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整理.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49800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外园林史复习题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园林的三个源头是什么?其中的一个源头囿产生于何时? .12. 秦汉时期注明的建筑宫苑实例有哪些? .13. 中国的私家园林形成于何时?当时著名的私家园囿有哪些? .24.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5. 中国的寺庙园林形成于何时? .36. 唐朝的著名帝王宫苑和郊野别墅有哪些? .37. 唐朝著名的自然风景区有哪些? .48. 北宋时期最著名的人工山水宫苑是哪一个?它的大体布局是怎么样的? .49. 洛阳名园记是一本怎样的书?他的作者是谁? 510. 清代北京城内外的主要帝王园苑有哪些? .511. 颐和园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是讨论其造园艺术手法。 .612. 避暑山庄的大

2、体布局是怎样的? .913. 试论圆明园的造园艺术手法? .1214. 拙政园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 .1315. 园冶是一本怎样的书? 1316.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园林是属于规则式还是自然式园林类型? .1417. 中世纪欧洲园林类型主要是哪两类? .1418. 现存的著名西班牙伊斯兰园林阿尔罕布拉宫苑和格内拉里弗花园的大体布置情况是怎么样的? 1519. 最著名的印度伊斯兰园林是哪一个? .1720. 试论意大利台地园的特征? .1821. 凡尔赛宫苑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它的设计者是谁? .1922. 什么是美国城市公园时期? .2223. 试论现代园林的基本特征和设计的主要倾向? .

3、221.中国园林的三个源头是什么?其中的一个源头囿产生于何时?早建于史籍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构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 11 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囿的概念:奴隶主爱狩猎,殷代以后帝王为了避免破坏农田而把狩猎活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四周围墙,养禽兽专人管理,空地上种植果蔬树木开凿水池灌溉,也有一定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这时的囿已经初步具备了园林的功能与格局。台的概念:台即用土堆筑的高台,用以登高观天象通神明。台是山的象征,历代帝王均筑高台以祭天,也可登高远眺,观赏风景,成为园林最早的构筑物。囿为狩猎之用,台为通神之用,所以,狩猎和通神

4、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个功能。囿产生于商殷时期。2.秦汉时期注明的建筑宫苑实例有哪些?秦代咸阳宫阿房宫兰池宫汉代上林苑建章宫长乐宫未央宫3.中国的私家园林形成于何时?当时著名的私家园囿有哪些?汉代兔园袁广汉园4.魏晋南北朝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案一:综观此时的园林,有若自然成为园林创作的原则,园林的主体经常是山水,所以将此时的园林称为自然山水园.此时期的园林在园林史上的地位是:是我国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转变的时期,变汉启唐,承上启下.当时的园林还有另外一些趋向和特点:1.园林的物质功能下降,游 赏功能上升.2 苑园已不再有秦汉那种雄伟豪壮之气,而范围缩小.3.园林从粗放转向精约化.4.当时

5、的园林还可分为南北两种风格,北方恢宏壮丽,南方巧致.自然.朴野真切.5.当时的园林大量地吸收了山水画的特色.6.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并驾齐驱,皇家园林受私家园林自然淡泊的风格影响.7.士族大地主的自然经济庄园兴盛发展.8 佛教发展促进了寺庙园林的形成.9.出现了不少富有书卷名士气的园林,开中国晚期文人园的先河.10 园林的名称更多地使用园这个字.答案二: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仅保留其象征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功能;园林的规模比较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趋于精密细致;个别规模较大的,如邺城北齐高纬的仙都苑,由暴君驱使大

6、量军民劳动力在很短时间内建成,估计施工十分粗糙,总体质量是不会高;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著名文人参与经营。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也比较多了。就园林的性质而言,它的两个类别宫、苑前者已具备“大内御苑”的格局。答案三:规模比较小,但其规划设计更趋于精密细致景观的重点已从模拟神

7、仙境界转为世俗题材的创作皇家园林开始受私家园林的影响人工园林已经较多地运用了写意的手法类别:(1)宫(2)苑【大自然】 。宫(大内御苑)纳入都城的总体规划,成为中轴线的空间序列的结束。5.中国的寺庙园林形成于何时?魏晋南北朝拓展: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这个新的园林类型。(1) 毗邻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2) 寺、观内部各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3) 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在荒无人烟的山野地带营建寺观又必须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二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三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寺观的选址与风景的建设相结合,意味着宗

