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第二部分 建筑工程第一章 模板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1、轴线位移现象:混凝土浇筑后拆除模板时,发现柱、墙实际位置与建筑物轴线位置有偏移。防治措施:(1)模板轴线测放后,组织专人进行技术复核验收,确认无误后才能支模;(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可靠的限位措施,如采用现浇楼板混凝土上预埋短钢筋固定钢支撑,以保证底部位置准确;(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及稳定性;(5)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
2、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6)混凝土浇筑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筑高度应严格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的范围内。2、标高偏差现象:测量时,发现混凝土结构层标高及预埋件、预留孔洞的标高与施工图设计标高之间有偏差。防治措施:(1)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竖向模板根部须做找平;(2)模板顶部设标高标记,严格按标记施工;(3)建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 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测,以防止累计误差,当建筑高度超过 30m 时,应另设标高控制线,每层标高张测点应不少于 2 个,以便复核;(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在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筑混凝土时,
3、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与模板;(5)楼梯踏步模板安装时应考虑装修层厚度。3、接缝不严现象:由于模板间接线不严有间隙,混凝土浇筑时产生漏浆,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严重的出现孔洞、露筋。防治措施:(1)翻样要认真,严格按 1/101/50 比例将各分部分项细部翻成详图,详细编注,经复核无误后认真向操作工人交底,强化工人质量意识,认真制作定型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模板和拼装;(2)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3)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筑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4)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外变形,要及时修整平直;(5)钢模板间嵌缝措
4、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6)梁、桩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要严密(必要时缝间加双面胶纸) ,发生错位要校正好。4、模板未清理干净现象:模板内残留木板、浮浆残渣、碎石等建筑垃圾,拆模后发现混凝土中有缝隙,且有垃圾夹杂物。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板内垃圾;(2)在封模前,派专人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3)墙柱根部、梁柱接头外预留清扫孔,预留孔尺寸100mm100mm,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严。5、模板支撑选配不当现象:由于模板支撑系选配和支撑方法不当,结构混凝土浇筑时产生变形。防治措施:(1)模板支撑系统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模板来
5、选配,以便相互协调配套。使用时,应对支承系统进行必要的验算和复核,尤其是支柱间距应经计算确定,确定,确保模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2)木质支撑体系如与木模板配合,木支撑必须钉牢楔紧,支柱之间必须加强拉结连紧,木支柱脚下用对拔木楔调整标高并固定,荷载过大的木模板支撑体系可采用枕木堆塔方法操作,用扒钉固定好;(3)钢质支撑体系其钢楞和支撑的布置形式应满足模板设计要求,并能保证安全承受施工荷载,钢管支撑体系一般宜扣成整体排架式,其立柱纵横间距一般为 1m 左右(荷载大时应采用密排形式) ,同时应加设斜撑和剪力撑;(4)支撑体系的基底必须坚实可靠,竖向支撑基底如为土层时,应在支撑
