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10 年 5 月 19 日)王军民2 月 3 日,胡锦 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加快推进经济结 构调整,把 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和着重强调。在国内外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不失时机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摆在我 们面前的 重大战略任务。举办这次信息化与工业结构调整专题
2、培训班,对 50 个 县(市、区)政府分管工业的领导同志进行培训,目的是 认真 总结应对国际金融2危机冲击的经验,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期县域工业发展思路,提高 认识,熟悉政策,开阔视野,在发展县 域工业,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上迈出更大步伐。下面我谈几点学习体会,供大家参考。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意义(一)大力发展县域工业,加快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是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省各县(市、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 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决策,把发展工 业作为立县、 兴县、 强县的首要任 务来抓,全省县域工业快速发展,呈现出
3、规 模迅速扩大、结构逐步优化、贡献进一步加大的良好态势。据统计,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县域工业企业户数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 90%以上,吸纳就业人员占全省的70%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实现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60%以上;上交税金占全省地方 财政收入的 40%以上,县域工业是各 县(市、区)财政收入的主要3来源。县域工业 成为我省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增加财政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社会的繁荣和谐发展,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上看,我省县域工业发展不平衡,有的县建国 60 年了,至今没有几个
4、叫得响的工业名牌产品;有的县“路径依赖”严重,靠吃祖宗留下的 矿产饭;有的县虽然工业基础好,但也存在产业层次低、高新技术产品少、自主 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弱等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加快调整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挑战,也面 临新机遇。推进工业转方式、 调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全省工业经济由大变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县域工业的发展。我 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 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利用倒逼机制,加快转 方式、 调结构步伐,保持县域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组织好三年工业调整振兴,逐步形成区域工业竞争新优势。 (二)加快工业转方式、 调结构,是 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巩固和发
5、展经济良好4势头的当务之急。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金融危机都是一次大洗牌的过程,都会引发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从表面上看,美国金融危机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出了问题引起的,但从深层 次分析, 长期 负债过度消费和金融监管失控等是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冲击和影响,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从我省情况看,不论是进出口 还是内销,受国 际金融危机冲击最大的是工业企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在工业,出路在工 业,重点和 难点也在工业。有的企业过 去市场单一, 专门出口,在外需急剧萎缩面前,一下子订单锐减,逼迫你必须实现市场
6、转型;有的创新能力不足,单纯靠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必 须加强创新研发能力建设,通过深加工延 长产业链,提高附加 值。当前发达国家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 “智能 电网”等新的理念,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原有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上,仍然靠低水平扩张维持增长,仍然处于国际分工5链条的中低端,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陷于被动境地。只有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才能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牛鼻子”,才能为在后金融危机时期赢得主动权打下坚实基础。(三)加快工业转方式、 调结构, 是增强创新能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大举措。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时强调,加快发展
7、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是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如果我们不高度重视和抓紧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合理这个主要症结, 资源、 环境压 力就会越来越大,发展空间就会越来越窄,将来付出的代价就会越来越高。大家知道,这次金融危机后,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共识,各国 纷纷 把新能源、新材料、低碳技术、节能环保产业 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抢 占瓜分经济 新的制高点。我 们只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工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加大技 术创新力度,努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构建符合山东实际的新型工业化体系,才能为经济长远发 展奠定坚实基础。当6前,以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正在发生
