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钱学森的故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113696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钱学森的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钱学森的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钱学森的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钱学森的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钱学森的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导弹之父钱学森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1995 年 5 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更名为钱学森图书馆,江泽民主席为之题写了馆名。2011 年,上海交大也建成钱学森图书馆。同年 12月 8 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 100 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从小喜欢听故事钱学森小时候最爱听

2、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及杨家将的故事,还有古人头悬梁、锥(zhui)刺股、凿壁、映雪发愤苦读的动人故事,及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这些智慧故事。每当听到这些故事时,钱学森总是那么认真、投入,稚气的脸庞上充满了对古人的崇拜与向往。5 岁时他已读懂水浒。他对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可以做英雄了。”爸爸说:“你也可以做英雄。但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折飞镖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 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来他折叠的飞镖有棱(leng)有角,特别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

3、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颖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使同学们,而且使老师也惊叹不已。 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人民中国才是我永远的家”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的成立使客居美国的钱学森心潮澎湃,10 多年的辛勤准备,终于到了报效祖国的时候。他向夫人蒋英说:“祖国已经解放,我们该回去了。”那时,钱学森已是世界著名科学家,夫人蒋英也在音乐界享有声誉。但祖国的召唤,使他们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优越的一切。1950 年 8 月,钱学森一家人准备乘坐加拿大班机离开美国。但是,美国国防部以莫须有的罪名通过海关扣留了他。之后,

4、美国司法部签署了逮捕令,钱学森失去了自由。在美国工作的 10 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曾写道:“钱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因此,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他一方面继续着自己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坚持斗争,寻找回国的时机。 1955 年 5 月,他从海外华人报纸上看到一则关于中国庆祝“五一”劳动节的报道,其中有他家熟悉的世交陈叔通和毛主席一起在天安门城楼检阅游行队

5、伍的消息。钱学森立即给陈叔通写了一封请求祖国帮助他回国的信,夹在蒋英写给她在比利时的妹妹的信里,悄悄地寄了出去。陈叔通接到信的当天,就把信送交给周恩来总理。当时,中美正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王炳南大使根据总理的指示与美方交涉。开始,美方不承认扣留了任何中国公民,但当王大使拿出钱学森的信时,美方才哑口无言。最后,美国政府只得无奈地允许钱学森回国。 在美国的 20 年里,钱学森一直保留着中国国籍。他回忆说:“我在美国那么长时间,从来没想过这一辈子要在那里呆下去。我这么说是有根据的。因为在美国,一个人参加工作,总要把他的一部分收入存入保险公司,以备晚年之后用。我一块美元也不存,许多人感到奇怪。其实

6、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1955 年 9 月,钱学森全家登上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回国。行前,他去向他的老师、世界力学大师、美国超音速之父冯卡门告别,并把自己的新著工程控制论送给了老师。冯卡门翻看了书后对钱学森说:“你现在在学术上已经超过我了!”“外国人能造,中国同样能造”历经磨难,钱学森回到了祖国。到达北京后的第二天清晨,他就带领全家来到天安门广场。仰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无比激动。1947 年,钱学森曾回国省亲,在当时的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作了工程和工程科学的演讲,引起轰动。国民党政府一再挽留他,但看到当时时局混乱,他毅然谢绝,又

7、回到美国。现在,新中国诞生了,他的强国理想终于可以实现了。回国后不久,组织上安排钱学森去东北参观。一路上,他参观了新建的工厂、水电站、大学、研究所。从新中国成立 6 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中,钱学森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力量,进一步增强了报国的信念。参观期间,钱学森访问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陈赓大将特意从北京赶到学院接待他。陈赓热情地对钱学森说:“ 哈军工打开大门欢迎钱学森先生”。在参观到一个小火箭试验台前时,陈赓问他:“我们能不能造出火箭、导弹来?”钱学森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有什么不能的,外国人能造,中国同样能造!”陈赓听后哈哈大笑,激动地握着钱学森的手说:“要的就是您这句话!”事后

