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3031874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如皋市如皋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江苏省如皋中学 2018届高三年级阶段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作为“湘阴三郭” ,郭嵩焘、郭崑焘、郭嵛焘兄弟三人在历史上_ ,皆为杰出人物;又是 ,各有所长。探究他们的成长道路,不能不追溯其家世 与家庭教育。A. 并提 春花秋月 渊源 B. 并称 春兰秋菊 渊源C. 并提 春兰秋菊 源远 D. 并称 春花秋月 源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并称:一齐称道,齐名;相提并论。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春兰秋菊:比喻各有所长,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春花秋月:比喻美好的时光与景物。渊源:比喻事情的本原。源远:源头很远,常说“源

2、远流长” ,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脉冲星导航团队还计划用 5至 10年的时间,持续探测 26颗脉冲星以建立精确的脉冲星导航数据库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B. 行为矫正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对儿童、青少年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干预,以降低这些不良行为的出现。C. 一张小小的第二代身份证,竟被汉语言专家们挑出了四个值得商榷的语病。面对如此混乱的用语、用词、用字的状况,让人忧虑。D. 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鉴往知来,为推动共同发展开出中国良方,向世界释放出团结合作、共创未来的积极信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句式杂糅去掉句中的“以”字;

3、B搭配不当, “降低”与“出现”不搭配,应改为“减少” ;C成分残缺,后一分句缺少主语,可以去掉“面对” 。3. 下列熟语中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A.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B. 不为五斗米折腰C. 吃一堑,长一智 D. 初生牛犊不怕虎【答案】B.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对于我们,家何尝不是一只船? 。人世命运莫测,但有了一个好家,有了命运与共的好伴侣,莫测的命运仿佛也不复可怕。岁月不会倒流,前面永远是陌生的水域四周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但因为乘在这只熟悉的船上,我们竟不感到陌生这是一只小小的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长的岁月但只要这只船是牢固的,一切都化为美丽的风景

4、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以判断句的“这”指代“家何尝不是一只船” ,然后根据段末的句式与剩余的四句形式判断剩下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转折句式,由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由句内的“陌生”判断转折句为,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 C项。5. 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A.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长年累月出门在外的游子,又怎能体会到母亲对他们的思念和牵挂呢?B.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春节又将来临了,家家户户都忙着洒扫迎新,期待来年的好运。C. “海上生明

5、月,天涯共此时。 ”时至中秋,又到团圆时,当那些台湾老兵顶着满头银发仰望一轮明月时,心中恐怕满是人在天涯家万里的乡愁吧。D.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中秋佳节,山塘街游人如织,怎奈天公不作美,突降的大雨让游客们扫兴而归。【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 ,这是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和运用。首先要抓住诗句中所写的景物、景物的特点、季节、时间、情感等,然后再分析所给的语境。C 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出自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表达的是思乡之情,与句中所写台湾老兵思念家乡的情感一致,故正确。A 项,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

6、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写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而句中说的是母亲对游子的思念和牵挂,使用不当。B 项,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出自杜甫的客至 ,指人热情地欢迎来访的朋友。此处是写洒扫迎新,不合语境。D 项,“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出自汤显祖的牡丹亭 ,表达的是惜春、伤春之感,而句中说的是“中秋佳节” ,使用不当。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 注 从侄也。仲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

7、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俾其薄俸也。 ”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

8、求绢千匹。愿足下早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 ”时元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仲翔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仲翔至蜀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有删改)【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6. 对下列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帅师讨焉 帅:率领 B. 俾其薄俸也 俾:使,让C. 蛮覆而败之 覆:遮盖 D. 殆非人也 殆:

9、几乎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B. 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C. 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 梅花落等。D. 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9. 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答案】6. C 7. C 8. (1)郭仲翔很有才干能力, (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2)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墓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 9.

