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院 长:胡 孟 卿总 工 程 师:审 定:审 核:项 目 负 责 人:技 术 负 责 人:报 告 编 写 人: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目 录1 绪言 11.1 工程概况 11.2 勘察目的与要求 11.3 边坡安全等级 21.4 边坡工程勘察等级 22 勘察工作 22.1 工作依据 22.2 工作量布置的原则 32.3 勘探方法 32.4 室内试验 52.5 完成工作量 53 自然地理概况 73.1 交通位置 73.2 区域地形、地貌 .73.3 气象、水文 .74 区域
2、地质概况 84.1 地层岩性 84.2 地质构造与地震 104.3 水文地质条件 105 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 125.1 地形地貌 125.2 地层时代及成因类型 135.3 边坡岩土构成及岩性特征 13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5.4 勘察区地质构造特征 145.5 勘察区水文地质特征 156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分析 156.1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原则 156.2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分析与选用 156.3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 166.4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167 场地岩土综合分析评价 177
3、.1 天然地基土承载力评价 177.2 岩土的腐蚀性 188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98.1 边坡稳定性宏观分析 .198.2 边坡稳定性计算 238.3 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 289 边坡治理工程措施建议 .2810 结论与建议 .2810.1 结论 2810.2 建议 29附图:工程地质平面图 No.01工程地质剖面图 No.0203钻孔柱状图 No.0406附件: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附件 1 检测试验报告(土工试验)附件 2 检测报告(岩石)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 -1 绪言1
4、.1 工程概况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位于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该段边坡长约 85m、高约 26m,边坡坡顶距离公路约 55m,2016 年 4 月边坡左侧及坡脚开挖铺设了供热管道,导致边坡局部地段发生变形迹象,坡顶出现平行边坡走向的裂缝,威胁到供热管道的安全运营,阳城县蓝煜热力有限公司拟对该段边坡进行治理。2016 年 4 月受阳城县蓝煜热力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该段边坡进行了详细阶段(一次性)的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外业工作始于 2016 年 4 月 11 日,至 4 月 16 日结束;室内岩石、土工试验 由我院检测试验中心承担,并于 2016 年 4 月 26 日提交全部土工试验及岩芯试验
5、成果资料;内业资料整理及报告书编写工作于 2016 年 5月 10 日结束。1.2 勘察目的与要求根据国家现行有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的主要目的与要求为:1.2.1 收集区域地质、水文、气候、地震和人类活动相关资料;1.2.2 查明边坡的地形、地貌特征,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对地质灾害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及其 发 展趋势作出评价;1.2.3 查明勘察范围岩土类型、成因、性状、覆盖层厚度、基岩面的形态和坡度、岩石风化和完整程度;1.2.4 查明拟建场地下水的埋藏条件、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季节性变幅及规律。 对拟建场地地下水和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基土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的腐
