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90633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分析全册教材说明一、内容安排这一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应用等。小数乘法、小数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基于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册教材也包含“数与代数” 、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 “综合与实践”四个部分。在数与代数方面,包括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共三个单元的内容。一、二单元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继续培养学生小数的四则运算能力。简易方程是小学阶段集中教学

2、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包含有用字母表示数、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进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内容,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图形与几何方面,包括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探索并体会各种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渗透平移、旋转、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统计与概率方面,教材安排了第六单元 统计与可能性,让学生学习有关可能性和中位数的知识

3、。通过操作与实验,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和中位数各自的统计意义、特征和适用范围;进一步体会统计和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综合与实践)方面,教材先是结合小数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外还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初步的数字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数字的有规律排列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及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二、教学目标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

4、算。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

5、分析及推理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2三、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内容丰富,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鼓励算法多样化和解决策略的多样化,这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此外,本册教材还有它自己的特点: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这两部分的计算教学,知识容量大,具体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所以它们既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6、内容,也是难点内容。教材的编排,在内容方面与以往教材变化不大,但在编排的思想上与以往有较大的不同。注意体现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在内容的安排、例题的设计、素材的选取等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1)与前一册教材中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相同,本册教材没有概括小数乘、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在探索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小数乘法的例 1,学生在解决“喜鹊风筝每个 3.5 元,买 3 个风筝多少钱?”的问题时,在探索怎样计算 3.53 的过程中,获得对小数乘整数意义的体会和理解。(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和掌握小数乘、

7、除笔算的算理和算法,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与整数笔算教学相同,小数乘、除法的算理、算法,主要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教材展示了学生探索笔算算法的过程,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并注意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例如,小数乘法,例 1 展示了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具体条件自主探索,提出关于 3.53 的三种不同算法;例 2、例 3 探讨小数乘法笔算的一般算法和算理,注意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积的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例 4 则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归纳出小数乘法计算的一般方法。(3)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计算教学从解决实际问题引入,各部分内容的教学都注意解决问题能力

8、的培养。例如,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等的教学,都是从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具体的计算方法。而在连乘、乘加、商的近似数等内容的例题设计上,教材安排了对实际问题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的理解,而且蕴涵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在小数除法单元还安排了“解决问题” 小节,学习用除法计算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在计算教学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新的编排使计算教学的教育价值得到扩充与提高。通过这样的计算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小数乘除法的算法,理解算理,获得相关的知识,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

9、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2改进简易方程的教学安排,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册教材的简易方程单元是小学阶段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的单元。从算术到代数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个飞跃,在数学方法上也是一次突破。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学习一些代数初步知识,学习用代数的方法解决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算术知识,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本册实验教材关于简易方程的安排,在内容上仍然是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以及简易方程在解决一些实际问

10、题中的运用。但是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有较大的变化,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新的教学理念。主要体现在下面几方面:3(1)内容的呈现、展开更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增强了探索性,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编排,从学生熟悉的探索规律入手,由符号表示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让学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教学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一个量时,增加了开放性和探索性,如让学生自己试着“ 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并问学生 “你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 ”。又如,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教材用四幅插图展示天平实验游戏,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呈现探究等式基本性质的过程。解方程的教学,也是借助天平演示

11、的插图,展现解这些方程的完整思考过程。(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依据,生动直观地呈现解方程的原理。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方程变形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用算术的思路求未知数。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但是却不易与中学的教学衔接,到了中学还需要重新学习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或方程的同解原理解方程。现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3)调整简易方程的教学内容,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引进等式基本性质作为解简

12、易方程的认知基础之后,教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调整了简易方程的内容,暂不出现形如 a xb 和 axb 的简易方程。内容调整后,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例如,解形如 xab 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减去或加上 a,得 xba 与 xba。解形如 axb 与 xab的方程,都可以归结为等式两边除以或乘上 ,得 xba 与 xab 。这样的解方程过程显然比原来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思路更为统一。(4)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以往的教材中,解方程的教学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前者属于计算,后者属于应用。本册教材编排将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结合

13、,恢复计算与应用的天然联系。在教学解方程时,例题的内容都是实际问题;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时,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前几册一样,本册教材继续把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作为空间与图形内容编排的研究重点。在教学内容方面安排了“ 观察物体 ”“多边形的面积”两个单元。“观察物体”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

14、让学生通过观察几何形体,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且不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物体及一组立体图形的形状和位置关系。教材设计了丰富的观察判断活动,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同时,练习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表象,结合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从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教材还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表象,不断在脑海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从而使学生的空

15、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多边形的面积 ”单元,则是在学生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了面积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形成有关多边形面积的系统知识。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教学内容的编4排往往侧重于理解和掌握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本册教材在编排上突出的变化是,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得到较多的有关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首先,每种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索得到。例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先借助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再

16、引导学生通过剪、拼图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其次,按照知识学习的先后顺序,逐步提高探索的难度和要求。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让学生试着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的计算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第三,研究每一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教材均没有给出推导的过程和计算公式,以便于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自己得出结论,从而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较大的创造空间。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探索并体会了所学各种多边图形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公式之间的关系,还体验了图形

