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广东花城版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96026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广东花城版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5广东花城版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5广东花城版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5广东花城版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5广东花城版一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广东花城版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音乐第二册教学计划(20142015 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 一 年级 任课教师: 李玲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有十六课, 基本内容包括:聆听、表演、编创与活动(重点内容),依次是童谣新唱,感知音的高低,十个小印第安人,律动音乐向前走,感知音的力度(二),学唱中外童谣,感知节奏,音乐中动物的小故事,感知节拍,小小的船,感知音的高低,到这里来享受音乐,落水天,唱唱跳跳,我要做好孩子,看画听歌,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教材分析本教材的曲目选择,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降低过难的识语要求和过高的技能技巧,一年级采用图谱为主。在创

2、造与活动中,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估多方位、多角度,形式丰富多彩了。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音乐必要的审美能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爱唱、爱跳、爱动,对音乐有着一定的兴趣。两个班每周分别有两节音乐课,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精心准备好每节课。但由于年龄小、组织纪律性较差,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对学生应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目标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

3、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活动;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教学重点(一)感受与鉴赏1、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用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2、听长短音;23、体验不同情绪的音乐;4、聆听进行曲、舞曲、儿歌不同风格作出相应动作;5、聆听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儿歌、童谣及小型器乐曲片段,初步感受风格。(二)表现1、歌唱的正确姿势;2、每学年背唱 4-6 首歌曲;3、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4、能作简单的律动、歌表演;5、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三)音乐与相关文化1、乐于与他人参与活动;2、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3、声音与生活的探索教学难点通过节奏、表演,力度、速度、吹奏

4、等训练,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措施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音乐实践中获得学习音乐的愉悦和能力。2、要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营造音乐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他们在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3、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音乐的兴趣。 4、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音乐教学,发挥音乐教师各自特长,积极探索,勇于开拓,努力实践音乐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5、强化有关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音乐能力。6、 根据本校条件设备,充分利用投影

5、仪、录象、录音机等教具,努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7、方法:示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鼓励、表扬法:通过鼓励表扬大体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法: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扬长避短,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长。3教学进度安排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1 3.93.13 第 1 课 22 3.163.20 第 2 课 23 3.233.27 第 3 课 14 3.304.3 第 4 课 25 4.64.10 第 5 课 26 4.134.17 第 6 课 17 4.204.24 第 7 课 28 4.275.1 第 8 课 29 5.45.8 五一节10 5.115.15 第 9

6、 课 111 5.185.22 第 10 课 212 5.255.29 第 11 课 213 6.16.5 第 12 课 214 6.86.12 第 13 课 215 6.156.19 第 14 课 216 6.226.26 第 15 课 217 6.297.3 第 16 课 218 7.67.10 期末检测 2192021合计课时 28检查审核4第一课 童谣新唱教材分析落雨大珠三角群众耳熟能详的粤语儿歌。海娃变油娃是一首根据客家童谣稍作改编整理的歌曲。要求学生学唱与欣赏歌曲落雨大,学唱海娃变油娃,观看第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学唱落雨天海娃变油娃,让学生熟悉广东客家

7、山歌的风格特色,感悟乡音之美,并了解人民的生活带有浓郁的地方风情并启发学生爱南海、爱祖国的情怀。2、观看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感受时代赋予落雨大的独特魅力。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掌握,二拍子和三拍子节拍感的复习,后十六音符节奏型的演唱。教学难点:广东童谣与客家山歌韵味的演唱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电子琴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总第 1 课时)一、总结上学期学习的情况。二、提出新学期新要求:课前准备,课堂上的要求三、欣赏落雨大1、欣赏落雨大落雨大 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金边蝴蝶两边排谈谈听的感受?在哪听过?说了什么?2、老师简介在旧社会,广东的一些习俗并学

8、说广东话比如:穿花鞋,水浸街,上街5卖3、看视频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音像视频,说说感想。老师介绍这首歌曲是十六届亚运会开幕式上的一首歌曲,代表了广东的地方特色。四、有时间学读落雨大歌词,各种形式的朗读。五、小结、下课。第二课时(总第 2 课时)一、练声。二、玩一下手号,唱一唱短旋律:121 、131、532、161三、学唱歌曲落雨大1、听范唱,拍节拍,感受情绪。2、lu 哼唱3、读词。4、唱词。5、加律动,边做边唱。6、分组演唱,各种形式的表演唱。四、总结、下课。第三课时(总第 3 课时)一、练声。二、复习歌曲落雨大三、学唱歌曲海娃变油娃1、听范唱:说说感受。2、复习 2 拍子的节拍感,再听范唱