10、吴保安倾家赎回郭仲翔;郭仲翔厚葬吴保安并为之守丧三年。【解析】6. 试题分析:覆:翻转。7. 试题分析:乡曲,即乡里。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乡曲,即乡里。8.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干用”译为“有才干”亦可;“庐”译为“建造了一座庐舍”亦可;“行服”译为“守孝”亦可;“德保安不已”译为“感激吴保安从未停止”也算对。9. 试题分析: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

11、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参考译文:吴保安字永固,是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县尉。他的同乡郭仲翔,是郭元振的侄子。郭仲翔很有才学,郭元振想帮他扬名并当官。适逢南方的少数民族作乱,朝廷派李蒙为姚州都督,率领军队讨伐。李蒙出发前向郭元振辞行。郭元振于是引荐郭仲翔,对李蒙说:“(这是)我过世弟弟的孩子,还没有功名。你姑且带着他前往,如能杀敌立功,我在朝中担任官职,会引进推荐他,使他获得微薄的俸禄。”李蒙答应了。郭仲翔很有才干, (李蒙)就任命他担任判官,把军中的事务交付给他。(郭仲翔)到达蜀地以后,吴保安寄信给他说:“有幸跟您同乡,却从来没有见过面,不过

12、我心中一直很钦慕敬仰您。听说您是一个为别人的忧愁着急的人,如果不忘同乡的情分,突然给我特殊的眷顾,让我能够拿着马鞭和弓箭,在部队建功立业。这是您对我像大山一样的恩情,也是我永志不忘的时刻。 ”郭仲翔接到吴保安的信后,深有感触,就向李蒙将军进言,征召任用他作管记。(吴保安)还没报到敌人就反扑逼近,李蒙将军赶到姚州,与敌兵交战,打败了他们。 (又)乘胜深入追击,不料敌人翻转回来打败了他。李蒙将军战死,军队被消灭,郭仲翔也成了俘虏。蛮夷贪图汉人的财物,那些被俘虏的士兵,都让他们跟家里通信,让家人用财物赎回。吴保安赶到姚州,正好遇到军队战败,便滞留没能回去。郭仲翔被蛮夷关押期间,给吴保安写信说:“永固

13、你近来还好吧。不久前承蒙接到你的来信还没来得及回复,恰逢军队已经出发。我们长驱直入敌阵,结果遭逢溃败。我现在身处困境,力气用尽毫无办法。蛮地的习惯是羁押拘留(俘虏) ,允许亲友来赎买,必须拿一千匹绢。请你早一点报告给我伯父。最好按时过来,能够赎我回去。能使我流亡的魂魄得到复归,死里逃生,唯有指望你了。当时郭元振已经去世,吴保安就回复他,答应赎买郭仲翔,于是他变卖了全部家产,凑足一千匹绢,赎回了郭仲翔。接近二百天后,郭仲翔才回到姚州。他形体面容憔悴,几乎没有人样了。 (这时)才与吴保安相互认识,两人边说边哭。郭仲翔回到家里,离开亲人已有十五年了。后来因为有功回到京城,被任命为蔚州录事参军,就将母

14、亲接到蔚州。郭仲翔到蜀地寻访吴保安,可是吴保安与他的妻子都已经去世了。于是郭仲翔花尽家产二十万钱,厚葬了吴保安,还立了一块石碑刻字颂扬他的美德。郭仲翔在吴保安的坟旁亲自修了一座庐舍,穿孝服守丧三年,对吴保安一直感激不尽。三、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薛秀才南游许浑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从此草玄 注 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注】草玄:淡于势利,潜心著述。10. 请找出前三联中表明季节的词语。这些词语还有什么作用?11. 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答案】10. 柳初凋、寒竹、秋雁;渲染分别时的凄清氛围;烘托分

15、别时的悲凉心境;表达惜别情感;烘托友人别后的孤单。 11. 寓情于景,运用拟人手法,想象薛秀才南游后可以淡泊势利,潜心著述,与白云青山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解析】10. 试题分析:“表明季节的词语”要概括出意象“柳、竹、雁”的特征,答“作用”要结合“柳” “留”谐音“表现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借“秋雁”的南归答出“表达了对友人分别后的牵挂” 。11. 试题分析:此题要求回答艺术效果,主要是“借景抒情” ,答题时注意归纳景物的特征,然后分析情感。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

