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 修 一,单 元 整 合,体系构建,一、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归纳拓展,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三次转折1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以王权为中心的王位世袭制所取代,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它避免了因王权交替而导致的混战,保证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保证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2以王权为核心的宗法制、分封制到以皇权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转变:自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强化,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但后期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和科技创新
2、的进步。,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向近代民主政治的转变: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鸦片战争后,受西方代议制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中国艰难地向近代民主政治迈进。,三、明清时期,中国和西方历史的不同走向,观点一科举制度对历史发展起消极作用鸦片战争前,一些具有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人士,如顾炎武、吴敬梓、曹雪芹等人开始对科举制度进行大胆、辛辣的批判;鸦片战争后,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影响的人士对科举制进行了更猛烈更深入的批判。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起为代表的维新派对科举制的批判尤为激烈,称其“箍人心”“坏人才”“毁实业”。在社会舆论的巨
3、大压力下,清政府于1905年正式废除了科举制,此后一个世纪,对科举制的上述评价一直是史学界的主流观点。,史学前沿,中国古代科举制的评说,观点二科举制度对历史发展起积极作用近年来,史学界对科举制重新评价的观点抬头,并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新观点认为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伟大创举,它不仅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和世界的文明进步产生了推动作用。科举制实际上是近代欧洲兴起的文官制度(即公开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源头。现在我国实行的高考制度某种意义上也是古代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一)史料的鉴别与运用1基本内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
4、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只有靠这些资料才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获取历史结论。,学科素养,2史料的分类其一,按表现形式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图片影像史料。(1)实物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2)文献(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牍、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信件等。(3)口述史料: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音等。(4)图片影像史料:如:
5、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等。,其二,按史料价值分为直接与间接史料、原始和转手史料,或者是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1)第一手史料是指某历史事实发生时产生的,有些本身就是该历史事实的某些遗存,如文物遗迹、原始文件、档案等。(2)第二手史料又称转手史料,它是相对于第一手史料而言的,反映该历史事实的转载或复制的史料,如历史学家的研究著作、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3影响史学观点和史料运用的几个主要因素(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4)时代的局限性等。,(二)典例展示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
6、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D,【思路引领】,【策略指导】1明确历史资料的分类,判断史料的价值。出土文物客观、真实,但不详细;文献材料详细、具体,但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所以,要首先判断史料的价值。2要进行科学的史料鉴别或考证。任何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史料鉴别或考证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是外考证,即史书的辨伪与文字的校勘;二是内考证,即对史事的真实性加以鉴别。3掌握正确运用史料的方法或原则。重
7、视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第一手史料。坚持公正、客观的史学观点。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错点分析典例中华同人学术论集中写道:“大明朝时,即使皇帝不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这主要得益于()A心学的影响B制度的创新C经济的繁荣D周边的和平易错点对明朝政治制度的发展认识不全面。,易错防范,B,错因分析对明朝内阁制度的作用认识不全面,应辩证地看待明内阁制度,以及重视它与英国内阁的区别。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即使皇帝不朝理政,国家机器也能依靠一班大臣和一整套政务流程维持正常运转”说明与中央管理机构的制度创新有关。故选B。心学属官方哲学,C与D不符合题意。,即时巩固(2016甘肃西北师大附中期末)据明史记载:朱元璋所设殿阁之职,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自正统后,始专命内阁条旨”;而“终天顺之世,李贤为首辅,吕原、彭时佐之”。以上变化表明()A内阁首辅专权现象严重B内阁已成为法定中央行政机构C内阁取代六部掌管行政D内阁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见内阁正式形成后拥有参与国事决策的权力,故选D项。A、B、C三项错误,明代内阁制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首辅权力来源于皇帝的信任,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机构,不能正式统领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