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 中医中药用法十讲.txt 下载这本Txt小说 第二讲 发散药 麻黄麻黄的主要功用有四:1. 发汗散寒;2. 宣肺平喘;3. 行水消肿;4. 散阴疽,消结。由於临床上最常用为辛温发汗药,所以一般都归在发散风寒药中。麻黄除了辛温发汗、解表散寒以外,并有明显的宣肺平喘作用。凡是风寒外侵、毛窍束闭而致肺气不得宣通的外感喘咳,都可用麻黄治疗。即使是表证已解,但仍喘咳的,还可以继续用麻黄治疗,这时可改用炙麻黄。生麻黄发汗解表的效力大,炙麻黄发汗力小而平喘止咳的效果较好。用麻黄治疗喘咳,最好配上杏仁。麻黄宣通肺气以平喘止咳,杏仁
2、降气化痰以平喘止咳,麻黄性刚烈,杏仁性柔润,二药合用,可以增强平喘止咳的效果,所以临床上有“麻黄以杏仁 为臂助”的说法。喘咳的病人,如出 现肺热的证侯(痰黄稠、喉燥咽乾、口鼻气热、遇热则喘咳加重、苔黄、脉数等),则需加入生石膏,或黄芩、知母等,以清肺热而平喘。常用的方剂如麻杏石甘汤、定喘汤等,可资参考。麻黄除了解表平喘之外,还可以用它行水消肿。主要用於上半身水肿明显的,或头面四肢水肿或急性水肿兼有表证的治疗。麻黄可以温宣肺气、开发腠理、助上焦水气宣化而达到行水消肿的作用。用麻黄治水肿,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水从汗解而消 肿; 小便增多而消肿; 大便水泻而消肿; 身有微汗出而小便明显增多而水肿消退
3、。这与“肺主皮毛、肺布津液下输膀胱、肺与大肠相表里,水肿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等理论有关。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用越婢加术汤(麻黄、生石膏、苍术、甘草、生姜、大枣)加减,治疗肾炎病的水肿,也取得了一定的疗效。麻黄配熟地、白芥子、当归等可以散阴疽,消结。麻黄温通发散,气味轻清,外可宣透皮毛腠理,内可深入积痰凝血,神农本草经有“破坚积聚” 的记载。外科全生集的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鹿角胶、炮姜炭、肉桂、甘草)就是把麻黄(五分)、熟地(一两)同用,来消散阴疽、痰核、流注结块的最好例子,并摸出了“麻黄得熟地而不表,熟地见麻黄而不腻” 的经验。根据这些经验,我曾用麻黄、熟地、白芥子、桂枝、红花、
4、鹿角霜、炙山甲等随证加减,治疗过肢端动脉痉挛病、闭塞性脉管炎等病,确能取得一定的疗效,仅供参考。麻黄的用量一般是七、八分至二、叁钱之间。治疗水肿时常比一般用量较大,可由叁钱渐加至五钱,个别的还有时用到七、八钱,这时要配用生石膏八钱至一两半左右(生石膏与麻黄之比约为3:1 ),以减少麻黄的 发汗作用而达到宣肺利尿的作用。注意,肺虚作喘、外感风热、单臌胀、痈、疖等证,均不可用麻黄。 桂枝桂枝性味辛温,有散寒解表的作用。常配合麻黄治疗无汗的风寒感冒,有助麻黄发汗解表的作用。配合白芍治疗有汗的风寒感冒,有调和营卫,解肌止汗的作用。桂枝还能温经、祛风寒、活血通络。 可配合当归、赤白芍、川芍、红花、桃仁等
5、,治疗月经後错或经闭不潮以及行经腹痛、腹部块等证; 配合片姜黄、防 风治疗 因风寒阻络、气血不畅所致的肩臂疼痛; 配合赤芍、 红花、伸筋草等治 疗骨节拘挛难伸、肢体疼痛等; 配合羌活、独活、防风、威灵仙、当归、附片等,可治疗风、寒、湿所引起的关节疼痛、四肢疼痛,常用於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桂枝还有助心阳和温化水饮的效能。 常配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苏子、桑皮、炙甘草,治疗水饮凌心的心悸、怔忡、浮肿等; 配瓜蒌、薤白、 红花、五灵脂,治 疗心阳不振而致的胸心痛。近些年来,根据这些经验,常用於治疗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病。但要注意辨证论治,不可用於有热证的病例。桂枝有横通肢节的特点,能引
6、诸药横行至肩、臂、手指,故又为上肢病的引经药。用量一般为一至叁钱。特殊情况下也可用到五钱至一两。 荆芥荆芥味辛、性微温,有发汗解表的作用。 配防风、 苏叶,用於辛温解表; 配薄荷、 银花、桑叶,用於辛凉解表; 配防风、当 归、川芍、 苏梗,用於产後受风。荆芥与其他辛温解表药不同的是风寒、风热的表证,都可以应用。荆芥还可以透疹、止痒、治皮肤病。 配蝉衣、葛根、薄荷等,可治麻疹不易透出; 配赤芍、 苍术、黄柏、白 藓皮、苦参等,可治风疹、湿疹、疥、癣等。荆芥兼能清血分伏热,有理血止血作用。 配地榆、槐花炭,可用於治疗便血; 配藕节、黑山 栀、白茅根,可治衄血; 配当归、益母草、棕炭、川断炭,可治月