6、底铺垫型钢或脚手板等硬质材料;(5)在多层或高层施工中,应注意逐层加设支撑,分层分散施工荷载。侧向支撑必须支顶牢固,拉结和加固可靠,必要时应打入地锚或在混凝土中预埋铁件和短钢筋头做撑脚。第二章 钢筋安装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1、 柱子外伸钢筋错位现象:下柱外伸钢筋从柱顶甩出,由于位置偏离设计要求过大,与上柱钢筋搭接不上。预防措施:(1)在外伸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安设好,然后用样、铁卡或木方卡好固定;浇筑混凝土前再复查一遍,如发生移位,则应矫正后现浇筑混凝土;(2)注意浇筑操作,尽量不碰撞钢筋;浇筋过程中由专人随时检查,及时校核改正。2、露筋现象:混凝土结
7、构构件拆模时发现其表面有钢筋露出。预防措施: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可采用进有铁丝的垫块,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同时,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需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挤牢垫块;竖立钢筋虽然用埋有铁丝的垫块垫着,垫块丝与钢筋绑在一起却不能防止它向内侧倾倒,因此需用铁丝将其拉向模板挤牢,以免解决露筋缺陷的同时,使得保护层厚度超出允许偏差。此外,钢筋骨架如果是在模外绑扎,要控制好它的总外尺寸,不得超过允许偏差。3、箍筋间距不一致现象:按图纸上标注的箍筋间距绑扎梁的钢筋骨架,最后发现末一个间距与其他间距不一致,或实际所用箍筋数量与钢筋材料表上的数量不符。预防措施:根据构件配筋情况,预先算好箍筋
8、实际分布间距,供绑扎钢筋骨架时作为依据。4、钢筋遗漏现象:在检查核对绑扎好的钢筋骨架时,发现某号钢筋遗漏。预防措施:绑扎钢筋骨架之前要基本上记住图纸内容,并按钢筋材料表核对配料单和料牌,检查钢筋规格是否齐全准确,形状、数量是否与图纸相符;在熟悉图纸的基础上,仔细研究各号钢筋绑扎安装顺序和步骤;整个钢筋骨架绑完后,应清理现场,检查有没有某号钢筋遗留。第三章 混凝土一般质量通病及其防治1、麻面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与麻点,形成粗糙面,影响外表美观,但无钢筋外露现象。预防措施: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1)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
9、应浇水充分湿润,并清扫干净;(3)模板拼缝应严密,如有缝隙,应用油毡纸、塑料条、纤维板或腻子堵严;(4)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要均匀,并防止漏刷;(5)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排除气泡为止;(6)拆模不应过早。2、露筋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裸露在表面,没有被混凝土包裹。预防措施:(1)浇筑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如设计图中未注明时,可参照下表的要求执行: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mm)混凝土强度等级环境与条件 构件名称低于 C25 C25 至 C30 高于 C30板、
10、墙、壳 15 15 15室内正常环境梁和柱 25 25 25板、墙、壳 35 25 15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梁和柱 45 35 25有垫层 35 35 35无垫层 基础 70 70 70注:1轻骨料混凝土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场标准轻骨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的规定。2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 10mm。3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0mm;梁柱中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15mm。(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石子最大颗粒尺寸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 3/4。截面较小钢筋较密的部位,宜用细石混凝土浇筑
11、;(3)混凝土应保证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4)浇筑高度超过 2m,应用串筒或溜槽下料,以防止离析;(5)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6)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直径较小或带刀片的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振动棒进行振捣;保护层处混凝土要仔细振捣密实;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踏或脱扣等应及时调直纠正;(7)拆模时间要根据试块试压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损坏棱角。3、缝隙、夹层现象: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或夹杂物,使结构的整体性受到破坏。预防措施:(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后浇缝表面;接缝外的锯屑、木块、泥土,砖块等杂物必须彻底清除
