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公共政策》 00318 自考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88914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  00318  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公共政策》  00318  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公共政策》  00318  自考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Made By Baiker2008- 1 -公共政策一、填空* 1、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是冯梦龙智囊补。2、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3、1951 年美国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的发展标志着公共政策学的诞生。4、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是拉斯韦尔。5、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代表人是德洛尔。6、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是公共政策。7、逻辑经验主义把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结合起来。* 8、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 9、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 10、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林德布洛姆首创的。* 11、政治系统做出对社

2、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决定,这就是公共政策一项决策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政治系统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12、拉斯韦尔的定义: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13、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14、崩离析戴维对公共政策的界定是:凡是政府决定做或不做某件事的行为就是公共政策,安德森将政策与公共政策做了正确的区分,把公共政策界定为“由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所制定的政策” 。* 15、美国:公共政策=立法政策+行政政策+ 司法决策,它政治体制特点是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权分立而相互制衡。* 16、中国:公共政

3、策=党的政策+人大政策+ 行政决策。17、政治政策包括外交、国防、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力资源、阶级、民族、政党政策等。18、社会福利政策就是再分配性政策。19、象征性公共政策是指那些创造情感忠诚的政府行为或把社会地位授予社会精英,又称符号性政策。20、公共政策本质是: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利机关为着一定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配制和社会价值分配。21、决策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22、无选择余地“选择”称为“霍布森选择” 。23、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24、政策议程构建过程中的三种模型:外在创始模型,动员模型和内在创始模型。25、 “求神似,去形似”这种变通方式,能做到 A原则性 B 时效性 C

4、 灵活性26、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27、 “博弈”模型是美国公共政策学者 E巴德克提出的,他视政策执行为一种“游戏”或赛局。28、认为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全过程的评估,持这种观点的是美国学者 J.E 安德森。29、功能评价的应用公式 V(计算功能)=f(计算实现该功能的最低成本)/c(计算某功能有实际成本)* 30、麦考尔 -韦伯模式美国学者麦考尔认为政策内容研究与政策过程研究在政策分析中是常见的,他们认为,政策分析中常见的形式是规范性分析与描述分析两者的区别在政策分析中也是常见的。31、沃尔夫分析模式查尔斯.沃尔夫基本上从政策过程和步骤的角度,讨论了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

5、模式。* 32、邓恩认为公共政策分析基本上要解决三类问题,即:事实、价值和规范。即邓恩分析模式。33、 “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决策模型。34、美国政治学家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构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的特性,即合法性,普遍性和强制性。35、权威性和主导性是决策系统的两个最基本的特征。36、美国学者前拉斯韦尔将政策系统运行分为七个功能活动环节:情报、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终止37、公共政策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过程,它有两个基本规定,一是“经济人”假设;二是交易政治学38、政治规划也称政治构建39、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法40、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归纳式外推或后推预测法41、立法系统的决定程

6、序包括:提出议案、审议议案、通过方案和公布政策这几个阶段42、从政策立法的政策范围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要法律化,而是那些有立法必要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政策,才有必要上升的法律。43、系统理论将政策执行理解为政策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44、过程模型是由美国学者 T.B 史密斯提出的理论模型,因而又称之为“史密斯模型”45、 “有无政策”对比分析能够比较有效地将被评估政策的“纯效果”从政策执行产生的总效果中分离出来46、 “控制对象一实验对象”对比分析多“有无政策”对比相同之处,就是都把政策对象区分为受决策影响的目标群体和不受影响的群体,并对二者做比较分析47、公共政策分析方

7、法,最早应用于美国军事领域推广发展形成了“计划-规划-预算系统” (PPBS) 二、选择题(一)1、公共政策形成两个主要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2)决策科学的形成。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2、公共政策学的四名代表:1)戴维.伊斯顿 2)拉斯韦尔 3)林德布洛姆 4)阿尔蒙德。3、公共政策的建制化表现在:1)学会的成立和专业研究刊物的问世 2)专门研究机构的建立 3)大学教育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4、美国的戴伊认为公共政策的特性是:1)合法性2)普遍性 3)强制性5、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涵盖与衔生的关系为