8、教的出世感情与世俗的审美要求相结合。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寺观园林包括三中情况:1、毗邻于寺观而单独建置的园林,犹如宅园之于邸宅。2、寺观内部各种殿堂庭院的绿化或园林化。3、郊野地带的寺观外围的园林绿化环境。城市的寺观园林多属于第一二种。城市的寺观不仅是举行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居民公共活动的中心,各种宗教节日、法会、斋会等都会有大量群众参加。郊野地带的事关,形成了自然风景的点缀,其本身也无异于园林,形成原始型的旅游风景区。隋唐兴盛的局面。寺、观的建筑制度已趋于完善。大的寺观往往是连成一片的庞大建筑群,它包括殿堂、寝膳、客房、园林四部分的功能分区。不仅在城市兴建,而且遍及于郊野。寺观往往于进行宗教活动

9、的同时也开展社交和公共活动,成为城市公共交往的中心,也兼具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宋元明清初宋代山野风景地带建设寺观的高潮期。寺观作为风景点和原始型旅游接待场所的作用。到了北宋,城市寺观园林盛行,具有点类似现代城市公园的职能。明代寺观园林繁盛,十元尤其注重园林绿化,寺观之单独建置附园亦不少,有得甚至为京师名园。寺观园林成为文人雅士聚会之地,因此也留下了许多描绘风景的文题咏散。许多成为风景区内的景点。清代。 。 。?老师为讲过,好像,谁能补充就发给我吧!6.唐朝的著名帝王宫苑和郊野别墅有哪些?帝王宫苑:大内御苑:长安的太极宫.大明宫 .兴庆宫.禁苑.离宫御苑.行宫御苑:翠微宫.华清宫 .太极宫:西内

10、苑,位于太极宫北部.内有建筑:景福台.望云亭.紫云阁.凝阳殿.凌烟阁.球场亭子.还有山.有池:池为北海池 .南海池.东海池.西海池.大明宫:中轴线上:丹凤门.含元殿 .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门.重玄门.兴庆宫:禁苑:鱼藻宫.蚕坛亭.临渭亭.梨园.葡萄园.芳林园.咸宜宫.未央宫.骥德殿.虎圈.马球场占地广,树木密茂,建筑疏朗,十分空旷.游憩.娱乐.生产基地.猎场.郊野别墅:李德裕的平泉庄.杜甫的浣花溪草堂.卢鸿一的嵩山别业.白居易的庐山草堂.王维的辋川别业.拓展:浣花溪草堂 杜甫简介:建筑布置随地势之高下,充分利用天然的水景,园内的主体建筑为茅草茸顶的草堂,建在临浣花溪的一株古楠树旁边,园

11、内大量栽植花木,花繁叶茂,荫浓蔽日,再加上浣花溪的绿水碧波,以及翔泳其上的群殴,构成一幅极富有田园野趣而又寄托着诗人情思的天然图画。庐山草堂 白居易简介: 建园基址选择在香炉峰之北,遗爱寺之南的一块“面峰腋寺”的地段上,建筑和陈设极为简陋朴素。为文人墨客精神寄托所用。辋川创业 王维简介:在陕西蓝田县,山岭环抱,结合天然山水地貌,地形和植被加以整治重建,做了一定的园林处理,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庄园别墅。园内有 20 景。总体上是以天然风景取胜,局部的园林化则偏重各种树木花卉的大片成林或丛植成景。建筑不多,形象朴素,布局疏朗。园林造景注重诗情画意。7.唐朝著名的自然风景区有哪些?乐游园:利用城南一

12、些坊里内的岗阜“原” ,呈现东西走向的狭长形土原,地势高爽,景界开阔,园内有规模很大的青龙寺。 长江曲江池:(为大型的公共园林兼有御苑功能)位于唐时长安城东南隅,是唐朝长安最著名的风景区。该景区以曲江池为中心,其中包括芙蓉园、杏园、昆明池等景点。曲江池以水景为主体,岸线曲折,可以荡舟,池中满植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亭楼殿阁隐现于花木之间。杏园在曲江池的西边,与大恩寺南北相望,周边种植了很多杏树,春天杏花开放时为曲江风景的胜境之一。昆明池是西汉时期上林苑的大型水池,保留了水面及池中的孤岛。8.北宋时期最著名的人工山水宫苑是哪一个?它的大体布局是怎么样的?艮岳兴筑于北宋晚期政和七年,宣和四年建成。

13、京城的东北部。先经过构图立意,然后根据画意施工建造。1、园林性质:人工山水园。2、造园艺术成就筑山 园林掇山构思奇特,精心经营。万岁山居于整个假山山系的主位,西边的万松岭为侧岭,南面的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隔水体与万岁山呼应。筑山特点:主宾分明、远近呼应,体现了山水画论的“先立宾主之位,决定远近之形” 、“主山始尊”的构图规律。置石 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因此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 。理水 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等。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植物品种丰富,包括乔、灌、藤本、水生、草本、药用、果树等等。建筑 园