7、经过多、崩漏、产後失血; 配红花,可行 恶血等。用於止血时,须炒炭用。本品茎穗同切生用,称荆芥;只用其穗称生芥穗;炒炭用时散头部的风邪;荆芥炭和芥穗炭适用於止血,并可治疗产後失血过多和血晕症。需选用哪一种,处方时要写清楚。用量一般是一至叁钱。治产後失血而血晕时,可用芥穗炭一两,单味水煎服。 防风防风是最常用的辛温发汗剂。配荆芥、苏叶,治疗感冒风寒的表证。防风风解表治全身疼痛的效果比荆芥好,荆芥风解表发汗的作用比防风明显,临床上常常是荆芥、防风同用。防风有经络筋骨中风湿的作用,可用於治疗风寒湿、周身骨节疼痛、脊痛项强、四肢挛急等症。这时常与羌活、独活、当归、苡米、威灵仙、伸筋草、鸡血藤等配合应用
8、。防风还有明显的风解痉作用,可用於治疗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引起的咬牙、吊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症。这时要与全蝎同用,防风能增强全蝎祛风止痉的作用。还可随证配用藤、蜈蚣、僵蚕、白附子等。防风还用於肝郁侮脾而致腹痛、腹泻的治疗。常配合白术、白芍等同用,例如痛泻要方(防风、白术、白芍、陈皮),就是治疗这类疾病常用的方剂。防风还有治疗肠风便血的特殊作用。反覆发作、日久不愈的大便下血,前人经验认为是大肠有风邪,可在对症药方中,加入防风,每收良好的效果。常配合地榆炭、槐角炭、炒槐花等同用。用量一般二、叁钱。阴虚火动的头痛不宜用。 紫苏紫苏气味芳香,主要用於解表散寒,但兼有芳香理气、和胃止呕的作用
9、。常用它治疗兼有胸闷、呕吐、胃部不适的风寒感冒(即俗话说的“停食着凉” )。常同藿香、荆芥、防风、陈皮、神麴等配合应用,例如藿香正气散。从近些年的临床经验来看,本药常用於急性胃肠炎的治疗。解表散寒用苏叶,行气宽中用苏梗,和胃止呕用紫苏(梗叶齐用),降气消痰用苏子(要略炒捣碎用)。苏梗还有理气安胎的作用,常用於妊娠呕吐、妊娠腹胀等的治疗。紫苏有香气,能芳香辟秽、暑化浊,解鱼蟹毒,所以也常用於暑湿秽浊、鱼蟹中毒而致的胸闷、呕吐、腹痛等的治疗。苏子下气消痰的作用比较明显,善治肺气喘逆、痰嗽等症,但脾胃气虚常有腹泄者忌用。紫苏配独活、苍术、槟榔,可用於脚气病;配生石膏、白芷,可用於口臭病。常用量是二、
10、叁钱。用苏叶时,一般要写明“後下” 。 羌活羌活的主要功用有叁:1. 辛温解表;2. 祛风胜湿;3. 升太阳经和督脉经的阳气。羌活常用於治疗风寒感冒表证,对身冷无汗、头痛明显的有显效。由於羌活兼有胜湿的作用,所以对夹有湿邪的感冒(恶寒、发热、身体沉重、骨节疼痛、嗜卧、不愿转动翻身)具有特效。羌活除用为辛温解表药外,“祛风湿” 也是它的一大特点, 对治疗风湿相搏而致的全身骨节疼痛,颈项疼痛,脊背强痛,脊柱骨节疼痛等,有良好作用。根据这种经验,近些年来多用它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都取得一定的效果,常与独活、桂枝、赤芍、红花、威灵仙、苡米、松节等同用。羌活祛风湿与独活不同。羌
11、活偏於祛上半身的风湿,善治脊、项、头、背的疼痛。独活偏於祛下半身风湿,善治腰、腿、足胫的羌活与桂枝都能祛风散寒,但羌活善於祛散头项脊背部的风寒,而桂枝则善於祛散肩臂手指的风寒。羌活: 配片姜黄、桂枝,可治肩、臂、手等部位的风湿疼痛; 配荆芥、防风,治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尤其对後头部疼痛明显的,效果更好; 配苍术,治 头痛如裹; 配菊花、白蒺黎、蔓 荆 子,治受风目赤。羌活又常用为治疗上半身疼痛和後头部疼痛的引经药。羌活的常用量是八分至叁钱。本品辛温燥烈,由於血虚而致全身空痛、虚弱乏力者禁用。 独活独活也有辛温发散的作用,可用於治疗风寒感冒所引起的头痛、恶寒、发热、身体疼痛、腰腿酸痛等症。但由
12、於独活祛风胜湿的作用较为明显,故临床上,常把它用为祛风湿、治痛的药。可与威灵仙、防风、秦艽、签草、松节、透骨草等同用。我常用它配合桑寄生、川断、补骨脂、威灵仙、牛膝、泽兰、红花、附片等,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偏於虚寒性者效果较好,尤其是对腰痛、腿痛,效果更为明显。一般用法是:上半身疼痛明显者用羌活;下半身疼痛明显者用独活;全身疼痛者,羌活、独活同用。独活发散解表的力量不如羌活。独活配细辛能治疗少阴头痛(头痛、目眩、痛连齿颊部,或见风即痛);配牛膝、木瓜、苍术、地龙、五加皮、川续断,可治两脚风湿疼痛、软弱、难於行走。独活配黄柏炭、川断炭、桑寄生,还可用於子宫出血。一般用量为二、叁钱;个别体壮而病重者,