8、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1)元政策 2)基本政策 3)部门政策。6、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1)立法机关 2)行政机关 3)执政党 4)领袖人物。7、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1)在野党 2)利益集团(压力集团)3)选民。8、治理能力的标志或构成要素是:1)合法性 2)透明性 3)责任性 4)法治 5)回应 6)有效9、边界分析法三步骤:1)饱和抽样 2)诱导性提问 3)边界估计10、多角度分析的三个角度:1)个人角度 2)组织角度 3)技术角度11、政府议程按照其建立过程中的各项功能活动的先后次序可分四种阶段性类型:1)界定议程 2)规划议程 3)磋商议程 4)循环议程12、立法系统的决策程序包括:1)

9、提出议案 2)审议议案 3)通过议案 4)公布政策13、循环模型的三个阶段:1)拟定纲领阶段 2)分配资源阶段 3)监督执行阶段14、循环模型的三个原则:1)合法原则 2)理性原则 3)共识原则15、政策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 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 4)思想引导手段16、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途径:1)政策修正 2)政策增删 3)政策更新17、政策控制的程序三步骤:1)确立标准 2)衡量绩效 3)纠正偏差18、公共政策分析的现代的定性方法:1)对现代性方法的基本评价 2)价值分析 3)可行性分析 4)超理性分析 5)创造性分析 6)辨证分析方法19、公共政策预测的方法:1)趋势外推法 2)专

10、家评估法 3)模型预测法 4)动态分析法20、公共政策评估后的政策的去向的三种可能性:1)持续 2)调整 3)终结。21、 “主权属于人民”和少数人中的优胜者来掌管政权是精英决策模型。22、公共决策过程是一个“公共选择” 。它有两个基本假定:一是“经纪人假设。 ”二是交易政治学。2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答:1)管制功能。政策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来达成政策目标。2)引导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引导性。3)调控功能。公共权力机关的治理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或者说,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和杠

11、杆。4)分配功能。从公共政策的界定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它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24、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1)客观的社会现实 2)问题的察觉 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性4)团体与组织活动 5)政府与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25、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1)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2)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3)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26、政策评估应遵循的基本标准: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 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 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小 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地小。27、政策调整的内容:1)主体调整

12、 2)客体调整3)目标调整 4)方案调整 5)关系调整。28、政治政策包括外交、国防、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力资源、阶级、民族、政党政策等。29、治理能力的标志或构成要素是 A 合法性 B 透明性 C 责任性 D 法治 E 回应 F 有效。30、公共选择理论的两个假定是 A“经济人”假设B 交易政治学。3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或基本特征 1)关联性 2)主观性和人为性 3)历史性与动态性。32、政策议程构建模型 A 外在创始模型(美国)B动员模型(中国)C 内在创始模型。33、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A 实事求是 B 面向未来C 系统协调 D 明确具体 E 伦理考量。34、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的

13、设立遵循不同的原则:前者要考虑到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性;要反映事物的共性与个性或普通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要注意切合实际;要尽可能地具有可测度性等。20、政治系统做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决定,这就是公共政策,一项政策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21、一个国家或社会对某人授予称号或勋章属于象征性或符号性公共政策 (二)1、 政策分析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来的。2、 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内容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政策思想;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惠民” 、 “养民” 、 “富民”的政策传统;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无为而

14、治的政策构想。3、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的政策研究与政策咨询的著作是战国策 。 智囊补作者冯梦龙,是全世界最早的一本政策案例著作。4、 战略要素区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5、 韦伯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的建树,主要就是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主张价值无涉。6、 所谓价值无涉,就是划清科学认识与价值判断的界限,前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将价值判断从经验研究中剔除出去。7、 系统论由美籍奥地利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 (P17)8、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申农,1948 年他在贝尔系统技术杂志上发表了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著名论文,从而奠定了信息论的基础。 (P19)9、 美国数

