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社会保障复习题一判断对错:1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 ) 2经济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首要影响因素,但道德伦理对社会保障并无大的影响。 ( )3社会保障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 )4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法的形式只有宪法规定( )5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及军人保障制度。 ( )6社会保障具有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及互助功能。 ( )7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 )8中国的社会保障管理部门只有民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 )9工伤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
2、费,劳动者无需承担缴费义务。( )10养老保险可分为政府负责型、责任分担型和个人承担型。 ( )11社会保障一词的出现,最早是在美国 1935 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 ( ) 12迄今为止,我国社会保障改革走过了四个阶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改革中也出现过失误,现阶段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 )13社会福利是以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社会保障形式,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高层次,是现代社会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职责。 ( )14国家保险型保障模式,是由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创造的社会保障模式,它始于中国,并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所仿效。 ( )15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完整性、协调性、层次性。 ( )16工伤
3、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社会保险最早产生的种类之一。 ( )17在人类所面临的多种风险中,疾病风险是危害严重、涉及面广、复杂多样,直接关系每个人基本生存利益的特殊风险。 ( )18慈善基金是国家依法筹集并用于保障国民基本生活和增进国民福利的专项资金,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 ( )19企业年金具有福利功能。 ( )20导致失业现象无法避免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调整。 ( )二论述题1如何评价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2简述养老保险基本模式。 3国际上失业保险改革的趋势对近年来我国失业保险改革有什么影响?4分析福利国家社
4、会保障制度的利弊。5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评析。6政府如何才能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进行有效监督?7分析以“福利国家的橱窗”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8为什么说老年人福利构成了许多国家社会福利中的主体内容?9如何理解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的关系?210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如何进行管理?11谈谈对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认识。1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法的实质?13中国适合采取哪种模式来发展自己的社会保障事业?14我国新型工伤保险制度的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具有什么特色?15试分析储蓄医疗保险模式新加坡的医疗保险制度特点。16灾害救助有何特点?主要有哪些救助形式?三案例分析题1请点评 2009 年 4 月 6 日 中
5、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在过去的 13 年里,大连市先后调整过 9 次城市低保标准,调整的依据是物价上涨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从今年起,大连市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正式建立。关于我市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意见正式出台,大连市将实现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这在东北三省城市中尚属首例。根据关于提高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意见、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的有关原则,结合国家统计局大连调查队提供的去年本市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指数,从 2009 年 4 月 1 日起,大连市将再次提高城乡居民的低保标准。以此为案例,说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和原则。3新华网
6、布宜诺斯艾利斯 2008 年 11 月 20 日报道:阿根廷参议院 20 日投票通过了阿政府提交的将私人养老基金国有化的议案。由于阿根廷众议院此前已经通过了这一议案,因此相关议案成为法律正式生效,终结了阿根廷实行 14 年的私人养老基金制度,并使阿政府获得了对 260 亿美元基金资产的控制权。以阿根廷养老基金国有化改革为例,说明养老保险未来的发展特征。4、2002 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将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 12 项重点工程之一。2002 年 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了全国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金保
