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分开题中等.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52604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分开题中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分开题中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分开题中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分开题中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二章分开题中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6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能是二次能源 B. 水力是二次能源 C天然气是二次能源 D. 水煤气是一次能源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也能发生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3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天然气 煤 核能 石油 太阳能 生物质能 风能 氢能A

2、 B C D5、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固体硫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 C(石墨) C(金刚石);H 1.90 kJ/mol 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 101kPa 时,2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 285.8kJ 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2(g)= 2H2O(l); H 285.8kJ/molD在稀溶液中,H +(aq)+ OH-(aq) = H2O(l); H57.3kJ/mol,若将含 0.5molH2SO4的浓硫酸与含 1molNaOH 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大于 57.3kJ6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

3、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7. 据人民网 2001 年 9 月 4 日报道,有一集团拟将在太空建立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其反应可表示为: 。有下列几种说激 光 22OHTi法: 水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氢气是一级能源; 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若用生成的氢气与空气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储存起来,可改善生存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8. 已知 101KPa 时的辛烷的燃烧热为 -5518kJ/mol,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

4、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C8H18(l)+ 25/2O 2(g) 8CO2(g)+ 9H 2O(l); H +5518kJ/molC8H18(l)+ 25/2O 2(g) 8CO2(g)+ 9H 2O(l); H 5518kJ/molH+(aq)+ OH (aq ) H2O(l ); H 57.3kJ/mol1/2H2SO4(aq) + NaOH(aq) 1/2Na 2SO4(aq) + H2O(l); H +57.3kJ/molA B C D 12已知化学反应 2C(s)+O2(g) 点 燃 2CO(g);2CO(g) + O2(g) 点 燃 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推断,下列说法不

5、正确的是(相同条件下)A56gCO 和 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 88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B12gC 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 28gCO 所具有的能量C12gC 和 32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 44gCO2所具有的总能量D将两份质量相等的碳燃烧,生成 CO2的反应比生成 CO 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多13.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 .原子组成分子 D.分子拆成原子14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 + O2(g) = 2CO2(g) H =-566 kJ/mol;CH 4(g) + 2O2(g) = CO2(g) +

6、2H2O(l) H =-890 kJ/mol由1molCO和3molCH 4组成的混和气在上述条件下完全燃 烧时 ,释放的热量为( ) 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17、(8 分)已知 H2 ( g ) + 1/2O2 ( g ) = 2H2O ( g ) ,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a,b 分别代表什么意义?a. ;b. 。(2)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H (填“ 0”)。20(9 分)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1) 在 25、101kPa 下,1g 甲醇(CH 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

7、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2)若适量的 N2和 O2完全反应,每生成 23 克 NO2需要吸收 16.95kJ 热量。_(3)在 1molCH4(气态)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液态水的反应,放出 650kJ 的热量。_ _ 21(10分)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现根据下列3个热化学反应方程式:Fe 2O3(s)+3CO(g)= 2Fe(s)+3CO2(g) H 24.8kJmol3Fe 2O3(s)+ CO(g)=2Fe3O4(s)+ CO2(g) H 47.2kJmolFe 3O4(s)+CO

8、(g)=3FeO(s)+CO2(g) H +640.5kJmol写出CO气体还原FeO固体得到Fe固体和CO 2气体的热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反应过程能量abH2 ( g ) + 1/2O2 ( g )2H ( g ) + O ( g )H2O ( g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实验中溶液最先变浑浊的是( )A0.1molLNa 2S2O3和 H2SO4各 5mL,加水 5mL,反应温度 10B0.1molLNa 2S2O3和 H2SO4各 5mL,加水 10mL,反应温度 10C0.1molLNa 2S2O3和 H2SO4各 5mL

9、,加水 10mL,反应温度 30D0.2molLNa 2S2O3和 H2SO4各 5mL,加水 10mL,反应温度 302对可逆反应,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AR、P、 Q、S 浓度相等 B反应前后压强不变C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DR、P、Q、S 浓度不变3可逆反应:A3B 2C2D 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15mol/(L s) B v(D)=0.45mol/(Ls) Cv(c)=0.4mol/(Ls) Dv(B)=0.6mol/(L s)4在下列可逆反应中,增大压强或降低温度,均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2SO 2 O2 2SO3

10、()(正反应是放热反应)B4NH 35O 2 4NO6H 2O()(正反应是放热反应)C2NH 3 N23H 2(正反应是吸热反应)DSO 2 NO2 SO3()NO(正反应是放热反应)7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 A(气) b B(气)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 60,则( )A.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 A 的转化率减少了C. 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 b9已建立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生成物的体积分数一定增加 (2)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3)反应物的转化率一

11、定增大 (4)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5)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6)加入催化剂可以达到以上目的A.(1) (2) B.(2) (5) C.(3) (5) D.(4) (6)10.对于可逆反应 2AB3(g) A2(g) 3B2(g) (正反应吸热)下列图像正确的是12对于达平衡的可逆反应 XY WZ,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v)的变化如图,分析可知 X、Y、Z、W 的聚集状态可能是( ) A. Z,W 为气体,X,Y 中之一为气体 B. Z,W 中之一为气体,X,Y 为非气体C. X,Y,Z 皆为气体, W 为固体 D. X,Y 为气体,Z,W 为固体17在可逆反应 mA(g)+nB(

12、g) pC(g)中,m 、n、p 为系数,且 m+np,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分析下列各图,在平衡体系中 A 的质量分数与温度 toC、压强 P 关系正确的是( ) 20下图曲线 a 表示放热反应 X(g)Y(g) Z(g)+M(g)+N(s)进行过程中 x 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 b 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 加大 X 的投入 C 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逆 正温度AAB3%100时间500BAB3%温度1106Pa1105PaCAB3%压强500100D二、填空题24. (6 分)对于反应 2L(g)+3 M(g) XQ(g)+3R(g),在容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将 2mol 气体 L 和 3mol 气体 M 混合,当反应经 2min 后达平衡时生成 2.4 mol 气体 R,并测得 Q 的浓度为 0.4mol/L,则 X 的值为 ,L 的转化率为 ,v(M)= v(L)= ; v(Q)= ; v(R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