13、可用至四钱;外用为风湿痛、骨节痛的薰洗剂时,可用到五钱至一两。外用为薰洗剂时,常与桂枝、透骨草、乌头、当归、红花、防风、生艾叶等配合使用。血虚头痛,肾虚腰痛,阴津不足等证,均不宜用。 白芷白芷性味辛温,有散风、除湿、通窍、排脓、止痛五大功能。1. 散风:白芷辛温发散,能治疗风寒感冒,尤其是头痛重的,更为有效。还能治风疹瘙痒,时起时落。2. 除湿:白芷气味芳香燥烈,燥可胜湿,有除湿作用。可用於寒湿下注所致的白带,常配合苍术、炒苡米、茯苓、樗白皮、白鸡冠花等同用。对脾虚湿盛所致的久泻,也有治疗作用,可与肉豆蔻、诃子、茯苓、芡实等同用。3. 通窍:白芷辛香走窜,有芳香开窍的作用。常用於通鼻窍,治疗鼻
14、塞不通,鼻流腥臭脓涕(鼻渊)等,常与细辛、苍耳子、辛夷、薄荷等配合应用。临床上常用这些药随证加减治疗各种急、慢性鼻窦炎、鼻炎等,每收良效。4. 排脓:白芷还有消毒排脓,生肌长肉,去腐生新的效能。可配用丹皮、冬瓜仁、败酱草、红藤、生大黄等,治疗肠痈(包括急性阑尾炎)。配赤芍、红花、公英、地丁、野菊花、银花等,治疗痈肿疮疡。例如消疮饮(旧名仙方活命饮,银花、防风、赤芍、贝母、山甲、花粉、甘草、乳香、白芷、没药、皂刺、归尾、陈皮)中,就有白芷,是外科常用的着名方剂。5. 止痛:白芷善治各种头痛,尤其是对前头痛或眉骨处疼痛。有显着效果。除能治头痛外,还可用来治牙痛、胃痛、疮疡痛。但要注意辨证论治随证加
15、减药物,配合使用。白芷与细辛都能止牙痛,但细辛偏治齿髓疼痛,或夜间牙痛,白芷偏治齿龈连面颊部肿痛的牙痛。近些年来,有的使用白芷治疗溃疡病的胃痛,除白芷的止痛作用外,它的生肌长肉、去腐生新的作用,是否对本病也有一定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观察。常用量为一至叁钱。血虚有热或阴虚火旺者忌用;痈疽已溃者也宜少用,以免耗伤气血。 高本本也有辛温发散的作用,主用於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头顶疼痛。头巅顶处为督脉经所过之处,本散督脉经风寒,善治头顶痛;羌活散太阳经风寒,善治後头痛;白芷散阳明经风寒,善治前头痛;川芎搜少阳经风邪、解少阳经血郁,善治两侧头痛。本能直走头顶部,故又为治头顶部疾病的引经药。但又因督脉经与肾
16、经相连,故本品也能治风寒侵入腰部而致的腰脊冷痛。用量一般为五分至叁钱。 细辛细辛气味辛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可用於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恶寒、发热、全身骨节疼痛。常与荆芥、防风、羌活、苏叶等配伍应用。本品有升浮之性,故又可用於头面部诸风百疾。细辛的主要特点是有窜透开滞的效能。“辛” 味能“开通”,可用它开胸中滞气,通肺窍,疏通关节,而治疗咳逆上气,寒痰喘嗽,眼风流泪,鼻塞不闻香臭,风寒痹痛等证。细辛可入心、肾、肺、肝四经,故: 与桂枝、薤白、当 归、丹参同用可治胸痹心痛; 与独活、桑寄生、川断、乌药、当归同用,可治腰、膝、腹部疼痛; 与乾姜、五味子、半夏、麻黄、杏仁同用可治寒饮犯肺的咳喘;(即小
17、青龙汤) 与当归、赤芍、川芎、红花、白芷、瓜蒌同用,可治妇人乳结疼胀,经血不行; 与草决明、石决明、羊肝、木贼草、夏枯草同用,可治目痛,目痒,流泪等。蚕砂也能通凝滞,但偏用於祛风湿滞於肌肉而致的肌肉疼痛。细辛主要是搜风湿寒邪滞於肝肾而致的筋骨疼痛。独活善搜肾经气分伏风,细辛善搜肝肾血分风寒。细辛的常用量是叁分至一钱,一般不超过一钱。前人有“细辛不过钱” 的说法,但这是指单服细辛而言。在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时,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临床上也有在处方中用一钱半、二钱、甚至叁钱的。但须仔细分析,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不可贸然地使用大量。 辛夷辛夷气味辛温,有祛风通窍的作用,尤善於通鼻,以散风寒。故常用於通鼻窍
18、,为治鼻病的要药。例加:治风寒感冒的鼻塞不通,可配合细辛、荆芥、防风、苍耳子同用;治鼻炎、鼻窦炎,可配合白芷、细辛、苍耳子、川芎、菊花、银花同用。临床上遇有鼻渊(鼻塞、流腥臭脓涕)、鼻鼽(音求,鼻流清水涕)、鼻塞(鼻中生肉窒塞鼻孔)、鼻疮、鼻塞流涕等,都可随证配伍应用。苍耳子也能治鼻病,但偏於散头部风湿,兼治头风头痛;辛夷则偏於散上焦风寒,开宣肺窍。细辛也有辛通走窜的作用,可通全身之气,但偏於入心肾两经。辛夷则以通上焦之气为主,但配合桑枝、桂枝、松节、红花等也可通利关节。白芷也能芳香通窍,但主要散头面的风寒而治前头痛、鼻塞。辛夷则善於散上焦风寒,宣肺而通鼻窍。辛夷配鹅不食草、苍耳子、白芷、薄荷