7、工程全面启动。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总称,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简便、实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包括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主要系统,由市、省、中央三层数据分布和网络管理结构组成,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四大功能。以金保工程为例,谈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52010 年 2 月 3 日报道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由各省(区、市)分别选择 1 至 2 个城市或城区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会议强调,公立医
8、院改革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要通过改革,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补偿、运行、监管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请以此为案例说明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6大连 590 万人口中老年人口已达 88 万,而到目前能够享受居家养老的老人仅有 4000 余人。2010 年将超过 100 万人,受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影响,家庭和社会用于养老的资源和费用将大大增加,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今后愈加突出。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达、人口老化不同,我们更多表现未
9、富先老。2002 年首创于我市,并在全国得到积极推广的“居家养老”模式3没有迅速发展起来。以此为例,谈谈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7在南美的“新富”国家阿根廷,贫富差距也十分突出,但并没有因此造成穷人明显的“仇富”心态和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激烈矛盾。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非常重视在卫生和教育等公共领域的投资,使贫困阶层的温饱和基本生活有可靠保障。阿根廷的医疗系统由私立医院、工会医院和公立医院组成。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基本选择私立医院,每个月缴纳固定费用就可以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有正式工作的员工则和家人一起加入工会医院,看病基本免费。公立医院则面向非正式劳工和失业者,看病就诊完全免费,即使是
10、进行器官移植这样的大手术也免费。以此案例说明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改革方向。8、2008 年,中央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 3387 元,占工资总额的 7%,其中最高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 4.46 万元,占工资总额 26%,最低的企业人均福利费支出为 149 元,仅占工资总额 0.6%。财政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控制职工福利费在职工总收入中的比重,国家出资的电信、电力、交通、热力、供水、燃气等企业,将本企业产品和服务作为职工福利的,不得直接供职工及其亲属免费或者低价使用;企业不得为职工购建住房、支付物业管理费。以此案例说明政府如何对员工福利实施监管。答案:一判断对错:1、对 2、错 3、对 4、
11、错 5、对 6、 对 7、对 8、错 9、对 10、对11、对 12、错 13、对 14、 错 15、对 16、 对 17、对 18、错 19、错 20、对二论述题1、如何评价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选择的渐进改革的方式。这种改革方式几乎有别于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因为其他国家或地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几乎都是立法先行,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法案获得通过,即意味着新的社会保障政策得到确立或完全替代原有的政策。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从 1986 年以来走过的历程却并非如此,它经历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从自发改革到自觉改革、从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的渐进过程,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新旧社会保障制
12、度并行,几乎所有的社会保障新方案均通过长时期的试点。这种渐进改革方式符合中国整个改革事业的要求,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也是渐进式的而非休克式的,但不符合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国际惯例,因为它在实践中不仅受制于经济改革,而且容易对其他改革的推进产生了路径依赖。因此,回顾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历程,便可以发现既有巨大的成就,亦存在着不少失误。2根据养老保险的责任承担机制,可将养老保险划分为政府负责型、责任分担型、个人承担型等模式。(一)政府责任型:政府责任型是指由政府负责的养老保险制度,它通常以国民年金的形式存在。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与个人承担社会保障的纳税义务,政府通过预算来为国民提供养老金,政府对养老保险事
13、务实行直接管理并严格监督。这种模式的最大特征,就是强调政府责任,实现养老保险金待遇的普遍性,发放对象包括所有老年人,普遍性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公平性,但不足之处是可能因人口老龄化而给财政带来负担,最终反过来损害这种制度的健康发展。一般而言,福利国家因其实行国民年金保险制度,客观上属于政府责任型制度安排。(二)责任分担型由政府、企业、个人等多方分担养老保险责任,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主流趋势。这种模式是基于责任分担或责任共担的原则确立的,其特点是将劳动者的养老保险责任由多方共担,有利于风险分散和财务稳定;同时,由于强制责任4共担,这种模式通常无法覆盖全体国民,只能适用劳动者甚至主要是工薪劳动者,从
14、而属于选择性制度安排。责任分担型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了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和养老保险基金来源多元化,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社会互济性,从而更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更有利于调控养老保险的财务风险。因此,责任分担型养老保险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选择的制度模式。(三)个人负责型:除了缺乏社会保险只能由个人或家庭自我负责养老保障外,在制度化的保障机制中,亦有极个别国家的养老金完全由个人负责。这种模式的典型是智利自 20 世纪 80 年代后推行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由此确立了养老保障的个人负责模式。(四) 混合责任模式实际上,一些国家在构建自己的养老保险制度时,在肯定责任分担机制的前提下,也注意到应当让个