6、蚀性做出评价;1.2.5 提供坡体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2 -1.2.6 主要结构面(特别是软弱结构面)的类型和等级、产状、发育程度、延伸程度、闭合程度、风化程度、充填状况、充水状况、组合关系、力学属性和与临空面的关系;1.2.7 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1.2.8 对欠稳定边坡的整治及监测方案提出建议。1.3 边坡安全等级边坡 1-1剖面地段为土、岩复合边坡,边坡 2-2剖面地段为土质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表 3.2.1,本工程边坡破坏后果很严重, 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定为一
7、级。1.4 边坡工程勘察等级边坡岩土组成松散层主要为杂填土、素填土,土体强度变化大、均匀性差,岩层倾 向与坡向一致,地质环境复杂, 边 坡安全等级为一级,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 4.1.8,本工程 边坡工程勘察等级为一级。2 勘察工作2.1 工作依据2.1.1 根据我院绘制的边坡 1:500 地形图。2.1.2 国家及行业有关规范、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 年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J50123-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中国地震动
8、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3 -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2.2 工作量布置的原则2.2.1 边坡地形测绘(1:500)、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和调查(以1:500 地形图为底图)范围包括边坡所处山梁分水岭至坡脚并外延到边坡失稳后可能影响的一定范围。2.2.2 勘探线沿垂直边坡走向进行布设,选择典型剖面布置勘探线,间距在 30m 以内。2.2.3 勘探点间距根据现场地形控制在 25m 以内。2.2.4 勘探方法采用地
9、质调绘、钻探取样、标贯、动探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勘察。勘探孔的深度穿过最下一层滑面或潜在滑面,并进入稳定地层。2.3 勘探方法2.3.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与调查目的、范围为查明边坡场地地形、地貌特征、地层结构及水文地质特征等,进行1:500 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测绘和调查, 范围包括边坡所处山梁分水岭至坡脚并外延到边坡失稳后可能影响的范围。具体范围为边坡北侧现状铁路至边坡南侧现状公路,东侧以山梁为界,西侧以冲沟为界,南北长约150m,东西 宽约 200m,面积 0.03km2。勘察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2.3-1。表 2.3-1 建设用地拐点坐标拐点 X Y 拐点 X Y1 3929175.5
10、97 37642036.810 3 3929325.628 37642038.9402 3929223.775 37642109.286 4 3929291.275 37641957.860测绘内容地形地貌特征,包括宏观地形地貌(地面坡度与相 对高差、沟谷与平台)和微 观地形地貌;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4 -岩(土)体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与节理裂隙发育情况;边坡裂 缝,包括裂 缝分布、 长度、宽度、形状、力学属性及 组合形态。查明地下水的类型、补给来源、排泄条件,井、泉的分布,地表水入渗情况、产 流条件、冲刷作用和地
11、表水的流通情况。测绘方法及要求测绘方法采用布点法及追索法,观测点的定位采用 GPS 定位。观测点的布置、密度和定位按下列要求进行:在地 质构造线、地 层接触线、岩性分界 线布置地质观测点;地质观测点充分利用天然和已有的露头,当露头较少时根据具体情况布置适量的探井或探槽;地质 界线、地 质观测点的测绘精度在图上不低于 3mm。2.3.2 勘探点测设孔位及标高均采用 NTS-352 型全站仪进行实地放线测量。孔位 误差不超过0.25m ,高程 误差不超过5cm。本次勘察引 测点位置由甲方提供,其坐标及标高如下:RE04: X=3929182.247 Y=37642053.338 H=658.058
12、mRE05: X=3929945.699 Y=37642296.183 H=625.799m坐标系为 1980 西安坐标系,高程为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RE04 位置见工程地质平面图(No.01),RE05 距离场地较远。2.3.3 勘探和取样钻探采用 XY-150 型工程钻机、钻探采用 XY-150 型工程钻机、采用干法回转钻进并取土,取样器采用单动双管全断面取样器,取土规格100150mm。取土自地面下 1.0m 开始,间 隔 1.5-2.0m 取不扰动土样 1 件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5 -至孔底(变层加取),岩石取了代表性岩