14、林建筑几乎包罗了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布局大部分从造景需要出发,充分发挥“点景” 、 “引景”和“观景”的作用。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3、根据各种文献记载:艮岳是以山、池作为园林的骨干,但欣赏景点的位置设在建筑物内,因此这些建筑不仅是休息的地方,也是风景的观赏点,具有了使用与观赏双重作用。因地制宜的造园原则,使艮岳构园得体,精而合宜。如依山势建楼,有依翠楼,降雪楼等。沼池有洲,洲中植梅或植芦,亭、榭隐于花树之间,形成隐露的庭园景色。艮岳的营建,是我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它不仅有艮岳这座全用太湖石叠砌而成的园林假山之最,更有众多反映我国山水特色的景点;它既有山水之妙,又有众多的亭、台、楼

15、、阁的园林建筑,它是一个典型的山水宫苑,成为宋以后元、明、清官苑的重要借鉴,而元、明、清的宫苑也是在继承这一传统的山水宫苑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9.洛阳名园记是一本怎样的书?他的作者是谁?在唐代洛阳是陪都,因此贵族官僚在洛阳兴建了许多园林。在北宋初年,李格非所作洛阳名园记中,介绍了洛阳名园十九个,多数是在唐朝庄园别墅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但在布局上已有了变化。它与以前园林的不同特点是:园景与住宅分开,园林单独存在,专供官僚富豪休息、游赏或宴会娱乐之用。这种小康式的私家园林,只是私家游尝。在十九个名园中,既有花园也有游憩和宅园,每个园都各具特色。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一巻。宋李格非撰。格非,字

16、文叔,济南人。元佑末,为国子博士。绍圣初,进“礼部郎提点京东刑狱” ,以党籍罢。是书,记洛中园圃,自富弼以下,凡十九所。格非自跋云“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圃之兴废。 ”葢追思当时贤佐名卿“勲业隆盛,能享其乐, ”非徒夸台榭池馆之美也。10.清代北京城内外的主要帝王园苑有哪些?北京城 皇城:西苑三海和景山。宫城:午门、外朝(太和、中和、保和殿) 、内庭。西郊:三山五园。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补充:圆明三园: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圆明园继承了中国三千多年的

17、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吸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收藏相当丰富的皇家博物馆。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三 山 五 园 :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始建于清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 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焚毁。“三山五园”中的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

18、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再加上东边的畅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园。(1) 香山静宜园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是清代的一座以山地为基址而建成的行宫御苑。香山丘壑起伏,林木繁茂,为北京西山山系的一部分。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2) 玉泉山静明园静明园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海淀区颐和园昆明湖西。(3) 万寿山清漪园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 1750 年,1764 年建成,面积 290 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

19、地带。 (4) 畅春园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挹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根据明朝笔记史料推测,该园占地 1200 亩左右,被称为“京师第一名园”。明朝灭亡后,园址荒废。(5) 圆明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 46 年(1707 年) ,由圆明、长春、万春(绮春)三园组成。被誉为“万园之园” 。1856 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

20、彻底毁灭。11.颐和园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是讨论其造园艺术手法。布局特色:1.建置在前山中央部位的“大报恩延寿寺” ,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多宝殿,石砌高台上的佛香阁,琉璃牌楼众香界,无梁殿智慧海,连同般配,爬山游廊,蹬道等密密层层地将山坡覆盖住,构成纵观前山南北的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完整而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使得中轴线的地位更明确,形象更突出。这个序列上的建筑有前奏,有承接,有高潮,有尾声,结合地形地貌因势利导地一气呵成,仿佛一个起伏跌宕而有节奏强烈的乐章。它的东侧是转轮藏和慈福楼,西侧是宝云阁和罗汉堂,又分别构成了这两条次轴线。这三条相邻轴线上的全部佛寺殿宇组成

21、前山中部的一组庞大的中央建筑群,主要殿宇都是大式做法,形象华丽,色彩浓艳。2.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如前所述乃是十分突出而又明确的。在这条中轴线的两侧,分别由五方阁与清华轩,转轮藏与介寿堂的对位而构成两条次要轴线。它们的位置完全对称,建筑形象却略有不同。在次要轴线的外侧,又分别由寄澜亭与云松巢,秋水亭与写秋轩的对位而构成两条辅助轴线。它们虽然对称于中轴线但建筑形象则完全不一样,而且还出现云松巢与写秋轩的位置虚实相错的情况。3.水榭鱼藻轩和对鸥舫分别通过宝云阁,湖山碑而绾结于“智慧海” ,大体上构成了等腰三角形的对位关系,以此作为建筑群平面布局的外圈控制网络。中轴线与次要轴线之间的距离正好是次要轴线