9、,这首是 2 拍子吗?有何不同?3、学习三拍子的节拍感,再听范唱,边听边拍。4、用 lu 哼唱5、读词,唱词注意后十六分音符的演唱。6、模仿石油工人的劳动动作来边唱边表演。四、总结、下课。6第二课 感知音的高低(三)教材分析:1、学唱歌曲小铃铛 复习音乐手势 do re mi la2、学唱歌曲瑶家儿童爱唱歌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do、mi、sol、la”音高。通过学唱歌曲复习巩固音高,并参与歌舞表演。2、能用“do、mi、sol、la” 三个音随意的组合成自己的歌。教学重难点:能用“do、mi、sol、la”随意的组合成自己的歌。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教学时

10、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4 课时)一、创设情景。教师穿上瑶族服装边唱边跳。带同学走进瑶寨。二、节奏语言引入。教师请同学用这样的步伐跟教师去瑶寨。 |小朋 友 喽 | 去瑶 寨 喽(口念歌词手拍节奏。)三、看。播放多媒体课件瑶家儿童爱唱歌,请同学观看瑶家儿童的歌舞。四、唱。请同学一起来唱瑶家儿童爱唱歌。教师可采用接龙游戏演唱。五、动。熟唱后,播放多媒体课件请同学模仿瑶族舞步跳起来。脚步动作:左右左 跳;右左右 跳。六、忆。启发学生在演唱中想想这首歌由哪些音组成。七、创。请同学们用 do,mi,sol,la 创编歌曲。教师播放:课件 1 是由鼓组成的节奏图 2/4 | | | |请同学

11、用鼠标拖住 do,mi,sol 填入鼓节奏中,课件 2 是由桃子组成的节奏图。课件 3 是由三角铁组成的节奏图。八、汇报表演。请同学演唱自编歌曲。第二课时(总第 5 课时)一、玩玩、动动。玩游戏:请同学听到这样的音乐向上挥手 solsol mi |solsol mi|misol soldo| mimi mi|。听到这样的音乐向下挥手:domi mire|dore la|lare dola|dodo la|。7二、游戏。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的特点,教师可从游戏感知”do、mi、sol、la”入手。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卡片,卡片上可能是 do,可能是 mi,可能是 sol 或 la。教师弹奏 do

12、或mi 或 sol、la,听到弹奏的同学出示相应的卡片并打出手号唱出唱名。游戏后,请比较谁高谁低?三、学唱小铃铛。播放课件小铃铛请同学跟教师一起唱小铃铛并轻轻敲击自制的简易铃铛。原来”do、mi、sol”三个音可以那么好听的歌曲。四、巩固知识请同学熟唱小铃铛后,教师可以像教唱歌词一样教唱唱名,使学生在有一定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唱唱名。最后教师可做如下活动让一组同学边敲铃铛演唱,一组同学唱唱名,一组同学打手号。七、小结。第三课 十个小印第安人教材分析:歌曲十个小印第安人是一首美国儿歌,主要目的是尽量的采取同步的方式让学生对已学过的音进行反复巩固。因为这首歌曲的前两个小节是有“do,mi,sol”三个

13、音组成的,让学生打着手号节拍将这个句子提出来先练会,复习和巩固。教学目标: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教学重难点:感受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6 课时)一、复习、表演二、学唱新歌1、游戏引入。8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听音乐自报编号进课室。讲故事。看课件讲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2、听唱歌曲。请同学们哼唱旋律、默唱歌词,然后跟唱歌词、学会歌曲。3、背唱歌曲。请同学们边做跑跳步,边背唱歌曲。4、与人文知识结合。介绍印第安民族

14、风俗、习惯、服饰等。5、创设情景 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色彩小纸条化装成印第安人。三、即兴表演。戴头饰的十名学生,随着歌词里的数字一个个出场,跳印第安人风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随音乐一个个退场,或者一个个躲藏起来。四、接龙游戏。让十个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学生按顺序到同学中找其他人互换头饰和礼物,围着篝火多跳几遍,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扮演小印第安人参与跳舞和活动,达到全班体验音乐律动的效果。五、小结第四课 律动音乐向前走教学内容:律动向前走学唱歌曲向前走教学目标:1、用愉快的心情歌唱和表现歌曲的意境,并参与律动。 2、通过学唱歌曲和律动,让学生感知音的长短。 3、通过即兴表演和自编歌词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