13、样。2.4 室内试验本次勘察室内土工试验均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进行。2.4.1 物理性质试验所 有 不 扰 动 土 样 进 行 了 土 的 分 类 指 标 及 物 理 性 质 指 标 试 验 。试 验 项 目 主要 为 含水量、密度、比重、液限、塑限等。2.4.2 压缩固结试验所有不扰动土样均进行了压缩固结试验,固结试验压力如下表:表 2.4.2 压缩固结试验压力取 样深度(m) 最大试验压力(kPa)0.010.0 2002.4.3 抗剪强度试验选择 2#、7#、11#钻孔部分土样进行天然含水量及饱和含水量条
14、件下的固结快剪试验(cq)。2.4.4 土易溶盐分析对 2#钻孔 5.0m、7#钻孔 6.0m 处所取土样进行了土易溶盐分析。2.4.5 岩芯抗压强度试验所 取 泥 岩 岩 芯 试 样 进 行 了 天 然 含 水 量 单 轴 抗 压 强 度 试 验 。2.5 完成工作量本次勘察主要完成工作量见表 2.5-1。完成勘探点 11 个,其中取土钻孔4 个,深度为 10.030.0m;标贯孔 5 个,深度 为 10.028.0m;鉴别孔 2 个,深度为 10.0、23.1m。合 计钻 探总进尺 211.10m,共采取不扰动土样 10 件,扰动土样 2 件,岩石试样 10 件。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
15、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6 -各 勘 探 点 类 型 、深 度 及 平 面 位 置 详 见 工程地质平面图( No.01),勘探 点 完成工作量详见勘探点一览表(表 2.5-2)。表 2.5-1 完成工作量一览表序号 勘察工作内容 单位 完成工程量1 1:500 地形测量 km2 0.032 1:200 剖线测量 km 0.1763 鉴别孔 m/孔 33.10/24 取土钻孔 m/孔 80.0/44 标准贯入试验孔 m/孔 98.0/55 地质调绘面积 km2 0.036 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试验 组 107 岩芯抗压强度试验 组 108 土易溶盐分析 件 29 标准贯
16、入试验 次 1510 动力触探试验 m 12.5表 2.5-2 勘探点一览表坐标 取样件数 标贯 动探勘探点编号勘探点类型 X Y孔口标高(m)勘探深度(m)不扰动(件)扰动(件)岩样(件) (次) (m)水位1 标贯试验孔 3929218.15 37642026.24 657.46 20.00 4 2.0 未见2 取土钻孔 3929231.02 37642019.21 657.12 30.00 2 5 未见3 标贯试验孔 3929247.94 37642010.28 650.00 20.00 3.1 未见4 取土钻孔 3929263.91 37642001.77 642.91 15.00 2
17、 未见5 标贯试验孔 3929286.68 37641989.63 631.41 10.00 1.8 未见6 标贯试验孔 3929209.27 37642070.79 658.16 20.00 5 1.7 未见7 取土钻孔 3929225.87 37642062.00 657.43 25.00 6 3 未见8 标贯试验孔 3929243.74 37642052.19 656.61 28.00 6 3.9 未见9 鉴别孔 3929260.13 37642043.58 650.00 23.10 未见10 鉴别孔 3929277.13 37642034.45 635.00 10.00 未见11 取土
18、钻孔 3929293.92 37642025.85 632.07 10.00 2 2 未见合计 211.10 10 2 10 15 12.53 自然地理概况3.1 交通位置阳 城 县 位 于 山 西 省 东 南 端 ,阳 城 地 处 太 岳 山 脉 东 支 ,中 条 山 东 北 ,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7 -太 行 山 以 西 ,沁 河 中 游 的 西 岸 。地 理 坐 标 在 东 经 112一 11237,北 纬35123540之 间 。县 境 南 北 长 约 54 公 里 ,东 西 宽 约 53 公 里 。阳 城 县东 与 晋 城 市
19、 郊 区 为 界 ,北 与 沁 水 县 为 邻 ,西 南 与 垣 曲 县 接 壤 ,南 与 河 南省 济 源 市 相 连 。勘察区位于阳城县北留镇,交通便利。3.2 区域地形、地貌阳城县境的东部、南部山体属太行山南支;西部、西南部山体属中条山支脉;北部山体属太岳山脉。总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北部高而中间低,西北部高而东南低。北部地区由砂页岩组成,由于风化剥蚀作用,形成山梁平坦、山坡平缓、河谷宽阔的地形,山顶高程一般为 1000m 左右,相对高差 100500m ,属剥蚀中低山区。东部地区沿晋获断裂带山脊隆起呈串珠状分布,山顶高程约1000m,相对 高差约 500m,属剥蚀溶蚀中低山区。西南
