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1617112专题:中国对外贸易政策.pptx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303490 上传时间:2018-03-26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18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17112专题:中国对外贸易政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1617112专题:中国对外贸易政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1617112专题:中国对外贸易政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1617112专题:中国对外贸易政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1617112专题:中国对外贸易政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中国对外贸易政策,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一、中国发展对外经贸关系的主要原则(一)独立自主原则(二)平等互利原则(三)互惠、对等原则(四)外贸、外交相配合原则,(一)独立自主原则,我国长期坚持的建国方针对外贸易关系主要原则,(二)平等互利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促进和发展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 所谓平等,不论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在相互贸易关系中都应当尊重对方的主权和愿望,不应当要求任何特权;所谓互利,即在相互的贸易中,要根据双方的需要和可能,互通有无,以促进彼此经济的发展,不能把对外贸易作为控制和掠夺别国的工具。,(三)互

2、惠、对等原则,互惠、对等原则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之一。互惠是指利益或特权的相互或相应让与,它是两国之间建立和发展贸易关系的基础。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通常都是以互惠为前提的。对等是指贸易双方相互给予对方同等待遇。任何国家或地区在贸易方面对我国采取歧视性的禁止、限制或者其他类似措施时,我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该国家或地区采取相应的措施。,(四)外贸、外交相配合原则,外交为外贸服务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为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利益,外贸又要为外交服务。国际经济关系是国家之间的最重要的方面,因此,也是各国外交的主要工作之一。,二、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经贸关系,(一)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主要特点1、中欧双边贸易额大幅

3、度增加。1990年为221.6亿美元。 2004年5月1日,欧盟成员国由15个变成25个,中欧双边的贸易额大幅增加。2004-2006年连续三年保持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13年是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建立十周年。10年来,中欧贸易额从2003年的1252亿美元增至2012年的5460亿美元,欧盟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0年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2、双边贸易商品结构有所改善。最初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为粮油、工艺、纺织和五金矿产等产品;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中,制成品开始增多。,目前,中欧贸易商品结构呈现以下两方面的特点:第一,进出口商品主要集中于工业制成品,且集中程度高于中国

4、对全球的总贸易。其中制成品的进口主要集中于生产资料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服装鞋帽等杂项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纺织原料等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第二,从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对欧盟的出口越来越多地集中于制成品。,3、技术贸易在中欧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欧盟是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最大供应者。引进技术涉及冶金、电力、煤炭、化工、航空及生物工程等多个领域。与美国等其他西方国家相比,欧盟各成员国对与中国进行技术转让持积极态度,对技术出口的管制较松,限制比较少。 欧盟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以制造业的大企业、大跨国公司为主;,4、中欧双边经贸关系较少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欧盟对华政策的基本思想

5、是:欧盟在华利益是全方位、多层次,必须与中国合作;中国作为政治、经济大国在亚洲及世界格局中的作用及影响不可替代;欧盟对华策略以经济目标为核心,对敏感的政治问题以务实的态度加以协调。欧盟对在华经贸政策上不断平衡整体与局部、政治与经济、短期与长远利益,倾向于政策的松动。,存在的主要问题,1、双边经贸合作结构与双方的地位不相称问题。尽管亚欧会议机制充分显示出欧盟各国政府对中国战略地位的重视,但是,从双边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双方在经贸方面的依赖程度并不高,且双方的相互需求在程度上有所差异。中国对欧盟的产业内贸易的水平较低, 产业间贸易仍占主导地位。入世后中国的资本/劳动比有所提高,但中欧间垂直贸易

6、结构短期不会改变。这种贸易格局的规模扩大,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贸易条件的恶化。,2.欧盟的对华反倾销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出口产品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自1978年以来,已经有2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422起反倾销调查。其中欧盟占90起,排名第一。,3、欧盟东扩带来的挑战问题。贸易转移新加入的中、东欧国家在经济、贸易结构上与中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较为接近,与欧盟互补性较强,形成贸易转移效应;资本的转移分流部分欲投向中国的资本,形成资本的转移效应。研究机构转移东欧拥有为数不少的科技人才储备, 入盟后自由流动, 加强欧盟的科研力量, 吸引主要欧盟国家在其设立研发机构,也可

