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二单元1第 4课 归去来兮辞并序1.在朗读和背诵中体悟作者情感,了解辞赋的特点。2.识记并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3.鉴赏本文感情真挚、用典自然等特点,提高审美能力。4.感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本文是一篇辞赋。“归去”意为“回去”;“来”,助词,无实义;“兮”,语气助词;“辞”是一种文体,赋的一种,一般要押韵。本文分为“序”“辞”两部分,“辞”抒发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决心、愉快心情和乐趣,“序”说明了作者出仕和“自免去职”的原因。1.幼年勤学。陶渊明的外祖父孟嘉是当时的名士,陶渊明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
2、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这两种不同的志趣。2.文学成就。陶渊明是汉魏晋南北朝 800 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杰出的辞赋家和散文家。其主要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陶诗今存125 首,其中四言诗 9 首,五言诗 116 首。陶文今存 12 篇,其中辞赋 3 篇,韵文 5 篇,散文 4 篇。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二单元2陶渊明少年时就怀有兼济天下、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由于门阀制度的存在,陶渊明的理想难以化为现
3、实。陶渊明直到二十九岁“高龄”才出仕为官,但终其一生,他所做的也不过是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苟合取安、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到他三十九岁时,多年来的经历使他的思想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转向躬耕,自给自足,追求心灵的宁静与淡泊。此后,他又为彭泽县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途的努力和曾经的彷徨,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归隐田园之路。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怅然( ) 熟稔( ) 轻飏( ) 熹微( )出岫( ) 西畴( ) 窈窕( ) 崎岖( )耘耔( ) 盘桓( ) 靡途( ) 敛裳( )2.为下面的形近字组词。觞 () 殇 ()
4、 芜 () 妩 () 惆 () 绸 () 稠 () 棹 () 掉 () 淖 ()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曷不委心任去留 (2)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3)景翳翳以将入 4.解释下列多义词。(1)策策扶老以流憩 (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 )策勋十二转 (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2)就三径就荒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连辟公府不就 (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 )(3)行感吾生之行休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二单元3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 )赵王畏秦
5、,欲毋行 ( )余嘉其能行古道 (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 )(4)是觉今是而昨非 ( )是可忍,孰不可忍 ( )问今是何世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 )(5)乘聊乘化以归尽 (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 )(6)引引壶觞以自酌 ( )引赵使者蔺相如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7)善善万物之得时 ( )素善留侯张良 ( )京中有善口技者 (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 )君