19、、梅片为细末,用少许搐鼻用,可治鼻塞不闻香臭,鼻炎、鼻窦炎等。辛夷内服用量一般为二、叁钱。阴虚火旺者忌用。 苍耳子苍耳子性味甘温,有祛风、通窍、散结等作用。临床上常用於以下叁种情况:1. 祛风湿:用於治疗风湿所致的周痹(全身疼痛),四肢拘挛,常配羌活、透骨草、威灵仙、苡米等同用。治风湿头痛也有良效。2. 通肺窍:用於治疗鼻塞不通,鼻炎,鼻窦炎,鼻流涕不止等,常配辛夷、白芷、细辛、川芎、菊花等同用。3. 治皮肤病:苍耳子有祛风止痒散结的作用,用於治疗各种癣、疥、痒疹及麻风等。另外,秋季采新鲜苍耳子,连茎带叶切碎,加水煮,取汁熬膏,摊於布上,贴肚脐及囱门处,可治小儿疳疾,肚大黄瘦,两目少神,消化不
20、良等症;也可用此膏贴瘰历,有消瘰历、肿块(如淋巴结核等)的作用。用量一般为二、叁钱。本药有小毒,不宜使用太大量。 香薷香薷味辛,性微温,能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主治夏季感冒暑湿的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身痛或腹痛、吐泻等。常与荷叶、扁豆、佩兰、藿香等同用。并可用於治疗水湿浮肿,小便不利者(如急性肾炎浮肿等)。扁豆健脾化湿而消暑;荷叶升达清气而消暑;香薷散利湿浊而祛暑。冬季伤寒的表证,解表用麻黄;夏季伤暑的表证,解表用香薷。用量一般为一、二钱,体壮病重者也可用叁钱。体弱易出虚汗者忌用。 生姜生姜味辛,性微温。常用於解表发汗、发散风寒的方剂中,以治风寒感冒。可配伍麻黄、荆芥、桂枝、苏叶等
21、同用。也可单用生姜一味,切碎,加红糖适量煮汤饮服,治风寒感冒。前人经验中有“行阳分而发表散寒,宣肺气而解郁调中,畅胃口而开痰下食” 的记载,可 资参考。生姜配半夏有明显的和胃止呕作用,并可解半夏毒。生姜也可解南星毒。生姜与大枣同用,能益脾胃元气,温中祛湿;与白芍同用能制白芍之寒而温经止痛。生姜汁可化痰止呕,用於治风痰口噤不语,风痰阻滞经络半身不遂等证。这时常配竹沥汁同用。一般用法是:竹沥汁一两兑入生姜汁六、七滴,分两次服。乾姜温中祛寒、温肺化饮。炮姜温经止血。生姜发散风寒,并能止呕。煨姜治胃寒腹痛,和中止呕,比乾姜而不燥,比生姜而不散。要注意根据病情,分别选用。生姜皮有行水气、消浮肿的作用。可
22、配冬瓜皮、大腹皮、桑白皮、猪茯苓等同用。生姜的用量一般是二、叁片,或一钱至叁钱。乾姜、煨姜、炮姜一般用量是五分至二钱。特别情况可用至叁、四钱。生姜皮常用量是叁分至一钱半。 薄荷薄荷主要用为辛凉解表药,有辛凉发汗的作用。常用它治疗风热感冒,头晕头痛,咽喉肿痛等。多与荆芥、银花、桑叶、菊花等同用。薄荷有发散风热的作用,故可用於由风热引起的风疹、皮肤痒疹、麻疹等。这种情况常与连翘、赤芍、白藓皮、苦参、蝉衣等同用。薄荷尚能清肝明目,用於肝郁化火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头痛头晕等证。常配菊花、冬桑叶等同用。对於薄荷的用途,大家多注意使用它发散风热,清肝明目的作用,而常不注意它能消食下气、消胀、除霍乱吐泻的作
23、用。这种情况常与木香、槟榔、大腹皮、焦叁仙、草蔻等同用。薄荷配地骨皮、银柴胡、秦艽,能退骨蒸痨热;配桑白皮,能泻肺热;配四物汤(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能调经顺气,例加逍遥散(柴胡、白术、茯苓、当归、白芍、炙草、陈皮、薄荷、煨姜)中,也用薄荷以助散郁调气之力。桑叶、薄荷都常用为祛风清热药,但桑叶偏於凉血清热,疏风明目。薄荷则偏入气分,富有辛凉解散的作用。久病、大病之後,不可用薄荷,以免出汗不止。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二钱,病较重者,也可用叁钱。 菊花菊花甘苦微寒,有疏风散热的功效。常用於治疗风温初起,风热感冒,头痛、目赤等。菊花也是眼科常用的药物,主用於治疗肝经风热、目赤肿痛、两目昏花、见风流泪、目
24、生云翳等,有清利头目的作用。常配伍黄芩、密蒙花、草决明、青箱子、木贼草、桑叶、蝉蜕等同用。对肝阳上亢、肝风上扰所致的头晕、头痛,也有治疗作用,常与生石决明、白蒺藜、生地、白芍、蔓荆子等同用。菊花、薄荷都能散风热、清头目,但薄荷偏於发散,辛凉发汗的力量大於菊花。菊花则偏於清肝热,祛肝风,并有养肝明目的作用,可以常用。薄荷则没有养肝之效,不能久服。菊花还有清热解毒治疔肿的作用,为外科常用药。一般常与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等同用。这种情况有时用野菊花。菊花的用量一般为二、叁钱,特殊情况也可用到四钱或五钱。 牛蒡子牛蒡子辛苦而凉,有散风除热,宣肺透疹,清热解毒的作用。牛蒡子配桑叶、菊花、银花、薄荷,可