20、部由元古界安山岩、石英砂岩等组成,地势高耸,切割强烈,山坡较陡,最高峰舜王坪海拔2321.8m,相 对高差 1000m 左右,属剥蚀侵蚀中高山区。南部地区由寒武奥陶系灰岩组成,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高程为 10001800m,相对高差100800m,属剥蚀溶蚀中山区。中部丘陵区高程为 500800m ,相对高差100300m,河谷地段地形切割强烈,河流堆 积阶地不发育或零星发育,第四系堆积厚度一般不大于 20m。3.3 气象、水文3.3.1 气象阳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较为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受东南亚季风气候影响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气流控制,雨雪稀少寒冷。据
21、阳城县气象站观测资料,阳城县多年平均(19562005 年)气温为 11.7,最高气温 40.2,最低气温-24,无霜期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8 -为 180 天左右;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 1930.5mm(20cm 蒸发皿);多年平均降雨量 610mm,最大年降水量 为 852.2mm(1958 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35.2mm(1965 年),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68 月份,占全年的 60%以上;多年平均日照时间 2481.5h。年主导风向明显,春夏多为东南风,秋冬多为西北风。3.3.2 水文阳城县河流均属黄河水系,西起索泉岭,
22、东至三盘山为一地表分水岭。分水岭以北的河流呈树网状收敛于沁河,主要有获泽河、芦苇河及西冶河。分水岭以南的河流穿越于深山沟壑间,坡陡流急,暴涨暴落,属暴雨型山区河流,均进 入河南省汇入黄河,主要河流有次滩河,盘亭河、南门河,秋川河、石圈河、蟒河等六条小河。勘察区附近无河流分布。4 区域地质概况4.1 地层岩性阳城县地层发育较为齐全,由老至新有前寒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及第四系地层。4.1.1 前寒武系前寒武系主要分布于阳城县小圈坪、杨柏、横河、桑圆河、李疙瘩一带,包括太古界、下元古界及长城系地层,主要岩性为砂岩、片麻岩等,为区域盖层的基底。4.1.2 寒武系()下统(1 )分布于阳
23、城县口河、秋川河、蟒河一带,主要发育馒头组,为一套潮坪环境形成的灰岩、砂泥岩组合,厚度为 5060m,与下伏长城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9 -中统(2 )分布于阳城县口河、下槐树、后老龛、蟒河及沁河下游一带,毛庄徐庄组为一套碳酸盐岩鲕粒、潮坪环境形成的灰岩、泥岩组合,厚度125155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张夏组为 一套局限开阔台地沉积环境形成的碳酸盐岩地层,底部为薄层状泥质灰岩夹页岩,下部为微晶灰岩,上部为厚层状鲕粒灰岩、鲕粒白云质灰岩,近顶部为鲕粒白云岩,厚度一般为 110200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上统(
24、3 )分布于阳城县下槐庄、寨凹、南门河、蟒河及沁河下游一带,包括崮山组、 长山组 和凤山组,为一套局限台地、台地潮坪沉积环境形成的碳酸盐岩白云岩化地层,厚度为 163208m,与下伏地 层呈整合接触。4.1.3 奥陶系(O)下统(O 1)奥陶系下统以冶里组(O 1y)为主,分布于阳城 县下槐庄、南门河、蟒河及沁河下游一带,岩性为厚层状细晶白云岩、泥质白云岩、燧石白云岩,厚度 2839m,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中统(O 2)主要分布于阳城县后庄、董封、窑河、 凤山岭一带。有下马家沟组(O 2x);上马家沟组(O 2s);峰峰组(O 2f)。阳城县境广泛分布的石炭系、二叠系及第四系地层,主要包括石
25、炭系(C)太原 组 、山西 组地 层,二叠系( P)上、下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地层,三叠系(T)刘家沟组、和尚沟组和二马营组地层,以及第四系(Q )大墙组、离石组、马兰组、峙峪 组及汾河组地层。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0 -4.2 地质构造与地震4.2.1 地质构造阳城县地处吕梁太行断块与豫皖断块交接地带,以横河深断裂和晋获大断裂为界,东部属太行山块隆,西部属沁水断坳,总体倾向北西,倾角 412,以单斜构造为主,局部发育宽缓波状褶皱;西南部属中条山块隆,出露地层为前寒武系地层。区内构造发育,主要构造形迹有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三组,属于燕
