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 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 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 ,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 ,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
2、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 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 信息的传递及获取, 同时也丰富了 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 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 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 ,认识较为直观 ,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 ,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 ,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
3、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 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 ,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 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
4、,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 “爱我中华 “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 ,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 ,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 ,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 ,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任务分层设计,由浅及深,先易后难, 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并注意与多学科的整合。 3、学生 学习设计 (1)分组:教师按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 4 人一组, 各组中有不同层次的 学生 ,这样可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完成不同层次的任
5、务。 (3)交流:小组之间 ,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汇报自己任务完成情况 ,相互评价。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 教师归纳总结 巩固练习师生评价作业 八、教学设计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 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听到了“爱我中华”的歌曲 看到了一张讽刺漫画,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什么上课会这样,我们要学什么? 导出本节课的任务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含义 2、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激发兴趣分组、分
6、层自学 信息 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图片) 自学课本活动 1,并思考: 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它们? 2、它们能告诉人们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可划分哪些方面? 4、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5、信息 的含义是什么? 巡回观察,启发 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教学策略。 分组完成任务 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表扬, 同时加以引导得出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设计意图:让 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每组代表发言 回答以上不同问题 模式结构设计
7、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 活动设计 继续分层自学 信息 的传递及获取 自学课本 P5 页, 结合实践活动完成以下问题: 1、信息 可通过哪些方式传递? 2、你是怎样获取信息? 3、什么是信息的载体?刚才的活动中,信息的载体分别是什么 ? 4、同一信息的传递方式唯一吗?不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吗? 5、信息 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实践活动: 1、看手中的一份关于 2004 雅典奥动会的一份新闻报道; 2、看一段关于 2004 雅典奥运会的资料片(女排决赛胜利时刻); 3、放一段关于奥运会的录音报道; 3、让 学生现场发挥表演一些小
8、品, 表示一些体育运动并表达获得奖牌时兴奋 看课本并思考完成以上所提问题 归纳总结 1、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 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2、以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 同时给学生严格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信息的表达方式本身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3、信息 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和可处理性等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奥运的认识,并立志把女排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以上问题,表达个人不同观点,得出总结 (1)信息是各种不同信号的集合; (2)信息的传递必须依赖于载体; (3
9、)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 个人举例)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一( 附) 在多媒体网络中出示同步训练一的内容 在学生得出结论后,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 看课本,认真 总结,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层层推进 信息 技术及利用 看课本 P56 页, 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 信息技术? 2、思考自己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信息技术? 3、知识提高: 阅读课本活动 2,思考格林用到了了哪些 信息技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到? 设计意图:让 学生自主学习,由浅及深,从自己到格林, 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增强为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而努力学习的计算机的信心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根据理论知识联系实际,