25、以治疗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的表证,对兼有咳嗽、喉痛、咽痒的尤为有效。小儿麻疹时,加果肺经郁热,咳嗽、咽喉红痛、麻疹出不透,这时可用牛蒡子宣肺透疹,常与荆芥、芦根、黄芩、蝉退、葛根、桔梗、薄荷等同用。牛蒡子有清热解毒作用,常用於咽喉红肿疼痛,如急性扁桃体炎、喉炎、咽炎等。常与山豆根、玄参、桔梗、甘草、黄芩等同用,也可配合银花、连翘、苦参、归尾、赤芍等治疗疮疡肿毒,并能促进痈结的部分消散。常用量为一钱至叁钱。要注意脾胃虚寒、经常泄泻的入不可用。 蔓荆子蔓荆子性味辛凉,主用於散风清热、凉肝明目、治头痛。蔓荆子配荆芥、薄荷、菊花、牛蒡子等,治疗感受风热所致的头痛、发热、口痛、面肿等症,具有辛凉散热的作用
26、。本药能散上部风热,所以凡因风热上犯而致的头痛、目赤、目昏均可。用本品配合桑叶、菊花、草决明、青箱子、薄荷等进行治疗。蔓荆子最大的特点是能散头部风热而治头痛。尤其是对发於头部两侧近太阳穴处的头痛。临床上常与荆芥、防风、菊花、白蒺藜等同用。单用蔓荆子泡酒饮服,也可以治疗慢性头痛。配养血祛风药,如当归、川芍、白芍、熟地、羌活、防风等,也可用於治疗头风头痛。本常用於治风寒头痛;白芷常用於治风湿头痛;蔓荆子常用於治风热头痛。白蒺藜偏用於肝风上扰而致的眩晕头痛。蔓荆子偏用於风热上攻而致的头沉昏闷、头痛。用量:一钱半至叁钱。注意:凡属於血虚而致的头痛、目痛均忌用。 浮萍浮萍为辛寒发汗药,本品轻浮升散,可用
27、於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头痛、无汗、口渴、咽痛、脉浮数等,用一般辛凉解表剂不能发汗者。可配薄荷、黄芩、荆芥、杏仁、淡豆豉等同用。因本品疏风散热、善达肌表,故常用於治疗热邪郁於肌表而致麻疹不透者。可与牛蒡子、蝉蜕、薄荷、葛根等同用。也可用於治疗风热瘾疹(麻疹等)。浮萍除辛寒发汗而散热外,还有宣肺利水而消水肿的作用。适用於全身水肿而兼发热者(如急性肾炎水肿等)。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二钱;个别重症可用到叁钱;鲜的可用叁至五钱,入汤药煎服(後下)。体虚自汗者忌用。 蝉蜕蝉蜕咸寒,有四大功用:1. 发散风热:适用於外感风热、温病初起等证,常与金银花、连翘、薄荷、菊花等同用。兼有音哑、咽痛者,效果更好,常与桔梗
28、、胖大海、射干等同用。2. 透发麻疹:适用於小儿麻疹发热而疹出不透者,用蝉蜕散热透疹,可防热毒内陷。常与牛蒡子、银花、薄荷、芦根、葛根等同用。配防风、荆芥、浮萍、白藓皮、赤芍等,也可用於治疗风疹(麻疹等)。3. 祛风解痉:适用於破伤风、高热惊厥、颜面神经麻痹等,有祛风止抽、缓解痉挛的作用。常与全、藤、蜈蚣、僵蚕等同用。4. 退翳明目:适用於风热攻目,目赤目昏、目生云翳之证。常与菊花、木贼草、桑叶、草决明、蔓荆子等同用。蝉蜕善於散风热、退翳、透疹、祛风解痉。蛇蜕有小毒,善於除风邪,亦善退翳膜,多用於治疗皮肤疥癣、搔痒等皮肤病。一般用量为八分至二钱;体壮邪盛者可用至叁钱;治破伤风时可用到八钱至一两
29、。视具体情况而定。注意:虚证、孕妇及无风热者,不用。第叁讲泻利 药本讲介绍的内容,包括泻下药、利尿湿药、通利关节药和逐水药。至於寒性泻火药,则放在以後“ 寒凉 药” 中讲述。 大黄大黄性味苦寒,有泻血分实热,下肠胃积滞,推陈致新的作用,故临床上常用它通便泻火、消痈散肿、清热燥湿、活血通经。但最常用於泻下。急性热性病人,如五、六天或七、八天不大便,证见高热不退,下午热重,阵阵汗出,晚间神昏谵语,衣摸床,腹部胀满、痞硬拒按,舌苔黄厚或黄褐焦黑,脉象重按有力,此为火热积结於肠胃之证。这时可急用生大黄、芒硝、厚朴、枳实,攻下泻火。患者泻下一、二次稀便,常可热退症除。胃火驳盛的人,口舌生疮,口渴咽燥,齿
30、龈肿痛,大便秘结或衄血、吐血者,可取生大黄一、二钱,用开水浸泡2030分钟,取汁饮 服,每日二次,连用二、叁日,可通便泻火而使病愈。凡大便乾秘,数日不行的实证,需用通便者,都可用此法。热痢初起,由於肠胃湿热积滞而里急後重、大便不爽,可用生大黄配黄连、木香、槟榔等,泻除肠胃积滞,其痢可止。此即“通因通用” 之法。大黄还有散肿消痈的作用。凡痈肿热痛不消,可用大黄内泻毒热、推荡壅滞而使痈消肿散。这时常与赤芍、归尾、银花、连翘、丹皮等配合应用。例加: 大黄配白芷 为丸内服,可治 头背部的痈毒; 配丹皮、桃仁、芒硝、冬瓜子、赤芍等,可治肠瘫(阑尾炎)。近些年来,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治疗急性阑尾炎已收到良