26、山期以来构造。4.2.2 地震据有史料记载以来,本区未发生过强烈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15)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勘察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对应 地震基本烈度为度。4.3 水文地质条件4.3.1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规律阳城县境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及其分布埋藏和运动条件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气象水文等因素制约,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按含水介质类型可以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层间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及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四大类。第四系孔隙水第四系孔隙水的埋
27、藏和分布与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有关,区内第四系全新统地层分布面积不大,主要沿沁河,芦苇河,获泽河,涧河等河床呈条带状分布。含水层由砂砾石组成,一般为 510m,赋存于其中的孔隙水除接受大气降水和河水补给外,往往还接受河谷两侧基岩地下水的补给,其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1 -富水程度与含水层厚度和岩性有关,矿化度常小于 500mg/L,属 HCO3-CaMg 及 HCO3SO4-CaMg 型水。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阳城县的中部地区,主要含水层是厚层砂岩,受其间所夹泥岩,页岩影响,因此多为层状含水系统。其富水性强弱主要取决于裂隙和岩
28、溶的发育程度及其埋藏条件。该类水水量,水位随季节变化。裂隙水动态随季节性变化,水质类型一般为 HCO3SO4-CaMg 型、HCO 3-Ca 型水,受采煤排水影响,个别为 SO4HCO3-CaMg 型水,总硬度 232.05357mg/L,pH值 7.17.6, 矿化度 300500mg/L 。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层间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主要分布在阳城中北部地区,以层间石灰岩的岩溶裂隙水为主,砂页岩裂隙水次之,含水岩组主要为石炭系太原组底部的 K1 及 K2 灰岩,厚度一般为 1214m,其下部的煤层和页岩起着相 对隔水作用,对地下水运动及富集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裂隙水动态随季节性变化,水质类型一
29、般为HCO3SO4-CaMg 型、HCO 3-Ca 型水,受采煤排水影响,个别为 SO4HCO3-CaMg 型水,总硬度 232.05357mg/L ,pH 值 7.17.6,矿化度300500mg/L。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中寒武 统岩溶裂隙含水岩组:该含水岩组分布于县域的南部,主要由张夏组灰岩、 鲕状灰岩组成,总厚度 235355m。水质类型为 HCO3-CaMg型水,矿化度 290mg/L。中奥陶 统岩溶裂隙含水岩组:奥陶系中统碳酸盐岩含水岩组为阳城县最重要的含水岩组,总厚度 306440m,分布广泛,岩性以灰岩为主,质地较纯,岩溶 发育,多见溶洞、漏斗、 悬谷、落水洞及溶蚀洼地等,
30、其富水性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2 -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不均一。4.3.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补、径、排条件较简单, 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其次为河流侧向补给及灌溉回归水补给;排泄方式则以人工开采及潜水蒸发为主。碎屑岩类裂隙水由二叠系砂岩、石炭系砂岩、泥岩夹灰岩组成的山地,地层平缓,含水层与隔水层相间分布,在接受降水补给以后,一部分补给到风化裂隙带,一部分补给下部岩溶水,其它以裂隙下降泉的形式流出地表,形成基流。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层间岩溶裂隙水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岩性为砂岩及灰岩,主要接受
31、大气降水和上覆含水层补给,排泄方式以小泉小水为主,目前状态下,以采煤排水为主要排泄方式。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阳城县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属延河泉域岩溶水系统。延河泉域岩溶水系统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具有独立的补、径、排系统延河泉域岩溶水系统。5 勘察区工程地质条件5.1 地形地貌勘察区原地貌属于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后经过人工回填形成现状地形地貌,地表植被不发育,以杂草、灌木 为主。 该段边坡地貌形态呈陡坡状,坡面为陡坡,坡面坡度为 2340, 边坡走向 为东南- 西北向,总体倾向332;坡 顶地形基本平坦,地面标高大体介于 656658m 之间;坡脚标高大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