16、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此题注意从借景抒情的分析。四、名句名篇默写12. 名句填空,补写下面空缺处的句子。(1)大直若屈,_,大辩若讷。 (老子 )(2)成事不说,遂事不谏,_。 (论语 )(3)_,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4)积善成德,_,圣心备焉。 (荀子劝学 )(5)_,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6)最爱湖东行不足,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7)峰回路转,_,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8)_,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答案】 (1). 大巧若拙 (2). 既往不咎 (3). 汨余若将不及兮 (4). 而神明自得 (5). 蚕丛及鱼凫

17、(6). 绿杨阴里白沙堤 (7). 有泉翼然临于泉上者 (8). 行拂乱其所为【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拙” “咎” “汨” “丛” “凫” “阴” “翼然” “拂”等。五、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羊来羊去阿慧我的第一次呼吸就有着羊味,羊的记忆里留有我的第一声啼哭。妈生我在羊圈,确切地说,羊圈就在妈的床边。冬夜里,人和羊相互温暖,我在这温暖里势不可挡地来到人世,迎接我的是奶奶。还有,就是那只年轻的山羊。 。山羊不再年轻的时候,我常常

18、端着小碗一路撒着面条来到它跟前。这时,已是老羊的它,会缓慢地站起来,会轻柔地叫两声,会把它的大嘴伸进我的小碗里。老羊呼出的热气弄得我双手痒痒,我忍不住想笑。我朝灶房看了看,还是忍住了,我担心我的声音会引出暴躁的奶奶。老羊吃面条时呱唧有声,这往往会勾起我的饥饿,肚子里的鸣叫提醒我,我还在饿着。我努力把小碗从老羊嘴巴下抢出,羊嘴下悬了几棵柔白的面条,滴着汤水晃晃着缩进它的嘴里。老羊只留下一口稀汤给我。我仰着脸喝下,低着头在嘴里抠摸许久,最后抠出一两根白毛在手上,那是老羊的胡须。我曾一度迷惑,那老羊同我一样是个女的,为什么下巴上挂着爷爷一样的胡子?爷爷在一个冬天来临时,在老羊身边蹲了半个时辰。他摸摸

19、老羊的胡子,又摸摸自己的胡子说,它老了,卖了吧。早上一打开门,浓雾像几只雪白的羊羔骨碌碌滚进屋里。我爷把一条长带紧系在腰间,将一顶白色礼拜帽戴在头上,说,走吧。身后就跟了我和羊。老羊它出门时,回头看了看我们的院子,我也回头,看见人和羊生活过的日子。老羊一走出村子,它的脚步出奇的敏快,牵在我手里的那根麻绳被拉得绷直,我被它拉着疾跑,雾被我们冲开一条灰白的道路。老羊在地头停下,低头嗅着土地的气息,爷爷抚摩着它的头,它伸出舌头舔爷爷粗糙的手,舌头和手在白雾里发出粗糙的声音,我的心开始变得粗糙。爷爷知道,这是老羊年轻时活跃的地方,羊的记忆就像脚下的麦苗一样年轻。老羊的眼睛里掠过几个矫健雪白的身影,有一

20、个终于成了它孩子的父亲。老羊这样想时,就拉着我趟进麦田,小麦苗的清香迷蒙了我的世界。我听见老羊咀嚼麦苗的声响,我的耳边响着年轻羊们欢腾的声音。接近集市的时候,大雾散了,人和羊脚步在街上显得零乱。阳光把羊照得明亮,老羊嘴角的一抹绿,绿了一个寒冷的冬晨。当爷爷把老羊栓在树桩上时,它开始不停地叫唤。它的每次竭尽全力地挣脱都是徒劳,它开始变得无望和无力,它灰褐色的眼睛朝我投来无助的光芒,我的眼泪滚落出一片凄凉。一个买主向爷爷神秘地伸出指头,俩人悄声嘀咕了一阵,那人付了钱,捏了捏老羊的脊背说,又老又瘦,只配卖皮。那人拉起老羊走时,羊的四只蹄子将土地蹬出四个小坑,又变成两道一丈长的小沟,像地里播种时耧脚划