22、与陪衬点之间距离的一半。4.建筑群的立面也有几何关系的经营。造园艺术手法:清漪园(颐和园)艺术特点:1、依山开湖,模仿西湖2、借景西山,建筑呼应3、东面宫殿,东北居住4、长廊接连,丰富景观5、园中有园,仿园寄畅6、石舫西洋,对立统一清涟园的总体规划是杭州是以杭州的西湖作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以及周围的环境都很想杭州西湖。清漪园是事先就有通盘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着。1、性质:是一座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 。是清代唯一一座整体规划并一次性连续施工建成的大型皇家园林。在修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以前,山南地势

23、低洼,附近的玉泉和龙泉泉水汇集,形成瓮山泊,乾隆十五年(1750)兴修清漪园时,结合兴修水利进行了地形改造工程,加以浚深,并向东、西拓宽。挖出的湖土除留筑湖上三岛和东、西堤外,部分增筑于瓮山东麓。又在瓮山北麓挖出一条河(原称后溪河,即今后湖) ,所出土方沿北园墙堆筑了一列土丘。原来单调的地形经过这些改造,顿然改观,形成山环水抱之势。2、乾隆修建清漪园的原因:基址离乾隆居住的圆明园很近,又介于圆明园和静明园之间。三者形成平地园、山地园、山水园的多种形式的庞大园林集群。西湖从元、明以来已是京郊的一处风景名胜区。园明、畅春、静宜诸园大抵都是因就于上代的基础而扩建,园林规划难免或多或少的受到以往既定格

24、局的限制。而翁山西湖的原始地貌几乎是一片空白,可以完全按照乾隆的意图加以规划建设。3、清漪园历史概况位于北京西北郊。1860 年鸦片战争中遭破坏,1886 年清政府挪用海军军费加以重修,改名为颐和园。4、清漪园的景观布局:总体规划: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及周围的环境都很像杭州西湖园林布局特点: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以水取胜,宽广的昆明湖是布置景物的最好基础。全园面积四千三百多亩,其中陆地面积仅有四分之一,水面积之大在北京诸园中是仅有的。颐和园的面积约为 285 公顷,其中水面约占五分之四。它的总体布局是根据所处自然地势条件和使用要

25、求,因地制宜地划分成四个景区: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庭;万寿山的前山部分;后湖及万寿山的后山部分;昆明湖的南湖及西湖部分。总体分:宫廷区、万寿山和昆明湖。(3)景点分布:以万寿山脊为界分南北两个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后山后湖景区。前山前湖景区:前山即万寿山南坡,前湖即昆明湖,占全园面积的 88。前山前湖景区景观轴线突出。除中央建筑群构成的主轴线以外还在两侧设置了 4 条辅助的轴线。五条轴线的安排控制住了整个前山建筑布局从严整到自由、从浓密到疏朗的过渡、衔接和展开,把散布在前山的所有建筑物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该区域主要建筑,佛香阁,全园的中心,平面八角形,通高 36.44 米,是园内体量最大的建

26、筑物。昆明湖,水面广阔,由西堤及其支堤划分为三个水域。其中东水域最大,中心岛屿南湖岛以十七孔石拱桥连接东岸。后山后湖景区,即万寿山北坡,山势起伏较大,后湖即界于山北麓与北宫墙之间的一条河道,称后溪河,占全园面积的 12。后山后湖景区主要景点:惠山园(谐趣园) 、苏州街惠山园,嘉靖十六年(1811 年) ,改名为“谐趣园” 。位于颐和园内东北角,是仿照江苏无锡著名的寄畅园而建的。在园中自成一局,固有“园中之园”之称。景观特点:声趣,因地势低洼,山泉汇入其中;楼趣,屋顶设计,所有建筑屋顶均采用“黑活”布瓦;桥趣,共有五座桥,以知鱼桥最为著名。苏州街又称“后溪河买卖街” ,地处后湖中心地带。比较清漪

