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梅渚小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方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45345 上传时间:2018-10-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渚小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梅渚小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梅渚小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梅渚小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梅渚小学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校整体课程建设规划方案新昌县梅渚镇中心小学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提升综合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树立“无处不课程、无事不课程、无时不课程”的大课程观。梅渚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现有学生 243 名,7 个教学班,20 名教职员工。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浙江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从学校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出发,贯彻“三个着眼于”,即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着眼于促进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校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提升,制定梅渚小学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推进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指

2、导学校课程建设。面向全体师生,以师生的可持续发展与幸福成长为课程建设之宗旨。加强校本研训,提高教师素养,探索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校本课程,以合格课程建设为基础,打造学校精品课程。追求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位,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丰富而适性的课程,使学校课程结构更合理,学校特色更鲜明;使教师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使每一位独具个性的学生在道德、身体、智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为在多样化社会中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和负责任的公民作好准备。(二)学生培养目标 以“潜心育人,科学施教”为办

3、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使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习惯、学习技能、意志品质、创造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行为品德,树立远大的理想,锻炼强健的体魄, 形成健康的心理,做“四好少年”。 学会学习在获得继续学习所必须的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浓厚的 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会合作友好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快乐、在合 作中体验成功。 学会创造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善于观察,乐于质疑,富于想象,勤 于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三)教师成长目标 加强课程团队建设,发展教师课程开发能

4、力;将学校课程建设目标、学校教育理念在教学行为中自觉体现,提升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以培养“四会学生”为目标,促使教师不断反思,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由经验型的合格教师成长为科研型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师的区域影响力,未来五年,争取培养一批在区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三、课程设置 (一)课程分类按课程性质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拓展性课程三类。1.国家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集中体现国家意志,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教学统一的基本要求,它是依据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设计的,由国家组织专家开发的课程,全国各地各学校都要开设的课程。主要课程有;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

5、、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2.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是市区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规定的课程,体现地方区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教育教学统一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其独特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主要课程有: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3.拓展性课程。拓展性课程是指在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前提下,学校根据社会、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拓展性课程由学校因校制宜进行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是体现与发挥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主要课程有:剪纸、拼图、七巧板、排球、篮球、绘画、书法等(二)学校课程设

6、置结构图快乐和谐课程潜心育人 科学施教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拓展性课程语文数学体育信息技术书法剪纸拼图未来工程师(三)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梅渚小学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一览表周课时 说明 年级课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品德与生活(社会)2 2 3 3 3 3语文 7 7 6 6 6 6数学 4 4 4 4 4 4国家课程英语 2 2 2 2一年级入学初,设置 24 周 的学习准备期科学 3 3 3 3音乐 2 2 2 2 2 2美术 2 2 1 1 1 1劳技 1 1 1 1信息技术1 1 1 1体育与健康4 4 3 3 3 3周课时数21 21 26 26 26 26兴趣活动1 1 1 1 1 1

7、 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进行,学生 自主选择修习。科技 1 1 1 1 1 1 特色拓展课程经典诵读1 1 1 1 1 1 每周三下午活动书法练习1 1 1 1 1 1 每周一节,书法教师实施。少先队活动1 1 1 1 1 1 每周一节,由大队部和中队辅导员负责实施。地方及拓展性课程专题教育周一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五集体晨会养成教育健康(卫生、心理)教育(国防、安全)教育科技(环境、节能)教育国防、法制教育红色电影专题教育安排在每天的下午会课(3:405:00)进行,每周一(8:008:15)集体晨 会,每周四中午(12:2012: 35)进行红领巾广播。社区实践社区服务每学年 12 周 集中

8、与分散相结合,学生必修。团带队,以假日小队形式 参加实践基地活动、社区服务,春秋游,观看影片 等活动。校园文化每年四月、五月、十一月、十二月 每学年举行英语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周课时数4 4 4 4 4 4 探究型课程 1 1 1 1 1 1 选择部分教材内容,结合学校 特色教育,开展主题式、课题式、方案研究等活动。晨会 每天 20 分钟,早上 8:008:20 进行大课间 每天一小时 每天安排两次课间操,上午和下午各半个小时周总课时量 26 26 30 30 30 30 四、课程实施将课程方案扎实地、有效地落实于课程实践,是实现学校课程目标的重要一环。基于对课程建设目标和学校校情的考

9、虑,主要从以下三点来探索有效推进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国家课程目标有效落实 学校课程建设践行国家课程改革理念,严格执行河南省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的规定。开足开齐三类课程,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经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重视课程实施过程中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 1渗透创造教育理念,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继续开展创造教育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改进教和学的方式,优化学科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合理统整教材,拓宽课程资源。 教材是服务教学的工具和材料,教师要善于分析不同地区教材的优势,有效统整不同教材,拓宽课

10、程资源,创造性完成教学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 学校以 12 个学科为突破口,开展统整教材的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创新,不断研究,在教学中凸显教师的个性实施。3加强校本作业研究,落实减负增效。 开展“作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提高教师设计高效作业练习、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意识与实践能力。开发“校本作业资源库”,形成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与特色发展的校本作业系统。 4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综合发展。 树立“综合发展教育观”,让教师学会跳出学科来教学,促进学生在每个学习活动中都受到综合教育的可能。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整合课外教育资源、能够变单科教学内容为综合教学内容、能够将知识内容与生活内容融合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