21、过的迹痕。老羊把那人拖得脸像猴子屁股一样红。老羊的叫声被喧闹的集市淹没,它苍老的胡须在寒风中抖动。我站在羊站过的地方哭泣,我的泪水不断在地上砸落,那两道被羊蹄犁开的土沟,更如两道新鲜的刀口。爷爷和我在城北的路上走着,新买的盖头在我的头上飘飞,飘飞成一朵火红的云彩,冰糖葫芦熔化成满口的甜蜜。羊的叫声凄然响起,我站住四处寻找那声音。有人骑着自行车赶路,车后的大柳条筐里,我家的老羊被捆了四蹄仰面装着,它是老远认出我们的,它的喊叫带着血的颜色,变成一条细碎抖动的声音频率远去。我扔掉那半串糖葫芦,追着那人疯跑,我喊:不卖了,俺不卖了,回来呀!那人像没听见一样竟自走远。当婆婆丁、苣荬菜等野花在田埂上上竞相

22、开放的时候,那只老羊的女儿悄然发育成一只俊俏的小山羊。羊的脸总是一副温和善良的模样,从不见有生气的时候。13. 请概括文章前两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14. 第三段画线句中三个“粗糙”的含义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5. 请简要赏析第五段的表达效果。16. 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多重作用。【答案】13. 我出生在冬夜,年轻的羊温暖过我,表现我对羊的深厚感情由来已久;在贫穷生活中,我常省下自己吃的面条喂给老山羊,表现我对老山羊的疼爱与不忍。 14. 因劳作而产生的粗糙,是对勤劳的爷爷的赞美;老山羊舔舐声音的“粗糙” ,是羊对主人的善和亲近的表现,也是羊能到野外去自由欢快心情的展现。心

23、开始变得“粗糙” ,是因爷爷将要卖羊而羊依然亲近爷爷,内心开始难受起来的形象化反映。 15. 用拟人的手法,从声音、表情、动作等角度,细致地描写老羊在卖出时的种种挣扎,展现了生命的生存本能欲望和反抗力量的弱小,表现我对老羊的离去无力相助、无可奈何的痛苦心理。 16. 羊总是温和善良,从不见有生气的时候,表现了动物生命的宽容大度,表达了对美好天性的赞美,以此来反衬人性中的残忍与无视;照应文题“羊来羊去” ,小山羊的命运可能还是“羊来羊去”的轮回,引发读者思考;野花竞放,小山羊长大,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也表现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的主题。【解析】13.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请概括文章前两段的内容

24、,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 ”本题包含两个问题,第一问概括前两段内容,仔细阅读前两段,可知第一段写“我”出生在羊圈,那只年轻的山羊温暖过我。第二段写在贫穷生活中, “我”常省下自己吃的面条喂给那只已经不再年轻的山羊。第二问: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 “我”出生在羊圈,那只年轻的山羊温暖过我,说明“我”对那只羊的深厚感情由来已久。贫穷生活中, “我”常省下自己吃的面条喂给那只已经不再年轻的山羊,表现“我”对老山羊的疼爱。14.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第三段画线句中三个“粗糙”的含义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含义能力。理解文章中重要词语含义,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第一个“粗

25、糙”是说爷爷的手“粗糙” 。结合前文叙述的“我”家状况,可知爷爷的手“粗糙” ,是因常年劳作而粗糙,这里的“粗糙”饱含着对勤劳的爷爷的赞美。第二个“粗糙”是老山羊舔舐爷爷的手发出的声音。结合前文老山羊走出村子情状的描写,可知此处粗糙既是羊对主人的善和亲近的表现,也是羊能到野外去自由欢快心情的展现。第三个“粗糙”是写“我”心开始变得“粗糙” ,结合前文爷爷说要卖羊,而羊依然亲近爷爷,看到这种情况, “我”的内心开始难受起来,这里的“粗糙”是难受的形象化说法。15.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请简要赏析第五段的表达效果。 ”是考查学生赏析文段能力。赏析文段,首先指出文段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具体拟