15、学家维纳从 1919 年开始接触控制论思想起,经过近 30 年的持续研究,于 1948 年出版了控制论这一奠基性著作,控制论这门新兴学科从此诞生。 (P20)10、 从管理的角度看,研究领域可分成三个系统:技术系统,即机器-机器系统;社会技术系统,即人-机器系统;社会系统,即人-人系统。11、 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1951 年,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共同主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面世。这本书被誉为“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 , “公共政策学的经典著作” 。12、 整个 50 年代和 60 年代前半期,许多政治学研究者日益重视政治科学的公共政策取向。如戴维-伊斯顿、拉斯韦

16、尔、林德布洛姆、阿尔蒙德。13、 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标志是德洛尔著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 政策科学探索:概念与适用和政策科学构想 。也称之为政策三部曲。14、 20 年代 90 年代,研究课题的选择偏重于伦理取向,管理取向和政府改革取向。15、 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产出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 (第二章)16、 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上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17、 公共政策系统属于社会世系统,其构成

17、要素有:政策主体、政策支持系统、反馈系统。18、 政策支持系统包括四个子系统:信息传播或沟通系统、政策监控系统、政策咨询系统和政策评估系统。19、 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在内部构成上区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和边际概念。20、 公共政策学的核心概念是由这样一些概念构成的:第一组,公共政策、政策构成、政策功能;第二组,政策系统、公共权力、政策过程;第三组,政策问题、政策诉求、政策议程;第四组,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选择、政策决定、政策宣示;第五组,政策执行、政策变通、政策资源、政策效果;第六组,政策持续、政策变动、政策终结、政策周期;第七组,政策对象、政策环境、政策反馈;第八组,政策分析

18、、政策预测、政策评估、政策咨询。21、 公共政策学的次级概念指的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从属性概念。22、 公共政策学概念的体系的边际概念指的是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23、 西蒙提出了决策者有限理性命题。他认为决策者在决策时不可能达到最佳程度,而只能是追求一种近似的优化途径,即“寻求满24、 意”的管理决策和结果。25、 渐进主义模型是由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构建的。始于 1953 年。26、 德洛尔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规范最佳模型。27、 埃齐奥尼提出的综合模型叫做混合扫描模型。28、 政治系统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29、 机构制度模型,这是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

19、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30、 现代精英政治理论肇始于意大利学者莫斯卡和帕累托,以及德国学者歇尔斯。31、 精英决策模型揭示了现代民主国家的根本理念“主权属于人民”与实际的政治过程和政策过程中总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这一难以克服的悖论。32、 “上下来去”:基于中国经验的决策模型。33、 政策具有总括性和指导性,为决策、决定提供一定的原则;决策则是具有微观性的操作性。34、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35、 政府过程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同一,或者说政府过程就是公共政策过程。36、 美国公共政策=立法

20、决定 +行政决策+司法决策。37、 美国政治体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三权分立而又相互制衡。38、 美国公共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39、 美国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40、 美国最高法院也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41、 在美国不管是执政党还是在野党,对美国的公共政策有极大影响,但是即使是执政党,其政策也不能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因此在美国,政党政策不属于公共政策。42、 中国:公共政策=党的政策 +人大决策+行政决策43、 在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形式构成中不存在司法决策这一形式。44、 元政策,或者叫做总政策(以及总路线、总方针) ,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具有统摄性的政策,

21、对其他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政的高度原则性的指针。45、 元政策与基本政策二者之间存在着确定无疑的衍生与被衍生、涵盖与被涵盖、统摄与被统摄的关系。46、 部门政策由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所决定,体现和服从于元政策和基本政策。从分类的角度说,元政策和基本政策之外的所有政策都要以视为部门政策。47、 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的区分具有相对性;同时部门政策又可分为若干等级层次。高一层次的部门政策相对低一层次的部门政策而言,又具有统摄的作用。48、 政治政策包括外交政策、国防政策、国家安全政策、公共安全政策、人力资源政策、阶级政