27、园与杭州西湖造园手法的异同点:清漪园的布局与设计,在许多地方都取法于杭州西湖,深受江南园林的影响。如西堤六桥仿杭州苏堤六桥,还有仿杭州西湖湖心亭式的岛屿。水面的形状也尽量模仿西湖,也有“雷峰塔”式的报恩寺塔(后为佛香阁),也有模仿无锡寄畅园的谐趣园等。但清漪园也结合自己特有的条件和要求,比杭州西湖来得富丽浓冠,具有许多不同的风格和处型方法,也显示出帝王的骄奢豪华的生活享受。作用:1.中央建筑群之于前山景观,犹如浓墨重彩的建筑点染,意在弥补,掩饰前山山形过于呆板,较少起伏的缺陷,同时又起到了作为前山总建筑布局的构图主体和重心的作用。它的东,西两面疏朗地散布着十余处景点,建筑体量小,形象较朴素多样

28、,布置较灵活自由。2.以佛香阁为中心的中央建筑群,倚山濒湖。它是前山前湖景区广大范围内的最主要的观赏对象,也是景区成景的至关 的环节。因此,它的设计得当否,对于园林的总体规划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中央建筑群的规划布局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点景的作用,也充分利用了它的观景作用。佛香阁的建置,五方阁,转轮藏,敷华亭,撷秀亭,居高临下,视野开阔,都是观赏湖景和园外借景的绝好场所。所以说,中央建筑群的规划设计,不仅为清漪园创建了一处出色的景点,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杰出的大手笔。试述清漪园中央建筑群的布局特色和作用布局特色:1,建置在前山中央部位的“大报恩延寿寺” ,从山脚到山顶依次为天王

29、殿,大雄宝殿,多宝殿,石砌高台上的佛香阁,琉璃牌楼众香界,无梁殿智慧海,连同般配,爬山游廊,蹬道等密密层层地将山坡覆盖住,构成纵观前山南北的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完整而富于变化的空间序列,使得中轴线的地位更明确,形象更突出。这个序列上的建筑有前奏,有承接,有高潮,有尾声,结合地形地貌因势利导地一气呵成,仿佛一个起伏跌宕而有节奏强烈的乐章。它的东侧是转轮藏和慈福楼,西侧是宝云阁和罗汉堂,又分别构成了这两条次轴线。这三条相邻轴线上的全部佛寺殿宇组成前山中部的一组庞大的中央建筑群,主要殿宇都是大式做法,形象华丽,色彩浓艳。2,中央建筑群的中轴线如前所述乃是十分突出而又明确的。在这条中轴线

30、的两侧,分别由五方阁与清华轩,转轮藏与介寿堂的对位而构成两条次要轴线。它们的位置完全对称,建筑形象却略有不同。在次要轴线的外侧,又分别由寄澜亭与云松巢,秋水亭与写秋轩的对位而构成两条辅助轴线。它们虽然对称于中轴线但建筑形象则完全不一样,而且还出现云松巢与写秋轩的位置虚实相错的情况。3,水榭鱼藻轩和对鸥舫分别通过宝云阁,湖山碑而绾结于“智慧海” ,大体上构成了等腰三角形的对位关系,以此作为建筑群平面布局的外圈控制网络。中轴线与次要轴线之间的距离正好是次要轴线与陪衬点之间距离的一半。4,建筑群的立面也有几何关系的经营。作用:1,中央建筑群之于前山景观,犹如浓墨重彩的建筑点染,意在弥补,掩饰前山山形

31、过于呆板,较少起伏的缺陷,同时又起到了作为前山总建筑布局的构图主体和重心的作用。它的东,西两面疏朗地散布着十余处景点,建筑体量小,形象较朴素多样,布置较灵活自由。2,以佛香阁为中心的中央建筑群,倚山濒湖。它是前山前湖景区广大范围内的最主要的观赏对象,也是景区成景的至关 的环节。因此,它的设计得当否,对于园林的总体规划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中央建筑群的规划布局不仅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点景的作用,也充分利用了它的观景作用。佛香阁的建置,五方阁,转轮藏,敷华亭,撷秀亭,居高临下,视野开阔,都是观赏湖景和园外借景的绝好场所。所以说,中央建筑群的规划设计,不仅为清漪园创建了一处出色的景点,也是中国古典园

32、林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杰出的大手笔。12.避暑山庄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避暑山庄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的规制,主要分为宫廷区和苑林区两部分。宫廷区为于山庄南部,其后为广大的苑林区。宫廷区位于湖泊南岸,地形平坦,是皇帝处理朝政、举行庆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 10 万平方米, 包括三组平行的院落建筑群:正宫、松鹤斋和东宫。正宫在丽正门之后,前后共九进院落。南半部的五进院落为前朝,北半部的四进院落为内廷。松鹤斋的建筑布局与正宫近似而略小,最后一进院落名叫万壑松风,是清帝批阅奏章和读书处,是宫殿区与湖区的过渡建筑,造型与颐和园的谐趣园类似。东宫位于正宫和松鹤斋的东面,南临园门德汇门,共六进院落。最后一进为

