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举 措分析 肖瑜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摘 要: 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这一转型 不仅是新建本科院校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分类发展、 有效服务经济的需要, 也是院 校提高自身实力的必然选择。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 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际化是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有 效助推器。 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后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情况。 关键词: 新建本科; 转型; 应用技术大学; 路径; 作者简介:肖瑜 (1988) , 男, 本科生, 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 基金:天津市大
2、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企业支持” (项目编 号:201610056392) 的阶段性成果 An Analysis on the Measure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Newl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to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XIAO Yu Tianjin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is the inevita
3、ble choi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new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in the new normal period.This transformation is not only a need for newly-establishe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classifi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but also an effective way
4、to serve the economy.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such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to improve their strength.In the context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he improvement o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newl
5、y-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effective boost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st-transformation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technology.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urriculum for the students in new post-transformation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the enterprises needs
6、 of talents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Keyword: New-establish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paths; 2014年 4月在河南驻马店市召开的第一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标志 着我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拉开了序幕。 何为应用技术大学? 应用技术大学定位于培养一线工程师, 与其他重点大学、 高等职业院校相比, 它 具有自身的独特点。 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
7、是新常态下政治、 经济、 科技等各因素糅合、 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有利于破解我国长期存在的“就业难” 与“用工荒”并存的困局, 也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合理调整。 2015年, 我国在校大学生总数已经达到3500万, 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的高校数 量为2852 所, 仅次于美国。201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 749万, 大学生的就 业压力逐年攀升。与此同时, 企业“用工荒”的现象又大量存在。2015 年7月, 浙江省用工总需求量高达 60.3 万人, 用工缺口为 25万人。 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与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我国由 “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的重要教育举措,
8、 也是破解我国“就业难” 与“用工荒”并存这一困局的有效举措。 “转型发展”是指从某一种既定结构与 形态向另一种未来结构与形态的整体性位移与变革。1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 如何更好地发展?还未转型的院校如何转型?当前, 我国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面 临着多方面的困难与挑战。 如何促使其顺利转型与发展成了摆在各级教育工作者 面前的一个难题。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际化、课程设置等都成了该领域首先要 破解的难题。 一、建立职业教育的“立交桥” “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现代 职业教育的一个纵向培养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信息化与国际化日益 成为社会的主流, 培养简单的技能操作型
9、人才已不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 我 们应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进行教育改革,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大力建设现代职 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应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普通本科院校 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有利于完善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深化我国职业教育 的办学层次, 有效地弥补职业教育在本科以及研究生层次的不足, 真正提高职 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包括初等、 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 其中高等职业教育是我 国目前的教薄弱环节, 普通本科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有利于弥补高等职业教育 的断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引导一批普通本 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