31、好效果。大黄还可用以清热除。例如治疗黄疸(阳黄)时,除用茵陈、栀子、车前子、黄柏等药外,再适当配入大黄,则可加速清热除湿和退黄疸的效果;再如用大黄粉外撒,可治疗黄水疮、湿疹等。女子由於内有瘀血而导致月经闭止不来,肌肤乾燥失荣,瘦弱少食,小腹满,目珠青黯,盗汗等症(俗称乾血痨),可用大黄虫丸治疗,每服一丸,一日两次【大黄虫丸是前人的经验方,市面上有成药出售,以大黄、黄芩、甘草、桃仁、杏仁、赤芍、生地、乾漆、虻虫. 水蛭、蛴螬(金龟子的幼蛊)、虫(即地鳖)组成】。大黄能入血分,其性沉降下行,故妇女因血瘀而月经闭止不行者,可在调经药中加入大黄以活血通经。另外,大黄配甘草还有止吐的作用。我曾用生大黄配
32、生甘草(大黄甘草汤),结合生赭石、旋覆花、半夏、党参,槟榔等,治疗神经性呕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仅供参考。黑白丑泻下,有小毒,主要是攻逐腹部积水。大黄泻下,主要是推荡肠胃积滞、热结。巴豆、大黄均为峻泻药。但巴豆性热,大黄性寒。大黄生用则泻下的力量猛烈(所以攻下的方剂中,常用生大黄,且往往注明“後下”);酒炒(或酒浸 . 酒洗)则能达身体上部而驱热下行,酒洗并能助其泻力(目赤、牙痛、口疮、胸中焚热者适用);蒸熟则泻力和缓,适用於老年人及体弱者;炒炭可用於大肠有积滞的大便下血,有止血作用。大黄合芒硝同用,可使泻下之力增强而且快速; 配黄芩、 栀子泻肺火; 配黄连泻 心火; 配龙胆草 泻肝火; 配生
33、石膏 泻胃火。用量一般为叁分至叁钱;但个别病例,有时也可用到四、五钱。元气不足,胃虚血弱,病在气分及阴虚便燥者,均不宜用。遇有怵(chu ,音触,恐惧之意)服汤药、每喝汤药即吐者,把汤药煎好後,可先用大黄叁分、甘草二分,煎水一小杯,慢慢喝下,服後约过20分钟如不吐,再服原来的汤药即可不吐,已试多人,有效,附此供参考。 芒硝芒硝苦咸性寒,为盐类泻下剂。主用於治疗热邪炽盛所致的大便秘结,常和大黄同用。本品使肠中水分增多、软坚润燥,大黄推荡积滞,二药合用,泻力可以增强,攻下的药效可以加速。本品除泻下外,尚有软坚破血的作用。可配合当归、红花、桃仁、川芎等,治疗妇女血瘀经闭;配苍术、白术、叁、苍术、牡蛎
34、、郁金、丹参、山楂核等,治疗腹中瘕积块。芒硝煎水可作为外洗剂,用於治疗目赤、痔疮等。配硼砂、冰片等研为细粉,可外用治疗口舌生疮;或吹喉用,治疗咽喉肿痛。芒硝与莱菔同煎,过滤,冷卸後析出结品,经过风化而成为白色粉末,叫做“元明粉”。元明粉的 泻下作用比芒硝 较缓和,治疗作用大致相同。多用於热较轻体较弱者。用量:芒硝一般一次为一钱至二钱;元明粉一次量为一至叁钱,均可用汤药冲服。无热邪结滞及年老体衰者忌用。 番泻叶番泻叶味甘苦,性寒凉,是一种使用方便的泻下药。治疗火热内结的便秘,可取本品二、叁钱,用开水浸泡约半小时,取汁分两次饮服,隔4至5 小时服一次(服第一次如即泻下,第二次即可停服)。习惯性便秘
35、者,可於每日睡前(或早晨)服一次即可。元气不足,胃虚血弱,病在气分及阴虚便燥者,均不宜用。本品小量使用可清除胃热而开胃进食,适量应用可泻下通便,过量服用会引起恶心,甚至呕吐。通便泻下一般用二至叁钱,或用水泡服或入汤药煎服。番泻叶的泻下作用,可通过乳汁使哺乳的小儿泻肚;本品还有使身体下部充血的作用。故授乳妇忌用;妇女月经期、孕妇及有痔疮者都不适用。 芦荟芦荟味苦性寒,有泻下作用,并能凉肝明目,消疳积,清热杀虫。芦荟能入肝经血分,有通月经的作用,可配合当归、川芎、熟地、茜草、红花等,治疗妇女经闭。并能凉肝明目,配草决明、青箱子、生地、白芍、夜明砂、石斛等,可治血热目昏。芦荟配合胡黄连、焦叁仙、使君
36、子、苍术、白术、鸡内金、茯苓、槟榔、黄芩、党参等为丸剂服用,可治疗小儿疳积、虫积所致的面黄消瘦、肚大青筋、下午低热等症。前人经验认为芦荟引药入肝的效力最快,近几年曾用芦荟一分左右,为末,装胶囊中,随汤药(柴胡、黄芬、半夏、焦叁仙、槟榔、白蒺藜、皂刺、红花、草豆蔻、炒莱菔子等)吞服,治疗慢性肝炎,对恢复肝功能及消除症状均有一定作用。对儿童肝炎,肝功能长时期不恢复者,也可用本品配合胡黄连、柴胡、黄芩、黄连、焦叁仙、苍术、槟榔、炒内金、红花、茜草、半夏、枳实等,做为蜜丸服用二、叁个月,可渐见好转。以上体会,仅供参考。芦荟作为泻下剂治疗热结肠胃时,每用二分左右即可致泻。也有个别的人,用一分即泻,使用时
37、须视具体情况而斟酌。作为通经、凉血、消疳、杀虫剂时,每次约有将近半分左右即可。小儿用量更要酌减。因本品味极苦,故常把它研为细粉,装入胶囊中,随汤药吞服。一般不入汤剂煎服。小儿一般多入丸药中使用芦菅有破血作用,孕妇忌用。 巴豆巴豆辛热有毒,泻寒积、逐痰癖,为峻泻猛剂。用於肠胃中有寒痰积聚,食积胀满、腹中有痞癖结等,需用泻法等,须用泻法从大除者。内服时,多用巴豆霜(巴豆经过制作而去油者)加入丸、散剂中应用。每次约有数厘即可,不可多服。如服巴豆霜後泻肚不止,赶紧服冷稀粥或引冷开水可得缓解。注意此时不要喝热粥或热水,越喝热的越助泻力。巴豆除泻下作用外,还有消除腹中结积块的作用。我曾用巴豆霜五分至八分,