10、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用到的信息技术。 总结 格林的 信息技术运用 设想自己将来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 活动设计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二( 附) 网络显示同步训练二 设计意图:巩固理论知识 ,加深印象 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答案 ,加深理解 小 结 多媒体网络出示: 1、信息与 信息技术的含义 2、信息 的特征 3、信息 技术的运用 设计意图:使整节课 ,有序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通看课本,回想所学知识 ,形成一个理论框架 九、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人完成任务情况, 协作学习时对本组作出的贡献。 2、自我评价,对照本节课知识点,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填写
11、在表中 ,并交给老师,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表格如下: 知识点 概念理解 是否掌握 通过什么方法掌握的 信息 含义 信息 传递、获取方法 信息 技术含义及运用 十、课后作业 1、搜集传递信息的方法并举出实际运用的例子。 2、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运用实例。 3、将以上结论填入下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EXECL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班级: 初二级 A、B、C、D 组 课题: 第二章 Excel 简介 授课时间: 1 课时 授课周次:第 2 周教学目的: 1. 使学生掌握单元格与区域的选择; 2. 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录入方法和技巧;教学要求: 学生能够输入各种类型数据到工作表中。
12、 教学重点: 各种类型数据的录入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 在工作表中录入分数、班级等类型的数据。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与实践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场所:在计算机房中完成教学。 教 材 分 析 及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数据输入导课: 同学们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各种各样的表格,你们常见的有哪些表格?我们可以用哪些软件完成表格的基本操作?对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做哪些操作?那同学们想一想哪个软件处理数据更方便快捷、直观? 新课:一、Excel 的启动与退出(看书上第 2 页) 1. “开始”菜单“程序” “Microsoft Excel”; 2. 点击“ 关闭”按钮,“文件”菜单“退出” 。
13、二、Excel 的编辑窗口(看书上第 3 页,工作簿的组成)三、单元格与区域的选择 1选定一个单元格 用鼠标选定:将鼠标指针指向待激活的单元格,单击左键,被激活的单元格方框将以粗黑线方框显示; 用键盘选定: 补充材料 (或教后感) 1.让学生明白,很多软件可以做同一件事情,但是,要找出最合适、效率最好的。就跟学习一样,学习方法很多,但必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教 材 分 析 及 教 学 过 程 直接按住键盘上的方向键将粗黑框移到指定的单元格。 单元格的命名:列坐标+行坐标。例如:A1 单元格等。 2. 选定一个区域 选定一个连续区域将鼠标指针指向待选定区域的第一格,按住左键不放,连续向左或向右对
14、角线方向拖动,被选定的区域将高亮显示。 选定一个不连续区域选定第一个单元格或区域后,按住“Ctrl” 键不放再激活第二、第三等单元格或区域。 选定一行或一列直接用鼠标单击相应的行坐标或列坐标名称。 选定整个工作表单击行列坐标交叉处的“全选”按钮。四、录入表格数据 录入数据时,首先应分析一下表格中各栏数据的类型特征,因为不同类型的数据其录入方法有所不同。分析题目:考号栏和成绩栏均为数值型数据,姓名栏、班级栏均为字符型数据。 1序列数据自动填充法 先输入第一个考号,将鼠标指针指向选定区域右下角,按住“Ctrl”键和鼠标左键进行拖动。 输入前两个考号,然后选定这两个单元格,将鼠标指针指向选定区域右下
15、角,用鼠标左键进行拖动。 2. 班级栏的输入选定单元格,输入01 。 3. 录入分数一般整数、小数可直接输入,而分数的输入有特殊规定,如:4/5,Excel 解释为 4 月 5 号,再如:1/34,Excel 解释为字符型数据。 补充材料 (或教后感) 2.以实验一为例讲解。 教 材 分 析 及 教 学 过 程 注意:录入分数时,必须在分数前加上 0 和空格。五、保存和关闭工作表 1. 保存工作表 “文件”菜单“保存” 选项。 2. 关闭工作表 “文件” 菜单“关闭”选型。板书设计:第二章 数据输入 1同学们常见的表格:课程表、成绩表、体检表等 2完成表格操作的软件有:Word、Excel 等
16、 3对表格中的数据有哪些操作:编辑、计算、汇总、排序、筛选、打印。一、Excel 的启动与退出 二、Excel 的编辑窗口 三、单元格与区域的选择注意:单元格的命名:列坐标+行坐标。例如: A1 单元格等。 四、录入表格数据 1. 序列数据自动填充法; 2. 班级栏的输入:选定单元格,输入01; 3. 录入分数时,必须在分数前加上 0 和空格。五、保存和关闭工作表 教学反思: 补充材料 (或教后感) 初中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第二章第二节:顺序结构程序设计教学对象:初二年级学生: 具备 Windows 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懂得 Visual Basic 的启动、窗口、
17、保存工程和退出。 懂得数据的类型和变量申明不足之处: 打字速度不是很快 自主学习的能力还不够强 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要素不是很熟练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打字速度和打字正确率 理解并能动手编写一个顺序结构的画圆小程序 掌握 InputBox 函数和其它常用的数学函数的运用方法 了解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思想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修改画圆程序,实现设计的小软件的交互性 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思想教学难点: InputBox 函数的使用 常用的数学函数 Abs(x), Sqr(x), Int(x)和 Rnd(X)的使用教学过程: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技能训练安排学生进行打字
18、技能训练,巡视课堂,个别辅导。学生利用金山打字通进行键盘练习,中英文打字练习将打字技能训练融入课堂,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打字速度和正确率。二、教学引入展示一个用本节内容编写的Visual Basic 作品(见附图 1)观看演示,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过程 1、讲解、演示修改画圆程序的过程及InputBox()函数让学生操作画圆程序。听讲、体会画圆程序的制作过程,InputBox()函数和画圆语句的用法学生巩固上节练习和新知识讲解过程 2、观察,个别指导学生修改上述程序 练习,及时掌握过程 3、点评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展示范例(2)观看、比较、学习巩固练习与提高过程 4、提出几个常