10、校转型, 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 职业技术 教育包含了职业教育和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技能型人才, 技术教育 侧重于培养技术型人才。 技术教育又可以分为技术应用教育和技术工程教育, 所 以应用技术大学所进行的技术应用教育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 若将“职业 技术教育”视为一个概念系统, “应用技术教育”则是“职业技术教育”上位 概念系统范围内的一个下位概念;若将职业技术教育视作整体的人才培养系统, 应用技术教育则特指职业技术教育体系下的本科层次教育, 而这也为转型高校 从专业层面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 “立交桥”的纵向构建建立高职与应用技术大学的衔接机制:除了重
11、心和 比例问题外, 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 也是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层次结构 的重要议题。3高职教育的“技能性”与本科教育的“学术性”的巨大鸿沟使 得我国的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衔接, 使得职业教育在高职 出现了“断头桥”的现象。 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应该主动承担起“专升本”的 职责, 这样不仅有利于确定二者在教育生态系统中的位置, 而且也有利于专业 设置、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整体布局。4在培养方式上可以采取“2+2”的方 案, 即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两年后通过相关的选拔机制进入应用技术大学学习 本科课程。 应用技术大学在制定这一类人才的培养方案时要综合考虑学生在高职 阶段已掌握
12、的技能型知识, 同时也要将本科教育的理论性和通识性知识融入其 中。本科学校要针对来自不同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将学科和专业的不同层次进行合理有序地递进, 制定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匹 配的培养模式。 同时, 推动高职院校与应用技术大学的衔接需要国家大力进行宏 观调控。 “立交桥”的横向构建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应该加强与研究型大学的 交流与合作: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之所以可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 是因为 它是在本科层次发展职业教育。本科层次与专科层次的区别何在?本科层次的学 术性、通识性都应该更强些。作为新建的本科院校在转型中应该积极与办学历史 久远的综合性大学开展深入合
13、作与交流, 学习其在本科阶段的管理经验。 转型后 的应用技术大学应该主动与国家重点大学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项目联合申报、 人 才共同培养等方式学习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办学经验。 应用技术大学应有针对性的探索职业教育的研究生教育: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 应适度发展职业教育阶段的研究生教育, 完成职业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从高 等教育的办学层次上来看, 职业教育应该有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研究生教 育在培养高端人才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一所本 科院校应积极发展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教育。 在学校学位委员会的带领下大力进行 硕士点的申请和建设, 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 适
14、度扩大培养规模, 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的社会影响力。 国家应该在办学条件好的应用技术大学有针对 性地设置专业博士培养点, 集中力量全面有序地贯通职业教育系列。 “立交桥”横向构建的重要补充继续教育:职业继续教育是为已经就业的 人员更好地胜任新工作而进行的职业能力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技术 技能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复合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这就要求许多在职人员“回炉”接受职业教育, 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应该成 为在职技能型人才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 将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相结合, 将岗 位培训作为其办学的重要补充, 以满足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日益多样化的教育 需求。应用技
15、术大学应根据自身办学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职工的在职培训, 适当采用“快餐式”教育, 建立多样化的教育培训模式。5应用技术大学承担 职业技能培训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解决其在办学经费上不足的问题, 拓宽其经 费来源渠道。 二、走新型国际化之路 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提出了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教育对外合作 交流的战略目标。大学国际化就是大学办学理念、要素和行为跨越国界进行互动 的过程和现象, 是将“国际的维度”整合到高等学校的教学、 研究和服务等诸项 功能中的过程。6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 国际化对于高
16、校具有重要的 意义。 国际化对于地方普通本科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尤为重要。 国际化在某种意义上 说可以有效地搭建地方普通本科与应用技术大学的沟通桥梁。 地方普通本科在经 费、 师资等许多方面与国家重点大学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在“内部调节”严重 失衡的情况下, “外部补充”就显得更加重要, 我们更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通 过地方普通本科的国际化路径加快其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步伐。 国际化有利于 地方普通本科克服在转型时遇到的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瓶颈, 可以从外部汲取丰 富的办学养料, 拓宽发展空间, 为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促进学校各方面协调有序发展。 国际化可以提高转型后的院校的国