22、策、民族政策、政党政策,等等。49、 经济政策包括产权与经营权政策、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贸易政策、环境政策、房地产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等。50、 社会政策主要包括劳动政策、医疗卫生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公共救助(社会救济)政策、人口政策、宗教政策、等等。51、 程序性政策也叫作“例是政策” 、 “常规政策” 、 “重复性政策” ,指的是在大政方针确定之后,政策主体在既有的规范和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政策。52、 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划分为:分配性政策、调节性政策、自我调节性政策和再分配政策。分配性政策指的是向人们提供利益分配的政策,政策结果只

23、会产生获利者,如免费公共学校教育政策。再分配政策涉及政府在社会各阶段或社会群体中进行有意识的财富、收入、财产或权利的转移性支配。53、 美国学者西奥多-J-络维为分析纽约市人事任免做的划分: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54、 安德森以政策是否改变对象为标准划分: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55、 安德林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将公共政策划分为物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政策。56、 公共政策的主体,就是在特定政策环境中,能够把政策要求和政策支持综合、加工、改造、转化为政策产品的系统。57、 根据其在决策过程中所处的地位、所起的作用及参与决策的方式,将公共政策分为两大类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58、 公共政策

24、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直接主体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59、 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直接参与政策产品的生产,但由于获得国家法律的保护或认可,能够通过压力等方式和渠道,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能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或个人。间接主体主要包括在野党、利益集团和选民。60、 公共政策的客体,即公共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或者说,公共政策主体就哪些问题制定政策。61、 公共政策的客体从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来看,主要包括四类政策问题:政治政策问题、经济政策问题、社会政策问题、文化政策问题。62、 从人的角度看,公共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我们

25、把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群体。63、 公共政策系统是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这七个子系统所构成的社会巨系统。64、 咨询子系统俗称“思想库” 、 “智囊” ,是决策子系统的辅助系统。65、 决策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66、 霍布森选择:源于一个历史故事。1931 年,英国剑桥产人霍布林将其所贩运的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蛤附加条件是只允许挑选离门口最近的那匹马。这个条件实质上是不让顾客挑选。所以后人讽刺这种无选择余地的选择为霍布森选择。67、 社会环境包括经济状况、政治文化状况、法律状况、人口状况、科技状况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经济利益、经济体制、政

26、治文化,它们对公共政策具有更重要、更直接的影响、制约甚至决定作用。68、 政治文化也是影响公共政策的重要变量。69、 治理能力的构成要素,或者说良好治理能力的标志包括: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70、 美国学者拉斯韦尔将政策系统运行分为七个功能活动环节:情报、建议、规定、行使、运用、评价、终止。71、 公共政策运行要经过五大环节完成其生命周期、或政策周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监控、政策评估、政策终结。72、 政策宣示(政策声明) ,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的或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73、 公共政策问题是

27、公共问题的组成部分。74、 所谓政策诉求,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府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张。75、 边界分析就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76、 边界分析往往有三个步骤:饱和抽样、诱导性提问、边界评估。77、 头脑风暴法,又称脑力激荡术、激智术、脑力激发术等。78、 假设分析法,是指一种旨在将相互冲突的政策问题立论假设创造性地综合为一体的分析技术。79、 假设分析法的基本步骤:确定利害关系人、呈现假状、评比假设、汇集假设、综合假设。Made By Baiker2008- 2 -80、

28、政策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81、 系统议程: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82、 政府议程:是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政府议程又称正式议程。83、 所谓公共政策的制定,就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有关的重要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定、评估和选择有关政策方案并最终择定的过程。84、 公共政策目标的特征:问题的针对性;未来的预期性。85、 所谓政策规划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评议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