8、,许多国家都在探索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抓住机遇,主动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谁认识早、行动 快, 谁就能掌握 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今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是工业三年 调整振兴 的第二年,是全面实现“ 十一五”规划目标、 为“ 十二五”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一年。中央经济 工作会议以及全国“两会”都确定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作为 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从我省看,一是改革开放 31 年来,经济年均增长 12.1%,进入新世纪以来,年均增 长 达 12.9%,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 我们转方式、调结构打
9、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经过 金融危机的洗礼,大家更加善于把应对危机与保持长远发展相结合,把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把应用好国家政策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转方式、 调结构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思路更加明晰,措施7更加扎实。三是 中央和我省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改善民生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发挥, 这都为转方式、调结 构提供重要保障。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痛下决心,狠下功夫,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 构这场硬仗,就一定能够实现工业的调整振兴。二、着力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决打好工业转方式、调结构这一硬仗首先要明确方向和原则。2009 年 10 月 19日,
10、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 时指出, 转方式、调结构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 经济效益好、 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为我们工业转方式、调结构指明了方向,就是要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实现工业由大变强。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了要注意把握好四项原则:一是树立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主 动 把结构调整放到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科技发展新形势下来审视,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 分工和合作;二是立足国情,发挥优势,走出一条符合实际、富8有成效的调整转型之路;三是着眼长远、标本兼治,提升经济 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形成促进转方式、 调结构的合力。按照胡锦涛
11、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省委确定了“一线三点”(科学发展为主线、高点定位、多点支撑、重点带动)的发展思路与工作布局,紧紧围绕 “5 个重点带动战略”的实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加快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推 动鲁南临港经济带发展、加快省会建设发展), 站在科学发展新的起点, 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 构这场硬仗,尽快实现由经济文化大省向经济文化强省跨越,努力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胡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为我省转方式、调结构指明了方向。具体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抓好工业的转方式、调结构。(一)加快围绕市场转方式、调结构, 创新营销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外市 场
12、。无 论是转方式还是调结构,市 场都是决定性因素。经济结9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是调整需求结构,在保持投资适度增长和稳定外需的同时,必须着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工业的调整振兴效果如何很重要看市场占有率是否提高,这就要求企业要适应市场,引 导市场, 创新市场,这是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把握的工作着力点。1、企业抓好市 场转型。 要认 真分析金融危机以来市场发生的新变化,改变单一市场结构,坚持一手扩内需、一手 稳外需,认真研究市场,适应市场,创造市场,既要立足国内、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又要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扶持出口企业,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实现单一市场向内销外销均衡型的转变。一手抓传统市
13、场,一手抓新 兴市 场,以市 场占有率来衡量我们的工作。2、落实完善促 进消费各项政策。实践证明,扩内需政策对培育消费热点、调整消费结构、推动消费升级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央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 农机下 乡等政策,要用好这些政策,按照市场需求 结构的变化,及 时合理地调整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抓住机遇,10增加产品销售, 扩大市场份额。各 级各有关部门要把着力点放到为企业服务上、放到改善生产与市场的衔接上、放到 优化市场环境上,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的实施效果,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准确反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 议,采取措施,确保政策实施效果。3、大力实施差异化 战略。
14、要引 导广大企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找准市场定位,按照市场需求来组织 生产。要学会 细分市场,大力实施差异化战略,瞄准特定的目标群体,针对不同的市场和需求,调整市场营销战略,推进生产流程再造,不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提高开拓市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营销管理, 坚持以 销定产、以销促产,努力实现产销平衡,提高市场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努力增强质量、品牌和营销意识,改善售后服务,提高市 场竞 争力。4、积极创新营销 方式。 大力开展形式多 样的市场开拓、技术服务、技 术 合作活动,带动11和扩大产品销售;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强市场营销