6、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8)期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不期而遇 ( )5.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于时风波未静 ( )(2)尝从人事 ( )(3)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 )(4)悦亲戚之情话 ( )(5)将有事于西畴 ( )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二单元46.找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1)生生所资 ( )(2)眄庭柯以怡颜 ( )(3)倚南窗以寄傲 ( )(4)审容膝之易安 ( )(5)或棹孤舟 ( )(6)园日涉以成趣 (
7、 )(7)携幼入室 ( )(8)时矫首而遐观 ( )(9)悦亲戚之情话 ( )(10)乐琴书以消忧 ( )7.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遂见用于小邑 ( )(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 )(3)既自以心为形役 ( )(4)稚子候门 ( )(5)复驾言兮焉求 ( )(6)农人告余以春及 ( )(7)将有事于西畴 ( )(8)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9)乐夫天命复奚疑 ( )8.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1)迷途知返: (2)欣欣向荣: (3)今是昨非: 1.作者在“序”中对自己辞官归隐的原因作了交代,那么作者归隐的原因是什么?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二单元5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归田的
8、生活乐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文中的“松”“菊”有什么象征意义?4.本文的语言运用,自古以来评价极高。按照你的理解领会,其语言美在何处?5.中国封建社会,读书人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宏大的抱负,那么,有着“大济苍生”的政治理想的陶渊明归隐后就真的坦然吗?而“乐夫天命”是否表现出作者消沉颓废的思想呢?怎样对诗歌展开联想和想象联想和想象伴随着阅读诗歌的整个过程,可以说,没有联想和想象,就不会有诗歌的创作和鉴赏。只是有些联想和想象是无意识的,比如看到“姑娘”这两个字,我们的脑海里会自然而然地出现一位美丽女子的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二单元6画面。读到“沙场秋点兵”
9、,眼前会有沙漠阅兵的场景,这些想象有助于我们初步读懂诗歌。如果能有意识地进一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我们会品出诗歌更多的“真味”。第一,读出事物的象征意义。一切事物都是有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如果我们能由“姑娘”联想到“美好的事物”,就不会把雨巷仅仅当作爱情诗来读,就能由忧郁、徘徊的姑娘无情消逝,读出作者美好理想难以实现的痛苦和迷惘。第二,补出诗歌的“空白”。“空白”手法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如齐白石绘画的虾,纸上别无他物,但我们却能感到满眼碧波。诗歌讲究精炼美,总要留下一些空白,读者必须根据诗人的文字描述,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填满这些空白。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10、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松下问童子”,问什么?我们从“言师采药去”可推知问的内容:“汝师在家否?”“在何处采药?”“到底在何处采药?”。这些内容全部省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艺术空白,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补充之后,才能深刻地体会诗人内心由希望到失望,再到希望,最终失望的怅惘、无奈的情感起伏。需要注意的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要合理,要结合诗歌整体内容,还要结合诗人创作时的处境心绪,像由“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联想到讽刺满清王朝没有文化,就不仅仅是“胡思乱想”可以谴责的了。这类文字狱历朝历代都有,苏轼的“乌台诗案”也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对其中的字句“联想和想象”的结果。小结:古今诗歌细品鉴,展开想象