19、用的数学函数,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这些函数参与讨论,尝试使用发掘学生资源,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问题的勇气和能力。过程 5、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尝试的结果,引导学生归纳这几种函数正确的使用方法。学生代表展示发言调动先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新课学习过程 6、提出程序的顺序结构流程思想讨论归纳 提高学生的整理和概括能力过程 1、巡视指导 根据课后练习,独立完成小程序设计,课本51.1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目标过程 2、指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能合作完成讨论和设计,课本 P51.2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研究精神。使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四、巩固练习过程 3、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尝试,设计 知识的升
20、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五、展示和课堂小结引导学生点评和小结本节课内容比较和相互学习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展现自我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互相探究,共同提高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教学引入设计新颖,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揭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常用的数学函数的使用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新意识。3、本节课圆满完成教学目标,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不足之处:1、在学生做完画圆程序,加入有交互性的 InputBox 函数和画圆语句时,老师可以讲得更少些。而让学生自己体会和总结 InputBox 函数的两个参数的作用,效果会更好。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为
21、课本“信息技术入门”中“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 教材以两个活动主题为基础,然后以“ 知识与技能”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问题 ,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充分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了解信息的采集与处理方法,这部分内容在全书中占据了主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基石 ,是引导学生走进信息技术殿堂的一块敲门砖。 信息技术的宗旨是让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去获取、加工处理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所以本节不仅是简单的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 同时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及爱国主义相结合,将一些世界名曲、名画、名作放于多媒体教学中, 用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以不同
22、的方式获取信息,亲自体会 信息的传递及获取, 同时也丰富了 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增加了常识。 二、教学对象分析 初一新同学在小学已接触到计算机, 并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操作,学习兴致较高, 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点,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 ,认识较为直观 ,另外由于个性差异,也使他们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 三、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含义,了解信息的呈现形式 ,主要特征及信息的发展与应用。 2、技能目标:通过对信息的了解,能掌握信息的采集处理方法 ,并能以简单的方式获取和加工信息,提高个人的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
23、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信息 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五、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分层推进教学模式 六、教学手段:采多媒体教学网 七、教学策略设计: 根据教材分析及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在教学中应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任务的驱动下启发、引导学生主动触摸知识 ,教师总结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分层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 1、情境设计:乐学、想学 生动、直观的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 唤醒记忆中的有关知识、经验、表象,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 实例:学生在宋祖英的 “爱我中华
24、 “歌曲旋律中走进课堂 ,不仅是一种享受,同时会产生疑问,声音从哪里来,为什么计算机会播放出声音 ,这样不仅会产生一种想学计算机的冲动 ,同时也会在歌曲的旋律中产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产生一种爱国感 ,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2、任务设计使学生会学 通过任务设计,诱导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观察思考,促使学生自学教材,解决问题。任务分层设计,由浅及深,先易后难, 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并注意与多学科的整合。 3、学生 学习设计 (1)分组:教师按知识水平将学生分为 4 人一组, 各组中有不同层次的 学生 ,这样可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完成不同层次的任务。 (3)交流:小组之间 ,师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25、汇报自己任务完成情况 ,相互评价。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生交流、讨论、总结 教师归纳总结 巩固练习师生评价作业 八、教学设计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 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 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听到了“爱我中华”的歌曲 看到了一张讽刺漫画,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什么上课会这样,我们要学什么? 导出本节课的任务是:信息与信息技术 设计意图:采用任务驱动 ,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信息、信息技术含义 2、学会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 激发兴趣分组、分层自学 信息 的含义 (多媒体显示图片) 自学课本活