26、人分析文段是如何运用该技巧的,最后指出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本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解答时,抓住该手法结合本段具体拟人进行分析即可。点睛:赏析文段类题目答题一般分三步走:第一,指出文段所运用的表达技巧。第二,结合文段具体内容分析文段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比如本文第五段是从声音、表情、动作等角度,细致地描写老羊在卖出时的种种挣扎。第三,指出文段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了什么情感。16.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多重作用。 ”是考查学生探究能力,探究方向是尾段作用,解答此类题,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大方面考虑。本文尾段内容上

27、,写野花竞放,小山羊长大,是蓬勃生命力的象征,也表现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的主题。还写长大的小山羊总是温和善良,从不见有生气的时候,表现了动物生命的宽容大度,表达了对美好天性的赞美,以此来反衬人性中的残忍与无视。结构上照应问题“羊来羊去” ,小山羊的命运可能还是“羊来羊去”的轮回,引发读者思考。六、现代文阅读(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生命的态度朱良志朱光潜先生在谈到审美态度时,曾以古松作比喻,说人们对待古松有三种态度:古松是什么样的松树,有多少年份了,这属于科学的态度;古松有什么样的用处,这是功利的态度;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古松,发现古松是一种美的形式,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是审美的态

28、度。在审美态度中,古松成了表现人情趣的意象或者形象。其实,在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存在着与以上三种态度都不同的第四种态度,古松在这里根本就不是审美对象,而是一个与我生命相关的宇宙。我来看古松,在山林中,在清泉旁,在月光下,在薄雾里,古松一时间“活”了起来,古松成了一个瞬间形成的意义世界的组成部分,我的“发现”使古松和我、世界成了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这第四种态度可以说是一种“生命的态度” ,一种用“活”的态度“看”世界的方式,或许“看”还容易引起与外在的观察混淆,称为一个“活”的“呈现”世界的方式也许更合适。之所以说它是“生命的态度” ,是因为它的核心是将世界(包括我与外物)从对象化中解脱出来

29、,还其生命的本然意义,在纯粹直观中创造一个独特的生命境界。这里的“态度” ,又可以说是无态度,它的观照方式其实就是要去除态度。人总喜欢站在世界的对岸看世界,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消费的客体、被我欣赏的对象。用这样的态度看世界时,人好像不在这世界中,成了世界的控制者、决定者。而“生命的态度” ,则是由世界的对岸回到世界中。在这个世界中,一切都与我的生命相关。王维辛夷坞诗写道:“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在幽深的山林中,泉水淙淙流淌,溪涧边芙蓉花自在地开放,没有人知道它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落,这是一片寂静幽深的世界。又如王维栾家濑诗写道:“飒飒秋雨中,浅浅石

30、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在飒飒的秋雨之中,白鹭自在上下,诗人写的是自己的生命感觉。在这里,没有外在的“物” ,没有被观的“景” ,没有观照的主体,没有被观的对象。在诗人当下的体验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 ,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称之为“境” 。中国艺术创造的这个与自我生命相关的世界有一些基本特点。它是艺术家在当下的体验中发现的, “境”是体验的真实。像王维辛夷坞 过香积寺等小诗,几乎纯粹是山水花木的描写,没有人,甚至看不出有人的感情。其实,人隐在它的后边,这个生机世界是人在瞬间体验中“发现”的。 “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它是浑

31、全的,人与山水草木等外在世界共同形成一个无分别的圆满世界。像吴历“一带远山衔落日,草亭秋影淡无人”诗中所呈现的那样,无人即有人,落日山影,草亭空阔,与我心浑然一体,没有分别,更无别虑,就是一个圆满的世界。最后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 “轻阴阁小雨,深院昼慵开。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凡常的小院,紧闭的院门,阴沉沉的天气里,寂寞的主人就坐在窗前,眼前是密密的小雨,满目的苍苔。在这里,苍苔、小雨、庭草,都成了诗人的对话者,是与自我生命相关的存在者,由这样的存在者共同构成一个意义世界。17. 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层次。18. 第节画线句中人们对世界的态度依次对应中国美学和艺