38、加入黄连八钱、厚朴六钱、吴萸叁钱、泽泻叁钱、白术叁钱、枳实四钱、黄芩叁钱、茵陈叁钱、乾姜一钱半、砂仁二钱、党参叁钱、茯苓叁钱、川乌叁钱、川椒叁钱、桃仁叁钱、红花叁钱、香附四钱、肉桂一钱半、叁棱叁钱、莪术叁钱、皂角刺一钱、生牡蛎四钱、炙山甲二钱、昆布四钱、乌贼骨二钱、山楂核叁钱、桂枝叁钱的细末中研匀,炼蜜为丸,每丸重一钱,日服两次,每次半丸至二丸(以大便微泄为度),温开水送下,治疗早期肝硬化的肝脾肿大,从几个病例来看,对肝肿大有一定的效果。有的服一剂即可见消,有的须服叁、四剂才见消。巴豆霜的量及其他药物均可随症增减。因治疗例数太少,仅供参考。巴豆霜是用量很小即可致泻的泻下药,并有消疳化积的作用,
39、所以小儿科的丸散中常用之。例如市售的“ 保赤散 ”、“铁娃散”中,都含有巴豆霜。巴豆(去壳)配胡桃仁、大风子、水银等,捣如泥膏状,外擦,可治疥疮。注意巴豆有毒,摸过巴豆的手,不可揉眼,误揉之,可使眼睑肿胀。 火麻仁火麻仁性味甘平,含有脂肪油,为滋润滑肠的通便药。适用於老年人、热性病後、产後等由於津液不足所致的大便燥结。常与郁李仁、桃仁、瓜蒌仁、熟大黄、蜂蜜等同用。黑芝麻、火麻仁均可滋润通便,但黑芝麻偏於滋补肝肾、养血益精而润燥;火麻仁则偏於缓脾生津、增液润肠而通便。用量一般为叁至五钱,燥结重者也可用至七、八钱到一两。 郁李仁郁李仁味辛苦,性平。能开幽门之结气,润大肠之燥涩而行气、润燥、通肠,并
40、有利水消肿作用。火麻仁偏入脾与大肠血分,生津润燥、增液缓脾而滑肠通便。郁李仁偏入脾与大肠气分,通幽散结、行大肠气而导滞润肠。郁李仁配火麻仁、全瓜蒌、番泻叶,为末蜜丸,每个叁钱,每服l2丸,可用於治疗习惯性便秘。郁李仁兼有行气利水作用,可用於腹水兼有便秘者。另外,因受惊而失眠,经服一般安眠剂无效者,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酒煮郁李仁(把郁李仁用黄酒煮十分钟,去酒)五钱至一两,往往有效。用量一般二至四钱,特殊情况下,可用至一两。 蜂蜜蜂蜜味甘性凉,为润肠通便药。多用於老人、虚人、津液不足、肠道涩滞而致的大便燥结。可用蜂蜜一至叁羹匙,开水冲服,一日二、叁次。蜂蜜煎熟後则不太凉而补中,是很好的滋养品,
41、可用於病後调养。饴糖、蜂蜜、大枣均味甘补中,但饴糖性微温主入脾,能缓急止腹痛,滋润滑肠之力不如蜂蜜;蜂蜜兼能润肺治疗肺燥咳嗽。大枣甘温补中,但专补脾胃,无润肠通便之力。 木通木通性味苦寒,有利水通淋、导热下行、通经下乳等作用。临床上最常用为利尿治淋药。木通能降泻心火,导心经湿热由小便而出。配生地、竹叶、生甘草梢(名导赤散),可治疗心火盛、湿热下注所引起的小便不利、尿道作痛、舌尖红等症。木通有明显的利水清热作用,可用於治疗膀胱结热而致的热淋、血淋等,常配合车前子、栀子、瞿麦、扁蓄、滑石、大黄等同用。以这些药随证加减,可用於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木通还能宣通血脉、下乳、利关节。配川芎、当归、红花、赤
42、芍、桃仁等,可治妇女经闭;合猪蹄熬汤饮服,可治产後乳少;配合桑枝、防己、松节、威灵仙、羌活、独活等,可治关节不利、筋骨疼痛。木通与泽泻都为利尿湿药,但泽泻偏於泻利肝肾经之湿热,木通偏於泻利心与小肠经之湿热。木通与其他利尿药不同,不但能通利小便并且能兼通大便,这也是木通的一个特点。据近代报导,木通有显着的利尿和强心作用。故配合茯苓、猪苓、桑皮、苏子、泽泻等,可用於治疗心功能不全所致的小便不利、两足浮肿、全身浮肿、烦闷喘促等症。但应随时注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减配合药物。用量一般一至叁钱。内无湿热,滑精,气弱者及孕妇均忌用。 通草通草味甘淡性微寒。功能利小便,下乳汁,泻肺热,舒胃气。本品质轻柔。味
43、淡能渗湿利尿,性寒能清热降火。配防已、茯苓、猪苓、大腹皮等,治水肿小便不利。配木通、瞿麦、连翘、竹叶等,治热淋小便不利。配杏仁、蔻仁、苡仁、滑石、厚朴、半夏、竹叶等,治湿热内蕴而身重疼痛、舌苔白厚、口不渴、胸闷不饥、午後身热、小便不利等症。配杏仁、黄芩、苡仁、桑叶、豆卷等,治疗表证兼湿而致的肺热咳嗽、烦渴、小便不利等症。配穿山甲、川芍、甘草、猪蹄等煎汤饮服,能通乳汁而治乳少。木通与通草不同点是:木通降心火引热下行而利水,其性降中兼通(通血脉、通大便、通利关节)。通草泻肺热助气下降而利水,其性降中兼升(使胃气上达而下乳汁)。灯心草清心热,引热气下行而利水。通草降肺气,渗湿清热而利水。王不留行、木
44、通主要是行血脉、通瘀滞而下乳汁。通草则主要是使胃气上达而下乳汁。用量一般一至叁钱。但有的下乳汁方中,可用到五、六钱或一两。孕妇忌用。 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主要功用有叁:1. 利水除湿;2. 宁心安神;3. 益脾止泄。茯苓淡渗利湿,能利尿消水。凡五脏六腑身体各部出现水湿停留的证候,皆可用茯苓治疗。例如:配党参、白术、半夏、陈皮、猪苓、泽泻、桑皮、冬瓜皮等,可治脾虚湿停而全身浮肿;配党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外台茯苓饮),可治胃和胸部有停痰宿水而致满闷不食;配瓜蒌、川椒目、桑皮、苏子、桂枝、猪苓、泽泻、白蒺藜等,可治胸胁部停水(悬饮)。茯苓味甘益脾,能助脾运化水湿而达到健脾的作用。例如配党参