15、人责任适当回归,从而出现了既有政府负责的层次,又有两方或三方分责的层次,还有个人负责的层次,这种多层次结构的养老保险体系作为责任分担的演变,为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更新和更有效的方案。3、国际上失业保险改革的趋势对近年来我国失业保险改革有什么影响?近 10 多年来,各国在失业保险制度方面一个突出的改革方向就是变消极的生活保障为积极的就业保障。许多国家不仅将失业保险工作的重心逐步向这方面转移,而且在失业保险基金的分配上,也开始注重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的发挥。如在德国的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中,除 60用于保险给付外,余下 40中的大部分被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及其补贴、补助企业雇佣等促进就业的工作上
16、。英国和法国每年用于职业培训的经费分别为 30 亿英镑、170 亿法郎。德国的失业保险部门也成了各级政府推行各级劳动就业政策的责任机构之一。美国政府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也更加重视职业培训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克林顿执政时期就制定了 美国再就业法案) ,主旨就是促进失业者得到他们所需的有效的、高质量的培训。可以看出,目前各国失业保险制度中促进就业的规定越来越多,失业保险越来越向就业保险靠拢。经过 1986 年以来的发展,中国的失业保险已从制度象征演变成有效制度,在保障部分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推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失业职工再就业,积极配合企业改革,分流、安置富余职工方面起
17、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就业形势长期严峻的条件下,失业保险制度向就业保障机制发展更加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解决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的同时尽最大可能地促进失业者重新就业,将是失业保险制度的主要目标。4、分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利弊。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一种制度安排像福利国家模式一样地遭受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它在产生之初被西方世界一致称颂并为许多国家所仿效,而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却又被许多国家视为政府的包袱和妨碍国家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如果从福利国家模式自产生后到 20 世纪 60 年代这一段时期西欧、北欧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很自然地会感受到福利国家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且是巨
18、大的推动力量;如果再考察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西欧、北欧国家的状况,也很自然地会发现福利国家模式给政府造成的压力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负面影响。因此,福利国家的失误,与其说是一种制度安排的失败,不如说是这种制度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调控不当或控制机制乏力所致。这一判断的前提,就是要客观地审查福利国家的发展历程,既不能忘记这种制度曾经起到的巨大的积极的作用,也不能忽视后来所遭遇的危机,从这一点出发,可能有助于找到可行的改革方案,进而修正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初衷且具有惯性的发展路径。5智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评析。智利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集中表现在养老保险基金私营化方面。这种改革几乎是一场对传统养老社
19、会保险制度的重大革命,它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当时的政治背景是智利军方发生政变后并于 1980 年通过修订宪法取得了合法的统治地位;同时,军人政府通过宪法5从制度上削弱了政府的职能,并把这些职能转交给私营部门,另外还通过限制参政渠道、增强市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管理者的作用等方式分解社会,并通过了一系列的新政策规范,并排除了有组织的对抗。在这种社会、政治背景下,养老保险私营化管理即作为一项新的政策出台并被强制实施。智利养老保险制度私营化模式,是在 1973 年 10 月将全国各种家庭津贴统一起来并将其由养老保险基金会转交给新成立的机构一家庭津贴补偿组织,以及1979 年 2 月废除建立
20、在工作年限基础上的养老保险制度而建立起对养老金水平统一调整制度的基础上,以 1980 年 11 月通过的 3500 号法令为依据,于 1981 年开始实施的一种新型养老制度。它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实行个人账户制(包括基本个人账户和补充个人账户,前者指个人要将其纳税收入 10作为自己的养老金投入,后者则是在前者基础上为将来得到更多养老金而进行更多储蓄所设立的补充个人账户),由私人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负责经营管理,保险费完全由个人缴纳,雇主不承担缴费义务。政府的作用有二:一是立法强制;二是成立智利养老基金监管局主管各家私人基金公司,同时成立社会保险制度标准化管理局负责协调新旧制度的过渡,智利中央银行亦直
21、接参与私人基金公司资活动的监管。从智利养老保险模式的运行来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养老保险个人负责制,同时将政府的管理责任转移给私人管理公司,这样,政府的责任被缩小到最小限度,而个人的责任却被扩大到极大程度。智利在养老金制度上的改革因其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期间确实取得了政府负担减轻、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效益显著增长等成就,由此而成为世界瞩目的对象。养老保险基金私营化管理亦被另外一些拉丁美洲国家视为值得仿效的榜样。拉美、欧洲国家乃至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智利模式,可以这样说,自 19 世纪 80 年代俾斯麦创造的德国社会保险模式和 20 世纪 40 年代以后依据贝弗里奇报告建