7、能在某些领域削弱欧盟在中国创办科研机构的热情。,4、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该问题关乎中国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的平等地位问题,看似瓶颈,实为障碍,尽早解决对双方均有利。虽然欧盟各国已达成共识,认为当年实施军售禁令的理由已完全不适应现实状况,但欧盟内部对于解除禁令的方式还存在一定分歧,法、德、西、奥等国希望从法律上根本解除对华出口禁令,而另一些成员国主张制订解除禁令的具体产品清单,还有少数国家仍企图借机在中国的“人权问题”上讨价还价。与此同时,来自美国和日本的外部压力,也使欧盟尽早解除这一禁令增大了难度。对华军售解禁也非单纯的政治问题,也涉及到双边高新技术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而也影响到双边军民

8、两用产品与技术的贸易。,5、市场经济地位问题。2004年6月欧盟出台的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初步评估报告中,欧方提出了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五条标准,认为中国只达到了其提出标准中的一项,在其余四方面未能达到。如会计法和破产法等市场经济法律体制还不够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存在漏洞,保护力度不够;金融和企业融资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等。该标准的提出加大了实际解决市场经济地位问题的难度。尽管目前已经有相当数量的WTO缔约方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这些国家自中国进口的数量和金额都不大,拒绝或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不会影响它们的根本利益,因此不能认为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一蹴而就。,中国与欧

9、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欧盟是我国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从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引资的质量与结构、技术引进的质量与水平三个方面综合来看,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质量效益水平要高于我对美、对日的水平。正如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所说,如果把中国的经济发展比作一枚需要贸易、投资、科技这3个引擎来助推的火箭,那么,欧盟则扮演了“为每个引擎增加推动力”的角色。因此,更应进一步加强双边的经贸合作。,虽然中欧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长远分析,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前景是令人乐观的。第一、中欧双方经济结构、贸易结构互补性强第二、欧洲统一大市场建成,虽促使欧盟内向发展的趋势,但从长远看,必将带动经济发展和贸易的

10、增加,为扩大中欧双边经贸合作提供机遇。第三、中欧双方相互投资还有巨大的潜力。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共同努力,双边经贸关系将向纵深发展。,(二)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中美贸易关系源远流长。解放前中国是美国的重要出口市场、原料供应地和投资场所;新中国成立之初,中美两国继续保持着贸易关系。1950年6月,美国发动侵朝战争,也对中国实行禁运,致使两国贸易关系实际上停止了。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我国,联合发表上海公报,从此开辟了中美关系的前景,也为中美贸易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72年中美的贸易额几乎为零,到1978年达10亿美元,2004年两国贸易额达到1696亿美元,是1978年的72倍。

11、2006年中美贸易为2626.8亿美元,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家。但按出口地区看来,仍然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中美贸易关系的特点,1、中美贸易发展迅速。改革开放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主要的境外投资来源地和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美两国分别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中最活跃的经济体,国内需求旺盛使中美经贸关系迅速发展。,2、美国成为在华直接投资最大的国家,且投资呈单向性。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上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并不多,90年代初每年也不到4亿美元,但是90年代后期每年已经高达11亿美元。迄今为止,美国在华投资企业已经有4万多家,排名世界500强的美国企业大多已在中国设立了投资企业。,3、中美贸

12、易以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为主。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般贸易在中国进出口中仍居主导地位,所占比重在80以上。这种状况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工贸易无论在中国出口还是进口贸易中都已经成为主要的贸易方式。无论是中国向美国出口,还是美国向中国出口,大量货物是经过以香港地区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中美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1、贸易平衡问题仍是中美经贸关系的焦点。中美经贸关系中,贸易不平衡一直是困扰双方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是美国第一大逆差来源国。由于中国在劳动力资源上的优势,中美贸易失衡现象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实际上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是其服务贸易顺差的反映。,2、贸易摩擦日益增多。贸易