26、动 1,并思考: 1、你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它们? 2、它们能告诉人们哪些内容? 3、这些内容可划分哪些方面? 4、这些内容是以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 5、信息 的含义是什么? 巡回观察,启发 学生思考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体双主教学策略。 分组完成任务 以四人为一组,分层自学,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对学生的总结给予肯定和表扬, 同时加以引导得出对信息的正确理解。 设计意图:让 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每组代表发言 回答以上不同问题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 活动设计 继续分层自学 信息 的
27、传递及获取 自学课本 P5 页, 结合实践活动完成以下问题: 1、信息 可通过哪些方式传递? 2、你是怎样获取信息? 3、什么是信息的载体?刚才的活动中,信息的载体分别是什么 ? 4、同一信息的传递方式唯一吗?不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传递吗? 5、信息 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的实践活动,耳濡目染,亲身体会信息的获取与传递 实践活动: 1、看手中的一份关于 2004 雅典奥动会的一份新闻报道; 2、看一段关于 2004 雅典奥运会的资料片(女排决赛胜利时刻); 3、放一段关于奥运会的录音报道; 3、让 学生现场发挥表演一些小品, 表示一些体育运动并表达获得奖牌时兴奋 看课本并
28、思考完成以上所提问题 归纳总结 1、对学生回答加以评价, 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2、以多媒体方式展示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 同时给学生严格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信息的表达方式本身是载体,它们所表达的内容才是信息。 3、信息 的特征:载体依附性、共享性、时效性和可处理性等 设计意图:在同学们身临其境的感知抽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中国奥运的认识,并立志把女排顽强不息的拼搏精神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回答以上问题,表达个人不同观点,得出总结 (1)信息是各种不同信号的集合; (2)信息的传递必须依赖于载体; (3)获取信息的不同途径( 个人举例) 加深巩固 同步训
29、练一( 附) 在多媒体网络中出示同步训练一的内容 在学生得出结论后,进行纠正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同学们所学的理论知识 看课本,认真 总结,分组讨论得出答案 层层推进 信息 技术及利用 看课本 P56 页, 并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 信息技术? 2、思考自己生活中哪些方面用到了信息技术? 3、知识提高: 阅读课本活动 2,思考格林用到了了哪些 信息技术,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用到? 设计意图:让 学生自主学习,由浅及深,从自己到格林, 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增强为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而努力学习的计算机的信心 认真阅读课本内容,根据理论知识联系实际,思考总结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用到的信息技术。 总结
30、格林的 信息技术运用 设想自己将来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模式结构设计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 活动设计 加深巩固 同步训练二( 附) 网络显示同步训练二 设计意图:巩固理论知识 ,加深印象 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答案 ,加深理解 小 结 多媒体网络出示: 1、信息与 信息技术的含义 2、信息 的特征 3、信息 技术的运用 设计意图:使整节课 ,有序的呈现在同学们面前 通看课本,回想所学知识 ,形成一个理论框架 九、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各人完成任务情况, 协作学习时对本组作出的贡献。 2、自我评价,对照本节课知识点,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填写在表中 ,并交给老师,使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表格
31、如下: 知识点 概念理解 是否掌握 通过什么方法掌握的 信息 含义 信息 传递、获取方法 信息 技术含义及运用 十、课后作业 1、搜集传递信息的方法并举出实际运用的例子。 2、寻找自己生活中的信息技术运用实例。 3、将以上结论填入下表: 表一: 序号 设备名称 信息 载体初中信息技术自制信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组合、填充等操作进行复制粘贴获得修饰、创意的方法。2、复习巩固基本操作:选定、复制、粘贴、文本框。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利用所学各种操作组合进行各种效果的修饰。教学难点:选定、组合、Shift 键的组合使用。课前准备:1、利用软件 Authorware 和 Word 制作“信封浏览”课
32、件。2、制作设计武进区遥观中学的特大信封。(演示及模型)3、设计小练习,用以学生课堂或课后巩固。教学时间:45 分钟教学过程: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1、播放“信封浏览 ”课件,引导学生较快进行主题;2、 出示设计的特大“武进区遥观中学” 信封;分析: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进入到教学情境中去,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思索,使学生兴趣高涨,积极投入,趁此自然引出课题。二、课前准备:1、师: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把信封的制作分割几块?(信封背景、邮政编码、贴邮票处、插入或填充图片、画线、输入文字学校名)2、利用 Shift 键的组合使用,画正方形、直线、正圆;3、复制、粘贴的不同操作;4、学生动手操作。三
33、、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制作信封背景(或底纹);A、画矩形框;B、填充适当“ 纹理” ;C、设置无线条颜色。(学生动手操作:(2 分钟)2、制作邮政编码方格;A、利用 Shift 键组合画出小正方形并进行颜色、线型、填充修饰;B、选定,复制、粘贴、移动,完成左上方的邮政编码方格制;(学生操作,并自主探究右下方邮政编码方格的制作)师:(设问)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完成操作?学生回答与教师演示归纳;3、制作贴邮票方框(左虚右实);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后教师演示,再让学生操作完成;4、填充图片或插入图片;先让学生自主探究(12 分钟)教师操作演示:(填充图片或插入图片一种)(1)填充分图片效果:A、