8、,钱学森才知道,陈赓是带着国防部长彭德怀的指示,专程就此来请教他的。回到北京后,钱学森经过深思熟虑,向中国科学院提出了组建力学研究所的建议。1 个月后,力学研究所即宣告成立,钱学森任所长。在周恩来总理的鼓励下,他起草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提出了我国火箭、导弹事业的组织方案、发展计划和具体措施。钱学森的意见书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周恩来总理亲自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国家航空工业委员会,同时授命钱学森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956 年 10 月 8 日,在钱学森归国一周年时,国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钱学森给刚分配来的 156 名大学生讲授“ 导弹概论”,

9、开始培养新中国第一批火箭、导弹技术人才。1957 年 2 月,周总理签署国务院命令,正式任命钱学森为国防部五院第一任院长。期间,钱学森还参加了1956 年至 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的制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远大规划。钱学森担任了由 12 名科学家组成的综合组组长。规划制定了 57 项重大研究任务,其中,特别把发展原子能、导弹、电子计算机、半导体、无线电电子学和自动化技术,作为重中之重的最急需项目。这为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钱学森呕心沥血,做出了历史性贡献。1960 年,在他具体领导下,我国研制成功了第一枚导弹。之后,他又亲自主

10、持我国“两弹结合 ”的技术攻关和试验工作,于 1966 年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1965 年,他向中央提出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时机已经成熟,并于 1968 年兼任空间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新中国终于迎来了航天时代的黎明。“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钱学森说:“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在创建力学所期间,他按照技术科学的思想,主持建立了各个专业学科组,并积极倡导学术民主,在科学研究面前不论资历深浅,彼此平等。他在中国科技大学创办了近代力学系,并兼任系主任。在给学生讲课时,他

11、发现许多工农子弟因为经济困难,买不起计算尺等学习用具,就把自己刚出版的中文版工程控制论一书的稿酬,毫不迟疑地捐给系里,资助贫困学生购买学习用具。作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主要技术领导者,他不仅担负着技术抓总的重任,而且经常身临一线进行具体指导。在进行“两弹结合”的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期间,为了确保人民的安全万无一失,他竭尽心力。导弹上的元器件成千上万,任何一个零件出现故障,都可能影响导弹的安全和可*。他就以表格的方式,把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一一列出来,详细到晶体管、电位器、电容器、开关插座、螺钉螺帽等。这对需要思考诸多大事的技术统帅来说,是何其可贵。许多了解钱学森的人都说,他是大科学家,但心里始终装着

12、人民。20 世纪 60 年代,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这时也是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人民生活十分困难的时期。为了保证科技专家的正常工作,党和国家想尽办法给以照顾。聂荣臻元帅特意送去一些猪肉,交待给钱学森补充营养。有一天,炊事员看见钱学森太劳累,就为他做了一碗红烧肉。平时和颜悦色的钱学森,一下子把脸沉了下来,批评工作人员道:“你们知道不知道,现在全国人民都生活困难,连毛主席、周总理都不吃肉了,你们居然给我做红烧肉,党性到哪里去了!”不仅如此,钱学森又把自己刚出版的两部科学巨著的稿费作为党费上交。他说,我要和全国人民共渡难关。在领导国防科技工作期间,钱学森经常深入地处沙漠戈壁的试验

13、基地。那里自然条件的恶劣,人民生活的艰辛,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退出领导岗位后,他还牵挂着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思索着如何用科学改变那里的环境。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他提出了发展沙产业的思想。他说:“我国沙漠和戈壁大约 16 亿亩,和农田面积一样大。沙漠戈壁并不是什么也不长。”“沙漠和戈壁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这可以说是又一项 尖端技术!”他还把自己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奖 100 万港元,捐给了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会。钱学森 94 岁高龄的时候,依然关心着国家的长远发展,思考着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他在解放军总医院的病房里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作了一次长谈。他说:“今天找你们来,想和你们说说我近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即人才培养问题。我想说的不是一般人才的培养问题,而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他从美国的大学教育谈到他的老师冯卡门的教育方法,从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体会谈到中国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从“两弹一星” 的研制成功谈到我国今后的长远发展。他寓意深长地说:我们一定要“培养会动脑筋,具有非凡创造能力的人才”,“回国以后,我觉得国家对我很重视,但是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大发展。”“我今年已 90 多岁了,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忧虑的就是这一点。”这就是钱学森一位人民科学家的忠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