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课复备基本要求.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64805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复备基本要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备课复备基本要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电子备课复备基本要求(一)关于复备的内容、形式及要求复备中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1.标-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及有比较性、典型性、易错性等内容,以便教学过程中引起注意。2.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过简的环节补充具体说明、注释练习等。3.改-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法学法。4.删-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及环节。5.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以上备课要求中我们应强调对原教案的 “增”、“改”与“调”,淡化“标”与“删”,着重个人复备过程中思考的深度,以避免拿

2、来就用、大面积的“标”下划线。(二)关于“复备栏”的使用复备栏(眉记)中的复备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增补、对原教案增删修改的分析说明、预见性意见及对策、对原教案中的教法学法分析说明等。复备时应注意既要有对原教案增改内容,又要有原因说明及理性分析,同时注意与原教案中的修改标记相对应。复备应高度重视对教学过程及内容的修改、调整与补充。另外,原教案的字里行间空白之处都可以作为复备的空间,不必拘泥于形式的要求。(三)关于“教后笔记”的撰写电子备课每一课时最后一项就是“课后反思”。课后反思既要写出教学法、教学效果的总结、教学信息的反馈,更要体现对教法、学法等理性的分析。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不知如何下笔或说套

3、话现象,作为教师应侧重本课时教学的真正感受与问题的对策而言。教后反思的过程可以使我们在教学实践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不断提高教学的目的性和创造性。 (四)预见性把握单元课时的设置电子备课是主要的新授和练习的备课,备课量肯定不足,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老师们根据各自的教学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增加调整教学课时数,认真做好新增课时的备课,并把所增加的课时备课内容附在电子备课相应位置或用专门备课本备课。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是:每个单元教学之后的“复习课”、“练习课”或目标检测“讲评课”在教学实践中不宜受到教师的重视,一课时的量往往体现在教案中只有简单的几个字,无明确的目标及要达到的效果,更无方法的设计与梯度的增进

4、。时常有教一个单元备一个单元甚至教一课时备一课时现象的产生。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好课前预案与课中记录相结合、教学调适及课后反思相结合。(五)补齐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实践表明,教师在每个环节的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二次备课中需要我们审视并补齐原电子教案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为此提出以下要求:(1)新授课课型。复习检查作业;学习新内容(呈现新知、导入新课、讲解新课、操练新知识、练习运用)、巩固新知识;总结(复习)所学内容;布置课外作业。(2)复习课课型。组织教学,提出目标;各种形式复习,总结性操练;发展性小结,布置作业。(3)巩固课课型。组织教学,复习新知,检查作业;分层次操练,提高发展巩固;小结,布置作业。复备作为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自己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把可能的教学能力转化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全体小学教师需进一步做好单元备课、课次备课及课时备课,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挥电子备课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