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资源规划及利用,沈阳农业大学 水资源规划及利用课程组,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第十七讲,第三节 水资源规划概述,第四节 水资源规划的科学基础和基本理论,第九章 水资源评价及规划概述,本讲主要内容:,第三节 水资源规划概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本节主讲内容:,四、工作流程,一、水资源规划的概念,“水资源规划”是以水资源利用、调配为对象,在一定流域或区域内为开发水资源、防治水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益而制定的在更高系统层次上的定量分析和综合集成。,概念,一、水资源规划的概念,目的,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计划、保护生态系统要求,以及
2、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结合水资源条件、特点,拟定开发治理方案,提出工程规模和开发方案,达到水资源开发、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相互协调的目标。,根据规划的对象和要求,可分为:,(1)流域水资源规划,(2)跨流域水资源规划,(3)地区水资源规划,(4)专项水资源规划,(5)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规划类型,(1)流域水资源规划,以整个江河流域(以流域分水岭为系统边界,按照地表水系空间地理位置进行划分)为研究对象,简称“流域水资源规划”,(2)跨流域水资源规划,以一个以上的流域为对象,以跨流域调水为目的的水资源规划,要考虑由于水资源的再分配而对各个流域带来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
3、用等。,(3)地区水资源规划,以行政区或经济区、工程影响区为对象的水资源规划。,(4)专项水资源规划,以流域或地区的某一专项水资源任务为对象,或对某一行业所做的水资源规划,针对性较强。,(5)水资源综合规划,以流域或地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为对象的水资源规划。是在查清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的方案,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资源规划的意义:,(1)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充分发挥水资源最大综合效益的重要手段。,(3)是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要环节。,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4、1.指导思想-可持续发展,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通过人为调控手段和措施向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源源不断的水资源,实现水资源在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要求水资源规划:,(1)综合考虑社会、环境、经济效益,使发展相协调,(2)水资源开发利用在可持续利用的范围内,确保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协调,(3)水资源规划的实施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确保规划方案在现有条件下是可行的,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要求水资源规划:,(4)从区域或流域整体角度看待问题,确保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5)确保“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在
5、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水,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满意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二、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2.基本原则,应遵守以下原则:,三、水资源规划的总体目标、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规划的总体目标:,通过制定水资源规划,进一步查清水资源的现状,在分析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总体布局和实施方案,作为一定时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促进和保障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
6、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基本任务:,(1)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评价,(2)提出节水、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的措施,(3)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和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4)制定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5)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的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6)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体制,规划的主要内容:,水资源量与质的计算与评估-水文学、水资源学,水资源功能的划分与协调-社会学,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与水量科学分配-经济学、管理学,水资源保护与灾害防治规划-环境学,水利工程规划方案设计及论证-水利工程经济学,水资源规划的目
7、的是合理评价、分配和调度水资源,支持社会经济发展,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以做到有计划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并达到水资源开发、社会经济发展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目标。,四、水资源规划工作的流程,第四节 水资源规划的科学基础和基本理论,一、水资源规划的科学基础,1水文学基础,2经济学基础,3工程学基础,4环境学基础,5运筹学基础,二、水资源规划的基本理论,宏观经济水资源系统,宏观经济水资源系统,(1)扩大再生产机制、积累与消费关系,(2)调入调出关系,(3)投入产出约束关系,(4)水污染与治理的关系,(5)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6)绿洲生态维护,水资源规划中所必须回答的一个问题,其概念可以表述为
8、:在某一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下,以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条件,经过合理的优化配置,水资源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撑能力。,具体内容可分解为六个层次,每一层次都规定其研究范畴与内容:,(1)水资源与其他资源之间的平衡关系,即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水资源与国土资源、矿藏资源、森林资源、人口资源、生物资源、能源等之间的平衡匹配关系。,(2)水资源的组成与开发利用方式,包括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来源与组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及开发利用潜力,水利工程可控制的面积、水量,水利工程的可供水量、供水保证率。,(3)国民经济发展规模及内部结构,国民
9、经济内部结构包括工农业发展比例、农林牧渔副发展比例、轻工重工发展比例、基础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比例等等。,(4)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使有限的水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达到合理配置,充分发挥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国民经济发展趋于和谐。,(5)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平衡关系,通过分析人口的增长变化趋势、消费水平的变化趋势,研究预期人口对工农业产品的需求与未来工农业生产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6)通过上述五个层次内容的研究,寻求进一步开发水资源的潜力、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探讨人口适度增长、资源有效利用、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对策。,水资源承载能力
10、在概念上具有如下特性:,动态性:是指水资源承载能力与具体的历史发展阶段有直接的关系,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承载能力。,相对极限性:是指在某一具体历史发展阶段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最大的特性,即可能的最大承载指标。,模糊性:是指由于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的客观存在,以及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决定了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具体的承载指标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承载模式的多样性:也就是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层次,在区域经济层次,在工程与管理层次,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层次,从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观念出发,协调发展进程中的人地关系和人水关系。兼顾除害与兴利、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
11、环境保护两方面进行权衡,合理分配社会经济用水与生态环境用水。,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层次,根据社会净福利最大的准则,对水资源的需求端与供给端同时进行调整,使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互适应。依据边际成本替代准则,在需求端采取生产力转移、产业结构调整、水价格调整、行业器具型节水等措施,抑制需求的过度增长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供给端统筹考虑降水和海水直接利用、洪水和污水资源化、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等措施,辅之以跨流域调水,增加水资源对区域发展的综合保障功能。,在区域经济层次,在工程与管理层次,改善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环境质量,并将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外部性内部化。在发展进程中力求开发与保
12、护、节流与开源、污染与治理,寻求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环境无害的开发利用方式。,在工程与管理层次,各种专业规划包括:由于水资源规划涉及到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的科学分配,所以各类河道内专业规划均以水资源规划为基础,如水力发电规划、航运规划、河道整治规划等。对于灌溉发展规划、城镇供水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由于均涉及到河道外用水,因此要通过水资源规划来明确河道外用水的上限。对防洪规划、农业节水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划等也要与水资源规划相互协调。,水资源规划是流域与水有关的各类专业规划的基础。,可持续发展概念引入于水资源规划到20世纪末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各国还都在不断探索,我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也非常少,尚需通过实
13、践的检验不断丰富其内容,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理论与方法。,但是,从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开发利用这一点来说,在水资源规划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做好水资源合理配置,要在现实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对区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留一定余地。,(2)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在现阶段有继续兴建一批工程措施以增加新的可利用水源或能源的内容,也有保护并利用好已有工程措施,不断发挥其供水或供能源作用的内容。,(3)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提出对水的更高要求,在现阶段可通过对水的开源与节流两个方面来适应这些要求,但当水资源开发逐渐接近其开发限度以后,开源就很困难,只有通过各类用水的节水措施,节省出余水来供新的需水要求使用。,(4)提倡各类用水的高效清洁利用模式,改进供水设施和工艺流程,尽量减少污水排放量以利于在水资源规划中采取更先进的指标以保护水资源。,与全球变化影响的关系,在水资源规划中如何考虑全球变化特别是全球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在现阶段认识尚不够一致。这主要是由于虽然自20世纪末期提出这个问题后并开展了许多国家的协作研究,但仍未能取得在定量估计上比较一致的意见。这项研究比较精确的结果尚有待于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