15、网络建设,稳住传统市场,深度开拓新兴市场;以互联网、物 联网融合及“ 网上世博”等为契机,积极 发展电子商务,提升 产品的影响力、竞争力和市 场占有率。要统筹政府和企业资源,发挥好会展 经济的带动作用,重点 组织好国内外重要展会。(二)加快围绕产品产业转方式、调结构,以技术改造为总抓手,扎 实 推进工业调整振兴。要全面落实好我省出台的“10+40+13”(10 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40 个特色 产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和 13 个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指导意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 术、标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协调产业、 环保、土地和金融等要素,形成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力争到“十二五” 末,全
16、省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在全省经济的占比提高到 40,特色优势产业技术装备水平、 产 品质量水平实现大幅提升,轻工业特别是最终 消费品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能源原材料产业更加 优化,形成以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为先导 ,特色 优势产业为12支柱,能源原材料产业为保障的新型工业体系,打造创新驱动、内生增 长、开放竞争的发展格局。1、大力调整产业结 构。 一是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海洋 经济、节能环保等领域,积极培育战略性新 兴产业。制定扶持政策,加大研发力度,攻克关键技术,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壮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使之尽早成为我省经济的先导产业。二是
17、着力提升 传统产业, 实现优化升级。对汽车、船舶、机械装 备、家电电子、轻工食品、造纸、冶金、服装纺织、建材、化工等我省的特色传统优势产业, 进行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做强产业链终端, 围绕做强产业关联配套体系,发展产业集群,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艺装备、生产方式、管理方法,实现传统特色产业 的高端高质高效。2、加快提升产 品层次。 一是克服 “路径依赖” ,进一步提高原材料类产品加工深度和精度,向最终消费品生产配套方向延伸;积极发13展碳纤维、离子膜、高分子聚乙烯、长链二元酸、氨纶芳纶、MDI 纳米碳酸 钙、新型 铝合金等新材料。二是发挥我省机械制造业的基础优势,努力发展装 备
18、制造业,特别重视关键零部件、配套件的发 展。三是跟踪新的消费,开发家电家居、文教体育、休闲娱乐、旅游用品、时装服饰、工艺美 术、装 饰装潢、卫生防护、生物医药、老年用品、美容化妆、生育保健、安全救生等消费品。特 别重视电子信息技术产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培育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 值的新产品。四是大力 实施名牌战略,实 施“新、特、 优 ”工程,全面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品牌形象,培育名优产品,打造一批中国名牌和山东省名牌,建设一批优质产品生产基地。争取多 创造出一些像海尔、海信、青啤、张裕、浪潮、重汽、如意这样的品牌。3、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为应对 金融危机,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
19、全省工业调整振兴大会,出台了“10+40+13”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指导意见。各地 结合自身区位、资源禀赋和14产业条件等实际,也都制定出台了工业调整振兴意见和行业振兴规划,凝炼实施了一批技改项目。今年是推 进三年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再组织 6 大类 1000 个技改项目。既抓好传统产业改造保增长,又发展新兴产业积蓄新的发展优势,真正 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一是在项目实施上,加大 协调服务力度。对国家、省财政资金支持的六大类 1000 个项目,建立项目档案,实施定期 调度;市、县对工业调整振兴规划的 7200 多个项目,抓好协调调度。省直有关部门和行业协 会进行联网跟踪
20、,形成合力,及时发现项目实 施中的问题,帮助协调解决,加快项目实施进 度,争取早投 产、早见效。对国家和省里财政 资金支持的项目,督促帮助企业完善安全、 节 能、 环保、核准备案等手续,保证资金专款专 用, 经得起检查。二是在项目储备上, 继续精心筛选凝练。按照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方向和重点,以现有企业为主体, 实施“市场驱动创新战略”,紧紧围绕市场,聚焦客户需求,围绕产业链和15发展产业集群选项目,针对危机中为什么订单减少,如何开发 新产品、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如何 节能减排、安全生产、推进两化融合等企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来凝练项目。加强工业主管部门、行 业协会与企业的信息沟通,继
21、续发挥财 政资金的鼓励引导作用,切 实推荐一批大项目、好 项目、新项目。三是在项目建设上,重点 实施好续建项目,尽早投产达产。 积极争取银 行支持,落 实项目建设资金和生产流动资金,加快在建项目的组织实施,尽早形成生产能力,发挥效益。继续抓好国家增值税转型政策的落实,去年实施135 亿,今年争取用得更好。(三)加快围绕技术创新转方式、调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 动工 业经济步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自主 创 新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也是企业竞 争力的核心内容,必须作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来抓。许多在危机中取得成功的企业经验表明,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大