32、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3 -体介于 631632m 之间,局部受到铺设供热管道人工开挖形成凹坑,坑底标高在 627.5m 左右。整个勘察区高差在 30.5m 左右。边坡整体地形、地貌特点见图 5.1。图 5.1 边坡整体地形地貌(镜向北)5.2 地层时代及成因类型根据野外调查及钻探揭露的地层和堆积物沉积韵律特征,结合室内土工试验及成因类型,地层由新到老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 42ml),二叠系下统(P 1)沉积岩。岩性主要由素填土、杂填土、泥岩等组成。5.3 边坡岩土构成及岩性特征根据外业掘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在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岩土可划分为 3 层,
33、现依层序分述如下: 1层:杂填土(Q 42ml)杂色,物质成分包括砖块、混凝土桩头、灰渣、炉渣、塑料袋等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结构松散,土质不均,回填 时间 久远。勘探揭露厚度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4 -2.58.2m。第 2层:素填土(Q 42ml)褐红色,岩性主要为粉质黏土,含云母、氧化铁、氧化铝、大量泥岩碎块、少量砖屑、零星砖块等,可塑,干 强度及韧性中等,具中压缩性,土质不均,回填时间久远。勘探揭露厚度 5.313.0m。第层:泥岩(P 1)灰色,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强风化,岩芯破碎,质量基本等级为级,
34、RQD 在 510 。第层 :泥岩(P 1)灰色,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中风化,岩芯较破碎,岩芯多呈短柱状,一般柱长 515cm,最长 20cm,质量基本等级为级, RQD 在 2550。以上各层空间展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No.02No.3 )及钻孔柱状图(No.4No.6)。5.4 勘察区地质构造特征勘察区地质构造简单,地层基本呈一单斜构造,岩层产状 532,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勘察区及其附近未发现断层、强烈褶曲及岩浆活动。裂隙构造在滑坡区较发育,是区内主要结构面之一。根据对边坡周边出露的二叠系下统(P 1)泥岩中的 节 理裂隙的统计结果,泥岩中主要发育有 14
35、566、28 74两 组优势构造节理,均属于压性构造裂隙,呈闭合状,其中 14566裂隙条数平均 为 3 条/m,裂隙无胶结, 结合一般,贯通性好;2874裂隙条数平均为 4 条/m ,裂隙无胶结,结合一般,贯通性好。岩层基本为薄层状构造,在构造节理和风化裂隙的共同作用下,边坡岩体结构较破碎,边坡岩体类型为类。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5 -5.5 勘察区水文地质特征本次勘察勘探点均未揭露地下水,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6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分析6.1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原则 对沉积时代相同的层位具有相同工程特性的指标作
36、为同一工程地质统计单元体。 单元体中透镜体指标不参与统计,对过于离散及有明显异常的指标统计时舍去。 各项指标统计值 一般提供范围值、算 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及统计频数,若子样少于 6 个,只提供范围值、算术平均值及统计频数。6.2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分析与选用本次勘察所取探井土样质量等级达到级,在选用各项指标时应根据指标性质,按不利组合进行选用,当统计子样大于等于 6 时,采用下式对平均值进行修正后作为标准值使用;当统计子样小于 6 时,采用最大或最小平均值或根据经验进行修正后使用。修正公式如下: 2678.40.1nSmk式中: k 岩土指标标准值;m岩土指标平均值;s统计修正
37、系数;n统计频数;变异系数;按不利组合取“+” 号或“-”号。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6 -统计修正系数也可按经验采用。6.3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结果6.3.1 各层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附件检测试验报告(土工试验),检测报告(岩样),土体分层统计结果见表 6.3.1。6.3.2 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分层统计结果见表 6.3.2。6.3.3 岩石抗压强度指标分层统计结果见表 6.3.3。表 6.3.1 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分层统计结果表层序名项 称目含 水量 (%)湿 密 度0(g/cm3)干 密 度d(g/cm3)孔 隙比e饱
