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儒学的兴起教案1.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98458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学的兴起教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儒学的兴起教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儒学的兴起教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儒学的兴起教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儒学的兴起教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 / 8儒学的兴起教案 1【内容标准】知道汉人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汉代儒学兴起的相关内容,分析其对中国文化发展所造成的影响【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原有的相关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独立思考与同他人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加深学和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的认识,培养学生重视传统文化、尊崇传统思想文化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

2、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本目重点、难点】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2 / 8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形成进行客观评价。二、教学过程课前知识提问:1、 ”焚书坑儒”发生的时代背景?经过?影响?汉代以来的主流文化对进行了怎样的批判?2、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古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在确立儒学主导地位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谁? 你对罢黩百家的文化政策如何评价?3、太

3、学建立的意义?4、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历程?新授:一、 ”焚书坑儒”批判1、复习提问必修一的相关内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哪些?2、完成基础知识提问的相关问题?3、思考:为什么秦王朝不禁焚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答案提示: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体现的实用之学,对社会和国家直接有益,不构成对政权的威胁。导入下一目:产生于两千年前的儒学思想,是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主流思想。在其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有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3 / 8三位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对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孔子、董仲舒和朱熹。而

4、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建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的正统地位,并对其做出了重大发展。 二、罢黩百家1、由学生介绍有关董仲舒的情况说明: 董仲舒的名字是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不开的 2、指导学生看材料,并提出问题”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问:根据材料分析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是什么?启发学生对材料进行理解,并认识其目的问:根据其含义,再思考董仲舒

5、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能够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议论:看法一致、认识一致、思想统一问:由此看来”独尊儒术”的实质是什么呢?结合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并补充说明:在董仲舒看来,先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4 / 8秦百家学术思想各有各的要旨,互相参差抵牾,因此使统治者无法有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思想。要使国家在政治上统一,首先应该实现思想上的统一。因此他的大一统思想的实质就在于以思想上的大一统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问: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思想?他是为解决西汉的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呢? 进行点评并指出,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此时国家既需要一批有才能的人来协助治理,也更

6、需要有一套广泛的治国方略。于是汉武帝便招纳贤良文学之士,亲自策问治理国家的纲领性的思想,称为”贤良对策” 。董仲舒便三次回答了汉武帝的策问,并在第三次对策中进一步从理论上论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因此,任何时候,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的产物。问:这种思想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吗?引导学生认识:”独尊儒术”的思想在最初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舆论、稳定国家的作用,但后来却成为封建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禁锢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个性思想的发展。3、指导学生看材料,并提出思考题”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与也” 。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

7、者,大乱” 。 春秋繁露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5 / 8问:上述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根据学生的讨论加以引导:这就是所谓的”天人感应”说,他认为”天”对地上统治者经常用符瑞、灾异分别表示希望和谴责,用以指导他们的行动,为君权神授制造理论。他将天道和人道相比附,论证所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问:在这个问题上,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能够起到什么作用?讨论:巩固政权,加强统治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这是给秦始皇创建的皇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其地位摇不可动。但同时也对君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4、指导学生看材料,并提出思考题君为臣

8、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仁】亲也。对人宽厚有爱心 【义】事之宜也。为人正派,爱憎分明【礼】理也。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智】智慧也。处事果断周密【信】诚信也。做人诚实稳重讲信誉问:上述材料体现出董仲舒的什么思想?其实质又是什么?讨论:三纲五常点拨:他的这一思想仍然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6 / 8阴阳五行说,他认为”三纲”是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

9、治的等级秩序神化。于是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一整套的封建神学体系,用以维护封建君主集权制。并且还称之为”孝”,是”天经” 、 ”地义”的。后人把这一思想进一步发展到”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 。哪一位同学能举出这样的事例来?问:我们该如何来看待这样的”孝”呢?在他的”三纲五常”的思想之中有没有可以值得保留的东西呢?问:根据以上讨论,哪位同学能概括一下董仲舒的基本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问对于上述思想,当时的汉武帝是如何对待的呢?找出相关内容并得出:汉武帝通过重用人才、兴办教育、确立儒家经典的地位等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使它逐渐成为

10、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共同完成第 9 页的学习思考三、太学的出现1、太学的建立和发展2、太学兴立的影响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7 / 83、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4、太学的清议及影响例: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曾经亲自到太学讲学,和诸位儒生就儒学经典的内容相互讨论,前来太学门前围观听讲的人不可胜数。汉明帝这样做说明了什么?答案: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提升。说明了汉王朝最高统治者对儒学和教育文化的重视。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亦即选官制度的演进历程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和演变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

11、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王位世袭制从禹的儿子启开始,禅让制的惯例被破坏,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次重大的历史变革,它标志着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为奴隶社会的”家天下”所取代。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它是历史的进步,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察举制秦朝以后,封建的选官制度有了发展。汉武帝时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官制度用来选拔人才,其内容包括地方察举和皇帝征召等,其中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 -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8 / 8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各方面人才的涌现是汉武帝时期出现鼎盛局面的重要原因。东汉时期继续实行察举制,但前后有所变化。初期主要依据人才在地方上的声望,称为”乡举里选” 。中期以后,豪强地主势力开始恶性膨胀,门第族望成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