13、纠纷却从未停止过,摩擦不断。美国先是鼓吹人民币升值,然后又对中国的纺织品、钢管、彩电和家具等产品使出“反倾销大棒”,磨擦不断升级。导致中美贸易磨擦增加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其次是美国国内产业调整过程中的阵痛,不断以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来缓解。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美国属夕阳产业,美国通过推行产业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一方面要扶助高新科技企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又想保住这些传统产业的适度生存空间。,3、美国对华技术出口实施限制。根据19792001年的统计,在我国技术引进国别排序中,美国基本居第2、第3位,2002年,下降到第4位,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14、的比重仅为13.47%。而中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大部分是外商企业生产的。2002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中,外商独资企业产品占55.4%,多数是美商独资企业,美国大公司控制了高技术产业的关键零部件。美国始终管制对华高新技术出口,近年还有愈演愈烈之势。美国方面基于所谓国家安全利益的考虑,不愿向中方出口超大型计算机、数控机床、卫星技术等中方需要的产品,甚至连技术含量不是很高的产品都有限制。,4、知识产权纠纷问题。8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把加强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作为其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之一。特别是1988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的美国综合贸易和竞争法案,其中的“特殊301条款”规定,美国贸易代表有权将没有对美

15、国知识产权给予充分有效保护的国家,列为侵权的“重点国家名单”,经过6个月的调查,谈判达不成协议,则实行贸易报复。该条款生效以后,多次对我国以贸易报复相威胁。5次将我国列入“重点国家名单”,单方面宣布对我国进行制裁。虽然每次事端发生后,经共同磋商能达成协议,避免贸易战,但贸易保护主义日盛,“特别301条款”的调查每年举行一次,知识产权问题难免会再次出现分歧。,中美贸易关系展望,中美双方互补性极强,发展中美经贸关系,将惠及两国乃至世界经济。虽然中美贸易摩擦将随合作深化而增多,但是随着全球贸易复苏和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只要中美双方着眼于中美关系发展大局,客观分析,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共

16、同努力,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其可持续发展,我们有理由对中美贸易的将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三)中国与日本的贸易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日贸易是以民间贸易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经历了50年代的民间协定贸易时期,60年代的友好贸易和备忘录贸易时期,以及72年邦交正常化以后的快速发展时期。虽然日本对华贸易中保护主义色彩严重,技术出口限制比较严,但展望中日贸易的发展,有利条件有很多,互补性强的经济以及天然的地理优势等。因此,中日贸易发展前景还是良好的。,中日贸易关系的主要特点,1、贸易是中日经济关系的重要纽带。2005年日本下降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与此同时,中国也成为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随着中国经济

17、的迅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相对萧条,中日贸易在两国对外贸易中地位的不对称性发生了变化。中国对外贸易中对日贸易的依赖程度下降的同时,日本对外贸易中对中贸易的依赖程度上升。目前两国贸易的相互依赖程度基本相当。,2、中日贸易发展与日本对华投资增加密切有关。中日双边贸易的迅速增长与日商在华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有密切关系,具有明显的“投资拉动贸易”特点,而其主要贸易形式是加工贸易。2001年以来,日本成为中国吸收外资的第3大来源地。2006年中日贸易额为2073.6亿美元,增12.5%,比中欧、中美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差12个百分点以上,与中欧、中美双边贸易的差距有所拉大。,3、中日贸易具有明显的互补性。中日之间

18、的贸易商品结构表明,中国主要向日本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农副产品(主要是服装、纺织品、动物制品、食品用蔬菜、家俱等),从日本进口大量资本密集型商品(主要是电机电气设备、机械、塑料、化纤等)。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来看,中国为日本提供了大量在日本由于资源因素和劳动力成本因素而无法生产或生产效率极低的一般商品,而中国则从日本获得了国内尚无足够替代能力的资本品,这是双方市场需求的必然反映,也是典型的互补关系的体现。,4、双边贸易的结构向水平方向发展。在中日贸易总额不断上升的同时,表现出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贸易结构已经开始由“垂直”向“水平”方向发展。以服装、机电产品为主的制成品出口明显上升。机电产品出口保持