33、卷阿胜境殿,北面紧临苑林区之湖泊景区。广大的苑林区包括三个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三者成鼎足而三的布列。湖泊景区,即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岛堤和沿岸地带,面积约 43 公顷。湖中有 8 个小岛屿,将湖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层次分明,洲岛错落,碧波荡漾,富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特色。西面的如意湖和北面的澄湖为最大的两个水域,其余的小水域为上湖、下湖、镜湖、银湖、长湖、半月湖等。湖泊景区的面积不到全园的六分之一,但却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建筑物,乃是避暑山庄的精华所在。这个景区以金山亭为全局的重点,以如意洲做为景区的建筑中心。湖泊区的规划着重在创造明确的游览线。景区内有三条游览线:1、东路游览线

34、 东宫北端的卷阿胜境殿水心榭三座亭桥跨越银湖与镜湖之间的水面镜湖及其洲岛上的建筑和小园林(文园狮子林)金山之北有清泉,即著名的热河泉。2、中路游览线 万壑松风芝径云堤如意洲青莲岛3、西路游览线 正宫后面的岫云门 驯鹿坡如意湖与长湖之间的长桥长湖东岸文津阁平原景区,南临湖,东界园墙,西北依山,呈狭长三角形地带。平原景区的建筑很少,在它的南缘有四个形式各异的亭子;北端有园内最高的建筑物永佑寺舍利塔,西部绿草如茵,一派蒙古草原风光; 东部古木参天,具有大兴安岭莽莽森林景象。平原景区地势开阔,有万树园和试马埭,是一片碧草茵茵,林木茂盛,茫茫草原风光。山岳景区,在山庄的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园的三分之二,这

35、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众多楼堂殿阁、寺庙点缀其间。显露的点景建筑(亭子的形式)有四处: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四面云山,锤峰落照。此外,在避暑山庄东面和北面的山麓,分布着宏伟壮观的寺庙群,这就是外八庙,其名称分别为: 溥仁寺、溥善寺(已毁) 、普乐寺、安远庙、普宁寺、须弥福寺之庙、普陀宗乘之庙、殊像寺。外八庙以汉式宫殿建筑为基调,吸收了蒙、藏、维等民族建筑艺术特征,创造了中国的多样统一的寺庙建筑风格。 经过水系整理的避暑山庄地貌环境特点 避暑山庄占地 564 公顷,北界狮子河,东临武烈河。经过人工开辟湖泊和水系经整理后的地貌环境,具备以下五个特点: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

36、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联成一片,山岭则并列于西、北面,自南而北稍向东兜转略成环抱之势,坡度也相应由平缓而逐渐陡峭。松云霞、梨树峪、松林峪、西峪四条山峪通向湖泊平原,是后者进入山区的主要通道,也是两者之间风景构图上的纽带。山坡上大部分向阳,既多幽奥僻静之地,又有敞向湖泊和平原的开阔景界。山庄的这个地貌环境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鼎列的格局: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三者各具不同的景观特色而又绾联为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之间能够互为成景的对象,最能发挥画论中所谓高远、平远、深远的观赏效果。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层峦叠翠,武烈河东岸和山庄的难免一带多奇峰异石,都能提供

37、很好的借景条件。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 汇聚入湖,武烈河水从平原北端导入园内再沿山麓流到湖中,连同湖区北端的热河泉,是为湖区的三大水源。湖区的出水则从南宫墙的五孔匣门再流入武烈河,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这个水系充分发挥水的造景作用,以溪流、瀑布、平濑、湖沼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水的静态和动态的美,不仅观水形而且听水音。因水成景乃是避暑山庄园林景观中最精彩的一部分,所谓“山庄以山名而实趣在水;瀑之溅、泉之淳、溪之流咸会于湖中” 。山岭屏障于西北,挡住了冬天的寒风侵袭;又由于高峻的山峰、密茂的树木,再加上湖泊水面的调剂,园内夏天的气温比承德市区低一些,确具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从堪舆学的角度来加以审视,避