22、立的福利国家模式后,社会保障领域再也没有一种改革能够像智利模式这样引入注目了。然而,也应当看到,对智利模式持审慎态度的人似乎更多,即使在仿效智利的拉美国家中,也并非是完全模仿,如墨西哥采用的是包括私营化管理在内的多元管理方式,阿根廷、乌拉圭采用的是混合改革方式,秘鲁、哥伦比亚采用的是公营与私营平行的改革方式,还没有哪个国家重新采取取消纳税的智利体制,而是都选择了一种混合体制;中国虽然选择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也只能说是部分地吸收了新加坡、智利的个人账户做法。6 、政府如何才能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进行有效监督?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是肩负管制社会保障基金运营职责的具体
23、执行者。一方面,由于市场机制同样存在着失灵现象,完全的资本市场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基金运营的风险亦是巨大的,这可以从各国私营公司乃至国营公司经常发生因投资失误而导致超产的现象可以得到验证,而社会保障基金是不容许破产的,因此,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另一方面,既然允许社会保障基金进行商业性运营,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则,政府过多干预所导致的后果可能与干预初衷适得其反,因此,政府的管制又应当是有限制的,它必须接受法律的约束,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行使自己的监控权力。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营的管制主要体现在:一是根据社会保障法律及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律等,制定可供操作的完善的基金运营规则
24、,它可以视为国家社会保障投资立法的延伸和具体化;二是通过财务审查或投资审查来纠察基金运营中的失范行为。此外,一些国家还通常建立由政府代表、雇主代表与雇员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制。政府管制的目的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立法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但在不同的国家或不同的运营模式下却又有着不同的表现。一般而言,采取由公营系统集中垄断式运营社会保障基金的国家,政府的管制更为严格,并迫使社会保障基金更多地投资政府债券或是向业绩不良的国营企业贷款。如在美国,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制就包括负债管制、投资管制等,同时建立起有效的反欺诈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并通过定期( 有时甚至每月 1 次) 的严格检查来约束社会保
25、险基金的运营。采取由私营机构分散竞争性运营社会保障基金的国家,政府6管制会有所放开,如对购买政府债券就通常不是强制性规范,运营机构在法律、政策规定的投资渠道与投资结构、投资比例范围内享有更多的投资自由。世界银行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整个 80 年代,凡是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保险基金,其投资收益率都要低于私人管理的养老保险基金,在很多情况下,公共养老保险基金甚至亏损。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公营系统的社会保障基金缺乏市场竞争能力,而是政府对基金的投资选择进行了过分的管制,国债的收益率有时低于通货膨胀率。7、瑞典的社会保障项目繁多,对人们生老病死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保障,保
26、障内容除生育、疾病、伤残、失业、养老外,还有儿童、遗屑、单亲家庭、住房、教育和培训津贴。除现金津贴外,还提供医疗、护理等项服务。这种全民性保险和广泛而优厚的补贴制度,使瑞典获得了“福利国家橱窗”之称。为了管理庞杂的社会保障事务,瑞典成了统一的社会保障委员会,管理全国的社会保障事务。在国家社会保障委员会领导下,形成丁由国家、州市各级政府社会机构与服务处所构成的社会保障服务网络。瑞典奉行的这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政策,对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通过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和财政,对国民收入再分配,从而使财富在各家庭之间的分配趋于平等,这对于消除贫困和操持社会稳定与繁荣起了保障作用。
27、不过,过于优厚的社会保障待遇,亦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社会保障支出过快增长,导致社会保障费收不抵支。其次,由于国家包得过多,标准过高,导致用于生产的财力减少,社会成本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相对下降。第三,助长了好逸恶劳的现象,出现了“动力真空” 。由于社会保障项目多、范围广、水平高,使社会保障收入同劳动收入的差距逐渐缩小,这种现象的存在和继续发展,必然会使部分人产生过分依赖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正是因为福利国家在快速发展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术界( 主要是经济学界)亦对福利国家模式多有批评,认为它是造成公共福利开支不断膨胀,税收负担加重,影响经济增长与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致因。
28、因此,包括英国和瑞典在内的许多欧洲国家,亦纷纷对福利制度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总体而论,西欧与北欧国家依然是福利国家这一根本格局不会改变。8、发达国家的老年福利是其社会福利体系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是在全民福利的发展模式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从 20 世纪初期开始,世界上多数工业国家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先后建立起包含以老年福利为主要内容的全民福利模式。尤其是福利国家风靡世界后,许多发达建立起了全民共享的福利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福利也在许多国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社会福利水平与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或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发达国家,国家对公民在教育、住房、婚育、