11、找关联。弦外之音有象征,艺术空白巧补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 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于时风波未静, 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 ?质性自然, 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 。乙巳岁十一月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12、的一项是( )。A.生生所资 生生:维持生活B.脱然有怀 脱然:轻快的样子C.非矫厉所得 矫厉:造作勉强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寻:寻找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B.诸 侯以惠 爱为 德农 人告余以春及 公田之利 ,足以 为 酒悟已往之不 谏 C. D.饥冻虽 切 ,违 己交病门虽设 而常关 寻 程氏妹 丧 于武昌将有事于西畴 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是表明陶渊明辞官原因的一组是( )。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犹望一稔, 当敛裳宵逝 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A. B. C. D
13、.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二单元7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2)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5.仿照画线句再写几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陶渊明,你是一棵孤傲的松,挺立于尘世之外;参 考 答 案知识记忆与理解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二单元8基础知识梳理1.chng rn yng x xi chu yo tio q q yn zhun m lin2.壶觞/国殇 荒芜/妩媚 惆怅/绸缎/稠密 船棹/尾大不掉/泥淖3.(1)“曷”通“何”,为什么。(2)“衡”通“横”,横木。(3)“景”通“影”,日光。4.(1)拄着;鞭打;马鞭;记录
14、;策略。(2)将要;完成;赴任;登上。(3)行将;走;实行、推行;行为;行列、队伍;动身;施行;辈分。(4)正确;这;判断词;这;表判断。(5)顺应;坐上战车;四匹马拉的战车;趁着。(6)端;招引;引用;导引;拉、牵;拿、举;吸引。(7)羡慕;与交好;擅长;好事,好的行为;善于;做好,处理好。(8)期望、希望;期限;满;到;约定。5.(1)风波:古义,战乱;今义,比喻纠纷或乱子。(2)人事:古义,做官,治人之事;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3)幼稚:古义,小孩;今义,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4)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今义,跟
15、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5)有事: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6.(1)第二个“生”,动词作名词,生活。(2)怡,使动用法,使颜怡。(3)傲,形容词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4)容膝,动词作名词,容膝的小屋。(5)棹,名词作动词,用桨划。(6)日,名词作状语,天天。(7)幼,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儿童。(8)时,名词作状语,有时。(9)悦,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悦。(10)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7.(1)被动句,“见于”表被动。(2)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于武昌丧”。(3)被动句,“为”表被动。(4)省略句,应为“候于门”。(5)宾语前置句,应为“求焉”。