17、的平移、旋转以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4加强统计与概率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通过前四年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册教材一方面重点教学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使学生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教学新的统计知识中位数,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学会求数据的中位数,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各自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与概率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形成良好的统计观念。在具体编排上,教材首先根据学生的年

18、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注意选取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生活事例作为素材,让学生感受、体会所学知识的含义,为深刻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可能性的教学,教材设计了学生经常进行的各种游戏足球比赛、跳棋、击鼓传花、跳房子,等等。通过操作、实验、研讨,让学生了解游戏规则中蕴涵的数学问题,讨论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而丰富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体验,形成对这一抽象概念的正确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从数学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思维习惯。中位数的教学也是安排了“掷沙包比赛”的内容,让学生在主动的、有趣的收集、分析、描述数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理解中位数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教材注意以学生已有

19、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新知识。关于“ 可能性”的教学,本套教材分两次安排教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主要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册教材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 的认识和理解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用分数的形式来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教材中例题和练习题的设计,都注意在三年级上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安排,如掷硬币活动,涂色转盘的设计等,使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去探索和理解新的知识,从而更能积极的参与其中感受和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形成对等可能性的正确理解。中位数的

20、统计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也是以已学的平均数为参照物,说明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平均数更合适。这样编排,不仅知识过渡自然,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很清晰地阐明了中位数的统计意义。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奠定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实验教材总体设想之一是:5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

21、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安排了简单的数字编码的教学。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教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生了解并初步掌握这一数学思想方法,不仅能体会运用数字的有规律排列可以使信息交换变得安全、有序、快捷,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感受数学的魅力;而且有利于培养符号感、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

22、识。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与前面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将解决问题的教学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通过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数学广角” 单元以及数学综合运用活动中,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设计了“量一量,找规律” 和“铺一铺”两个数学综合运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图形的特征、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

23、解决问题的能力。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五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本册实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24、(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实验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知识含量更高的素材:狗的嗅觉细胞数是人的 45 倍,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的质量是地面上的 6 倍,国际标准书号的含义等,渗透了有关生物、物理、地理、文化等知识;第七单元例 1 的主题图,生动地展示了一封信传递的过程,使学生了解社会劳动的价值。第六单元的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教学,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这些都为教师结合教学渗透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等教育提

25、供了丰富而适合的素材。(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与前几册实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你知道吗?”等板块。介绍了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家的故事等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6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教学内容1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2积的近似值3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4整

26、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内容编排结构如下表标 题 例 题 安 排例 1 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小数乘整数例 2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例 3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例 4 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小数乘小数例 5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积的近似值 例 6 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连乘、乘加、乘减 例 7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 8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二、教学目标1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

27、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三、编排特点1选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 “元、角、分” “米、分米、厘米”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 (与元、角有关) 、 “换玻璃” (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和角之间、米和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

28、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通用教材相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7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例 3、例

29、4 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 0 补足,再点小数点。四、教学建议: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

30、高简单的推理能力。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 4 题、第 10 题的练习,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五、疑难解答1新课标教材,是否还需要讲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

31、乘法相同。小数乘法的意义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小数乘整数,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一个数乘小数,则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因此,这里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小数乘法的意义可以让学生学完分数乘法后再来体会。2 “小数乘法”单元中例 3 和例 4 的教学要求。有老师对例 3 和例 4 的教学要求不太清楚,这里再说明一下。例 3 教学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算法,例 4 结合例 3 及“做一做”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由于例

32、3 最后让学生观察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有的老师在这里就开始引导学生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这样处理似乎显得仓促了一些。因为由一个例题就来归纳概括小数乘法中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说服力不够,这里应该通过下面的“做一做”进一步巩固对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解,再让学生观察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来教学例 4,归纳总结出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3有关积的小数位数的判断。老师们经常问到判断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位数的问题。比如,7.50.2 的结果是几位小数?这里该填一位小数还是两位小数?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判断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到底应该以计算法则为准,还是要看具体的计算结果的问题。我们

33、认为小数乘法中判断积的小数位数,应以计算法8则为主,至于积的末尾有 0 的情况是下一步的问题。因此,在出练习题时,最好不要出末尾有 0 来判断积的小数位数的题目,因为这样的考察没有多大的意义。学生在具体计算时,只要按计算法则先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点上小数点,再根据计算的要求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 0 即可。第二单元:小数除法一、教材内容1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商的近似值3循环小数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5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体内容安排如下:标 题 例 题 安 排例 1 小数除以整数例 2 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除例 3 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需要添 0继续除。小数除以整数例 4 总结小数除以整数

34、的计算方法例 5 一个数除以小数一个数除以小数例 6 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求商的近似值 例 7 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 例 8、例9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例 10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并用规律来计算例 11 用连除(双归一)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 例 12 结合具体情景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二、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

35、计算。4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三、编写特点1.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2.结合现实情景进行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教学的内容,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适时引入计算器。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计算。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器,而且还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使学生9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四、教