12、干净,并将接缝表面洗净;(2)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 2m 时,应设串筒或溜槽下料;(3)在施工缝或后浇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浇筑柱、梁、楼板、墙、基础等,应连续进行,如间歇时间超过下表的规定,则按施工缝处理,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于 1.2MPa 时,才允许继续浇筑;混凝土运输、浇筑和间歇的允许时间(min)气温项次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 25C 高于 25C1 不高于 C30 210 1802 高于 C30 180 150注:当混凝土中掺有促凝或缓凝型外加剂时,其允许时间应根据试验结果确定。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如接缝时间超过上表规定的时间,可采取对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
13、以提高接缝的强度和密实度。方法是对先浇筑的混凝土终凝前后(46h)再振捣一次,然后再浇筑上一层混凝土;3) 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4) 接缝处浇筑混凝土前应铺一层水泥浆或浇 510mm 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 1015cm 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良好接合,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振捣使之密实。混凝土施工缝处理方法与抗拉强度关系如下表所列;施工缝处理方法与抗拉强度的关系参考表(无接缝的混凝土抗拉强度为 100)名称 处理方法 抗拉强度百分 率(%)不除去旧混凝土上的水泥薄膜(浮浆) 45水平
14、缝铲去约 1mm 浮浆,直接浇筑新混凝土 77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铲去约 1mm 浮浆,施工缝上铺水泥浆 93铲去约 1mm 浮浆,施工缝上铺水泥砂浆 96铲去约 1mm 浮浆,施工缝上铺水泥浆,约 3h 后再振一次 100用水冲洗接槎 60接槎面浇水泥砂浆或素水泥浆 80铲去约 1mm 浮浆,浇素水泥浆或砂浆 85铲平接槎凹凸处,浇素水泥浆或砂浆 90垂直缝接槎面浇水泥砂浆或素水泥浆,在混凝土塑性状态最晚期(约 36h)再振捣 1005)在模板上沿施工缝位置通条开口,以便于清理杂物和冲洗。全部清理干净后,再将通条开口封板,并抹水泥浆或减石子混凝土砂浆,再浇筑混凝土。(4)承受动力
15、作用的设备基础,施工缝要进行下列处理:1) 标高不同的两个水平施工缝,其高低结合处应留成台阶形,台阶的高宽比不得大于 1.0;2) 垂直施工缝处应加插钢筋,其直径为 1216mm,长度为 500600mm,间距为 500mm,在台阶式施工缝的街面也应补插钢筋;3) 施工缝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在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用水冲洗干净,湿润后在表面上抹 1015mm 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一声能水泥砂浆。4、凹凸、鼓胀现象:柱、墙、梁等混凝土表面出现凹凸和鼓胀,偏差超过允许值。预防措施:(1)模板支架及墙模板斜撑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结构不发生下沉。如为湿陷性黄土地基,应有
16、防水措施,防止浸水面造成模板下沉变形;(2)柱模板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柱箍,底部混凝土水平侧压力较大,柱箍还庆适当加密;(3)混凝土浇筑前应仔细检查模板尺寸和位置是否正确,支撑是否牢固,穿穿墙螺栓是否锁紧,发现松动,应及时处理;(4)墙浇筑混凝土应分层进行,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厚度为 50cm,然后均匀振捣;上部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大于 1.0m,防止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5)为防止构造柱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鼓胀,应在外墙每隔 1m 左右设两根拉条,与构造柱模板或内墙拉结。第四章 砖砌体工程一般质量通病及防治1、砂浆强度不稳定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现象:砂浆强度的波动性较大,匀质性差