15、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通过学唱歌曲向前走感受音乐,通过综合比较,初步感知固定的节拍、多变的节奏(长、段音)。教学准备:多媒体音乐软件、钢琴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7 课时)一、复习、表演二、学唱歌曲向前走。91、听中动。听音乐,让学生在课室内原地踏步,然后一个一个地排队向前走,口念一二三四 2、画画、涂色。首先比较两支铅笔,把长的笔涂上颜色,接着引导学生观察书中节奏色块,听音乐比较音的长短。3、听中读。听音乐朗读向前走的歌词。4、唱歌曲。学生把歌词按节奏朗读顺畅后,也提醒学生整首曲子要以进行曲的速度来演唱。5、自编动作。请学生随音乐自编律动。6、游戏活动。请学

16、生扮演三个不同年龄的人物角色进行律动,在活动中体验走步时的节奏感,快步时的节奏感,跑步时的节奏感。三、小结第五课 感知音乐力度(二)教学分析:此课是一年级音乐教材中力度要素的第二次出现。复习学过的“f”和“P”力度记号,让学生对“”记号由认识到知道,再学唱歌曲火车跑得快,通过实践去感知,了解,最后尝试运用。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火车跑得快。2、能用自己好听的声音歌唱歌曲。教学重点:学会唱歌曲火车跑得快。教学难点:表现歌曲的各种节奏,并能以好听的声音进行歌唱。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8 课时)一、听音乐进教室。二、复习、表演三、 学习歌曲火车跑得快1、师:你有朋友吗?你听过火车的

17、声音吗?2、教师放歌曲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提问?(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10(2)歌曲讲的是什么事?(3)你想用怎样的心情歌唱这首歌曲?3、教师请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用动作体会拍皮球的动作,同时感受歌曲愉快、活泼的情绪。4、教师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以轻快的声音,清晰的吐字朗诵歌词。5、学生随教师进行歌词的学习。6、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以清晰的吐字,愉快的情绪尽心个歌曲的歌唱。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渐强 渐弱表现等。四、小结。第六课 学唱中外童谣教材分析:1、拍手谣是在全国各地都流传的童谣,在不同地方会有小小的变化。老师和同学们通过学习也可以创编歌曲。2、唐老伯有个小农场是有一首家喻户晓的美

18、国儿歌,歌曲为 G 大调四分之四拍。教学目标:1、根据儿歌的节奏,利用自己身体各个部位,尝试创编节奏游戏。2、准确合拍地演奏儿歌节奏,培养节奏感和对节奏的兴趣。3、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唐老伯有个小农场;能模仿歌曲歌词创编歌词;边唱边表演,并请部分同学选择合适的敲击乐器尝试为演唱配伴奏。 4、能在音乐形象中听辨出双簧管的音色和圆号的音色。 5、感受音乐“快”与“慢”的对比,能用学过打击乐器为小歌舞剧创编声响。 教学重点:1、通过音乐中动物的小故事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其音乐色的感受2、从直观上增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与识别3、模拟故事内容,进行音乐表演活动的。教学难点:1、通过音乐中动物的小故事培养学生

19、对不同乐器其音乐色的感受2、从直观上增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与识别3、模拟故事内容,进行音乐表演活动的。课时安排:11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9 课时)一、听音乐进教室。二、复习、表演三、 学习歌曲1、放音乐拍手谣,师生根据儿歌节奏,共同边拍手边复习儿歌拍手谣。2、鼓励幼儿尝试用手进行节奏和节拍的练习。老师提问:除了可以用这样的节奏来朗诵外我们还可以怎样玩呢?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不满足于只拍一个地方,而是把身体各个部分都用上了,一会儿拍手,一会儿拍肩,一会儿跺脚,玩得不亦乐乎!接下来,学生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创编的节奏游戏的玩法展示给大家,有的独自上台表演;有的拉着小伙伴一同上台表演;还有