32、术观念中的哪种态度?19. 根据文意,阐述中国美学中“境”的含义与特点。【答案】17. 首先指出中国传统美学中有三种审美态度,引出第四种态度生命的态度;其次阐述其含义和观照方式,并以王维诗作为例说明;最后阐述生命态度的特点是体验性、浑全性、关联性(或:要达到生命的态度,要有体验性、浑全性、关联性) 。 18. 世界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科学态度;世界是消费的客体功利态度;世界是被我欣赏的对象审美态度。 19. 含义:“境”是人与物(景)共同形成的世界。特点:体验性(或:“是体验的真实”/“在体验中发现” ) ;浑全性(或“是圆满的世界” ) ;关联性(或“是彼此相关的存在” )。【解析】17. 试

33、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类文本论述思路的把握。解答该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概括段意,然后进行分层归纳,组织语言,答题时注意使用能标明行文思路的衔接词,比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本文开头 1-2节,借朱光潜谈中国传统美学中有三种审美态度,引出第四种态度。3、4、5 节解释生命态度的内涵和观照方式,举王维为例。第 6节表明要有体验性、浑全性、关联性,才能达到生命的态度。点睛:具体方法有:1、抓住点示结构思路的语言标志。考生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语言标志)和段落准确提取和归纳答题信息。议论文的文体特征鲜明,语言表达规范,因而在表达上呈现一定的规律。如设问句表开启下文,展开深层论述;“无独有偶”表顺

34、承;“再说”表推进;“诚然”表转入相反方面论证;“总之”表分总归纳;“同样”表类比推理等。2、理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与思路。 “提出问题(提出论点或论题)分析问题(证明论点)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强化论点) ”这是议论文的一般结构。考生需要注意的是,论点或论题是以什么方式提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论点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证的;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总分式(分总,总分总) ,层进式,还是并列对照式等。18. 试题分析:答题前先仔细审题,画线句是“世界在我的对面,是被我感知的存在物、消费的客体、被我欣赏的对象” ,要求回答该句依次对应中国美学和艺术观念中的哪种态度?文本第一节通过朱光潜已交待了中国传统美学中的三

35、种态度,分别是,科学的态度,功利的态度,审美的态度。画线句也体现了这三种态度。19. 试题分析:该题要求理解文中概念“境”的含义和特点。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章内容,搜索答题区间,哪些地方写了“境” ,如何写境的,写了哪些方面,然后进行综合概括。第 5节结尾“在诗人当下的体验 中,人与世界共成一“天” ,共同形成一个生命宇宙。这个世界,中国美学称之为“境” ,理解了“境”的含义,整理概括为:“境”是人与物(景)共同形成的世界。第 6节“境是体验的真实“, “境由心起,没有心灵的体验则没有境界,境界是心灵中呈现的事实。它是浑全的” , “最后出现在境中的人与山水草木是彼此相关的存在”

36、 ,这三处分别体现了体验性、浑全性和关联性七、作文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一般地说,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能在许多毛病中发现处一点美和许多美点中发现出一点毛病的那种敏捷的感觉伏尔泰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答案】残荷飘香已入秋季,外婆门口塘前的荷叶再不见绰约风姿,枯叶微卷,一如我暮年的外婆。 外婆喜爱素净,尽管居于乡下却不爱大红大绿,只是整日着一身蓝布衫,如你见过外婆旧时的照片,必会惊叹:“好一个明眸皓齿的姑娘!”而如今,似是人生的秋风吹过,再不见貌美如花,只留下一个浸了烟火气的老太太。 秋日回乡,

37、外婆正弓腰在烧灶,灶火很旺,大铁锅里正烹煮着一家人的晚饭,我看着她满头大汗正欲上前帮忙,却被阻止,外婆向来将厨房看成自己的领地,不允许别人插手。明明很累却偏偏只愿一人承担,我心中大为不解。蓝色印花碟浅浅盛上些凉菜;拔丝山药横卧盘中,晶莹剔透;炸得金黄的藕饼吸人眼光,我不由赞叹,外婆也正满意得笑着,没有花哨的饮料,外婆给每个人倒上一杯青绿色的荷叶茶。残荷溢香,看着奶奶忙碌的身影,我似是明白,这么多年辛劳的生活中,对家人的的爱是苦中之美。 那日喝完了那杯荷叶茶,我便久久不能忘怀,硬缠着外婆要了一包,枯干的叶子又老又皱,一点没有当初的鲜绿,我不禁抱怨。外婆也不恼,给我一杯清茶,自顾自地摆弄手中针线,