17、,其中低强度等级的砂浆特别严重,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的情况较多。预防措施:(1)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结合现场材质情况进行试配,试配时应采用重量比,在满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强度。如低强度等级砂浆受单方水泥预算用量的限制而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应适当调整水泥预算用量;(2)建立施工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以保证计量的准确性;(3)砂浆搅拌加料顺序为:用砂浆搅拌机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叶片和砂子搓动,将塑化材料打开(不见疙瘩为止) ,再投入其余的砂子和全部水泥。用鼓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制砂浆,应配备一台抹灰用麻刀机,先将塑化材料搅成稀粥状,再投入搅拌
18、机内搅拌。人工搅拌应有拌灰池,先在池内放水,并将塑化材料打开到不见疙瘩,另在池边干拌水泥和砂子至颜色均匀时,用铁铣将拌好的水泥砂子均匀撒入池内,同时用三刺铁扒动,直到拌合均匀;(4)试块的制作、养护和抗压强度取值,应按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90)的规定执行。2、砖缝砂浆不饱满,砂浆与砖粘结不良现象:砌体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 80%;竖缝出现瞎缝,特别是空心砖墙,常出现较多的透明缝;砌筑清水墙采取大缩口铺灰,缩口缝深度甚至达20mm 以上,影响砂浆饱满度。砖在砌筑前未浇水湿润,干砖上墙,或铺灰长度过长,致使砂浆与砖粘结不良。防治措施:(1)改善砂浆和易性是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提
19、高粘结强度的关键;(2)改进砌筑方法。不宜采取铺浆法或摆砖砌筑,应推广“三一砌砖法” ,即使用大铲,一块砖、一铲灰、一挤揉的砌筑方法;(3)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必须控制铺浆的长度,一般气温情况下不得超过750mm,当施工期间气温超过 30C 时,不得超过 500mm;(4)严禁用干砖砌墙。砌筑前 12d 应将砖浇湿,使砌筑时烧结普通砖和多孔砖的含水率达到 10%15%;灰砂砖和粉煤灰砖的含水率达到 8%12%;(5)冬期施工时,在正温度条件下也应将砖面适当湿润后再砌筑。负温下施工无法浇砖时,应适当增大砂浆的稠度。对于 9 度抗震设防地区,在严冬无法浇砖情况下,不能进行砌筑。3、墙体留槎形式不符
20、合规定,接槎不严现象:砌筑时不按规范执行,随意留直槎,且多留置阴槎,槎口部位用砖渣填砌,留槎部位接槎砂浆不严,灰缝不顺直,使墙体拉结性能严重削弱。防治措施: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1)在安排施工组织计划时,对施工留槎应作统一考虑。外墙大角尽量做到同步砌筑不留槎,或一步架留槎,二步架改为同步砌筑,以加强墙角的整体性。纵横交接处,有条件时尽量安排同步砌筑,如外脚手砌纵墙,横墙可以与此同步砌筑,工作面互不干扰。这样可尽量减少留槎部位,有利于房屋的整体性;(2)执行抗震设防地区不得留直槎的规定,斜槎宜采取 18 层斜槎砌法,为防止因操作不熟练,使接槎处水平缝不直,可以加立小皮数杆。清水墙留槎
21、,如遇有门窗口,应将留槎部位砌至转角门窗口边,在门窗口框边立皮数杆,以控制标高;(3)抗震设防地区,当留斜槎确有困难时,应留引出墙面 120mm 的直槎,并按规定设拉结筋,使咬槎砖缝便于接砌,以保证接槎质量,增强墙体的整体性;(4)应注意接槎的质量。首先应将接槎处清理干净,然后浇水湿润,接槎时,槎面要填实砂浆,并保持灰缝平直;(5)后砌非承重隔墙,可于墙中引出凸槎,对抗震设防地区还应按规定设置拉结钢筋,非抗震设防地区的 120mm 隔墙,也可采取在墙面上留榫式槎的作法。接槎时,应在榫式槎洞口内先填塞砂浆,顶皮砖的上部灰缝用大铲或瓦刀将砂浆塞严,以稳固隔墙,减少留槎洞口对墙体断面的削弱;(6)外
22、清水墙施工洞口(竖井架上料口)留槎部位,应加以保护和遮盖,防止运断小车碰撞槎子和撒落混凝土、砂浆造成污染。为使填砌施工洞口用砖规格和色泽与墙体保持一致,在施工洞口附近应保存一部分原砌墙用砖,供填砌洞口时使用。4、大梁处的墙体裂缝现象:大梁底部的墙体(窗间墙) ,产生局部竖直裂缝。预防措施:(1) 有大梁集中荷载作用的窗间墙,应有一定的宽度(或加垛) ;(2) 梁下应设置足够面积的现浇混凝土梁垫,当大梁荷载较大时,墙体尚应考虑横向配筋;(3) 对宽度较小的窗间墙,施工中应避免留脚手眼。第五章 屋面工程第一节 屋面找平层1、找坡不准、排水不畅现象:找平层施工后,在屋面上容易发生局部积水现象,尤其在
23、天沟、檐沟和水落口周围,下雨后积水不能及时排出。防治措施:(1)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设计中应正确处理分水、排水和防水之间的关系。平屋面宜由结构找坡,其坡度宜为 3%;当采用材料找坡时,宜为 2%。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2)天沟、檐沟的纵向度不应小于 1%;沟底水落差不得超过 200mm;水落管内径不应小于 75mm;1 根水落管的屋面最大汇水面积宜小于 200m。(3)屋面找平屋施工时,应严格按设计坡度拉线,并在相应位置上设基准点(冲筋)。(4)屋面找平层施工完成后,对屋面坡度、平整度应及时组织验收。必要时可在雨后检查屋面是否积水。(5)在防水层施工前,应将屋面垃圾与落叶等杂物