17、际认同感, 提 高学校的国际声誉, 最终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国普通地方本科在国际化方面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一方面是许多高校的国 际化意识不强, 缺乏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理念与行动。 另一方面是许多高校虽然有 相关的合作, 但大部分都是照搬一些重点大学的经验, 并未形成自身特色。 合肥 学院是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典型院校, 其在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过程中的 基本发展态势是国际化, 学校借鉴德国部分应用技术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此基础上, 学校还大力与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等国 的高校广泛开展合作项目, 深化国际交流。 学校大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教师, 常年派教师出国
18、访学。 同时, 学校还聘请外方专家探讨学科发展趋势, 参与教材 的研制与编写。 以职业资格证书的就业准入为载体与国际接轨:一流的企业制定行业产品标准, 一流的职业教育制定职业资格认证标准。7西方国家的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 才都是与所从事的职业领域密切结合, 这样有利于提高其市场声誉。 我国转型后 的应用技术大学在教育本质上应该具有“职业教育”的性质, 市场对人才的认 可度应该是衡量办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资格认证成为了国外职业教育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均具有成熟的职业教育认证体系。这种 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的流动性, 它使 得教育可以
19、作为一种“产品”进行输出与输入。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后应立足于服 务当地经济的发展, 但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当地。 现代社会是一个交流与合作 的社会, “地球村”日益实现, 我们培养的人才也应具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 性。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可以实行“双证”制, 即毕业证、学位证和职业资格 证书, 毕业证表明学业的完成, 学位证象征着本科教育, 职业资格证书与从业 能力直接挂钩。 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在资格认证方面应着重研究制订本科职业 教育标准、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制订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在相关职业标准制 订时, 我们应该借鉴与参照世界职业的分类, 从发达国家吸取职业资格证书制 定的经验, 使我
20、们的标准能够与世界接轨, 使应用技术大学颁发的职业资格证 书能够得到世界的认可。 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办学: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应该积极与国外的高校合作办学, 在学科、 专业与课程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合作办学不应仅仅局限于学分的互认, 而应该上升至实质性的合作, 共同颁发学位、学历证书。 加强与跨国公司的“校企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进行, 在我国许多地方 都建有跨国公司, 为跨国公司输送人才便成了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之一。 地方普 通本科应借助政府力量, 积极与跨国公司进行合作与交流。 这样有利于利用跨国 公司的技术标准改进与优化学校的专业标准, 也有利于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平 台为学生提供实
21、训机会, 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的原则:应用技术大学的国际化之路不等同于照搬它 国的办学经验, 而应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 以本土化为根基, 以国际化为拓展, 实现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机融合。国际化应该是一个“由外到内”的显化过程, 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始终应该坚持全球视野与本土经济相结合的理念, 对外能 够对接国际标准, 对内可以服务地方经济。 三、综合企业行业设置“本科”课程 课程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单位, 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是学 校实现教育目标的保障。8在课程设计与开发时既要考虑到社会实际需求, 也应该考虑到学科本身逻辑性与学生身心发展
22、特点, 同时也要兼顾学校的办学特 色与办学目的。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课程开设方面普遍存在忽视课程体系、内容十分陈旧、缺乏 创新与特色、课程总量不足等问题。许多高校对课程开发的重视度不高, 使得学 校的办学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的现象。课程问题是转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应该高度重视课程的建设, 以课程来带动教学, 以课程 来促进学生成长。 目前, 在我国应用技术大学或普通本科的应用技术类专业的课 程大体包括三类: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目前许多高校的 课程设计仍然倾向于“学术性”。 无论我们将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如何定位, 其“本科”属性是毋庸置疑的, 这也是
23、它区别于普通高职院校的根本所在。 如何体现其本科性, 笔者认为应该通 过通识类课程的开设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博雅通识是大学的应有之道, 目前, 有些应用技术大学简单地进行人才的粗加工, 这就容易使该层次的教育倒退。 英 国的“新大学运动”在诸多探索之后, 逐步皈依理性, 从注重教学、科研、专业 教育, 到兼顾博雅教育, 最后努力在遵循大学内在逻辑的过程中探索生存空间。 为此, 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应该通过选修等各种形式为学生开设通识类课程, 其内容应该涉及经济、社会、文化、语言、哲学、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 面。 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应该坚持全方位的课程考核方式, 技术技能型知识的学
