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作文:方圆之用.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96138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方圆之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考作文:方圆之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方圆之用2013 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辩证法的实质在于对立统一,人生的智慧也恰在于此。所谓刚柔并济,所谓能屈能伸,所谓知白守黑,无不告诉我们:方圆之用,善莫大焉。入世为方,出世为圆要说人的一生,首先遇到的问题,当属于入世与出世的抉择。有英雄如曹操对酒当歌、舳舻千里、山不厌高、求贤若渴,乱世之中尽显英雄本色,当属入世之典范。也有隐者如林逋,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寄情山水,徘徊光影,不愧出世之楷模。然而视孟德一生,豪情虽多,闲情很少;观林逋之一世,虽名闲适,却少激越。但也有透彻的高人游刃于方圆之间,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功成之时急流勇退。 “汉初三杰”之一的张子房,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爵封留

2、侯却于功成名就之时退隐山林,一入一出,方圆之间,尽显风度。痴心为方,明哲为圆人生之理想、事业、感情,皆有痴心与明哲之二法。痴心者如尼采,醉心于自己的超人哲学,自己的热血烧死了自己,落得一个发疯的下场;明哲者更为多,芸芸众生之中多少人精于算计,深谙明哲自开篇用哲学辩证法扣题,观点鲜明。分论点一:论述入世与出世的关系。扣住“出与入” 的主题,辩证分析曹操和林逋的方、圆,最后方圆统一于张子房, “尽显风度” 。分论点二:论述“痴心”与“明哲”的关系。以尼采和明哲者为例,辩证分析“痴心” 与“ 明哲”,最后方圆统一于张大千, “尽是智慧”。分论点三:论述“激进”与“渐进”的关保之道,而历史的淘洗却隐去

3、他们的姓名,终被岁月遗弃。尼采之痴心,使自己走向疯狂;世人之明哲,使自己陷入庸碌。却也有痴心而明哲之人如张大千,热爱艺术也不排斥世俗,懂得进退之中见风华。痴心而明哲,明哲而痴心,方圆之间,尽是智慧。激进为方,渐进为圆再看国家民族之兴亡,亦满是方圆之道。法国大革命之狂热,带来了多少本可避免的残杀,罗伯斯庇尔的白色恐怖,更使人心惶惶。而德意志民主改革之不彻底,封建残余充斥整个德意志,亦是过于保守之害矣。历史证明,不论是法兰西还是德意志,方圆只取其一,流弊无穷。相反,外有英国之光荣革命,保守中蕴含激越,内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进有退,能打能谈,激进与渐进,方圆之间,耐人寻味。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并举,刚柔并济。方圆之用,善莫大焉。系。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进行论述,升华了主题。总结全文,进一步明确方圆之间的辩证关系,照应开头,结构完整。高分秘笈 这篇文章从哲学辩证法说起,开门见山地引出“ 方圆”的话题,然后借助三个分论点,分别借助张子房、张大千、民主革命等典型材料进一步阐释观点,论证“方圆”的重要意义。其间正反说理,加强了论证的力度。最后点题升华,首尾呼应。在表达方面,为了有力地论证论点,作者大量引用典型的人物材料,语句多用长短句、排比句,增强了论证的力度。该文扣题紧,引例典型,感情饱满,内容充实,有很强的说服力。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流畅、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教育范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