20、的组长带领全组上台一起表演;表演的气氛空前高涨,教师和同伴的表扬,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获得成功后的喜悦。3、继续鼓励学生用身体的其他部位进行尝试。4、有的学生儿用手拍腿;有的幼儿双脚交替踏;还有的学生用手打响声。5、教师讲评:表扬所有学生的创编行为,激发他们对节奏的继续探索。教师:“孩子们今天看到你们把一个简单的儿歌变成这麽好玩的游戏,我觉得你们可真了不起!我们知道了用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进行节奏创编游戏,美妙的节奏就在我们身边,希望小朋友们能更多的发现身边美妙的节奏。第二课时(总第 10 课时)教学过程:一、看看 播放课件唐老伯有个小农场,带学生参观唐老伯的小农场,在农场里看到哪些动物,它

21、们是怎样叫的。 二、听听 请学生听听教师在农场看到的。如,教师可模仿迪士尼乐园里的唐老鸭音色演唱唐老伯有个农场,激发学生学唱的兴趣。 三、模唱。 请同学们模仿教师的演唱音色进行学唱。当唱到“这儿吱吱吱,那儿吱吱吱,处处吱吱吱”时,用“p”的要求唱出各种动物的神态。 12四、玩玩 熟唱歌曲后,请学生设计最有特征的动物动作,模仿动物的叫声,边唱边跳尽情地玩。五、敲敲 请学生自选敲击乐器为唐老伯有个小农场伴奏。示意学生敲击的动作应有重有轻,要按书中提示的敲击,并要明确打击乐的伴奏地位,学会与歌唱的声音协调起来,不要喧宾夺主。 六、汇报演出 全班召开农场联欢会,一部分同学拿敲击乐器伴奏,一部分同学扮演

22、各种动物。在农场里,除了有小鸡,小羊,还有小牛,小鸭,小兔,小狗等很多小动物。鼓励学生即兴编词边唱边表演。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多次的音乐表演中学会聆听音乐,表现音乐。第 7 课 认知音乐节奏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节奏要素的学习,重点是学习一个新的节奏型“XXXX”,是节奏要素的又一次循环上升。歌曲小毛驴的学习是要通过歌曲学唱,巩固“XXXX”节奏在歌曲及演唱中的运用。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小毛驴能背唱歌曲,让学生自然、轻快声音来演唱曲。2、通过欣赏图片、综合体验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3、从音乐中感受动物可爱的形象并加以想象、创作模仿。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2、能掌握歌曲中的八分音符的

23、节奏。教学教具:电子琴、课件等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11 课时)一、情景导入 :131师:复习歌曲在农场里。师:今天老师还带来图片,玩个游戏,让学生分辩动物,看看唐老鸭农场有哪些动物。a.老师拿出两张图片一张是马,一张是小毛驴,左手同学说说老师左是什么图片, 右手同学说说老师右手是什么图片.b.师:说说马与小毛驴的区别.c.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张国老,骑着小毛驴遨游天下的形象流传至今,影响广泛,很多人都希望自己骑着毛驴过着快乐的生活。驴的优点之一是勤恳。驴的优点之二是纯朴老实。二、新课教学1、师:这节课学习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小毛驴,聆听一次音乐找出小毛驴的叫声,并且进行模仿

24、叫声。扳书:3 3 3 3 3 3 2 2 3 2 1咕 噜 噜 噜 噜 我 摔了 一 身 泥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巧的模仿声,保持笑脸来发声。指导学生正确用咕、噜、等音来发声,并在自然中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2、歌曲旋律用 Lu 来跟钢琴模唱旋律。唱谱两遍来,熟悉旋律。对歌曲的旋律熟悉3、节奏歌词练习。老师范唱歌曲,听后教师用打击乐器来念词.用打击乐器或用拍手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为歌词伴奏。让学生熟悉歌词,风趣的特点来感受歌词,并掌握节奏。4、学唱歌曲a、学生随琴演唱歌曲.b、学生唱熟歌曲并背词,学会歌曲。教师再放一遍歌曲.5、填谱,让学生再次熟悉旋律的走向。让学生说说上行、下行、和同音反复。三