24、习不同于研究型知识的学习, 前者更侧重于技能的掌握, 这就使得在课程考核 方式上, 二者应该有所区别。 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考核应该着力于过程的体验和 技能的操作, 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 “职业教育”与“应用技术”应该是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最本质的特征, 在 课程构建中应该仅仅围绕这一特征而展开。 为了真正实现培养一线工程师这一教 学目标, 应用技术大学应进行课程结构的重组, 增加专业核心课程, 扩大专业 口径, 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类课程应该涵盖三个大的部分, 即基 本技能实践、专业技能实践与综合实践。转型后的院校应积极探索模块化的课程 体系建设, 打破学科界限, 实现知识的交叉
25、与融合, 强化能力的培养。 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设置应该与企业职业标准相一致: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进行 校企课程的开发, 如常熟理工学院在转型过程中启动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高薪聘请企业有丰富经验的员工参与学校教材的编写。 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着 力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 其课程设计标准应该与最新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 不 仅要反映出课程的“本科性与高等性”, 也应该反映出其“职业性与应用性”。 课程标准源于职业标准, 课程应体现出特定职业对人才的需求, 课程标准也应 该高于职业标准, 课程应注重人的终身和全面的发展。 应用技术大学课程的设计 与开发应该在本科通识教育的基础上考虑一线实际工作的需求
26、。 建立校内专业的实训基地:实践类课程是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在课程设置方面 的最主要的特色。 学生只有不断地参加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才能更好地胜任一线的生产工作。 校企合作是学生实习的途径之一, 作为一所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大学还应该积极建立校内的实训基地,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 实训环境。所谓实训基地是指实训教学实施的场所, 它应该具备多方面的功能, 其中包括训练职业技能、职业任务鉴定、职业素质训导等。校内的实训基地应该 配备与学校开设专业相关的设备, 配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同时, 实训基地的设 备、 材料、 工艺、 产地布局都应该接近生产中的真实环境, 提高实训的可操作性。
27、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设计应深入对接国际职业标准:将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融入课 程体系, 是建设具有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 也是提高学生就业 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最新制定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 指出:“积极参与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 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 和课程体系。 ”如何使专业课程与国际资格证书对接成为转型后的应用技术大学 在课程设置方面急需解决的难题。 在课程开发的每个环节, 实施国际证书的对接, 将国际证书的各种要素融入专业课程中, 这些要素包括领域要素、任务要素、知 识要素、能力要素等。9同时, 应该选取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资格 证书作为参照标
28、准。 通过科学分析职业标准, 细化职业能力所对应的知识和技能, 制定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四、结束语 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我国高等教育战略决策的必然选择, 也是 我国突破“就业”瓶颈的必然之路。 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与建设绝不仅仅是一个 学术理论问题, 它更是一个关系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问题。 作为高等教育的 有机组成部分, 如何既保持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充分展示它自身的个性, 是社会 各界所应该共同探讨的。 政府在推行普通本科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过程中应该 明确改革思路和相关责任, 这样可以使决策更加民主、科学。国家应该运用各种 媒体宣传这一转型政策, 加强舆论引导, 提高人们对
29、其的社会认同感。 政府应在 全社会弘扬“应用技术大学与其他本科院校同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观念, 它 们只有类型上的差异, 没有层次上的高低之分。 国家需要加大对转型后的应用技 术大学的财政支持力度,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为其为转型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 环境。 转型将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我们不仅需要从职业教育体系、 国际化、 课程设置等方面探寻路径, 更应从其他方面探寻出路, 使新建本科院校真正转 型为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 参考文献 1顾永安.新建本科院校转向发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3:3. 2徐小容, 朱德全.从“断头桥”到“立交桥”: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发展的路径 探寻
30、J.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1) :71-79. 3关晶, 李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边界与维度J.中国高教研究, 2014, (01) :90-93. 4刘晓.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建设框架与实施保障J.教育与职业, 2016, (01) :8-11. 5刘晓灵.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学院的转型与展望J.继续教育, 2013, (01) :18-21. 6陈伟, 肖丰.耶鲁大学的国际化变革、 背景、 成就及启示J.高教探索, 2011, (04) :43-46. 7刘金存, 贾生超等.德国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经验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 2015, (09) :74-77. 8李秀娟.上海机电学院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实践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 2015:34. 9倪卫东, 王欣等.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对接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 的探索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 2015, (11)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