29、医疗保健、就业和养老等方面均给予一定的免费和资金资助,或者给予比原来更好的发展机会,老年人则除了享受到所有公民的一切福利待遇外,还能够享受到政府与社会对老年人特有的福利。尤其是随着人类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和生育率的下降,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从而使得老年人福利在国家福利制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多数发达国家的社会实践来看,老年福利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老年福利制度包括了公民可以享受到现代文明生活的全部待遇,从老年人物质、健康、伤残的各项社会保险发展到全社会老年人享有现代生活方式所需要的食物营养、居住条件、健康水平、继续教育等。这种制度化的社会福利日益成为老年人生
30、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以普遍福利为特色的保障制度,从以往侧重对老龄社会问题的“治疗”转变为对问题的“预防” ,对现代化过程中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经济贫困化、健康下降等问题提供综合性的预防和解决措施。第三,新的社会福利制度注重根据社会经济的波动,如通货膨胀、物价和工资波动等,调整老年退休金或福利标准,以保证老年人的实际生活不因7物价波动而下降,能够充分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老年福利的项目几乎包括了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所有方面,如高龄老人补助、老年福利院、老年公寓、托老所、老年人健康检查、老年人家居服务、老年人优待旅行和娱乐等。日本作为老年福利事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其老年福利服务项目一般分为
31、在宅福利服务和设施福利服务两类:在宅服务包括家庭服务员派遣、向低收入老人发放生活用具、老人家庭护理、日间服务等;设施服务包括建立养护老人之家、老人福利中心、老年福利院、老人休养场所等。需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的老年人福利事业不仅十分发达,而且充满着人文关怀,提倡人性化服务,社会保障的理念在老年人福利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9、马克思的扣除学说:马克思的扣除学说作为其劳动价值理论与分配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认为是建立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理论源泉。收入分配与再分配:对国民收入的分配,一般被划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两种方式。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则是指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再次进行的收入分配,它通常由国家主持,
32、即以税收或其他财政收入手段,在物质生产部门初次分配最终结果的基础上,集聚财政收入,再以财政支出形式分配出去,以满足不直接参与物质生产的社会成员和社会集团;同时,也可以由企业或居民以劳务付费等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由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可能造成悬殊的贫富差别,国家便从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利益出发,对收入分配进行干预,这种干预即是政府以宏观调控者的身份,凭借公共权力的优势,通过强制性征税或征费的手段来实现对国民收入和再分配,并借此建立起以国家财政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为核心内容的收入再分配体系。再分配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体包括:一是通过保持国家经济实力、干预社会再生产过程来减少经济危机;
33、二是推动基础设施、国民教育等公共领域的建设;三是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四是促进社会扩大再生产和经济增长。因此,再分配实际上是对初次分配的有效调整。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一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越健全,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则国家干预分配的力度越大,由分配所导致的贫富差别越小;反之,社会保障制度越不健全,社会保障水平越低,则国家干预分配的力度就越是有限,由分配所导致的贫富差别越大。可见,国民收入再分配是由国家主持进行的,它既是对初次分配的必要的调整手段,也是维护整个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的机制,而社会保障构成了其中的基本部分。10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政府是社会保障制度最重要的责任
34、主体,无疑需要直接出面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它通常通过政府财政部门、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等来行使管理职责,并将财政性社会保障资金和社会保险基金等的收支管理方面作为重点。政府对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方式与内容主要有:1预算管理 2财务监督 3投资管制此外,政府事实上还兼有对非政府直接管理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指导职责。11、社会救助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对于特定人群所进行的各种救助项目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框架体系。社会救助作为一项资助生活陷入困境者的社会制度,是通过满足贫困者的需求来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恢复正常生活的,但是,如何才能满足贫困者需求,哪些人才是真正的需要救助者,迄今为止仍然不明确,也不统一。尤其是在项目的实施
35、上,不仅各国不同,甚至在各国内部也不尽相同。各国的社会救助体系都是根据本国的实际需求,受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国别特色。中国的社会救助体系中国现行的社会救助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作为一般制度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以及对特殊对象的救助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具有长期性、固定性的特点,而特殊救助制度则具有即时性与相对不确定性。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1993 年后开始探索,以 1999 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为基本标志的。它主要通过保障贫困居民的最低收入来促进其恢复正常生活贫困居民并有较大的选8择自主权。它的实施对象主要限于城镇居民