22、技术创新力度,打造企 业核心竞争力。161、完善创新平台。在巩固、提升、发挥现有企业技术中心的同时,要不断培育、重点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快、 产业化 进程步伐快、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形成快的企业技术中心,打造一批山东工业核心竞争力之源。特别在县域层面,要联合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 创 造性地建立一批形式多样的、区域和行业性的技术创新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广 饶县 以金宇轮胎和信义集团为依托,联合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对轮胎、汽车零部件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工艺进行联合攻关,为全县企业服 务,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 创新投入,重点推进技术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23、政策的落实,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今年省级技术中心企业 要达到 4、重点企业技术中心达到 6。要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构建一批长期稳定的产业 技术联盟。2、积极发展工 业设计产业。工业设计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开拓市场、 满足消费者和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基础性工作。17要大力推广九阳电器的经验,鼓励企业开展工业设计创新、建 设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设计示范基地,推动产 学研合作共建设计中心,加快我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以创意、 创新、创造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理念,办好今年的产学研展洽会,营造良好氛 围,提高全省工业设计整体水平。3、用好首台(套)重大装备鼓励政策。我省今年
24、表彰的第一批 95 项首台(套)技术装备涉及 86 家企业,其中达到国 际 先进水平的有 54个,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内先进水平的有41 个。下一步要认真总结装 备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省推广学习,引导企业加快首台(套)技术装备产业化, 为全省 经济发展和工业结构调整贡献力量。4、加大技术研 发项目实施力度。围绕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领域,加 强新 产品新技术项目的引导,推进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开发。特别要组织实施好 2500 项省级新技术新产品研发项目,争取列入国家重大 专项和产业创新专项规划项目。185、壮大创新人才 队伍。 引进 人才比引进资金更重要,要加快建立企业 与院校合作培养人才
25、的共建机制,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全省企校共建工科专业工作的意见要求,抓好校企合作新建 100 个工科专业、 1000 个实训基地的任务落实。完善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机制,推进大学教授进企业挂职、企业人才进大学深造等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创新人才的国际交流,利用金融危机带来的人才流动机遇,加大国际高水平 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鼓励海外人才和外资企 业分流人才带项目到我省创业。大力推 进“泰山学者”、 “创新团队”建设,不断壮大高层次企业 技术创新队伍。(四)加快围绕管理创新转方式、调结构,夯实发展基础,提高 质量和效益。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企业是主体。国内外企业发展的实践和经验充分证明,没
26、有管理创新,企 业就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转方式、调结构很重要的由依赖 消耗资源、能源 转向依靠科技进步、 劳动者素 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这三个方面来。191、大力推进管理 创新。 引导 企业用好“三面镜子”(望远镜、放大镜、 显微镜),以标杆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为切入点,加快推进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三个创新”,努力 实现企业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一是抓好企业战略管理。积极引导广大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把握先机、抢占制高点,加快实现发展战略从 “低成本竞争”向“差异化竞争战略”的转型,更加注重根据市 场需求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规模扩张”向“
27、质量效益提升战略”转型,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从“资源能源依赖型”向“ 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型,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结构升级优化;从“以单一市场为 主” 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重战略”的转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势,正确分析所处行业的市场状况和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确定自身发展方向、确定主营业务,着力培育品牌和核心竞争力。二是抓好精细化管理。 积极开展“ 练内功、挖潜力、增效益” 活动,引导各类企业对照知名大企业找差距,大力推行六西格 玛管理方法,全方20位多角度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强化基础和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生产管理制度
28、和操作规范,加强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各个领 域、各个流程的控制,夯实基础,提升素质,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大力总结 推广典型和先进管理方法。在不同行业、不同 领域培养、选拨和总结一批重管理、强管理的典型,在全省推广,做到学有标杆,赶有榜 样。 积极引进 国外先进管理方法,总结推广在 应对金融危机、挖潜降本增效方面创造的先进管理方法,加快推进企业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转变。四是建立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开展诚信企 业活动,提升企业信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五是搞好职工培训,以建 设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三支队伍为重点,广泛开展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培训,提高 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29、。2、加快大企业发 展。 一是全面落 实好省政府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 350 户重点工业企业在产业引领、辐射和21集聚等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做到 5 个带头:带头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延伸,带头发展装备制造业,带头发 展生产性服务业, 带头建立创新平台和技术联盟, 资源型企业带头“ 走出去”发展。二是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兼并联合重组。选择有条件的行 业和地区,支持优势大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重组,减轻企业重组成本,提高 优势资源集中度,推动企业由大变强。特 别要引导资源型企业抓住当前收购成本较低的时机,积极到省外国外并购矿山资源,加 强能源和资源储备。三是 实施“