25、、综合体验师:唐老伯农场里有哪些动物。生:小鸡、鸭子、小羊、狗、小毛驴师:要是让你们来开农场,你会养什么动物。14师:你们可以为你自己养的开心农场起个名字,相互参观农场。生:分组分角色来表演,学生自由展示他们的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走进愉快中的音乐,并学会歌曲。四、音色听辨:欣赏Donkey Donkey I Beg You让学生感受一首英文的小毛驴的歌曲,走进音乐世界,并在农场里开音乐会。五、小结:爱护我们动物,保护好环境。热爱大自然,懂得欣赏动物的美。让我们生活越来越有趣,如歌般的美好。 第八课 音乐中动物的小故事小鸭与大灰狼教材分析:这一课是“音色”要素的学习,节选了潇湘童话彼

26、得与狼中的带有情节的音乐片段。在复习巩固上学期学习过的表现大灰狼的乐器“圆号”的基础上,认知一种乐器“双簧管”。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听”音乐,“想”音乐,“辨”音乐的习惯,让学生慢慢的学会聆听音乐,听懂音乐的习惯和方法。教学目标: 1、能在音乐形象中听辨出双簧管的音色和圆号的音色。 2、感受音乐“快”与“慢”的对比,能用学过打击乐器为小歌舞剧创编声响。 教学重难点:1、通过音乐中动物的小故事培养学生对不同乐器其音乐色的感受2、从直观上增添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与识别3、模拟故事内容,进行音乐表演活动的。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12 课时)一、故事引入。 播放管弦乐曲小鸭与大

27、灰狼,教师随着音乐情绪讲述一个发生在河边的故事。 二、欣赏音乐中的动物型形象。 教师可启发学生听辨哪些音乐是小鸭子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哪些音乐是大灰狼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可用什么动作来表演? 三、表演音乐剧。 1、请出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鸭子和大灰狼,全班同学进行评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每组派出代表汇报各自的表演方案。 152、节奏歌词练习。老师范唱歌曲,听后教师用打击乐器来念词.用打击乐器或用拍手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为歌词伴奏。让学生熟悉歌词,风趣的特点来感受歌词,并掌握节奏。3、学唱歌曲a、学生随琴演唱歌曲.b、学生唱熟歌曲并背词,学会歌曲。教师再放一遍歌曲.四、评价。 教

28、师发给每组学生一面红旗,请他们把红旗放到自己认为表演最好的一组,评出最佳表演组。第九课 感知音乐节拍教材分析:歌曲划船比赛是教材编写组根据海南民歌改编而成,歌曲为四分之二拍,宫调式。歌曲有四句旋律加一个充乐句构成。教学目标:1、体验与感知二拍子的排律特点。2、能随歌曲录音或老师的伴奏演唱歌曲。3、能为歌曲协商合适的速度。教学重难点:通过参与听唱歌曲划船比赛的活动感知二拍子的特点。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13 课时)一、听中感受播放划船比赛课件,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感受海南民歌风格。 二、跟读歌词学唱前,可提示学生跟着老师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16教师可先范唱,

29、然后学生再跟着录音唱,反复数遍。教师要关注有差异的学生,鼓励他们勇敢、大胆的跟唱。 四、听中比请同学听老师唱教材中第 31 页的歌曲,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同学们在音乐中感受 3 拍子与 2 拍子的特点。 五、动中创“划船”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又最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它既可以作为体育竞技项目,又可以作为休闲娱乐。 六、汇报表演让全班同学围成圈坐下,观看各组在“舵手”的指挥下,如何去拼搏、去争上游。各组推荐代表与教师组成评委会,选出冠、亚、季军并上台领奖。七小结。第十课 小小的船教学分析:歌曲小小的船是上一节课的节拍要素学习的延续,本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与歌曲小小的船的学唱由浅入深的感

30、知三拍子的美感。最后让学生听音乐,听辨出音乐的拍子并随之二律动。教学目标:1、通过语言感知三拍子;通过歌唱小小的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文学的融合。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表现古诗意境。教学重点:1、感受三拍子的节奏。2、感受古诗特有的华夏情韵、如诗如画的美境。课时安排: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14 课时)一、听音乐进教室17二、学唱歌曲1、有感情地朗诵。边摇摆身体边朗读。因为是语文课中学过的内容,学生会倍感亲切。朗读时,要让学生似乎坐在船上,有微波荡漾的感觉,既清新又愉悦。并要有激情,用快慢、强弱、声音高低的对比来表现词的意境,启