16、(6)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春及告余”。(7)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于西畴有事”。(8)宾语前置句,应为“之何”。(9)宾语前置句,应为“疑奚”。8.(1)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2)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3)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指认识过去的错误。思维探究与创新重点难点探究1.作者在序文中提到的辞官原因有四点:一是“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二是“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三是“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四是“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奔程氏妹丧显然只是表层原因,结合全文看,另外三点才是陶渊明辞官的根本原因。在迫于生计步入仕途后,他发现出仕既不能实现
17、自己的志愿,又违背了自己的本性,这种违背本性导致的身心交瘁远比忍冻受饿更让人难以忍受。污浊的官场生活使他感到“深愧平生之志”,而自己“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又不想强迫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因此只能选择归隐躬耕之路,于是借着程氏妹丧之机,便弃官归田了。正如朱自清先生在陶渊明年谱中之问题中指出的那样:“妹丧固是实情,然亦去志久决,故藉此急求自免,庶有词以对亲友及执事者耳。”2.生活乐趣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初进家门之乐居室之乐庭园之乐户外之乐。在第 2 段写到初见家门之时,“载欣载奔”,一派狂喜之态。家人等候迎接作者的归来,尔后举家欢庆,其乐融融。从“引壶觞以自酌”到“审容膝之易安”几句,写饮酒自娱自
18、乐与傲然自得之情。随后作者将笔锋从居室转到了庭园,甚至到高处、远处等目光所及之处,精心选取了园日涉、策杖流憩、出岫之云、知还之鸟、抚孤松等几个画面,再加上前面的引觞自酌、倚窗寄傲等生活场景,创造出安乐闲适的意境,表面写景,实则抒怀,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无尽乐趣和作者的孤傲坚贞之志。第 3 段中作者听亲人说知心话,以琴书为伴,乐以忘忧,接着在农事闲暇之余乘兴出游,从出游方式到途中所见之景,作者都娓娓道来,春意盎然,诗意盎然,趣意也盎然。作者触景伤怀,万物的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却让他感叹人生的短暂和倏忽即逝,也流露出及时行乐之意,但总的感情基调仍是明快、愉悦和乐观的。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
19、二单元93.“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二首(其二)“秋菊有佳色,浥露掇其英。泛此望忧物,远我遗世情。”(饮酒(其七)陶渊明的诗中离不开这些意象,因为这是他飘逸、醇厚诗歌风格的酵母,是他淡泊、真淳而又孤傲人格的象征。“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时感到无限欣慰任世事变迁,世态炎凉,唯我不变,所求不变,那就是顺应天性,放浪于自然变化之中。这一刻,他感到分裂的人格终于弥合,自我在多年的艰难寻求和痛苦徘徊之后蝉蜕而出。4.(1)意境的淡雅。文中,作者情真意切,“素怀洒落,逸气流行”,语言的运用充分展示了陶渊明质朴