30、企业家培育计划”,采取各种方式大 规模开展企业家培训,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素质、国 际化视野的企业家队伍,提高大企业战略管理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引导大企业超前研究、主 动探索转方式调结构的新路子,做转方式、 调结构的主力军。3、大力发展中小企 业。 在遭受金融危机重创的情况下,去年我省中小企业仍然创造了不俗的发展业绩。 2009 年我省中小企业发展到63 万户,比上年增加 4 万户 ;规模以上中小企22业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18.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73%。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小企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坚持抓大扶小,充分发挥民营资本在转方式、调结构中活力 强、 调
31、 整快、运转灵的优势,使中小企 业在工业调整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继续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中小企 业成长、特色产业 提升、小企 业 培育四项计划,加强对企业的分类指导,按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的模式, 围绕大企业龙头产品配套,发挥大企业技术和产业溢出效应,运用好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技 术改造专项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加 强技改导向, 积极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二是搭建全方位高效率的服务平台,完善市场开拓、信息网 络、人才培训、投资创业 、融 资担保、管理咨询等六大服务体系, 为中小企业的孕育和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三是全面落实好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特别是抓
32、好小微企业“三五二”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最大限度发挥好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四是培育特色产业集23群。省政府办公 厅专门印发了全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各地要按照区域特色鲜明、经济结构优化、 产业链条完整、支撑体系健全、配套功能完善、环境友好、 质 量过硬、市场竞争力强的要求,抓好一批示范性的产业集群。力争经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全省营业收入过100 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 100 个、过 50 亿元的达到 170 个,打造 140 个特色产业镇,形成我省经济发展新优势。(五)加快围绕区域布局和园区建设转方式、调结构,引导要素资源和 产业聚集,培植区域发展新优势。 进一步优 化区域布局, 实施重点区
33、域带动,是培植山 东长远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工业转 方式、 调结构的重要载体。在全省层面,要着力 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一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 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要求,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二是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三是加快建设胶东半岛24高端产业聚集区。四是加快建设日照精品钢铁基地,推动鲁南 经济带发展。五是发挥省会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建 设以济南城市群经济圈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在县域层面,要大力 发展园区经济,推 动产业集群式发展。按照适当集中、形成规模、体现特色的原则,整合提升各类工业园区,
34、提高园区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水平,加快产品生产向产业发展转变, 产业发展向集群式、区域化发展转变。要充分依据区位、资源、技术和市场优势,培育发展特色产业 ,努力形成 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集聚化的发展模式。特别重视化工园区的规划建设。要认真扎实地组织开展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活动,着力培育一批符合 产业发展政策、 经济特色明显、基 础完善、 龙头辐 射作用强的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一批 较大影响力的区域经济品牌。要把发展县域工 业与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结合起来。支持有条件的 县市区,以工业园区为龙头,通 过统筹规 划,形成若干用地少、就业多、产业聚集度高、要素聚集能力强、25人口分布
35、合理的新城镇。(六)加快围绕节能减排转方式、调结构,确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努力实现低碳、 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 战略,大力推 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 设,加快推 进节能减排,是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抓手。1、抓好重点领 域节能。 抓好 1000 户重点用能企业,建立每月网上直 报制度。以水泥、钢铁和电力等行业为重点,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活动。加快既有居住建筑节 能改造,确保 2010年完成国家下达的 1900 万平方米改造任务。推进供热计量、管网、换热站改造。加快淘汰高耗油 5000 辆老旧汽车,推广先进交通节能技术产品。加强公共机构能耗 监测体系建设,严格政府机关节能考核,
36、开展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工作。2、大力推进节 能科技进步。制定并公布节能节水技术、 设备、 产品推广目 录,推广海水淡化,扩大节能产品应用范 围。 组织开展高效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落实财 政补贴政策。今年26推广节能灯 550 万支以上。建设 1000 个高效照明示范村。围绕 企业节能管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和节能节水技术产品等领域,制修订一批节能节水地方标准。3、努力提升循 环经济发展水平。研究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组织实 施循环经济示范工程。以建筑垃圾和煤矸石、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等为重点,抓好传统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推广潍坊三建公司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的经验和做法,全省建设 100 个循环