38、和 度Sr(%)压 缩系 数0.1-0.2(Mpa-1)压缩模量ES0.1-0.2(Mpa)液限WL(%)塑限WP(%)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最大值 24.3 1.98 1.62 0.797 90.7 0.36 8.81 30.7 18.1 12.6 0.59最小值 20.1 1.84 1.51 0.675 74.8 0.19 4.98 28.3 17.0 10.9 0.24平均值 22.3 1.92 1.57 0.725 83.5 0.30 5.98 29.0 17.4 11.6 0.43标准差 1.27 0.04 0.03 0.04 6.23 0.06 1.38 0.75 0.35 0.
39、51 0.13变异系数 0.057 0.023 0.021 0.050 0.075 0.190 0.231 0.026 0.020 0.044 0.298 2统计频数 8 8 8 8 8 8 8 8 8 8 8表 6.3.2 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分层统计结果表层序试验方法测试项目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变异系数 频数标准值c(kPa) 52.2 29.6 39.5 7.77 0.197 8 34.3天然固结快剪 (度) 20.1 16.1 18.6 1.19 0.064 8 17.8c(kPa) 35.1 20.1 26.6 5.23 0.197 9 23.3 2 饱和固结快剪 (度) 1
40、9.5 15.7 17.8 1.14 0.064 9 17.1表 6.3.3 岩芯单轴抗压强度指标统计结果表层序 状态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 频数 标准值泥岩(中风化) 天然 7.28 3.35 5.72 1.32 0.231 10 4.94单位:MPa6.4 边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边坡稳定性计算所采用的岩土参数是根据土工试验结果、现场调查的自然边坡形态及稳定性、经验类比等综合确定。6.4.1 边坡岩土重度值的确定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7 -边坡土体天然重度采用室内试验指标统计平均值,饱和重度采用计算值(饱和度按
41、 100%),岩石及杂填土的重度采用 经验数值,参数见表 8.4-1。6.4.2 抗剪强度指标的确定岩质边坡岩体较破碎,结构面结合一般,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 4.1.4,岩体类型定为类 ,岩体及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标准值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 4.3.4、表 4.3.1 并结合地区经验值综合确定。边坡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系根据土工试验结果、现场调查的自然边坡形态及稳定性, 结合经验值综合确定。综上所述,在室内试验参数统计分析、经验类比和反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建议值详见表 6.4-1。表 6.4-1 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
42、表 天然抗剪强度 饱和抗剪强度岩土层名称 天然重度(kN/m3) 饱和重度(kN/m3) 粘聚力 c(kPa)(等效)内摩擦角 (度)粘聚力 c(kPa)(等效)内摩擦角 (度)杂填土 20.0 21.0 15 25 10 24素填土 19.2 20.0 28 20 20 18强风化泥岩 23.0 24.0 - 45 42中风化泥岩 24.0 25.0 - 55 50532 40 27 10 2314566 40 27 10 232874 40 27 10 237 场地岩土综合分析评价7.1 天然地基土承载力评价本次勘察各层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fak 系根据室内土工 试验、原位测试结果,并
43、结合本地区建筑经验综合考虑确定,建议结果见表 7.1。表 7.1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层序 岩性 建议值 (kPa)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8 -1 杂填土 70 2 素填土 80 强风化泥岩 200 中风化泥岩 6007.2 岩土的腐蚀性根据本次勘察所取 2#钻孔 5.0m、7#钻孔 6.0m 处地基土易溶盐分析试验结果,按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 001)(2009 年版) 及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4-258-2008)附录 G判定,所取探井土样腐蚀性评价场地环境类别确定为类,腐蚀性判定结果见表 7.2-