38、暑山庄的山岭、平原、湖泊三者的位置关系,正好体现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符合于上好风水模式的条件。山庄外北面的群山,远远奔趋而来,也相当于“祖山”的宛若游龙之动势。它与山庄南面的山峰呈滆湖对景之呼应,则后者又相当于“朝山”的性质。山庄内的小自然环境于山庄外的大自然环境,所构成的宏观山水格局,足以烘托帝王之居的磅礴态势。这个格局所显示的风水方面的优越性。选址可谓是“山庄咫尺间,直作万里避暑山庄避暑山庄又叫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一、选址此地的原因:康熙北巡避暑时从当地居民口中探听到一处蒙民牧场,人烟稀少,没有坟墓、蚊虫和蝎子,树木草地繁茂

39、,泉水水质好。缺点:没有大面积水域。整理后的地貌环境:面积 564 公顷,开辟人工湖泊和水系,大致环境有一下特点:1、有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有平坦的原野,有大小溪流和湖泊罗列,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2、湖泊与平原纵横交错,地势由平缓趋向险要,此地貌形成了全园的三大景区:山岳景区、平原景区、湖泊景区;3、周边有奇峰异石,为山庄提供了良好的借景条件;4、山区的大小山泉沿山峪汇聚入湖,构成一个完整的水系;5、山岭屏障于西北,阻挡了冬天的寒风;加上山峰、树木、湖泊等的有利条件,使该地具备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二、总体布局:按“前宫后苑”规划形式进行规划。宫廷区设在南面、其后即为广大的苑

40、林区。苑林区又分湖泊区、平原区、山峦区三大部分。1、宫廷区宫廷区包括三组平行的院落建筑群:正宫、松鹤斋、东宫。2、苑林区包括三个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1)湖泊景区,人工开凿的湖泊及其岛堤和沿岸地带。景观特点:整个湖泊由洲、岛、桥、堤划分为若干水域。其中最大的是如意洲 4 公顷;建筑:在全园中相对建筑密度比较集中。建筑布局与水域有机结合。(2)平原景区南临湖、东界院墙、西北依山,呈狭长三角形地带。景观特点:建筑密度较低;植物配置丰富。(3)山岳景区面积较大,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二。景观特点:以山体为主,各山峰形成起伏连绵的轮廓线。建筑布局,建筑密度低,起点缀作用,以突出山庄天然野趣

41、的主调。苑林区的总体布局:湖泊景区具有浓郁的江南情调,平原景区宛若塞外景观,山岳景区象征北方的名山。总结山庄的特点为:夏季避暑、政治怀柔。山林环抱,山水相依。前宫后苑,前朝后寝。湖光山影,风光旖旎。北部平原,草原风光。西北山岳,林木高峻。13.试论圆明园的造园艺术手法?依水系构图的圆明园的分区 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部分是以水面为主题,因水而成趣的。三园都由人工创设的山水地貌作为园林的骨架,但山水的具体布置有所不同。圆明园的水面,大、中、小相结合。大水面如广阔的福海阔达六百余米。中等水面如后湖宽二百米左右,具有较亲切的尺度。其余纵多的小水面,宽度均在四、五十米至百米之间,是水景近观的小

42、品。回换萦流的河道把这些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第一,圆明园西部的中路是三园的重点所在,包括宫廷区及中轴线往北延伸的前湖后湖景区。后湖沿岸周围九岛环列。每一个岛也就是一处景点,最大的一处即九洲清晏,其余八处各有特色。例如,靠西的坦坦荡荡, “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鲤数千头,拨刺鱼荇风澡雨间间,回环游数,悠然自得” ,是模仿杭州的玉泉观鱼。靠北的上下天光, “重虹驾湖,蜿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縠纹倒影,滉漾楣栏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不啻于胸吞云梦” ,是取法于云梦泽之景。葱云普护, “殿供观音大士,其旁为道上庐,宛然天合。石桥幽致” ,则是天台山的缩写

43、。而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列的布局乃是“禹贡九州”的象征,它居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尽端并以九洲清晏为中心,又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前湖后湖景区的东、北、西三面分布着二十九个景点有如众星拱月,绝大部分在北面,形成小园林集群。其中,安佑宫相当于园内的太庙;舍卫城是城堡式的佛寺,内供金铸小佛像上万尊,其前的南北长街犹如通衢市肆,皇帝游幸时由宫监扮作商人顾客熙来攘往,俗称“买卖街“;文源阁是全国藏四库全书的七大阁之一,仿自浙江宁波的天一阁。河乐园是娱乐场所,内有三层高的大戏楼清音阁;山高水长是节日燃放烟火的地方。小园林亦各具特色。第二,园明园的东部,以福海为中心形成一个大景区。福海的水面辽阔,中央的