34、画出一图形(椭圆或其他自选图形);B、填充图片效果。(2)插入图片效果:A、插入文本框;B、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剪贴画或其他)。(学生动手操作)5、画线并进行颜色、线型修饰;6、插入文本框,输入文字“武进区遥观中学” 并完成字体设置;7、完成整体效果,让学生作品进行观摩、交流、讨论;8、教师归纳、小结、提出期望,布置小练习;(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学会了制作信封的本领。老师希望你们掌握并学会迁移知识,制作贺片、信笺、封面等设计。但有一点,老师要提醒你们:不管去设计什么,都要富有个性,体现时代特色。)分析:有些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有时不可取,大部分同学很难获得成功。针对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重
35、点予以引导,再加以同学们的合作,问题就很快得以解决了。但有些相似的操作,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摸索,学生在摸索过程中,手脑并用,合二为一,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新课程自主探究理念。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章第 1 节操作系统简介教学设计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2599 更新时间:2009-12-1 12:39:57 文 章 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章第 1 节操作系统简介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操作系统的作用也有了简单的认识。但由于学生普遍对计算机
36、理论部分的知识不够重视,所以大部分学生对本节内容了解得不多。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是Windows 操作系统简介中的第一节,内容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发展情况及目前三个主流操作系统的简介。本节内容是 Windows 操作系统的一个总体介绍,为本章各节的学习打下铺垫。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难点: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3、课时安排:0.5 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2)了解操作系统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3)了解三个常用的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举例说
37、明,让学生体验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地位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Windows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发展及常用的操作系统,绝大部分是基本的常识和概念性的内容,为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主要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同时,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给学生一些自我发挥的空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节教学内容以老师设问引入,然后通过各小组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来完成新课的讲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8、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同学们经过第一章的学习,已经知道了要使计算机能正常工作,只有硬件是不够的,还需要什么呢?(软件) 计算机的软件各种各样,有些软件只是我们在用到的时候才需要安装,而有些软件是每一台计算机都必须安装的,你们知道是什么软件吗?(操作系统) 问: 1、 现在个人电脑上最流行也是最常用的操作系统是什么?(Windows) 2、 为什么它会被这么多人使用,它有什么突出的优点?(方便、友好的人机交互的图形界面)思考,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承前启后,顺利地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新课学习: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发展方向、主要的操作系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Win
39、dows 操作系统简介 。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回去查找相关这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一下你们准备好的资料。 第一小组:说说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控制和协调用户对软件和硬件资源的不同要求、并提供一种合理使用软、硬件资源的工作环境) 第二小组:谈谈操作系统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第三小组:简单介绍一下市面上主要的操作系统。 (老师进行归纳、总结)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 同时用波浪线在书上做好标记。调动学生积极性,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堂小结通过以上的讨论,相信同学们对操作系统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它将为我们下面的学习打下理论的基础。听老师讲解 3.教学评价
40、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很好地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结合老师的问题,自主地查找相应的资料,从中达到学习的目的,并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是一个比较好的尝试。但在教学中仍发现有个别学生不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改善。 广州市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第二章第 2 节 Windows XP 的基本操作 教学设计一、学习者分析 对于 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已经接触过,同时因为现在学生家里基本上都有电脑,在家也经常会使用,因此对这一节的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能过关,个别学生操作较熟练;但在学生
41、当中仍存在着两头分化的现象,同时也因为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使他们容易造成忽视有关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喜欢做点其他小动作。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主要介绍了 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有启动、退出、鼠标操作、菜单操作、窗口操作和对话框操作等。这些操作是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关键,也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鼠标、菜单、窗口、对话框的操作 难点:对话框中各选项的含义 3、课时安排:1 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很好 较好 一般 不明白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操作系统的发展 你对本节各部分内容掌握的情况如何? 主要的