29、与行动步骤的过程。86、 我国个别地方(如深圳)自 80 年代末在价格决策领域就引入了听证制度。全国层面从 1996年开始先后在行政处罚、公共价格调整和人大立法等领域也建立了听证制度。87、 预测性评估的方法:德尔菲法(直觉预测法) 、时间序列分析、投入产出分析。88、 公正政策的抉择主体(指主要的决策者)大致分为:国家元首、行政首长、民意代表、法官、执政党首脑、军事首长。89、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过程模型,这是由美国学者 T-B-史密斯在其政策执行过程一文中,首次提出的一个分析政策执行因素及其生态执行的政府模型,因而又可称为史密斯模型。90、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互适模型,有些学者称之

30、为互动理论模型。这一模型的构建者是美国学者 M-麦克拉夫林,其代表作是写于 1976 年的互相调适的政策实施 。91、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循环模型,当代美国学者 M-雷恩和 F-拉宾诺维茨在 1978 年构建了一个以循环为特色的政策执行分析框架雷恩拉宾诺维茨模型。他们认为政策执行经历三个阶段(拟定纲领阶段、分配资源阶段、监督执行阶段) ,遵循三个原则(合法原则、理性原则、共识原则) 。92、 (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博弈模型。以美国学者 E-巴德克为主要代表。视政策执行是一种游戏或赛局,包括以下规定:竞赛者、利害关系、竞赛资源、竞赛规则、竞赛者之间信息沟通的性质、所得结果的不稳定程度。93、

31、 政策执行资源包括:经费和人力、信息、权威、执行保护。94、 政策执行手段的行政手段有着显著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95、 政策执行手段的法律手段是政策执行活动得以进行的根本保障。96、 现代意义的政策评估兴起于 20 世纪 60-70年代的美国。它从一开始就存在两个层面即价值判断和技术分析层面的分野。97、 所谓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率、效能、效益及价值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98、 事前评估,又称预评估。是在政策执行前所进行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事前评估的主要功能是将政策评估从

32、单纯的事后检测变成事前控制的有效工具。99、 政策评估既要设立价值标准,也须设立事实标准。100、 事实标准在政策评估活动中的应用,旨在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事实在上产生哪些效果或影响。101、 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的设立遵循不同的原则。102、 从政策评估标准的具体内容来说,事实标准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政策效率、政策效能、政策效益、回应的充分性、执行力。103、 价值标准大致有如下几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健康发展、社会公正。104、 (公共政策评估方法)过程对比法主要包括“始终” 、 “始中”以及“有无”对比。105、 (过程对比法) “始终”对比分析可进一步划分为:前后、投射实施后、控制对象

33、实验对象的对比法。106、 投射实施后的方法也可称作“预测效果实际效果”结对比法。107、 “有无政策”的对比分析法是测量政策“纯效果”的主要方法。108、 所谓价值分析法,就是对政策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最低的政策成本,获取政策方案的最大功能。109、 所谓功能评价,实质上就是对功能的价值进行测定和评判。110、 进行功能评价,应用公式为:V(功能值)=f(实现功能的最低成本)/c(功能的实际成本) 。111、 我国目前的政策监督系统主要由这么几个方面构成:一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和各民主党派;二是各级行政机关的主管部门或综合管理部门;三是纪检、监察部门;四是审计、统计部门;五

34、是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等。112、 所谓政策调整,就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113、 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者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114、 阻碍政策终结的力量主要有:一政策制定者;二政策执行者;三政策受益者。115、 政策周期:是公共政策的主体与客体以及作为它们之间互动结果的政策过程所经过的一个循环。它以政策过程的完成阶段即政策的调整或终结为标志,往往是一个周而复始、连续不断的

35、循环过程。116、 政策周期由于所涉及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阶段性政策周期、功能性政策周期和反复性政策周期。117、 公共政策分析是指政策分析人员和决策者把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政策的选择和实施问题的解决,是在公共政策领域内创造和应用知识的复杂的社会过程。118、 (公共政策分析过程模式)麦考尔韦伯分析模式认为,政策分析中常见的形式是规范性分析与描述性分析,两者的区别在政策分析中也常见的。119、 (公共政策分析过程模式)沃尔夫分析模式,基本上从政策过程和步骤的角度,讨论了公共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120、 (公共政策分析过程模式)邓恩分析模式,侧重从政策信息的转换过程去研究公共政策分析过程的基本