31、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心中渴望遨游太空的天真遐想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美好愿望。、配乐朗诵。在以上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边听音乐边朗诵,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如坐在月亮似的小船上荡漾的感觉,自然地让学生体验强弱弱的三拍子,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身体摇摆动作配合音乐动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感受三拍子及演唱歌曲。在玩中不断熟悉音乐,如做教材第页的练习:与同桌的小朋友合作,双手搭起,模仿小船,随歌声前后或左右摇摆。小孩喜欢动,歌词又熟悉,很快会在听唱中学会这首歌。4、选择小乐器伴奏。把学过的乐器拿来伴奏,让学生去敲、去摸索,并选出最好听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三角铁等,可在

32、强拍上敲一下。也可自己创造乐器,或寻找音源,鼓励创造。5、唱名的引入。学生学会歌曲后,可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逐渐引入唱名概念3、复习巩固:第二课时(总第 15 课时)一、复习导入。 播放划船比赛,教师随着音乐情绪讲述一个发生在河边的故事。 二、欣赏音乐中的动物型形象。 教师可启发学生听辨哪些音乐是小鸭子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哪些音乐是大灰狼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可用什么动作来表演? 三、表演音乐剧。 1、请出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小鸭子和大灰狼,全班同学进行评议。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每组派出代表汇报各自的表演方案。 2、节奏歌词练习。四、老师范唱歌曲,听后教师用打击乐器来念词.用打击乐

33、器或用拍手的形式,进行节奏训练,为歌词伴奏。让学生熟悉歌词,风趣18的特点来感受歌词,并掌握节奏。五、学唱歌曲a、学生随琴演唱歌曲.b、学生唱熟歌曲并背词,学会歌曲。教师再放一遍歌曲.C、感知三拍子的律动。六、总结评价。 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面红旗,请他们把红旗放到自己认为表演最好的一组,评出最佳表演组。第三课时(总第 16 课时)一、听音乐进教室二、学唱歌曲1、有感情地朗诵。边摇摆身体边朗读。因为是语文课中学过的内容,学生会倍感亲切。朗读时,要让学生似乎坐在船上,有微波荡漾的感觉,既清新又愉悦。并要有激情,用快慢、强弱、声音高低的对比来表现词的意境,启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读出心中渴望

34、遨游太空的天真遐想和探索宇宙奥秘的美好愿望。、配乐朗诵。在以上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边听音乐边朗诵,能够自然流露出相应的表情或作出体态反应。如坐在月亮似的小船上荡漾的感觉,自然地让学生体验强弱弱的三拍子,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身体摇摆动作配合音乐动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现音乐。、感受三拍子及演唱歌曲。在玩中不断熟悉音乐,如做教材第页的练习:与同桌的小朋友合作,双手搭起,模仿小船,随歌声前后或左右摇摆。小孩喜欢动,歌词又熟悉,很快会在听唱中学会这首歌。4、选择小乐器伴奏。把学过的乐器拿来伴奏,让学生去敲、去摸索,并选出最好听的小乐器为歌曲伴奏,如三角铁等,可在强拍上敲一下。也可自己创造乐器,或寻找音源

35、,鼓励创造。5、唱名的引入。学生学会歌曲后,可用听唱法、跟唱法唱唱名,逐渐引入唱名概念4、复习巩固:第十一课 感知音的高低教学分析:19本节课主要是学习新的音符“re”,至此已经学完“mi”,“sol”,“la ”,“do”,“re”五个音符。教学目标:一、能根据音乐内容、节奏、速度、情绪,有感情地进行唱游活动。二、学一个新的音“la”。教学重难点:1、感受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2、建立“la”音与“do、 re、 mi、 sol”的相对音高观念。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17 课时)一、复习、表演二、学唱新歌1、初步感受。这是一首湖北民歌。民歌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

36、嗨”的衬词,来抒发儿童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2、感受歌曲。先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与音乐风格。3、学唱歌曲。教师弹琴带着学生小声唱。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唱准曲中衬词,感受 la的音高。4、学新手号。学习新手号,做教材第 41 页的活动“唱唱”。5、师生互动。学生演唱歌曲,教师用牧童笛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自选感受由四个音构成的湖北民歌牧童谣的风格。三、表演鼓励学生表演歌曲四、小结第十二课 到这里来享受音乐教材分析:这是一个连续的栏目,贯穿于教材的每册。此栏目力图让学生在纯净、美妙的音乐中得意熏陶,从而感知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良宵开头的“3,5,6,1,2”五个音也可以组成一段美妙的音