44、蓬岛瑶台仿唐代李思训仙山楼阁画意,其三岛鼎盛列的布置则象征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在福海的四周及外围,岗阜穿落、水道萦回,分布着近二十处景点。第三,岩北宫墙则是狭长形的单独一个景区,一天河道从西到东蜿蜒流过。河道有宽有窄,水面时开时合。十余组建筑群沿河布置,显示水村野居的风光,立意取法于扬州的瘦西湖。圆明园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和雍正朝,至雍正末年,园林风景群已遍及全园三千亩范围。(如图) 乾隆年间,在园内相继又有多处增建和改建。即后称的著名的“圆明园四十景” 。(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缕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

45、、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日天琳字、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境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 (1)圆明园西部的中路,是三园的重点,包括宫廷区及其中轴线往北延伸的前湖后湖景区。后湖沿岸周围九岛环列,最大的一处是“九洲清晏” 。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列的布局是“禹贡九州”的象征,居于圆明园中轴线的尽端并以九洲清晏为中心,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后湖的景观特点,幽静。布局于变化中略具均齐严谨。(2)圆明园的东部,

46、以福海为中心形成一个大景区。中央三个小岛上设置景点“蓬岛瑶台”,福海四周及外围,分布着近 20 处景点。其中南屏晚钟、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是模拟杭州西湖十景之三。(3)圆明园的北面,呈狭长形地带,形成一个单独的景区,是一条从西到东蜿蜒流过的河道。共建置有十余组建筑群,显示水村野居风光,立意取法于扬州的瘦西湖。圆明园规划设计特点:有许多新意和开创性成就,但建筑密度较高,同时某些地段景点过于密集,甚至有些景点的模拟过于矫揉造作之感。14.拙政园的大体布局是怎样的?位置:苏州娄门内之东北街。面积:4.1 公顷,是一座大型宅院。布局:分三部分:西部补园、中部拙政园、东园,其中以中园为主。布局特点:东疏西

47、密,绿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 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中部景观:是典型的多景区、多空间复合的大型宅院,有山水为主的开场空间、有山水与建筑相间的半开场空间,也有建筑围合的封闭空间。中部主要景观:远香堂:明代结构的四面厅,每面装置玻璃长窗,坐在厅内可四面赏景。小飞虹:木质结构廊桥。香洲:临水而建的仿舟船形象的舫厅(旱船)是拙政园中部著名的船景。和风四面亭:坐落在池中西岛西南方的六角小亭。西部景观:以水池为中心,水面呈曲尺形,以散为主、聚为辅,理水的处理与中部截然不同。主要景观:与谁同坐轩,为临水构筑的扇面形的小亭园林布局:1、对应线构图,主题突出,宾主分明2、因地制宜,顺应自然3、空间

48、序列组合,犹如诗文结构4、景区转折处,层次丰富5、空间联系,连贯完整,相互呼应15.园冶是一本怎样的书?计成,字无否,江苏吴江人,生于明万历十年(1582) ,著有园冶一书,是我国园林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著作。他自幼倾心艺术,擅长书画,能有如此高的造园艺术造诣其渊源也在此。他游历过天南地北的名川大山,是一位造园的实践家。明崇祯七年(1634年) ,他时年 52 岁,写出了造园专著园冶 。这本书全面阐述了中国园林从规划、设计、房屋建筑到门窗、墙垣、地面式样,以及选石、堆山诸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园冶的作者是计成,成书与明代。这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

49、、设计、施工一集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著作。全书分三卷,第一卷包括“兴造论”一篇, “园说”四篇,第二卷专论栏杆,第三卷分论门窗,墙,铺地,棳山,选石,借景。兴造论泛论营园要旨,在于“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因,借是手段,体、宜是手段.园说:确定了两个规划原则: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另外,书中还详细讲述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方面的内容。园冶是理论与时间相结合,技术和艺术相结合,言简意赅,颇有独到见解。它不仅是系统地论述江南园林的一部专著,也是世界造园名著之一.16.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园林是属于规则式还是自然式园林类型?规则式园林类型古埃及园林类型:宅园,墓园,圣苑。特征:规则式的园林,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以及对生命永恒的追求。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大量种植树木,树木和水体成为园林中重要因素。反映出埃及人在自然环境中力求以人力改造自然的思想。古希腊园林类型:早期的宫廷庭园、宅园柱廊园、阿多尼斯园屋顶花园、公共园林(1.圣林 2.竞技场) 、文人园哲学家的学园特征:园林的布局形式也采用规则式样以求与建筑相协调。出现了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