36、模式。他认为,公共政策分析基本上要解决三类问题:事实、价值和规范。121、 60 年代初,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把公共政策分析的系统分析方法应用于整个军事领域,并很快在各政府部门推广,形成著名的“计划规划预算系统” (PPBS)方法。122、 以理性分析为基础和根据的定量分析是当代公共政策分析的主流。123、 定量分析是运用运筹学、统计学、数学、计量经济学、系统工程理论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政策分析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比较有影响的一种分类方法是克朗在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一书中完成的。分为确定型的分析技术和随机分析技术。三、判断题1、问题、社会问题、公共问题和公共政策问题。(对) (

37、前后顺序错则不对)2、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法。4、时间序列分析法是一种归纳式外推或后推预测法。5、从政策立法的政策范围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要法律化验,而是那些有立法必要的比较成熟和稳定和政策。6、美国学者 T.B 史密斯提出过程模式又称为“史密斯模型” 。7、断裂型政策变动意味着原政策的中断或终止,它可能被废除,也可能通过创新,使原政策的原则和精神在新的政策中得到体现。8、头脑风暴法又称 A 脑力激荡术 B 激智术 C 脑力激发术。9、公共政策分析的最早方法是美国军事领域实行的“计划规划预算系统” (PPBS)10、从政策立法的政策范围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政策都要法律化,而是那些有立法必要

38、的、比较成熟和稳定的政策。 (对)11、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12、系统理论将政策执行理解为政策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 (对)13、事实标准在政策评估活动中的应用,旨在确定一项公共政策在事实上阁下哪些效果或影响。 (对)四、名词解释(一)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时间段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产出理念同源、向导相近的政策的集合体现。*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3、元政策:也叫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具有统摄性的政策,对其他各项政

39、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原则性指针。*4、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人为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划、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5、政策宣示(政策声明):即法定政策主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通过法定和约定俗成的方式,正式向公众发布政策决定,如记者招待会,白皮书,文件,宪报等。*6、政策诉求: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政府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张。7、边界分析法:就是一种对政策问题的本质属性和实际范围进行分析和界定的方法。*8、政策

40、议程:通常是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9、公共政策的制定:就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针对有关的重要政策问题,依照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拟定,评估和选择有关政策方案并最终择定的过程。10、政策目标: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11、政策规划也称政策构建:是指在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12、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通过考察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的效率、效能、效益及其价值

41、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13、公共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者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14、政策终结:是公共政策的决策者通过对政策进行审慎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15、公共政策预测:就是政策研究人员运用预测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已有的信息,对未来各个政策领域和各个阶段政策的需求的情况、发展趋势以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对未来产生影响的过程。16、理性主义模型: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

42、也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由这样一组假设构成的一个分析途径。17、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也就是那获得法律授权享有权威和公共资源,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并充当政策产品法定生产者的机关或职位(个人) ,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18、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即那些虽不直接参与政策产品的生产,但由于获得了国家法律的保护或认可,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等方式和渠道,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或个人,主要有在野党(民主党派) 、利益集团(压力集团)和选民。19、

43、良好的治理能力的标志包括: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有效。20、公共决策体制实质:就是围绕决策权力的分配,伙设计出来的包括决策程序、决策规则、决策方式等制度的总称。21、断裂型的政策变动意味着原政策的中断或终止,它可能被废除,也可能通过创新,使原政策的原则和精神在新政策中得到体现。 (二)1、科学有哪些品格?P59答:1、科学是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致;2、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3、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与逻辑一致性;4、科学注重简单性原则。2、公共政策的内涵?P109答:1、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2、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方式或活动过程,是公共权力机关的权