11、性发展。(三)拓展性课程的开发 1丰富拓展性德育课程,探索德育新途径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意识到作为学校头等重要的德育工作,也应更新理念,配合新课程的实施,开创学校德育的新途径。 (1)探索养成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结合德育现状,组织教师参加德育拓展性教材的编写,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方法,提高学生文明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2)主题活动 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以重大节日、纪念日为突破口,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发具有儿童情趣和时代气息的主题活动,切实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并促进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组织中健康成长。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学生活动渠道。 校

12、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为拓展学生的活动渠道,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学校开发多种符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的、符合学校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3探索特色拓展课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科技课是学校特色拓展课程,每个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课,使每一个都能受到科学教育,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培养一批科技专职教师,探索科技教育的途径与策略。开发校本教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围绕环境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知识产权教育、气象知识、能源知识、小创造小发明、七巧板、创新大赛活动项目等,进行分年龄整合知识板块,编写科技教育系列教材。

13、 4拓宽探究型活动渠道,探索新型教学方式。 进一步将探究型课程与学校科技教育有效整合。通过节能减排系列、小发明系列、环保主题教育系列等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主动探究意识、社会小主人责任意识,体验与人合作、共同研究的愉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5自主拓展课程扎实开展,提供学生个性发展空间 通过科目化、制度化建设,有序组织、定点定人,广泛开展各类选修科目(兴趣小组),使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实现德智体美劳各育全面发展。兴趣活动安排在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按 150%来开设。由校教导处统一安排。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分低年级各兴趣小组和中高年级各兴趣小组,分别开设。

14、低年级兴趣小组活动内容重在培养兴趣,符合儿童身心与趣味发展的要求,开设如:故事会、古诗会、儿童画、朗诵、七巧板、儿童画、体育踢跳等内容。中高年级兴趣小组活动内容重在培养能力,更加能够凸显学校的特色教学,重视开展文体活动、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发展学生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开设如:红色电影、经典诵读、故事会、写作、趣味数学、书法组、舞蹈、鼓号、手工艺、信息技术、花样跳绳等内容。五、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现学生学习价值的指向标。完善课程设置、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是课程评价的目的。从师生的发展出发,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是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制

15、定八堡小学校本课程评价量表,对开设的校本课程的目标达成度、教材的编写质量、办学理念的体现、学生对课程实施的满意度等方面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通过评价,有效推进学校的课程建设,推进一批优质课程的发展。 制定八堡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备课)(上课)(作业)评价量表,聚焦有效教学,对教材内容的整合、创造教育理念的渗透、有效校本作业的设计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通过评价,促进教师根据学校特色、学生基础、培养目标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六、保障机制(一)学校管理 从学校师生的具体情况出发,以师生共同成长为前提,构建科学精细管理机制,推行人文管理体系,创建和谐平安、积极进取校园氛围。 1

16、积极实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生活上关心老师,在工作上帮助老师,用情感去感化老师,使教师团队充满人文智慧和人文关怀;积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广纳良言,强调建立平等民主的对话模式,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管理。 2加强各级管理队伍的建设。学校行政班子要不断学习,乐于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管理素质。年级组长、教研组长要准确定位各自在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积极配合,工作创新。明确各层级岗位责任、过程责任,加强监督,将学校课程建设目标有效落实于教育教学活动。 3完善课程建设管理制度、评价机制。构建学校科学管理机制,完善学校的课程管理制度,进一

17、步加强课程的实施管理。以师生的发展为本,构建科学的课程建设评价机制,完善八堡小学教师行为规范、教学常规考核细则、德育考核细则、教育教学奖励细则等,科学评价教师的课程执行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构建八堡小学学生激励评价方案,科学使用学生成长记录册,促进学生不断为更大的成功而努力。 4加大课程校本化实施力度,发挥教师主体优势,建设好学校的合格课程,打造学校优质课程。加大投入,支持一批优秀课程的持续发展,如:英语、科技、音乐、德育等,扩大区域影响与示范作用。 5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特色文化的建设。重视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相结合,营造创造教育氛围,使每位教师对创造教育的价值予以认同,发挥创造教

18、育文化对学校课程建设的导向、激励作用。(二)教师队伍建设 以师德建设和校本研训为重点,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与课程执行能力,促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健康发展。 1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功能,带领全校教师共同发展。培养和选拔一批一专多能、富于开拓与创造力的骨干教师,再以他们作领头雁,去影响、带动教师群体,达到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从而去主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2构建发展均衡的教师队伍。 通过学习、培训、教研等多渠道的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课堂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使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趋于均衡化,更优化。针对学校现在师资队伍特点,关注不同梯队教师的发展,开展分层的师资建设

19、发展计划与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老教师、中青年教师、青年教师的才能。(三)校本研训 1立足校本教研,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教研组的课程领导力;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探索网络教研模式,提高教师参与率,提高教研质量。 2立足校本培训,建立学校校本培训制度,使学校的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开展“国家课程标准解读”、“浙江省中小学课程方案解读”、“创造教育理念”等培训,发展教师的学习观、课程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3立足校本科研,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升学校课程建设水平。进一步在学校特色教育领域做课题研究,建立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申领的学校科研模式,丰富学校创造教育理论体系。通过课题研究,开发学校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特色校本教材,积累教师教学科研成果,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良性发展。(四)提高学校教育资源的运用率。更新完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设备,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提高图书馆、专用教室、校园网等使用率,将育人功能发挥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