19、了持续旺盛增长势头。,中日经济合作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中日两国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现象普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中日两国之间的部分产品质量标准相差较大。以产品卫生标准和环境标准为理由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已成为日本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2、贸易磨擦的机率增多,贸易磨擦的范围扩大。中日之间首次贸易磨擦即2001年中日贸易战的产生源自日本。尽管当时的焦点是蔬菜,但双方磨擦的范围早已不限于农产品领域,在地域上已延伸至国际资源领域及第三国市场。例如本来中日两国的排他性水域中间线未正式确定,但日本却指责中国的渔船越界擅自进入日本的排他性水域捕鱼并扣押中国船长,还无理要求中国不要扩大捕捞金枪鱼的船队。再如,

20、在印尼中国的电单车与日本电单车竞争激烈,日商以使用的降压器专利侵权(实际上不存在)为由要求印尼进口商停止进口中国产品,遭到拒绝。,3、日本对中国的技术转让极为保守。日本对华投资中小项目占了多数,且多集中于纤维、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对于需要相当技术投入的产业却鲜有人问津。日本这种对华技术出口限制较严,使得中日技术贸易在总额所占比重很低,这种滞后状况如不尽快改变,必然影响中日贸易。,4、日元贬值,牵制中国经济贸易发展。在日本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及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又找不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在日本政府的默认和容忍状态下,日元汇率一路走低。日本作为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体和贸易出口地,日元贬值将直接影

21、响多年来一直以日本作为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目前中国对日本贸易相对依存度还比较明显,因而日元贬值对中国的损害最大。,中日贸易关系的展望,1、中国的“入世”为扩大中日关系提供了良机。中国加入WTO可使各国企业获得更多市场商机,而对以“贸易立国”起家的日本来说,加上地缘优势,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据世界银行的专家分析,中国加入WTO为日本带来的年受益额将达610亿美元左右,使日本成为扩大对华出口和投资的最大受惠国。,2、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中日贸易创造了发展的空间。近年来,世界经济疲软,全球资本流动放缓,世界贸易遭受打击。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仍同步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我国政治稳定

22、、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市场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形成了有利于外国企业贸易和投资的环境。,3、日本是对华直接投资累计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尽管由于经济萧条,日本对外投资规模下降,但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却进入了新的高潮。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不仅使中日贸易扩大,而且强化了中日两国的产业关联。中日经济关联的加强为未来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将成为抑制中日关系恶化的重要力量。,4、中日贸易相当程度为日本“企业内贸易”形式。母公司将生产设备、零部件等出口到在华子公司,子公司再加工成制成品返回母公司。中日贸易的扩张又反映了某种程度的“虚像”。,当前日企对华投资主要表现形态,第一种

23、是建立生产基地型投资。第二类是以占领中国消费市场为主要目的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家电、汽车等领域。 第三类是作为日本全球竞争战略一部分的对华企业并购。其主要方式是采取换股、注资或合作、合资形式,属于利用中国资源型投资。,当前日企对华投资主要表现形态,第一种是建立生产基地型投资。主要是那些在日本已丧失了比较优势的企业通过对华转移生产据点,利用中国低成本资源,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这类投资通常伴随着生产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对华转移,因其大部分产品销往包括日本的海外市场,具有带动中日进出口双增的特点,是“中国名义出口”的典型代表。,第二类是以占领中国消费市场为主要目的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家电、汽车等领域。

24、 这类投资是日本生产设备和核心部件及原料对华输出的重要渠道,也是近年来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牵引力。因这类投资需要进口大量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又成为扩大“中国名义进口”的典型。随着近年来这类投资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中国名义”下的国际资源进口量扩张,也一度使中国被日本等指责为扰乱世界资源价格体系的因素。,第三类是作为日本企业全球竞争战略一部分的对华企业并购,其主要方式是采取换股、注资或合作、合资形式,属于利用中国资源型投资。 其贸易特点并不明显,而对日本企业利用中国制胜全球竞争具有战略意义。随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逐渐放宽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限制条件,在日本趋于饱和的食品加工、保险业等开始进入中国市场,这类投资随之增加。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迫近,流通、电信等领域对开放力度逐步扩大,日本企业开始试探性并购中国企业,以求得全球战略竞争制高点。,因此,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并非一片坦途。总体而言,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是互补大于竞争,合作与摩擦并存。其发展前景大致可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贸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