基地;在黑龙江东南部和内蒙古东南部建立东北马鹿种源基地,在新疆建立新疆天山马鹿和塔里木马鹿种源基地;推行“北种南养”商品鹿方式发展鹿业;推行不同地区的饲养方式,实施轮放、圈养或种草养鹿,以节约资源;倡导良种场与精液站(科研所、场、站 )和商品场(合作、股份、个体)规模化发展模式,既有利于人工授精(细管冻精)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控制疾病和保证产品质量。 2.3.3 加快肉用型

20、和肉茸型鹿的育种研究,发展鹿肉生产 鹿产品主要是茸和肉。鹿肉营养丰富,含蛋白质 17、脂肪 6.77,胆固醇含量比牛肉低30.88;梅花鹿屠宰率达 64.1、净肉率为 63.4,产肉率比牛还高。新西兰、俄罗斯和加拿大都已育成区域性的肉用和肉茸型鹿种,新西兰鹿肉年产量达 17002000 万 kg(主要出口),俄罗斯年产鹿肉 300 500 万 kg。2.3.4 重视动物福利、保证产品质量安全WHO 提出的动物福利与 GMP(良好的质量管理规范) 在养鹿业也应该执行,鹿的福利(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行为福利与心理福利)和 GMP 直接涉及到产品 食品(肉、脏器)、药物( 茸、血、骨、胎)

21、的质量和人的健康安全。鹿福利与鹿产品 GMP 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鹿育种(转基因)、饲养环境、健康、疾病、屠宰加工、产品运输与流通等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目前已有很多国家将鹿福利与鹿产品 GMP 列入进口认证法规之中,这应引起我国的重视。 今后养鹿业的个发展方向。茸鹿的选育将由现在的单纯追求产茸量向优质率发展。随着鹿茸产量的增加,国际上对鹿茸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优质茸和低档茸价格相差 23 倍。因此,在以后选育茸鹿品种时,不能单纯考虑产量,还应特别注意质量,选育出优质茸率高的专门化茸鹿品系。比如,我国近几年培育地出的梅花鹿的双阳、西丰,马鹿的天山、塔里木等品系,不仅产茸量高,而且质量好。(二)鹿品种

22、培育由单纯的产茸向茸肉兼用品种发展。过去养鹿,主要是为了产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鹿肉营养价值的认识,鹿肉的消费需求日趋增加,所以鹿品种选育除了考虑产茸外,还应向茸肉兼用方向发展,即注意鹿的产肉量、生长速度、个体大小等。近几年,我国通过杂交技术,已培育出较有前途的东天二元杂交和东天塔三元杂交等茸肉兼用新品种。(三)鹿产品的深加工和系列化。过去我国鹿产品主要是鹿茸,主要出售初级产品,花样少,深加工不够,因此市场价格较低,今后应加大科研投入,进行深加工,进行有效成分的提纯、分离,制成高效浓缩产品,提高科技含量,从而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此外,对鹿肉、鹿血、鹿鞭等产品要依据市场需求,制成系列化产品,从而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养鹿业整体效益,从而促进养鹿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