36、中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的贫困居民,部分农村地区也开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灾害救助制度是社会救助体系中特殊制度的一种,虽然世界各国大多已不把这项内容列为社会保障体制中的救助项目,但它在我国却是社会救助制度的传统项目并被延续下来。据统计,我国每年接受灾害救助的社会成员大约有数亿人,因此,它是我国社会救助开支的大头。孤寡病残救助也是我国一直延续下来的社会救助特殊制度项目之一。它针对因个人生理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社会弱者,为他们提供的资金和物质等帮助只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只要未解脱,救助长期有效。如中国农村长期实施的“五保户”救助,主要针对农村中缺乏或丧失劳动能力、无依无靠、没有生活来源的老
37、、弱、孤、寡、残疾人员,由乡、村两级政权组织负责向其提供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和保教五个方面的照顾。此外,面向乡村贫困人口的救助仍然沿用原来的临时救济办法,但正在向制度化的最低生活保障方向发展。12、社会保障法的本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以解决国民生存保障问题并促使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与归属点的,因此,现代社会保障立法实质上即是社会成员生存权利保护法和国民安全法,同时也是社会稳定法和社会调节法。13基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来概括,世界上社会保障模式主要有四种娄型福利国家模式、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制性储蓄保障模式和国家保险型模式。如果不是以社会保障制度主体内容为依据,而
38、是从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出发,那么,许多国家选择的或正在改革中的社会保障制度,其实是福利保障与保险保障乃至储蓄保障并存、现收现付与部分积累乃至完全积累并存的混合型保障模式。例如,中国在摒弃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的国家保险模式后,经过 20 年来的改革正在逐渐形成中的即是一种混合型社会保障制度,其中既有个别全民性福利,也有社会保险,还引进了个人账户制,社会救助亦因需要者众多而与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而只能是混合型保障模式。14、新型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确立2003 年 4 月 27 日,国务院颁布工伤保险条例) 。该条例于 2004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正式施行。(工伤保险条例)在总
39、结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近八年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参照有关国际法和国际通行准则,吸收了国际社会劳动保护法律制度的成果,是中国第一部专门规范工伤保险的行政法规,它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中国新型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确立。( 工伤保险条例)的特色在于:第一,(工伤保险条例)是中央政府颁布的行政法规,它仅次于国家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在国家没有对社会保险尤其是对工伤保险进行专门立法的条件下,它是中国实行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依据,对适用范围的单位与个人均有很强的约束力与强制性。而(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只是中央政府一个职能部门制定的规章,立法层次低,对非国有企业约束力差,权威性不足,从而也就无法强制推
40、进。第二,扩大了工伤保险的覆盖范围。第三,工伤保险基金管理走向规范。第四,规范了工伤认定。由上可见,中国的新型工伤保险制度已经得到基本确立。然而,要真正建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的工伤保险制度还有一段距离,因为中国的工伤保险制度还未真正过渡到与工伤预防、职业康复有机结合的三位一体保障体系,而作为其法制基础的雇主赔偿责任亦有待立法规范。15、储蓄医疗保险制是强制储蓄保险的一种形式。它通过立法强制劳方或劳资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即个人账户) ,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这种模式以新加坡为代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也采用这种制度,属于公积金制度的一个部分
41、。新加坡的健康医疗保险从基金筹集方式上看,是以个9人责任为基础,政府负担部分费用的制度。在整个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结构中,个人现款付费占 42,保健储蓄基金占 10,税收(政府补贴) 占 28,医疗保险(商业)占 5。新加坡的医疗保险制度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在全国范围推行的、强制性的、以帮助个人储蓄和支付医疗保险费用的保健储蓄计划;非强制性的、对大病进行保险的医保双全计划;政府拨款建立保健信托基金,以帮助贫困国民支付医疗费用的保险基金计划。政府补贴、保健储蓄、医保双全、保健基金共同构筑了新加坡的医疗保险网,保证每一个国民都能获得基本医疗服务。新加坡实行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各个阶层之间在待遇上基本上没
42、有区别。第一,保健储蓄计划。第二,医保双全计划。第三,保健储蓄基金。新加坡政府在储蓄医疗保险制度中担负重要职责,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公立医院进行财政补贴;二是制定并实施了医院重组计划,以达到高效率、低成本、优质服务的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手段对医疗费用进行调控:(1)为了防止医疗服务的过量供应,采取措施控制医生数量、医院病床数量、抑制高科技在政府医院的普遍使用等;(2)严格控制医院收费标准; (3)强化医院服务成本核算;(4)对医院收入进行总量控制。医院收入的年增长率由卫生部下达给医院,国家规定医院收入超过最高限额部分收归国库;(5)对药物进行严格管制。新加坡的药品分为基本药物和非处方药物,其中
43、,基本药物由卫生部药剂处集中大量采购,且尽量采购仿制药品,疗效相近取其低廉。16、灾害救助有何特点?主要有哪些救助形式?(一)灾害救助的紧急性( 二)灾害救助内容的广泛性(三)灾害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四) 灾害救助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在实际工作中,完整的灾害救助体系就包括了防灾、抗灾与救灾三大内容。根据救灾活动的对象,其内容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对灾区灾民的救助和灾区社会的救助。(展开)三案例分析题1点评 2009 年 4 月 6 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参考各大媒体评论。不设标准答案。2、最低生活保障的根本目标就是克服现实中的贫困,帮助社会成员达到基本的生活水平