20、自然的风格,达到很高的审美境界。如:辞官归隐,水路兼程,归心似箭的意境;水乳交融,儿童绕膝,自得其乐的心境;扶杖漫游,览胜赏美,欣喜自由的情境;平淡洒脱,悠然飘逸,幸福安适的梦境(2)语言的简洁。陶渊明是一位造诣极深的语言大师,应体会他在语言运用上平淡、简洁的特点。如虚词:胡、奚、焉、曷。实词:芜、瞻、荒、谏、策、抚、期、眄、形役、惆怅、迷途、晨光、熹微、衡宇、壶觞、怡颜、寄傲、流憩、矫首、遐观、出岫、倦飞、盘桓、窈窕、崎岖、欣欣、涓涓、遑遑、帝乡、良辰、植杖、耘耔、舒啸、乘化等。(3)韵律的优美。本文运用“辞”的形式,既便于叙事,又便于抒情;既有诗歌的韵律美,又有散文自由奔放、华美多变的特点
21、。在用韵上,也是既规范典雅,又别具一格。如第 1 段:归、悲、追、非、衣、微齐微韵。第 2 段:奔、门、存、樽真文韵,颜、关、观、还、桓寒山韵。第 3 段:游、求、忧、畴、舟、丘、流、休尤侯韵。第 4 段:时、之、期、耔、诗、疑支思韵。陶渊明的辞赋文字洗练,对仗工整,多用偶句,平仄有致,声律和谐,以“兮”言情,以“辞”定体,具有整体的韵律美。5.观点一:陶渊明是一个天性热爱自然、不喜逢迎的人,而置身于名利场,无异于笼中之鸟,毫无快意可言。他认为生命的本质在于顺应自然,享受自然,在与自然的亲近中,他的生命才能释放出无穷的活力。所以,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亩是他生活的保障,
22、琴书诗酒是他的生活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观点二:陶渊明也算是名臣之后,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开国元勋,官居大司马,祖父、父亲都做过太守一类的官,他本人年轻时也曾怀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所以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但是官场的黑暗、仕途的坎坷让他内心矛盾,曾几度中辍。陶渊明出身贵族,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早年就有爱好自然的一面,所以在他政治理想破灭后,他选择了洁身守志、栖身田园的道路。他归隐后亲自参加劳动,与下层人民有了较广泛的接触,在自然的生活中释放着自己坦然的心性。观点三:陶渊明虽归隐田园,做了自己喜欢的事,在书卷中追求宁谧,在田园里追求自己的平静心境,就如文中所说“
23、园日涉以成趣”“乐琴书以消忧”,日子过得惬意,充实,有意义,但他内心深处仍然表现出一种茫然和困惑,如“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是在感叹岁暮年衰,“寓形宇内复几时”又是在悲叹人生无常,“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则反映了他难以排遣的有志难伸的痛苦和矛盾,这些多多少少表现了他一定的消沉颓废的情绪。观点四:陶渊明素有济世之心,但东晋王朝承袭门阀制度,中小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他的大志根本无法实现。更为重要的是,从他第一次出仕到辞官归乡这十多年里,他降志辱心周旋官场,这使他对黑暗现实逐渐失望而至绝望。因此,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官场的厌弃是他归田的直接原因。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
24、,这里的“自然”指人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这是一种对“本我”“真我”的追求。所以本文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本文中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技能应用与拓展1.D 2.B 3.C4.(1)那时战乱还未停息,心里害怕到远方服役。(2)于是惆怅感慨,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5.你是一只前世的鸟,翱翔在异域天空;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二单元10你是一株傲霜的菊,绽放于红尘之外;你是一只翱翔的鹰,盘旋在苍穹之中;你是一轮明净的月,高挂在凡间之上;你是一江清澈的水,长流于高山之巅。预习检测语文(四)1.A2.辞归归
25、途归舍归园归田归心。(或:辞官归途抵家室内生活涉园外出纵情山水思考如何度过余生)3.自责自悔自安自乐乐天安命。4.(1)我认识到过去的错误不可挽救,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实际上我确实入迷途还不算远,已觉悟到回家是对的,做官是错的。(2)船在水上轻轻漂荡,微风吹拂着衣裳。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3)我拿起酒壶酒杯自斟自饮,斜望着庭院中的树木,觉得很愉快。靠着南窗寄托傲然自得的心境,深知住在仅能容膝的小屋反而容易安适。每天在园中散步成为乐趣,小园的门经常关闭着。(4)云气自然地从山峰冒起,鸟飞累了也知道回还。日色昏暗,太阳快要落山了,我抚摩着孤松徘徊流连。当堂检测语文(四)