24、清扫平净。2、找平层起砂、起皮现象:找平面层施工后,屋面表面出现不同颜色和分布不均的砂粒,用手一搓,砂子就会分层浮起;用手击拍,表面水泥胶浆会成片脱落或有起皮、起鼓现象;用木锤敲击,有时还会听到空鼓的哑声;找平层起砂、起皮是两种不同的现象,但有时会在一个工程中同时出现。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结构或保温层的标高,确保找平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2)在松散材料保温层上做找平层时,宜选用细石混凝土材料,其厚度一般为 3035mm,混凝土强度等级应大于 C20。必要时,可在混凝土内配置双向b4200mm 的钢筋网片。(3)水泥砂浆找平层宜采用 1:2.251:3(水泥:砂)体积配合比,水泥强度等级不
25、低于 32.5 级;不得使用过期和受潮结块的水泥,砂子含水量不应大于5%。当采用细砂骨料时,水泥砂浆配合比宜改为 1:2(水泥:砂)。(4)水泥砂浆摊铺前,屋面基层应清扫干净,并充分湿润,但不得有积水现象。摊铺时应用水泥净浆薄薄涂刷一层,确保水泥砂浆与基层粘结良好。(5)水泥砂浆宜用机械搅拌,并要严格控制水灰比(一般为 0.60.65),砂浆稠度为 7080mm,搅拌时间不得少于 1.5min。搅拌后的水泥砂浆宜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开花”的操作要求,并应做到随拌随用。(6)做好水泥砂浆的摊铺和压实工作。推荐采用木靠尺刮平,木抹子初压,并在初凝收水前再用铁抹子二次压实和收光的操作工艺。(7)屋面
26、找平层施工后应及时覆盖浇水养护(宜用薄膜塑料布或草袋,使其表面保持湿润,养护时间宜为 710d。也可使用喷养护剂、涂刷冷底子油等方法进行养护,保证砂浆中的水泥能充分水化。治理方法:(1)对于面积不大的轻度起砂,在清扫表面浮砂后,可用水泥净浆进行修补;对于大面积起砂的屋面,则应将水泥砂浆找平层凿至一定深度,再用 1:2(体积比)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修补厚度不宜小于 15mm,修补范围宜适当扩大。(2)对于局部起皮或起鼓部分,在挖开后可用 1:2(体积比)水泥砂浆进行修补。修补时应做好与基层及新旧部位的接缝处理。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3)对于成片或大面积的起皮或起鼓屋面,则应铲除后返工重
27、做.为保证返修后的工程质量,此时可采用”滚压法”抹压工艺。先以 200mm、长为 700mm 的钢管(内灌混凝土)制成压辊,在水泥砂浆找平层摊铺、刮平后,随即用压辊来回滚压,要求压实、压平,直到表面泛浆为止,最后用铁抹子赶光、压平。采用“滚压法”抹压工艺,必须使用半干硬性的水泥砂浆,且在滚压后适时地进行养护。3、找平层开裂现象:找平层出现无规则的裂缝比较普遍,主要发生在有保温层的水泥砂浆找平层上。这些 裂缝一般分为断续状和树枝状两种(图 1-1-1),裂缝宽度一般在 0.20.3mm 以下,个别可达 05mm 以上,出现时间主要发生在水泥砂浆施工初期至 20d 左右龄期内。不少工程实践证明,找
28、平层中较大的裂缝还易引发防水卷材开裂(包括延伸性较好的改性沥青或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在内),且两者的位置、大小互为对应,如图 1-1-2 所示。另一种是在找平层上出现横向有规则裂缝,这种裂缝往往是通长和笔直的,裂缝间距在 46m 左右。预防措施:(1)在屋面防水等级为、级的重要工程中,可采取如下措施:1)对于整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基层,一般应取消水泥砂浆找平层。这样可省去找平层的工料费,也可保持有利于防水效果的施工基面。2)对于保温屋面,在保温材料上必须设置 3540mm 厚的 C20 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内配 P4200m200mm 钢丝网片。3)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应先将板缝用细石混凝土
29、灌缝密实,板缝表面(深约 20mm)宜嵌填密封材料。为了使基层表面平整,并有利于防水施工,此时也宜采用 C20 的细石混凝土找平层,厚度为 3035mm。(2)找平层应设分格缝,分格缝宜设在板端处,其纵横的最大间距: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层不宜大于 6m(根据实际观察最好控制在 5m 以下);沥青图 1-1-1 水泥砂浆找平层常见的无规则裂缝(a)断续状;(b)树枝状图 1-1-2 因水泥砂浆找平层无规则裂缝引发卷材防水层开裂(某某实例)1基层龟裂(0.20.3mm) ;2基层裂缝(宽度大于 0.5mm);3 橡塑卷材裂缝口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砂浆找平层不宜大于 4m。水泥砂浆找
30、平层分格缝的缝宽宜小于 10mm,如分格缝兼作排汽屋面的排汽道时,可适当加宽为 20mm,并应与保温层相连通。(3)对于抗裂要求较高的屋面防水工程,水泥砂浆找平层中,宜掺微膨胀剂。(4)其余同 1.1.2“找平层起砂、起皮”的预防措施。治理方法:(1)对于裂缝宽度在 0.3mm 以下的无规则裂缝,可用稀释后的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多次涂刷,予以封闭。(2)对于裂缝宽度在 0.3mm 以上的无规则裂缝,除了对裂缝进行封闭外,还宜在裂缝两边加贴“一布二涂”有胎体材料的涂膜防水层,贴缝宽度一般为70100mm。(3)对于横向有规则的裂缝,则应在裂缝处将砂浆找平层凿开,形成温度分格缝。具体参照 1.1.3“