38、裂了口子的地方被外婆密密匝匝地缝上线,换上另一种颜色,一朵雪中红梅绽于其中,扯下线头,外婆抖动手里的布衫,原本缺了口的地方也有了诗意。外婆喃喃地说:“有些时候,缺处也会有美的。 ”白瓷杯里的茶还浮动着热气,透着这层薄雾,我不由想起当年。那是,外公还在,虽然外婆不至于如此忙碌,但几个儿子还未成家,工作也没有找好,家中十分拮据,她也担忧,柴米油盐压得她喘不过气,她却在外公的帮助下在门口塘下埋下一截白藕。每每吃力无助时,她总告诉自己,心中的一塘荷会在明年如约而至,荷开荷败,送走了爱人,迎来了她自己的秋天,同样的残荷,再一次让她给生活煮出清香,寻出了美。 如果真要说些什么形容外婆的话,我说她是一株荷,

39、夏日亭亭,烈日中寻美;秋日恬恬,微黄中留香。世事变幻,万事无常,外婆却总能寻到人生之美。 屋上炊烟袅袅,推开木门,隔着漫长的岁月,我依稀能闻到饭食的香气,那是外婆把柴米油盐烹煮成诗。【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名言类的材料作文,注意对名言进行压去后达到“精确的审美趣味在于敏捷的感觉” ,因此围绕“精神审美”和“敏锐的感觉”立意行文。点睛: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名言警句,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广泛上来说就是有意义,向人们揭示一定的道理的话,名人所说的谚语、格言等都可以叫名言警句。这类新材料作文,命题者往往提供与写作者道德修养

40、或学习生活的某一方面紧密相关的名言警句(一句一段或几句几段)作为作文题,审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给予的名言或话语的深刻含意。名言警句富含深邃的哲理,其含义往往是含而不露,具有很强的隐喻性或象征性。如果就事论事,就只能触及皮毛,得到一个肤浅的认识,想要渗透其中深层的哲理,就要善于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内在含义,从中悟出与生活相关的道理,构思时可就人生的某一个侧面写出自己的哲理思考,行文时可巧借意象作为载体以形象说理,以此作为立论的切入点。名言警句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要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捕捉关键语句。新材料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

41、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新材料作文中的关键语往往是命题者在陈述对象、突出中心时特别强调或反复出现的词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有关评议性语言,它往往透露出命题者的情感倾向,考生只要留心揣摩不难窥出其中端倪。2.注意由表及里。抓名言警句的关键词句,结合社会时代背景解读名言警句,由表及里把握名言警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其隐含义,挖掘出喻意。 3.善于由此及彼。在名言警句隐含义的范围内,由此及彼,结合社会现实多角度立意。 如果是多则名言警句,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从不同的名言警句中挖掘其内在的相同点,在相同之处立意;也可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立意。此题注意围绕“精神审美”和“敏锐的

42、感觉”立意行文。语文(附加题)试题一、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人人都晓,不须解说。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味方是妙手。 西厢琵琶用事甚富,然无不恰好,所以动人。 玉玦句句用事,如盛书柜子,使人厌恶。(节选自王骥德曲律论用事有删改)21. 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 5处)22. 文段中西厢 琵琶的作者分别是_和_(姓名) 。23. 结合材料,概括曲中“用事”的要义。【答案】21. 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

43、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知咸味/方是妙手。 22. (1). (1)王实甫(王德信) (2). (2)高明(高则诚、高晦叔) 23. 引得正确,用得恰当;明暗隐显,不需解说;化入文中,不留痕迹。【解析】21. 试题分析:注意结合句中的动词“有” “用在” “不觉” “撮盐” “知” “是”断句。22. 试题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23.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文段中的重点词语“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 “人人都晓” “不须解说