36、学建议1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小数除法的学习架设认知桥梁。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因此,要注意复习和运用整数除法的有关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好基础。2.联系数的含义进行算理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小数除法的重点是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如,22.445.6,用 4 除 22,商 5 以后,余数是 2,化为20 个十分之

37、一,与十分位上的 4 合起来是 24 个十分之一。4 除 24 个十分之一,商是6 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故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材内容“视图与投影”是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所以在本册教材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具体编排如下:例 1: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说明从不同方向观察立

38、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例 2 及“做一做”: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例 3 及“做一做”:呈现观察 4 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

39、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三、教材的编写特点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四、教学建议10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

40、学具。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第四单元:简易方程一、教学内容1用字母表示数2简易方程(解方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编排体系如下表标 题 例 题 编 排例 1 用字母表示数例 2 用字母表示

41、运算定律例 3 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第 1 节 用字母表示数例 4 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方程的意义等式基本性质一方程的意义等式基本性质二例 1 x+b=c例 2 ax=b例 3 列方程解加减计算的问题解方程例 4 列方程解乘除计算的问题例 1 ax-b=c 及其应用例 2 ax+ab=c 及其应用第 2 节稍复杂的方程例 3 ax+bx=c 及其应用二、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2.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42、。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三、编写特点与原教材相比,本单元教材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点:1.用字母表示数的教材编排更特近学生的认知特点2.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而不是依据逆运算关系解方程3.调整简易方程的内容,突显利用等式基本性质解方程的优势4.解方程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有机整合11四、教学建议1.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2.用好教材资源,适当扩展联系实际的范围。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字母相乘的写法、验算等)4.正确看待解方程方法的改变。五、疑难解答1代入公式求值

43、计算的结果要不要求写上单位名称?代入公式求值计算的结果原义务教材不要求写单位名称,现课标教材要求写单位名称。这种改变的原因一是为了与中学统一,二是考虑到代入公式求值的结果应与以前学习的直接列式计算的结果统一。另外代入求值,课标教材先写出公式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的记忆和应用(事实上,如果没有明确要求,可以不写出公式,用已知数据直接写出算式) 。2 “等式的性质”的教学问题。以往的教材是利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方程,现在课程标准要求“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课标教材没有给出“等式基本性质”的名称,也没有用文字概括出等式的性质。只是通过天平平衡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天

44、平保持平衡的道理,以此渗透等式的性质。而由于“天平平衡的道理”只停留在直观层面,没有与等式直接联系起来,也就是没有概括出等式的性质。而解方程,又必须利用等式的性质,即“方程(或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仍然相等” ,所以现在教学解方程,仍要借助天平演示去求解。有的老师认为不如直接给出“等式的性质” ,并概括两条性质的内容,这样教学解方程时,就不用再借助天平演示的图示而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去求解。我们认为这样处理也是可以的。在教学“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时,可以结合天平和等式来概括“等式的性质” 。如,当学生观察出“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量的物品依然保持平衡”时,教师可以对照天平

45、,结合直观的等式说明“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在平衡的天平两边加(或减)同样的数量的物体,就相当于在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相等。 ”比如用“当左边= 右边时,左边 +a=右边+a ”这样的式子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学解方程就可以直接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综合应用:量一量找规律活动的基本过程:1自制实验工具利用皮筋、木棒、盘子和细绳等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简易秤。2收集实验数据利用自制的简易秤,依次称量 1 本、2 本、3 本等不同数量的课本,在统计表中记录称量的课本数和相应的皮筋总长度,并计算出每增加一本书皮筋伸长的长度。3整理分析数据根据计图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讨论从统

46、计图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4根据统计结果归纳推理(函数、等差数列)根据统计结果探究皮筋长度和课本数二者之间存在的规律及此规律适用的范围。注意:只是初步体验课题研究、数学建模的过程。不要求学生写出函数式,只要能找出大致的规律即可。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12一、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三角形的面积3梯形的面积4组合图形的面积具体安排如下:主题图设计了一幅街区图。由小精灵提出观察的要求:“你发现了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这样把本单元教学与已有图形的认识联系起来,引入面积计算的教学。三角形的面积编排意图:教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现学生探究的过程。首先由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

47、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 梯形的面积编排意图: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方法与途径多样化。组合图形的面积编写意图:教材提供了几个生活中具体物品,使学生认识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然后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组合图形。例 4 教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只限于由 23 个图形组合成的简单

48、组合图形,展示了两种计算方法。二、 教学目标1利用方格纸和割补、拼摆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2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三、编排特点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教材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同时

49、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3注意练习的探索性,形式多样化,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练习的编排减少了直接用公式计算的习题,安排了较多的应用问题、变式题、用间接条件求面积及画一画、分一分的操作性习题,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思考题。四、教学建议1.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做好引导,不要包办代替。2.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本单元面积公式的推导都采用了转化的方法。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教师加强指导和引导。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去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面13积的计算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3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和计算多边形面积,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教师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种固定或简单的途径或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途径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