31、找平层开裂”的预防措施(2)。屋面找平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附表 1-1-1项 次 项 目 质 量 要 求 或 允 许 偏 差 检 验 方 法1材 料 质 量 及 配合 比必 须 符 合 设 计 要 求 和 规 范 中 有关 规 定检 查 产 品 出 厂 合 格 证 、 质量 检 验 报 告 和 计 量 措 施2 屋 面 坡 度(1)屋 面 (含 天 沟 、 搪 沟 )坡 度 必 须 符合 设 计 要 求 ; (2)排 水 系 统 应 通 畅 ,不 允 许 有 积 水 现 象用 坡 度 尺 检 查 , 浇 水 观 察是 否 通 蛹 和 渗 漏3 找 平 层 表 面找 平 层 表 面 不 得 有
32、 酥 松 、 起 砂 、 起皮 、 松 动 及 严 重 开 裂 等 缺 陷观 察 检 查 或 辅 以 木 锤敲 击 检 查4 连 接 和 转 角 处基 层 与 突 出 屋 面 结 构 (女 儿 墙 、立 墙 、 天 窗 壁 、 变 形 缝 、 烟 囱 等 )的 连 接 处 , 以 及 基 层 的 转 角 处 (水落 口 、 檐 口 、 天 沟 、 檐 沟 、 屋 脊 等 ), 均 应 做 成 圆 弧 形 , 且 整 齐 平 顺 。内 部 排 水 的 水 落 口 周 围 应 做 成 略 低的 凹 坑 。观 察 和 尺 量 检 查5 分 格 缝找 平 层 分 格 缝 的 位 置 和 间 距 应符
33、合 设 计 要 求 和 规 范 中 有 关 规 定 观 察 和 尺 量 检 查6 允 许 偏 差(1)找 平 层 的 表 面 平 整 度 , 不 应超 过 5mm; 空 隙 仅 允 许 平 缓 变 化 ,每 米 长 度 内 不 得 多 于 1 处 ;(2)找 平 层 厚 度 最 大 允 许 偏 差 为 -5mm用 2m 靠 尺 和 横 形 塞 尺检 查 挖 开 尺 量 检 查注:表内 12 项为主控项目,36 项为一般项目。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第二节 卷材防水屋面1、卷材起鼓现象:热熔法铺贴卷材时,因操作不当造成卷材起鼓。防治措施:(1)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时,为焰加热要均匀
34、、充分、适度。在操作时,首先持枪人不能让火焰停留在一个地方的时间过长,而应沿着卷材宽度方向缓缓移动,使卷材横向受热均匀。其次要求加热充分,温度适中。第三要掌握加热程度,以热熔后沥青胶出现黑色光泽(此时沥青温度在 200230之间)、发亮并有微泡现象为度。(2)趁热推滚,排尽空气。卷材被热熔粘贴后,要在卷材尚处于较柔软时,就及时进行滚压。滚压时间可根据施工环境、气候条件调节掌握。气温高冷却慢,滚压时间宜稍紧密接触,排尽空气,而在铺压时用力又不宜过大,确保粘结牢固。2、转角、立面和卷材接缝处粘结不牢现象:卷材铺贴后易在屋面转角、立面处出现脱空。而在卷材的搭接缝处,还常发生粘结不牢、张口、开缝等缺陷
35、。防治措施:(1)基层必须做到平整、坚实、干净、干燥。(2)涂刷基层处理剂,并要求做到均匀一致,无空白漏刷现象,但切勿反复涂刷。(3)屋面转角处应按规定增加卷材附加层,并注意与原设计的卷材防水层相互搭接牢固,以适应不同方向的结构和温度变形。(4)对于立面铺贴的卷材,应将卷材的收头固定于立墙的凹槽内,并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5)卷材与卷材之间的搭接缝口,亦应用密封材料封严,宽度不应小于10mm。密封材料应在缝口抹平,使其形成有明显的沥青条带。第三节 涂膜防水屋面1、屋面渗漏现象:屋面遇雨水出现渗漏。预防措施:(1)屋面基层必须做到平整、坚实、光滑、无起砂、起皮及开裂等缺陷。防水涂料在形成涂膜防水
36、层的过程中,既是防水主体,又是胶粘剂,因此要求防水层与基层紧密相连且粘结牢固,使防水层下无“串水”之虞。(2)屋面应有合理的分水和排水设计,所有檐口、檐沟、天沟、水落口等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并切实做到封口严密,排水通畅。因为涂膜防水层一般较薄,长期泡在水中,会发生粘结力降低、丧失防水性能等现象。水乳型涂料自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然蒸发成膜后,如长期泡水还会出现溶胀起鼓、涂膜脱落等质量问题。(3)应按屋面规范中防水等级选择涂料品种与防水层的厚度,以及相适应的屋面构造与涂层结构(图 1-3-1 及图 1-3-2)。涂膜防水层不能像卷材那样在工厂型生产,而应在现场通过二次加工由液态材料转变
37、为固态材料。涂膜防水层多数采用冷作业,其施工方法和适用范围见表 1-3-1。涂膜防水层施工方法和适用范围表 1-3-1施工方法 具 体 作 法 适 用 范 围涂刷法 用棕刷、长柄刷、圆滚刷蘸防水涂料进行涂刷 用于涂刷立面防水层和节点部位细部处理涂刮法用胶皮刮板涂布防水涂料,先将防水涂料倒在基层上,用刮板来回涂刮,使其厚薄均匀用于粘度较大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在大面积上的施工机械喷涂法将防水涂料倒入设备内通过喷枪将防水涂料均匀喷出用于粘度较小的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和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的大面积施工(4)涂膜防水屋面宜选用整体浇筑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当采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38、,在预制板缝内应浇筑细石混凝土,其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灌缝的细石混凝土中宜掺微膨胀剂。