45、、白术、猪苓、泽泻、藿香、车前子、炒芡实、伏龙肝等,可治脾虚湿盛引起的水泻。配党参、白术、甘草,可治脾虚气弱等证。用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加炒白芍、木香、吴茱萸、肉豆蔻等,治疗肠功能紊乱(出现脾虚、中焦水湿不化而致消化不良、大便不整者),能取得一些疗效。茯苓有宁心安神作用可治失眠健忘。主用於心脾两虚、心神不宁、失眠健忘之证。常配合当归、白术、柏子仁、远志、枣仁、朱砂(二、叁分冲服)等同用。猪苓利水之力大於茯苓,但无补益之性,多用於邪,不用於补正。茯苓淡渗利湿、益脾宁心,兼有补益之性。茯邪、扶正均可使用,多用於补益剂中。茯苓一般指白茯苓而言。其色淡红者,称赤茯苓,偏於清热利湿;抱松
46、根而生者,称茯神,偏於宁心安神;茯神中之松根称茯神木,偏於舒筋止挛;茯苓外面的皮质部分称茯苓皮,偏於利水消肿。茯神木可治心掣痛、神惊、健忘,并可平肝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在宽胸、通阳、活血、开窍剂中,加入茯神木五钱至一两,有时可收到止痛的效果。用量一般为叁、四钱。茯苓皮可用五钱至一两。茯神木可用五钱到一两。阴虚津液枯乏者不宜用,滑精者亦须慎用。 猪苓猪苓味甘淡,性平。主要功用为利水渗湿。各种水肿、尿少、湿盛泄泻、淋浊、黄疸等症,皆可使用。例如配白术、茯苓,可治水泻尿少;配苍术、白术、厚朴、砂仁、陈皮、茯苓,可治脾湿肿满、中脘闷胀等症;配扁蓄、瞿麦、木通、黄柏、滑石等,可治热淋、小便疼痛不利;
47、配茵陈、车前子、黄柏、栀子、大黄等,可治黄疸(阳黄);配泽泻、滑石、阿胶(名猪苓汤),可治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脉浮等症。猪苓与泽泻合用,能增强利水的效果。车前子利水而不伤阴,兼能清热。猪苓专主利水。用量一般为二至四钱,特殊情况时也可用至七、八钱或一两。 泽泻泽泻味甘咸,性寒。主要功用有二:1. 泻肝、肾二经之火;2. 逐膀胱、叁焦之水。临床上主要用为利尿湿清热药。例如: 配合车前子、通草、桑皮、猪苓等,治疗水肿胀满、小便不利。 配合茯苓、海金沙、滑石、萆等,治疗小便浑浊如膏。 配合生地、木通、猪苓、黄柏、石苇等,治疗热淋尿痛、小便不利。 配桑皮、枳壳、桑寄生、茯苓、大腹皮等,治疗妊娠水肿。
48、配合海金沙、金钱草、牛膝、泽兰、冬葵子、猪苓、茯苓、赤芍等,可用於治疗泌尿系结石。 配龙胆草、黄苓、柴胡、茵陈、青黛、车前子等,能清利肝胆湿热,治目赤、胁痛、呕恶少食、黄疸、尿赤等症。临床上常在补肾药中,佐用一些泽泻,以防补药生热而致产生肾火。治疗肾、膀胱或肝、肾有火邪、湿热时,泽泻是首选药物。泽泻配白术(泽泻汤),可治胃内停饮而致的头目眩晕。泽泻利尿消水,适用於消水臌之腹水。泽兰行血消水,适用於消血臌之腹水。用量一般为二、叁钱,病情需要时,也可用到五、六钱至一两。阴虚无湿热者忌用。 车前子车前子味甘性寒。有利水清热,通淋,益肝肾,明目的功效。常用於以下几种情况:1. 消水肿:车前子有利水消肿
49、作用,常配合茯苓、泽泻、冬瓜皮等,用於治疗各种水肿。2. 通淋闭:车前子甘寒滑利,性善降泄,能利湿清热。可用於因湿热下注,热结於膀胱、小肠而致的小便淋涩不畅,欲尿不出,不尿自滴,尿道疼痛,甚或小便癃闭,点滴难下。常与茯苓、泽泻、滑石、木通、瞿麦、黄柏、扁蓄等同用。3. 疗目病:本品甘寒能清热明目。可用於肝火上升所致的目红、目肿、目痛等急性眼病。常与清火、散风热的药同用,加菊花、桑叶、草决明、黄连、黄芩、蔓荆子、银花、密蒙花等。车前子有养阴滋益肝肾的作用。可用於因肝肾阴虚而致的两目昏暗、视力减退。常与滋补肝肾药如生地、熟地、菟丝子、石斛、枸杞子等同用。4. 止泻泄:治疗因湿盛引起的水泄,常用“分利” 止泻 法,即用利尿药引导水湿从小便排出而达止泻目的。可将车前子与猪苓、茯苓、苡仁、竹叶、白术、炒扁豆、炒山药等同用。夏季小儿腹泻、大便如稀水状、多日不止者,可用五味异功散(党参、白术、甘草、茯苓、陈皮)加车前子一至叁钱、桔梗叁至五分,往往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车前子利水清热、明目止泻。车前草利湿清热兼能凉血止血,可用於尿血、吐血、衄血。滑石与车前子均能利水,但滑石兼能暑,车前子兼能益肝肾明目。据近些年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