37、乐。摇篮曲让学生在听赏中领悟音20乐的艺术感染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目标:一、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二、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三、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感受不同艺术形式演绎摇篮曲的不同魅力。教学重点: 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教学难点: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教学准备:故事,活动,歌曲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18 课时)一、欣赏音乐,享受

38、美好1、谈话导入师:“我们已经学会了 3,5,6,1,2 这五个音,用这五个音可以编出许多好听的名曲,我国有一首诗情画意的二胡独奏叫良宵,它一开始的音乐就是由这五个音开始的,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段美妙的音乐。”2、欣赏二胡曲良宵片段,感受美妙的音乐。请同学们猜一猜,乐曲展现了怎样的场景?二、良宵曲子的介绍1、二胡曲良宵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刘天华于 1928 年除夕创作的。“良”是美好,“宵”是夜晚,“良宵”就是美好的夜晚。“良辰美景”就是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此曲就是在这种“良辰美景”的氛围下,刘天华和学生们守岁时候即兴创作的。按照我国传统的习俗,每当除夕夜晚大家欢聚在一起,高高兴兴的等候农

39、历新年首日到来以表示辞旧迎新、大地春回,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可以想象屋外是天色冷清,银装素裹,屋内是温暖如春,灯火通明,不时传来锣鼓喧天与爆竹闪响之声。真可谓良辰美景之时,人们的心情是多么的愉悦。2、再次聆听。欣赏大师作品,感受情绪、速度、力度3、学生一起哼唱开头五个音“3,5,6,1,2”,并模仿拉二胡的动作,感受愉悦的心情与美妙的音乐。214、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5、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A、引导唱好附点节奏B、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三、创设情境,戏剧演绎1

40、、即兴创作表演情境(大胆表现)2、生生,师生评价第二课时(总第 19 课时)一、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1、谈母爱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2、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回忆自己的童年3、想象为图画选择音乐应该是怎样的?(速度、力度、情趣)3、引出摇篮曲这种体裁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4、故事一盘土豆激发情感,走进舒伯特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二、学习歌曲摇篮曲1、欣赏大师作品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2、采用听唱法哼

41、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3、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4、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A、感受摇篮“摇的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B、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三、创设情境,戏剧演绎1、即兴创作表演母爱的情境(大胆表现)222、生生,师生评价五、释放情感1、学生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2、大师事迹延伸:深入大师的情感世界体验母爱并介绍“歌曲之王”伯特的其他伟大著作和对生活的态度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

42、这首摇篮曲结束。七、课后延伸进一步走进舒伯特的情感世界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创作灵感等方面第十三课 落水天教材分析:这一课的编写意图是复习和巩固“do,re,mi”这三个已学过的音高。同时,这首歌曲也是一首具有浓郁岭南风味的客家民歌,让学生通过读、唱客家方言,感受客家方言,感受客家民歌风格特色。教学目标:1、感受不同雨中情景的歌曲,并能用客家方言有表情地演唱落水天2、学唱歌词、旋律,体验歌曲情感,感受广东民歌的美。3、能够根据歌曲情景,进行二部创编活动,体验创编的乐趣。教学重点:感受客家民歌的旋律特点,把握歌曲情绪,用客家方言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

43、感。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20 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听广州童谣落雨大进入课室。(律动)三、学生唱,谈感受。(表现一种轻松活泼的雨中情趣)4、学生谈下雨时的心情、感受。5、导入另一首雨中情景歌曲。236、把握情感,演绎歌曲。师用客家方言唱落水天。学生谈感受(出示课题)7、师讲歌曲背景及表达意境。(出示歌词)8、学生学唱歌词。9、师带唱再唱,注意客家方言的咬字。(律动)解决难点。示范。完整唱。引导把握歌曲情绪,体验“真可怜”的心情。再唱,师伴奏。加上律动。 十、唱旋律、感受旋律特点。师唱旋律,讲装饰音的唱法。学生唱旋律。分析旋律、节奏。学生谈感受。师:一唱一叹,