图 1-3-11-3-3 可供参考。(5)天沟、檐沟、檐口、变形缝、泛水、穿透防水基层的管道或突出屋面连接处等,均应加铺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水落口周围与屋面交接处,应作密封处理,并加铺两层有胎体增强材料的附加层。涂膜伸入水落口的深度不得小于 50mm。在细部构造的收头处,施工中应精心操作,并用防水涂料多扁涂刷或用密封材料封严。图 1-3-41-3-8 构造作法可供参考。图 1-3-1 天沟与屋面板节点处理图 1-3-2 女儿墙与屋面板节点处理图 1-3-3 板缝节点处理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
39、)(6)严禁使用不合格的防水涂料。在施工前必须在现场进行抽检,并应注意保管方法与使用期限。图 1-3-4 纵墙挑檐1保护层;2涂膜防水层;3附加层;4保温层;5结构层;6密封材料图 1-3-5 组织排水檐口1保护层;2涂膜防水层;3附加层;4密封材料图 1-3-7 屋面结构层板缝处理(a)空心板;(b)大型屋面板1聚乙烯薄膜;2附加层;3防水层;4密封材料图 1-3-6 天沟、落水管口防水构造图 1-3-9 等高变形缝1涂膜防水层;2附加层;3卷材封盖;4混凝土盖板;5衬垫材料;6密封材料图 1-3-10 高低跨度变形缝1涂膜防水层;2金属或合成高分子盖板;3密封材料;4金属压条钉压;5卷材封
40、盖;6附加层图 1-3-11 管道出屋面防水构造图 1-3-8 泛水构造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7)防水涂膜应分层分遍涂布。待先涂的涂层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如需铺设胎体增强材料,当屋面坡度小于 15%时可平行于屋脊铺设;如屋面坡度大于 15%时,应垂直于屋脊铺设,并由屋面最低处向上操作。胎体长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 50mm;短边搭接宽度不得小于 70mm。采用二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不得互相垂直铺设,搭接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8)涂膜防水层施工时应做到厚薄均匀,表面平整。屋面转角及立面的涂层,应薄涂多遍,不得有流淌、堆积现象。如涂膜中夹铺胎体增强材料时,宜
41、边涂边铺胎体。铺设时应将胎体材料刮平排除气泡,此时既不宜拉伸过紧,但也不得过松,能使上下涂层粘结牢固为度。另外,在施工时应将涂料浸透胎体,覆盖完全,不得发生胎体外露现象。治理方法:(1)当发现涂膜防水层有渗漏时,应先有查明原因,并根据渗漏程度和范围,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恢复其防水功能。(2)制订修补方案时,尚应考虑屋面结构的安全性(即不超过原屋面结构的设计允许外荷载) ;同时还应兼顾屋面的分水与排水走向,不应造成屋面积水。(3)如屋面结构出现裂缝时,应先对裂缝进行治理或采取堵漏;待结构稳定后,方可治理防水层。(4)治理屋面渗漏时,宜采取多道设防、多种防水材料复合使用的技术方案;对于新旧搭接缝部
42、位,还应采取密封处理和增设保护层措施。修复范围应比原有渗漏的周边各扩大 150mm,修复的防水材料及其防水层的厚度,应与原设计标准相当,并要加铺胎体增强材料,适当增加涂刷次数,且在新旧防水层的界面处,须用密封材料封严。(5)维修部位的基层和新旧搭接缝部位,均应达到干净、干燥和平整的要求。如个别部位达不到干燥要求时,可采取“喷火法”进行烘烤,确保修复部位粘结牢固。2、涂膜裂缝、脱皮、流淌、鼓包现象:涂膜出现裂缝、脱皮、流淌、鼓泡等缺陷。防治措施:(1)在保温层上必须设置细石混凝土(配筋)刚性找平层;同时在找一层上按规定留设温度分格缝。对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应在板缝内浇筑细石混凝土,并采取其
43、他相应措施,见 1.3.1“屋面渗漏”的预防措施(4) 。找平层裂缝如大于 0.3mm 时,可先用密封材料嵌填密实,再用 1020mm 宽聚酯毡作隔离条,最后涂刮 2mm 厚的涂料附加层。找平层裂缝如小于 0.3mm 时,也可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但涂料附加层的厚度为 1mm。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2)为防止涂膜防水层开裂,应找平层分格缝处,增设带胎体增强材料的空铺附加层,其宽度宜为 200300mm;而在分格缝中间 70100mm 范围内,胎体附加层的底部不应涂刷防水涂料,以使与基层脱开。(3)涂料应分层、分遍进行施工,并按事先试验的材料用量与间隔时间进行涂布。若夏天气温在 30以
44、上时,应尽量避开炎热的中午施工,最好安排在早晚(尤其是上半夜)温度较低的时间操作。(4)涂料施工前应将基层表面清扫干净;沥青基涂料中如有沉淀物(沥青颗粒) ,可用 32 目铁丝网过滤。(5)选择睛朗天气下操作;或可选用潮湿界面处理剂、基层处理剂或能在湿基面上固化的全盛高分子防水涂料,抑制涂膜中鼓泡的形成。(6)基层表面局部不平,可用涂料掺入水泥砂浆中先行修补平整,待干燥后即可施工。铺贴胎体增强材料时,要边倒涂料、边推铺、边压实平整;铺贴最后一层胎体增强材料后面层至少应再涂刷二遍涂料。胎体应铺贴平整,松紧有度,铺贴前,应先将胎体布幅的两边每隔 1.52.0m 间距各剪一个 15mm 的小口,以利