37、经济重点项目。积极推广餐厨垃圾、生活垃圾、电子垃圾和工业废物等综合利用。4、大力发展新能源和 节能环保产业。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太阳能光热系统推广应用的实施意见,太阳能光热与建筑一体化今年推广不少于 1000 万平方米。建立完善节能环保产业市场体系和调控机制,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整体实力,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围绕国家“十大节能工程”和全省三个“节能 100 项”,开发节能关键技术、装备和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节 能服务产业,推广27合同能源管理,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咨询、设计、评估、检测、 诊断、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5、坚决淘汰落后生 产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
38、落后产能工作的部署,建立责任制,发布淘汰企业名单 和任务,按 时按标准完成淘汰任务。(七)加快围绕推进“两化融合” 转方式、调结构,从企业、行 业、区域三个层面,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 “两化”融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工业转 方式、 调结构的必然要求。要加强对“两化融合” 的分类指导和重点推进。一是在企业层面, 选择轻 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医药和现代物流等 10 大行业的 200 家重点企业,围绕产品研发设计、生 产过程、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新型 业态 培育、企业技术改造等七个环节,加大新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升自动
39、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形成新型的工业生产经营模式。二是在行业层面,扎实推进“四个一28百”工程,力争培育 100 个重点企业、100 个重点项目、100 项 重点技术和产品、 100 名优秀电子商务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建立电子商务门户,扶持建设在全国占主导地位的 10 个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形成 电子商务品牌网站群,巩固和发展在全国的行业优势地位。大力加强工业软件、应用电子、行业应用方案等先 进适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技 术改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行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应用,搞好对广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实施好“物联网”发展指导意见,推广济南智能公交、张裕 RFID 关键技术应
40、用、山东高速不停车收费(ETC )系统、山东电力智能电网试点,确定首批 100 家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用单位。三是在区域层面,借 鉴青岛创建国家级“ 两化”融合试验区的成功经验,以 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工 业园区建设等为切入点,选择 10 个左右产业集群度较高的市、县(区)试点,建设居于国内 领先地位的创新性、示范性两化融合试验区,并逐步推广覆盖全省。三、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为转方29式、调结构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工业转方式、 调结构,已经刻不容缓,谁认识早、动手早, 谁就掌握主 动,我们必须统一思想认识,决心一次下足,深化改革,加快体制机制创新, 综合运用 经济、行政、法律、
41、技术、市场等多种手段,加大政策推动、要素保障、考核约束、 舆论引导力度,形成整体合力。(一)搞好政府宏观调控,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 控有机结合, 综合发挥“ 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 ”的作用。我国之所以能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率先实现总体回升向好,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有机结合。 调整经济结 构,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发挥企业市场 主体作用,也要注重政府调控,充分运用好宏 观调控政策,因 势利导, 创造条件,赢得主动。一是完善政策体系。通过政策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引导和推动结构调整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从财税、金融、要素保障和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出台一系列行之有效的
42、政策措施,制定一系列政策和规划,30构成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二是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信息服务、企业培训等服务体系,搭建 县域工业发展支撑平台,确保县域工业转方式、 调结构顺利进行。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完善工业调整振兴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研究制定和 组织实施加快工业调整振兴的财税、金融、价格、科技、人才等相关政策,实现资源的 优势集成和政策的配套联动。四是加强和改进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更加关注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和先行指标的变化情况,关注典型地区、敏感行业、骨干企业的变化情况,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着眼于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解决好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增强 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深化改革开放, 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内在动力和体制保障。消除体制性障碍是破解结构性矛盾的必然要求,只有消除了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为转方式、 调结 构铺平道路。要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 性,深化 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