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85628 上传时间:2018-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人类进行通信的历史已很悠久。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等传递信息,古代人的烽火狼烟、飞鸽传信、驿马邮递就是这方面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个别原始部落,仍然保留着诸如击鼓鸣号这样古老的通信方式。在现代社会中,交通警的指挥手语、航海中的旗语等不过是古老通信方式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19 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

2、千里眼”变成了现实。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1837 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 1844 年 5 月 24 日,莫乐斯“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1875 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 1876 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 年在相距 300 公里的波士顿和纽

3、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1888 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不到 6 年的时间,俄国的波波夫、意大利的马可尼分别发明了无线电报,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1906 年美国物理学家费森登成功地研究出无线电广播。1920 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

4、线电广播电台。电磁波的发现也促使图像传播技术迅速发展起来。1922 年 16 岁的美国中学生菲罗.法恩斯沃斯设计出第一幅电视传真原理图,被裁定为发明电视机的第一人。1928 年美国的兹沃尔金发明了光电显像管,并同工程师范瓦斯合作,实现了电子扫描方式的电视发送和传输。 1935 年美国纽约帝国大厦设立了一座电视台,次年就成功地把电视节目发送到 70 公里以外的地方。1938 年兹沃尔金又制造出第一台符合实用要求的电视摄像机。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和改进,1945 年在三基色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美国无线电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管彩色电视机。直到 1946 年,美国人罗斯.威玛发明了高灵敏度摄像管,同

5、年日本人八本教授解决了家用电视机接收天线问题,电视迅速普及开来。此外,作为信息超远控制的遥控、遥测和遥感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遥控是利用通信线路对远处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一种技术,用于电气事业、输油管道、化学工业、军事和航天事业;遥测是将远处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如电压、电流、气压、温度、流量等变换成电量,利用通信线路传送到观察点的一种测量技术,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业;遥感是一门综合性的测量技术,在高空或远处利用传感器接收物体辐射的电磁波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或能够识别的图像或电子计算机用的记录磁带,提示被测物体一性质、形状和变化动态,主要用于气象、军事和航空航天事业。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军事、

6、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大大改进。1946 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埃克特和莫希里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元器件材料的革新进一步促使电子计算机朝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20 世纪 40 年代,科学家们发现了半导体材料,用它制成晶体管,替代了电子管。1948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肖克莱、巴丁和布拉坦发明了晶体三极管,于是晶体管收音机、晶体管电视、晶体管计算机很快代替了各式各样的真空电子管产品。1959 年美国的基尔比和诺伊斯发明了集成电路,从此微电子技术诞生了。1967 年大规模集成电路诞生了,一块米粒般大小的硅晶片上可以集成 1 千多个晶体管的线路。1977 年美国、日本科

7、学家制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30 平方毫米的硅晶片上集成了 13 万个晶体管。微电子技术极大地推动了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使电子计算机显示了前所未有的信息处理功能,成为现代高新科技的重要标志。为了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单一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通信介质从普通导线、同轴电缆发展到双绞线、光纤导线、光缆;电子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也飞速发展起来,扫描仪、绘图仪、音频视频设备等,使计算机如虎添翼,可以处理更多的复杂问题。20 世纪80 年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日益成为信息处理最重要和必不可少的工具。

8、至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标志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2Intetnet 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 1968 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 ARPANET。ARPANET 建网的初衷旨在帮助那些为美国军方工作的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它的设计与实现基于这样一种主导思想:网络要能够经得住故障的考验而维持正常工作,当网络的一部分

9、因受攻击而失去作用时,网络的其它部分仍能维持正常通信。90 年代初期,随着 WWW 的发展,Internet 逐渐走向民用,由于 WWW 良好的界面大大简化了 Internet 操作的难度,使得用户的数量急剧增加,许多政府机构、商业公司意识到 Internet 具有巨大的潜力,于是纷纷大量加入Internet,这样 Internet 上的点数量大大增长,网络上的信息五花八门、十分丰富,如今 Internet 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部分,通过 WWW 浏览、电子邮件等方式,人们可以及时的获得自己所需的信息,Internet 大大方便了信息的传播,给人们带来一个全新的通讯方式,可以说 Inter

10、net 是继电报、电话发明以来人类通讯方式的又一次革命。我国 Internet 的发展较晚,但还是比较迅速。1987 年北京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率先开通到德国的 X.25 线路,此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校园网并实现与 Internet 的连接,以此为基础我国的 Internet 初具雏形。近几年,Internet 规模迅速发展已经覆盖了包括我国在内的 154 个国家, 1994 年中国 Internet 只有一个国际出口,300 多个入网用户,到 1996 年已发展到有 7 条国际出口线,2 万多个入网用户,到 1995 年我国初步建成四大骨干网络:由中国科学院负责运作的中国

11、科研网(CASNET)。 由清华大学负责运作的中国教育科研互连网(CERNET)。 由电子部、电力部、铁道部支持,吉通公司负责运作的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由邮电部组建的中国网(Chinanet)。Chinanet 是我国的第一个商业网,1995 年 6 月第一期工程完成,开通了北京、上海两条带宽 64Kbps 的国际出口线。预计第二期工程完成后,将覆盖各省市的全国骨干网,同时出口线带宽由 64K 升至 2M。CHINANET 目前已经覆盖了全国 31 个省市,拥有 86Mbps 的国际专线。以上四大骨干网的建立为 Internet 在我国的使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信 Internet 在我国会有一个良好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