45、排除空气,确保胎体铺贴平整。(7)进厂前应对原材料抽检复查,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防水涂料坚决不用。第四节 刚性防水屋面1、屋面开裂现象:混凝土刚性屋面开裂一般分为结构裂缝、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三种:(1) 结构裂缝通常产生在屋面板拼缝上,一般宽度较大,并穿过防水层而上下贯通。(2) 温度裂缝一般都是有规则的、通长的,裂缝的分布比较均匀。(3) 施工裂缝常是一些不规则的、长度不等的断续裂缝,也有一些是因为水泥收缩而产生的龟裂。预防措施:(1)刚性防水层面的适用范围,除应遵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要求外,且不得用于有高温或振动的建筑,也不适用于基础有较大不均匀下下沉的建筑。(2)为减少结构变形对防水层
46、的不利影响,在防水层与屋面基层之间宜设置隔离层。隔离层可采用纸筋灰、麻刀灰、低强度等级砂浆(如 1:3 石灰砂浆垫层) 、干铺卷材或聚氯乙烯薄膜等材料。注:采用石灰砂浆垫层不仅有隔离作用,且起吸收水分和扩散的功能。在雨天,如伸缩缝、泛水等处渗漏少量雨水时,会被石灰砂浆吸收,并迅速扩散和蓄存于垫层内;当晴天时,这部分雨水就会通过原有渗漏进室内。(3)防水层必须分格。分格缝应设在屋面板的支承端、屋面转折处、防水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层与突出屋面结构的交接处,并应与板缝对齐。分格缝的纵横间距不宜大于6m。此外,分格线应纵横对齐,不要错缝。(4)刚性混凝土防水层板块的外形以方形或接近方形为宜
47、,不宜做有阴角的 形或 形;如遇到此类形状时应将防水层至少分成三块或两块。(5)混凝土防水层厚度不应小于 40mm, 内配 46mm100200mm 的双向钢筋网片。钢筋网片宜放置在混凝土防水层的中间或偏上,但保护层的厚度不应小于 10mm,并应在分格缝处断开。(6)细石混凝土防水层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水泥用量不少于330kg/m,水灰比不应大于 0.55,含砂率应为 35%40%;灰砂比应为1:21:2.5。并宜采用收缩较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但不得使用火山灰质水泥。当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应采用减少泌水性的措施。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防水层厚度的 1/3,且最大粒径不宜大
48、于 15mm;细骨料应采用中砂或粗砂。粗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 1%,细骨料含泥量不应大于 2%。(7)细石混凝土中掺入膨胀剂、减水剂或防水剂时,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投料顺序得当,并应用机械搅拌,机械振捣。(8)当屋面基层变形较大时或在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以减少刚性屋面的开裂。补偿收缩混凝土一般渗入 U 型膨胀剂,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 10%14%,其技术参数为:自由膨胀率:0.05%0.1%;约束膨胀率:稍大于 0.04%(配筋率宜大于 0.25%);自应力值:0.20.7MPa。(9)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施工时应按配合比准确称量,搅拌投料时膨胀剂应与水泥同时加入。混凝土连续搅拌时
49、间不应少于 3min。(10)刚性防水层浇筑厚度应均匀一致,每一个分格板块的混凝土应一次浇筑完成,不得留设施工缝。浇筑时应振捣密实,压实、抹平,收不后随即二次抹光。抹压时不得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加水泥浆或撒干水泥。(11)混凝土浇筑 1224h 后应立即养护,养护时间不应少于 14d,且在养护初期屋面不得上人。治理方法:(1)刚性屋面防水层发现裂缝后,首先应查明原因。如属于温度裂缝,应先在裂缝位置处用电动切割机将混凝土凿开,形成分格缝(宽度为 2030mm 为宜,深度宜凿至结构层表面) ,然后按规定嵌填密封材料。最后还应在裂缝处200mm 范围内,涂刷有二层脂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此时涂层厚度不应小于 2mm。(2)刚性屋面防水层如出现结构性贯穿裂缝时,宜用化学灌浆的方法进行补强封堵,并在裂缝处 150mm 范围内,涂刷有一层胎体增强材料的涂膜防水层,建设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摘要)此时涂膜厚度不应小于 1.5mm。(3)刚性屋面如出现一般性收缩裂缝时,应沿裂缝方向凿开 20mm 宽、10mm 深的 V 形槽,将槽边清洗干净且干燥后,再用密封材料嵌填封严。并在裂缝处 15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