26、1.A 2.C 3.D4.(1)丢开那污浊的社会远远离去,与世间的杂务长期分离。(2)游玩的快乐到了极点,即使到了夕阳西下也不觉得劳累。想到老子的遗训,就该驾车回到茅屋草庐。(3)提笔作出精美之文,述说那古代圣王的教范。姑且放任自己的心神于俗之外,哪里能知道眼前的荣辱得失之所归呢?【文白对译】余家 贫 ,耕植不足 以自 给 。我家境 贫穷 ,种田不能 够 供 给 自己 (生活 )。 耕植 :耕田植桑。自给 :供 给 自己生活。 幼稚盈室 ,瓶 无 储 粟 ,生 生所 资 ,未 见 其 术 。孩子很多 ,米缸里没有存粮 ,所 赖 以 维 持生活的 ,没有 办 法解决。 幼稚 :小孩。盈室 :满
27、屋。瓶 :盛粮食的器皿。粟 :泛指粮食。生生 :第一个 “生 ”动词 ,第二个 “生 ”是名 词 。 资 :凭借。 亲 故多 劝 余 为长 吏 , 脱然 有 怀 , 求之 靡 途。亲 友大都 劝 我去做官 ,我心里也有 这 个念 头 ,可是求官没有 门 路。长 吏 :指 职 位 较 高的官吏。脱然 :轻 快的样 子。有 怀 :有所思念。靡途 :没有 门 路。 会有 四 方之 事 , 诸 侯 以惠 爱为 德 , 家叔以 余 贫 苦 ,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差事 ,地方大吏以 爱 惜人才 为 美德 ,叔父也因 为 我家境境 贫 苦 ,遂 见 用于 小 邑。于是 (我 )被任命 为 小 县 城的官吏。
28、会 :恰逢。以惠 爱为 德 :以 爱 惜人才 为 美德。家叔 :作者的叔父陶夔 ,当 时 任太常卿。 于 时 风 波未静 ,心 惮 远 役 ,那 时战 乱 还 未停息 ,心里害怕到 远 方服役 ,彭 泽 去家 百里 , 公田之 利 ,足以 为 酒。 故 便求 之。及少 日 , 眷 然有 归 欤 之情。彭 泽县 离家有只有一百里 ,公田收 获 的粮食 ,足 够 造酒 饮 用。所以 请 求去那里。等到 过 了一些日子 ,便 产 生辞官回家的想法。何 则 ? 质 性 自然 ,非 矫厉 所得。那是 为 什么呢 ?本性任其自然 ,这 是勉 强 不得的。 眷然 :思念的 样 子。 质 性 :本性。 矫厉
29、:造作勉 强 。 饥冻 虽 切 , 违 己 交饥 寒 虽 然来得急迫 ,(但 )违 背本意去做官 ,身心都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二单元11病。 尝 从 人事 ,皆 口腹 自 役。 于是 怅 然慷慨 ,深 愧平生之志。 犹 望 一稔 ,当 敛 感到痛苦。曾 经 出任 ,都是 为 了 谋 生糊口而役使自己。于是惆 怅 感慨 ,深深有愧于平生的志愿。仍希望任 职 一年 ,便收拾行装 ,裳宵逝。 寻 程氏妹 丧 于武昌 , 情 在 骏 奔 , 自 免去 职 。 仲 秋 至冬 ,连 夜离去。不久 ,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 ,去吊 丧 的心情像 骏马 奔 驰 一 样 急迫 ,自己 请 求免
30、去官 职 。自立秋第二个月到冬天 ,在官八十余日。因 事 顺 心 , 命 篇 曰 归 去来兮。 乙巳 岁 十一月 也。在 职 共八十多天。因辞官的心情遂心愿 ,写了一篇文章 ,题 目叫 归 去来兮。 这时 候正是乙巳年十一月。归 去来兮 ,田园将 芜 胡 不 归 ? 既自以心 为 形役 , 奚 惆 怅 而独 悲 ?回家去吧 ,田园快要荒 芜 了 ,为 什么不回来呢 ?既然 让 内心被形体役使 ,为 什么会如此失意而独自 伤 悲 ? 芜 :荒 芜 。胡 :何 ,为 什么。心 :意愿。 形 :形体 ,指身体。役 :奴役。奚 ():为 什么。惆 怅 :失意的 样 子。 悟已 往 之 不 谏 ,知 来
31、 者之 可 追。 实 迷途其未 远 ,我 认识 到 过 去的 错误 不可挽救 ,知道未来的事 还 来得及 补 救。 实际 上我确 实 入迷途 还 不算 远 , 觉 今是而昨 非。已 觉 悟到回家是 对 的 ,做官是 错 的。 谏 :劝 止。追 :补 救。 实 :确 实 。迷途 :迷了路 ,指出来做官。今是 :今日 归隐 是 对 的。非 :错误 ,不 对 。 舟遥遥以 轻飏 , 风飘飘 而吹衣。船在水上 轻轻 漂 荡 ,微 风 吹拂着衣裳。问 征夫以前 路 ,恨晨光之熹微。向行人打听前面的路程 ,遗 憾的是天 刚刚 放亮。遥遥 :飘摇 放流的 样 子。以 :而。 飏 ():舟慢行的 样 子。征夫
32、 :行人。恨晨光之熹 ()微 :恨天亮得太慢。熹微 ,微明 ,天未大亮。 乃 瞻 衡 宇 , 载 欣 载 奔。僮仆 欢 迎 , 稚子 候 门 。刚刚 看 见 了自家的房子 ,一 边 高 兴 ,一 边 奔跑。仆人 们欢欢 喜喜出来迎接 ,幼儿 们 早就等候在屋 门 口。衡宇 :横木 为门 的房屋 ,指 简 陋的房屋。 衡 ,通 “横 ”。载 :语 助 词 。 三 径 就 荒 , 松菊 犹 存。携幼 入 室 ,有酒 盈樽。院子里的小路已快荒 芜 ,松 树 和菊花却 还 保存。 带 着幼儿走 进 屋内 ,美酒已 经满 杯。三径 :西 汉 末 ,兖 州刺史蒋诩 ()隐 居后 ,在院里竹 下开辟三径 ,