44、以前的客家人在下雨天没雨伞遮雨,显得是那么哀怨、那么无奈。再唱歌词,把握情绪。十一、学生设计动作,情景表演,再次体验歌曲意境。十二、学生唱,师加入二声部。 (出示歌谱)十三、学生二部合唱,师引导和谐的声音演唱,学生谈二部合唱感受。十四、自主创编,体验乐趣。引导学生二部创编活动 。(分小组讨论)展示(学生评价、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再唱。十五、总结归纳,激发探究。第二课时(总第 21 课时)一、听中感受播放划船比赛课件,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感受海南民歌风格。 二、跟读歌词学唱前,可提示学生跟着老师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教师可先范唱,然后学生再跟着录音唱,反复数遍。教师要关注有差异的

45、学生,鼓励他们勇敢、大胆的跟唱。 四、听中比24请同学听老师唱教材中第 31 页的歌曲,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让同学们在音乐中感受 3 拍子与 2 拍子的特点。 五、动中创“划船”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又最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它既可以作为体育竞技项目,又可以作为休闲娱乐。 六、汇报表演让全班同学围成圈坐下,观看各组在“舵手”的指挥下,如何去拼搏、去争上游。各组推荐代表与教师组成评委会,选出冠、亚、季军并上台领奖。七小结。 第十四课 唱唱 跳跳教材分析:本课采取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方式,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歌曲的同时,结合小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并通过配舞蹈动作的形式,让学生体会这三者结合给

46、歌曲所带来的艺术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教学目标:一、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学会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边歌边舞。二、知道维吾尔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了解维吾尔族的一些民族风情。教学重点:学生能用欢乐、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用简单的新疆舞动作自由组合创编。教学难点:歌曲中多处出现连续的十六分音符,学生演唱时能吐字清晰。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第 22 课时)一、组织教学听音乐进教室(娃哈哈)二、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新疆舞录象)师:你们看,这些舞蹈的小女孩,他们的衣着打扮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吗?你们知25道这是什么民族的舞蹈吗?生: 新疆的。师:对

47、,这是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我国一共有 56 个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新疆位于我国的西北部,那里的人们个个能歌善舞,热情大方。你们知道新疆有些什么特产呢?师:对,最有代表性的土特产是哈密瓜和葡萄,新疆的哈密盛产哈密瓜,吐鲁番盛产一串串紫葡萄。(出示图片)所以新疆人最喜欢用葡萄和哈密瓜热情招待远方来的客人。三、节奏训练师:今天,我们就请吐鲁番的姑娘带领我们到葡萄园去摘葡萄,好吗?师:你们看,葡萄园里的葡萄真多,一串串都垂下来了。在每一串葡萄上都有节奏,请你根据老师拍的节奏,把相应的葡萄摘下来。(学生摘下葡萄以后,高举葡萄让全班同学一起拍一拍。)师: 小朋友真棒,把成熟的葡萄都摘下来了,那你们想不

48、想和好朋友一起分享这份快乐呢?找一位好朋友站在一起。拍一拍娃哈哈的节奏。(播放音乐娃哈哈)师: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们要一起分享快乐。(几个人排成一排,高举葡萄。)全班小朋友一起拍一拍。(音乐娃哈哈)四、先欣赏歌曲哇哈哈唱旋律、感受旋律特点。师唱旋律,讲装饰音的唱法。学生唱旋律。分析旋律、节奏。学生谈感受。试着唱歌词,把握情绪。第二课时(总第 23 课时)一、组织教学;教师与学生一起玩“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声势游戏,练习本课中常见的带有新疆舞蹈风格特色的节奏型,解决歌曲哇哈哈的节奏特点。二、新授歌曲娃哈哈1、欣赏歌曲:262、师: 刚才我们跟这位新疆的女孩在葡萄园了摘了许多葡萄,心里特别快乐,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让我们听一听新疆的歌曲吧!(边放歌曲录音,师边跳新疆舞)师:小朋友想不想学这首歌?好,听老师唱这首歌。(师范唱)师: 你们怎么也会唱的?那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好,让老师听听你们唱。(学生唱)师:你们再仔细地听老师唱,你们唱的歌词和老师的一样吗?(老师唱)师:跟老师有节奏地念歌词。(跟着音乐没有声音的唱一遍歌词。)(跟着音乐轻轻地唱一遍。)师:你们觉得这首歌的情绪应该是怎样的?请你很有感情地来唱这首歌。(请男同学轻轻地唱给女同学听,请女同学轻轻地唱给男同学听。)师: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你们能模仿他们也边歌边舞吗?(学生自由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