44、1 7.2-3。表 7.2-1 按环境类型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结果表SO42-(mg/kg)孔号SO42含量(mg/kg)Mg2+(mg/kg) 干 湿 交 替 无干湿交替Mg2+评价结果NH4+评价结果2# 201.537 13.424 微 微 微 微7# 195.368 24.611 微 微 微 微表 7.2-2 按地层渗透性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腐蚀性评价结果表孔号 PH 值 PH 值评价结果2# 7.9 微7# 7.9 微表 7.2-3 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腐蚀性评价结果表孔号 Cl含量(mg/ kg ) 评价 结果2# 100.306 微7# 100.706 微综合上表结果
45、,边坡土体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土的腐蚀性试验结果详见附件 1检测试验报告(土工试验)。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19 -8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8.1 边坡稳定性宏观分析本次勘察的边坡 1-1剖面地段属于土岩复合边坡,2-2 剖面地段属于土质边坡。1-1剖面地段,自然 边坡坡向 332,坡面坡度 23左右, 下覆基岩面坡度 6 19,地表未发现 滑塌、裂 缝等不良地 质现象。表层为杂填土,下部为基岩,植被不发育。岩层产状 532,根据节 理产状统计, 边坡岩层主要发育有两组构造节理:第 1 组(J1)、倾向 145
46、,倾角 66;第 2 组(J2)、倾向 28,倾角 74。根据 节理裂隙 调查,结合边坡倾向,作出节理赤平投影图,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如下:图 8.1 赤平投影图根据节理产状赤平投影图分析,边坡岩层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同,岩层倾角大于基岩面坡角,为基本稳定结构;节理 1(J1)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反,为稳定结构;节理 2(J2)倾向与坡面倾向相同,岩层倾角大于基岩面坡角,为基本稳定结构。岩 质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表层杂填土有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20 -2-2剖面地段,自然 边坡坡向 332,坡面坡度 3540, 下覆基
47、岩面坡度 9 28,受管道施工开挖坡脚影响,地表发育有 3 条平行边坡走向的裂缝(编号为分别为 L1、L2、L3,具体位置见工程地质平面图)。L1 裂缝宽10cm20cm,延伸 长度 约 65m,裂缝走向 56;L2 裂缝宽 5cm15cm,延伸长度约 24m,裂缝走向 56;L3 裂缝宽 1cm 5cm,延伸长度约 25m,裂缝走向 51。其中 L1 裂缝有明显错落,错落高度在 10 cm50cm,其余裂缝错落不明显,呈 现出中间裂缝和错落大,两端裂缝和错落逐渐变小以至尖灭的特征。调查发现 的滑坡裂缝从力学性质上分析均为张拉裂缝,边坡两侧及前缘未发现滑动痕迹,说明该边坡处于蠕变变形阶段,滑面
48、尚未贯通,边坡稳定性较差。裂 缝见图 8.28.7。图 8.2 L1 裂缝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21 -图 8.3 L1 裂缝走向图 8.4 L2 裂缝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22 -图 8.5 L2 裂缝走向图 8.6 L3 裂缝阳城县城镇集中供热管线北留边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山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 23 -图 8.7 L3 裂缝走向8.2 边坡稳定性计算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地质结构、地下水及地形地貌等;外在因素包括:人类工程活动、地震、降雨等。边坡 稳定性分析定量计算 结果是边坡稳定性预测评估的主要依据。结合本次勘察场地边坡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此处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工程活动(开挖坡脚),降雨。边坡的稳定性计算主要依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对土质边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