33、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 ,三径便成了 隐 士住 处 的代称。就 :接近。樽 :酒器。 引 壶觞 以自 酌 , 眄庭柯以 怡 颜 。 倚 南窗以我拿起酒 壶 酒杯自斟自 饮 ,斜望着庭院中的 树 木 ,觉 得很愉快。靠着南窗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安。寄托傲然自得的心境 ,深知住在 仅 能容膝的小屋反而容易安适。眄 ():斜 视 。 这 里有 “随便看看 ”的意思。庭柯 :庭院中的树 木。怡 颜 :使 脸 上 现 出愉快神色。寄傲 :寄托傲然自得的情 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二单元12怀 。 审 :明白、知道。容膝 :仅 能容纳 双膝的小屋。极言居室狭小。 园 日 涉以 成趣
34、 , 门虽设 而常关。 策扶老以 流憩 ,每天在园中散步成 为乐 趣 ,小园的 门经 常关 闭 着。拄着拐杖出去 ,到 处 走走 ,随 时 随地休息 ,时 矫 首而遐 观 。常常抬起 头 向 远处 望望。 涉 :走。策 :拄着。扶老 :拐杖。流憩 :周游和休息。 矫 首 :抬起 头 。遐 观 :远 望。 云 无心以 出 岫 ,鸟 倦 飞 而知 还 。 景翳翳以云气自然地从山峰冒起 ,鸟飞 累了也知道回 还 。日色昏暗 ,将 入 , 扶孤 松 而 盘 垣。太阳快要落山了 ,我 抚 摩着孤松徘徊流 连 。 岫 ():有洞穴的山 ,这 里泛指山峰。景 :日光。翳翳 ():阴暗的 样 子。 盘 桓 :
35、徘徊。 归 去来兮 ,请 息 交以 绝 游。 世 与我而相 违 ,复 驾 言兮焉 求 ?回来吧 ,让 我同外界断 绝 交游。 这 世道同我的意愿不合 ,还 要 驾车 出去追求什么 ?息交 绝 游 :谢绝 世俗的交游。相 违 :人世和我相互离弃 ,形容自己不合世俗。 驾 :驾车 ,指 驾车 出外交游。言 :语助 词 ,无 义 。焉求 :何求 ,追求什么。 悦 亲 戚 之 情 话 ,乐 琴 书 以 消 忧 。 农 人告余以春及 ,亲 戚 们谈 的知心 话 使我高 兴 ,以 弹 琴 读书为 快 乐 来消除 闷 愁。 农 夫 们 告 诉 我春天来到了 ,将有事于西 畴。该 去耕种西 边 的田 亩 了。
36、 悦、 乐 :意 动词 ,以 为 喜悦 ,以 为 快乐 。及 :到。事 :耕种之事。畴 ():田地。 或 命 巾 车 , 或 棹 孤舟。既有 时 坐着有布篷的小 车 ,有 时 划着一叶小舟。即探 寻窈窕以 寻 壑 , 亦 崎 岖 而 经 丘。幽深曲折的山沟 ,也 经过 道路崎 岖 的山丘。 或 :有 时 。巾 车 :有布篷的 车 子。棹 ():桨 ,这 里作动词 用 ,用 桨 划。窈窕 ( ):深 远 曲折的 样 子。 木欣欣 以 向荣 ,春光里万木复 苏 欣欣向荣 ,泉涓涓 而 始流。 善 万物 之 得 时 , 感吾 生 之行休。清清泉水 汩汩 不 绝 涓涓 长 流。我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 长
37、 的季 节 ,我感到自己生命即将走到尽 头 。 壑 ():山沟。 经 :经过 。涓涓 :泉水 细 流不断的 样 子。 善 :以 为 善 ,羡慕。行休 :将要 结 束。 已矣乎 !寓形宇内复几 时 , 曷不委 心任 去 留 ? 胡 为 乎 遑遑 欲何 之 ?算了吧 !我寄身于世 间还 有几度春秋 ?何不随心所欲 ,听凭自然的生死 ?为 什么心情不定啊 ,想到哪里去 ?已矣乎 :算了吧。寓形宇内 :托身 于天地之 间 。曷 ():为 什么。委心 :随着自己的心意。胡 为 :为 什么。遑遑 :匆忙不安的 样 子。何之 :即 “之何 ”,到哪里去。之 ,动词 ,到。 富 贵 非 吾 愿 , 帝 乡 不
38、可期。享受荣 华 富 贵 不是我的愿望 ,修仙成神是没有希望的。怀 良 辰 以孤 往 ,或 植杖 而 耘耔。爱 惜美好的 时 光独自外出 ,有 时 扶着手杖在田中操 劳农 事。帝 乡 :天帝所住的地方 ,即仙境。期 :希望。 怀 :留恋、 爱 惜。孤往 :独自出游。植杖 :扶着手杖插在田 边 。耘 :除草。耔 :培苗。 垫江四中高二上期语文导学案 必修五第二单元13登 东 皋 以舒 啸 ,临 清 流而 赋诗 。聊 乘 化以 归 尽 , 乐 夫天命复 奚 疑 !爬上 东边 的山 冈 放声 长啸 ,面 对 清澈的流水我又吟 诗 作 赋 。姑且 顺应 自然直到生命的 终结 ,乐 天知命 ,还 有什么疑 虑 呢 !东 皋 ():东边 的高地。舒 啸 :放声 长啸 。 临 :面 对 。聊 :姑且。乘化 :顺应 自然 变 化。乘 ,顺应 。 归 尽 :到死。 乐 夫天命 :乐 天知命 ,即 乐 于 顺应 天意 ,安于命运。奚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