44、。它是世界各国社会救助制度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其保障对象主要包括失去劳动能力和失去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前者主要指因各种原因永久性离开劳动领域而又没有享受各种社会保险待遇的劳动者,主要包括没有参加养老保险的孤寡老人、没有抚养人的孤儿、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等等。后者主要是指领取失业保险金到期后仍未重新就业的劳动者。这类人属于暂时救助对象,一旦重新就业,他们便不再享受社会救助待遇。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也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建成真正有效的“社会最后一道安全网” 。(一)生存权保障原( 二)普遍性原则(三)“保底”原则( 四)法制化原则3、自养老保险制度在德国产生以来,养老保险的发展是快速和
45、全面的,在社会保险体系的整体发展中,相对来说,养老保险的发展是最充分的。第一,绝大多数国家纷纷建立社会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德国之后,丹麦于 1891 年、瑞典于 1903 年、奥地利于 1906 年、英国于 1909 年、法国于 1910 年、意大利于 1919 年、俄罗斯于 1922 年、智利于 1924 年、美国于 1935 年等等相继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另外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缅甸、泰国、巴西、沙特、科威特、埃及、中国等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建立了自己的养老保险制度。截至 20 世纪末,世界上已有 166 个国家建立了养老方面的社会保险制度,这表明了养老保
46、险不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需要,而且也是政府着力推进的重大社会政策。第二,制度模式走多样化。从 19 世纪 80 年代俾斯麦执政时期建立的国家、雇主和雇员共10同供款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到 20 世纪 40 年代末英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个人不用缴费的普遍养老金制度,再到 20 世纪 50 年代新加坡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以及 20 世纪 80 年代初智利的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多样化,表明随着人们对养老保险的认识愈来愈多,各国政府对养老保险的驾驭能力也越来越强,各国都会理性地分析实际存在的问题,然后尽可能地选择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制度模式。因此,国际
47、间存在的养老保险类型的差异性和制度模式的多样性,实质上社会养老保险理性发展、长足发展的有力佐证。4、在讨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时,应当避免陷入认识误区和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政策取向。如借鉴国外经验不等于与国际接轨,利用民间力量和市场机制不等于走私有化道路,维护经济发展不等于只服从于经济增长,强调个人责任不等于政府可以推脱自己的责任,等等。因此,稳妥而又有效的选择将是在植根现实国情的基础上走理性而又中和的发展道路。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出发,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在这种制度最终定型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并在维护经济社会的持续发 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它的
48、分目标包括:一是尽快实现制度定型,包括完成国家立法、在政府主导下完善保障体系、健全监管机制和全面实现社会化等;二是维系整个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包括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风险,维护劳动力市场并促进劳动力再生产,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别,创造公平稳定的社会环境,并发挥雄厚的基金的融资功能,促进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三是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如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逐渐发展成为普遍受惠的制度安排,社会福利成为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可靠保证,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安排按照各自分工发挥出应有功能,等等;四是促使新制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在与时代保持适应的条件下实
49、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久远制度安排。在建设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应当确立大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和公平的价值取向。一方面,社会保障不仅要追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与各项目之间的协调,还应当追求社会保障政策与就业政策、收八分配政策、公共财政政策、人口政策等相关政策的协调;不仅要追求制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要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有益的、有力的贡献。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从而在制度发展进程中,必须牢固地确立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将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国家立法规范的层次,进一步明晰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主导责任,根据责任共担原则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及个人的社会保障责任,在实践中坚持制度建设的多层次化与社会化原则,采取官民结合的手段来调动政府、社会、市场、企业乃至家庭及个人的参与积极性,最终建成一个健全的、覆盖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体系。5、医疗保险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既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