44、力意志的表现;3、公共政策是经由政治过程进行方案的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4、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和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3、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P155答:1、政治性;2、阶级性、3、权威性;4、普遍性;5、目标取向是公共政策的灵魂;6、稳定性与变动性;7、预见性。4、决策者的素质如何影响公共政策?P197答:1、决策者的价值观影响公共政策的内容;2、决策者的品质影响公共政策的性质;3、决策者的智力水平与公共政策的水平成正比;4、决策者的性格和风格影响公共政策的风格。5、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P218答:1、客观的社会现实;2、问题的察觉;3、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冲突;4、团体与组织活

45、动;5、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的必要政策行动。6、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P219答:1、关联性;2、主观性和人为性;3、历史性与动态性。7、如何确保政策方案设计的科学性?P252答:1、设计的基本原则:紧扣政策目标;规划多重方案;方案彼此独立;方案要有创新;方案切实可行。2、设计阶段:轮廓勾画。即从不同角度和途径概要提出多种多样的方案设想;细节设计。就是将政策方案具体化,探索实现政策目标的各种组织力量、具体措施等。8、确定政策目标的意义?P244答:1、它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2、它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9、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怎样恰当确定公共政策目标?)P24

46、5答:1、实事求是;2、面向未来;3、系统协调;4、明确具体;5、伦理考量。10、政策方案的评估与择优需要遵循的基本标准是什么?P255答:1、有利于元政策的实现;2、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有关政策的目标;3、消耗的政策资源尽可能地少;4、实现政策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地小;5、政策实施的副作用尽可能的小;6、需要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取舍和区分主次。11、政策执行的原则?P277答:1、计划周密;2、执行准确;3、灵活创新;4、全局与局部的兼顾12、怎样确保政策的合理变通?(保证政策合理变通的条件?)P279答:1、把握政策的基本精神;2、摸清实际情况;3、上情、下情有机结合。13、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原则?

47、P294答:1、实事求是原则;2、时效性原则;3、信息原则;4、民主原则;5、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的原则;6、宣传解释原则;7、动态原则。14、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P300答:1、象征式政策执行;2、附加式政策执行;3、残缺式政策执行;4、替代式政策执行;5、观望式政策执行;6、照搬式政策执行。15、政策评估的功能?P321答:1、政策评估是政策效果的基本途径;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依据;3、政策评估是合理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的认识基础;4、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教育的重要方法;5、政策评估是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由之路。16、简述价值分析的内涵?P344答:1、其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取

48、政策方案所能达到的最大功能;2、其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3、其主要手段是:充分调动政策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尽可能地提高政策方案的价值和功能。17、简述政策调整的内容?P360答:1、主体调整;2、客体调整;3、目标调整;4、方案调整;5、关系调整。18、简述政策终结的方式?P366答:1、替代;2、合并;3、分解;4、缩减。19 简述政策终结的作用(功能)?P367答:1、有利于节省政策资源;2、有利于提高政策绩效;3、可以避免政策僵化;4、可以促进政策优化。20、怎样有效克服政策终结过程中的阻力?P371答:重视说服工作,消除抵触情绪;2、注意因势利导,营造有利气氛;3、公开评估结果,争取

49、支持力量;4、废旧立新并举,缓和终结压力;5、通过试探试点,避免矛盾激化;6、终结必要部分,减少终结代价。21、政策周期的研究意义?P377答:1、政策周期研究是完善政策科学学科理论体系的需要;2、是促进公共政策决策科学化的需要;3、是保持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的需要;4、是保障改革开放顺利进行的需要。22、简述政策分析的意义?P391答:1、发现问题的要害和症结所在;2、减少决策失误;3、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4、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23、简述公共政策分析的现代定性方法?P404答:1、价值分析;2、可行性分析;3、超理性分析;4、创造性分析法;5、辩证分析法。24、简述公共政策预测的方法?P428答:1、趋势外推法;2、专家评估法;3、模型预测法;4、动态分析法,即历史分析法。25、简述决策咨询的特点?P435答:1、综合性;2、法治化;3、公共性、4、时效性;5、相对独立性五、问答题*1、公共政策这门学科的特点?答:1)它是关于民主主义的学问;2)它的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它是一门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敏感的学问;4)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自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