44、” “令人不觉”进行概括。点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参考译文:词曲的精妙之处,不在于使用典故,也不在于不使用典故。喜好多用典故的缺失在于堆积典故;而没有典故可以运用的缺失在于文辞枯竭单调。所以,关键在于多读书,多见识典故事实,援引正确,使用恰当,常见的典故隐晦运用,冷僻的典故明确运用,一定要让唱出来时,人人都能听懂,不需要另外解说。另外,高明的(一等的)用典是运用在句中,让人没有察觉,犹如禅家所说的把一撮盐放入水中,喝水时才觉出咸味,这样使用典故才是妙手。 西厢

45、 琵琶使用典故虽然很多,然而无不恰到好处,所以动人。 玉玦几乎句句使用典故,犹如盛书的柜子,使人厌恶。二、名著阅读题。24.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 三国演义 “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 ,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B. 茶馆把悲剧和喜剧有机地糅合融会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最为悲切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特色。因此,人们称茶馆是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的哀歌。C. 初秋季节,探春提议成立诗社,李纨自荐担任掌坛人。第一次咏白海棠,蕉下客薛宝钗夺魁;第二次作菊花诗,潇湘妃子林黛玉折桂。D. 白光中,白光一直在诱惑着陈士成的思维

46、和行动,直至他出城门,投水而死;白光象征升官发财的诱惑,暗示了文章的主旨。E. 老人与海以直观、浅白的故事,向读者实实在在地展示了何谓生命的壮美。故事也启示人们:即使失败也要不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答案】AC25. 简答题(1) “你往前些!我是老虎,吃了你?”坠儿只得往前凑了几步。晴雯便冷不防欠身,一把将他的手抓住,又骂道:“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动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红楼梦第五十二回)(1)晴雯为什么责罚坠儿?其后,她又是如何处理坠儿的?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晴雯怎样的个性? (2)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

47、,孔明对谁说到“申生,重耳之事”?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他的性格特点。【答案】 (1)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假称宝玉的意思,立即把坠儿撵了出去。晴雯个性:为人有骨气,嫉恶如仇,脾气急躁。(2)刘琦。懦弱。面对后母的诬陷打击,不敢与之起冲突,也无力起冲突.明势。四面楚歌情况下,赶紧向刘备、诸葛亮求教。【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晴雯为什么责罚坠儿?其后,她又是如何处理坠儿的?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晴雯怎样的个性” ,本题既考查了故事情节,又考查了人物形象。 “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动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又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 ,从晴雯所骂的话中, “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

48、动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 ,可见说的是坠儿偷了平儿的镯子一事;之后晴雯假称是宝玉的意思,把坠儿撵了出去。从晴雯责罚坠儿的原因可以看出,晴雯非常有骨气,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嫉恶如仇;从晴雯责罚坠儿的做法可以看出,晴雯的脾气非常急躁。(2)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荆州城公子三求计,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中,孔明对谁说到申生,重耳之事?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他的性格特点” ,本题既考查故事情节,也考查人物形象。 “荆州城公子”指的是刘琦,刘琦是刘表大儿子,不得宠,害怕继母蔡氏陷害,向诸葛亮求救。 “三求计”指三次向诸葛亮求取计策,前两次诸葛亮没有答应。刘备给刘琦出了个主意,骗诸葛亮说有一本古书,将诸葛亮骗上二楼,抽取梯子,诸葛亮这才给刘琦出主意,让他离开荆州,镇守江夏。三、材料概括分析题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人蜂子孵蛆的心理太重,只管诱劝人“类我类我”!比方我喜欢谈国事,就藐视你读书;你欢喜读书,就藐视我谈国事。其实单面锣鼓打不成闹台戏。要撑起中国场面,也要生旦净丑角俱全。我们对于鼓吹青年都抛开书本去谈革命的人,固不敢赞同,而对于悬参与爱国运动为厉禁的学校也觉得未免矫枉过正。学校与社会绝缘,教育与生活绝缘,在学理上就说不通。若谈事实,则这一代的青年,这一代的领袖,此时如果毫无准备,想将来理乱不问的书生一旦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