42、操作系统简介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你认为哪一个小组准备的资料最充分、最能说明问题? 你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哪些疑问:(1)能比较熟练地启动和退出 Windows XP;。 (2)了解鼠标是一种输入设备,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单击鼠标左键或右键,双击鼠标; (3)了解鼠标在屏幕上的图标的含义; (4)了解 Windows XP 的窗口基本结构和窗口各项内容的含义; (5)熟悉窗口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对话框中各选项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游戏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鼠标在屏幕上“选定 ”一个对象、移动图标、打开图标查询内容及使用快捷菜单命令等基本操作。 (2)通过观看课件和学生操作实践,
43、让学生学会有效地使用窗口管理,规范地使用菜单命令、标题栏上的按钮,改变窗口尺寸,移动窗口,使用滚动条和对话框等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 Windows XP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和信息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2)形成正确使用操作系统的习惯。四、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以介绍 Windows XP 基本操作为主,但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老师在教学过程不宜过多讲解,通过相应的练习使学生重新熟练基本的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 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基本按照课本的顺序,在各个小模块的教学中均加入学生的操作练习
44、,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帮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相关操作。 2、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平时经常会使用计算机,那你们对有关计算机的操作是否熟练呢?如果你们不是很熟练或有些已经忘记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WindowsXP 的基本操作 。 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每一台计算机都要安装操作系统,机器启动的时候,首先就是要正确引导操作系统,计算机才能正常工作。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机是如何启动的。学生回忆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新课学习:Windows XP 的启动和退出老师演示、讲解并引导学生观察: WindowsXP 启动、关闭的过程。学生在
45、老师的引导下观察。 老师指引学生观察机器启动的过程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机器,并观察启动过程中每一步,思考:什么时候才表示机器启动好了?(屏幕上显示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Windows 的桌面图形)下面老师给同学们 5 分钟时间玩一个小游戏,希望通过这个游戏,使大家都能很熟练地使用鼠标这种输入设备。学生进行游戏有关鼠标操作的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在游戏中学习新课学习:鼠标的使用和鼠标光标的识别鼠标是我们经常使用的输入设备,平常我们看到的鼠标光标都是一个箭头形状。但它会随着对象和任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请同学们认识一下它们的各种形状和意义。学生自行阅读书中相关内容,并上机操作实践。培
46、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下面请同学们来观看一个教学课件,内容是有关 WindowsXP 屏幕的组成、窗口及窗口操作学生观看课件由于此部分内容学生大部分已经掌握,老师无需详细讲解,通过课件使学生重新温习所学过的知识。新课学习:Windows XP 屏幕组成和窗口操作 老师分别请三位同学示范操作并讲解:1、屏幕的组成;2、窗口组成;3、窗口操作 学生观看并补充进一步巩固知识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学习:Windows XP 的菜单和对话框同学们在平常使用 WindowsXP 操作系统的时候,一定会发现,在它的菜单中有各种各样的符号。这些符号的意义相同吗?它们各代表什么意思?请同学们通过实践,完成老师给出
47、的表格。 (附后)学生上机操作实践,并完成老师设计的表格。 (完成后自己对照书本的相关内容)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菜单和对话框的理解,明确各种符号的意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 WindowsXP 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了 Windows XP 的启动和退出、鼠标、菜单、窗口和对话框的操作,以及对话框中各选项的含义。这些都是我们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关键,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很好地掌握这些基本技能,为我们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知识归纳3.教学评价 4.教学资源 (1)教材自带光盘:第二章第 2 节 (2)鼠标游戏:WindowsXP 自带游戏 (3)练习: 请找出下列各种符号的正确含义: 1、浅
48、色显示的命令( ) 2、命令名后跟省略号“” ( ) 3、命令旁有“”符号( ) 4、命令名前带“ ”标记的命令( ) 5、命令名前带有“” 符号( ) 6、命令后的组合键( ) 7、命令名后的括号内带下划线的字母( ) 选项: A、表示选择此命令后,将打开一个对话框,向用户询问更多的信息 B、表示该命令当前不能使用 C、表示用户已打开该命令 D、表示它在分组菜单中被选中了 E、表示选择此命令后,将出现另一个子菜单,让用户选择 F、表示在打开菜单后,用键盘键入该字母,就可执行此命令 G、表示用户不必打开菜单,直接按下组合键就可执行此命令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有一
49、定的基础,但这也造成学生容易忽略一些基础知识,致使基础不够牢固,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才能保证教学效果。此外,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逐渐明显,老师在课堂上要多关注这部分学生,同时可利用好的学生去带动他们。很好 较好 一般 不明白 鼠标操作 操作技能 窗口操作 屏幕组成 窗口组成 你对本节各部分内容掌握的情况如何? 基础知识菜单和对话框 积极 一般 不积极你是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你对本节课的内容还有哪些疑问:第 3 节Windows XP 的桌面信息 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 经过前面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熟练掌握了 Windows XP 的基本操作,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对桌面的常用图标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对一些常用图标的功能、使用方法等可能还比较模糊,没有进行系统的归纳。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 本节主要介绍了 Windows XP 桌面的几个常用图标的使用,包括:“我的电脑”、“网上邻居”、“回收站”、“开始”按钮和任务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