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最后的常春藤叶说课稿长清中学 张 玲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教材分析最后的常春藤叶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讲述了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作,点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灯的故事,歌颂了艺术家之间的友谊,以及贝尔曼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教材编写者将这篇小说放在“生命的赞歌”这个专题里面,希望能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的深层思考,启示学生学会珍爱生命,乐观向上。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小说曲折的情节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设计依据:锻炼学生筛选信息、利用小说三要素分析文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2.过
2、程与方法目标:运用文本研习的学习方式,能够根据预习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探究。设计依据:突出学生个体的主体地位,建立以生为本的发展性课堂教学模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树立“爱”的信念,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设计依据:培养学生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和品德修养。三、教学重难点1.探讨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把握主题。2.体会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四、教法学法(一)教法1.学案导学法。先让学生动起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因学而教。2.启发诱导法。使学生能自主探讨问题,体现“以诱达思,合作探究”的原则。3.直观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
3、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二)学法发展性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相长,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良好合作、勤于动手的能力,因此,指导学生:1.课前预习,课后拓展。课前预习,明确课堂任务,根据预习明白课堂流程,提高课堂效率;课后拓展,迁移延伸,从而使学生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语文课堂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2课堂深入研读课文,积极参与问题的探讨,提高自身思辨能力和团体合作精神,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速读法、跳读法、再读法、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理解鉴赏。2以尊重学生为原则,积极贯彻新教材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培养
4、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强意识。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 2011 年小悦悦事件视频,给学生以震撼,再加上激情的导语引起学生的共鸣。 (直观演示法)(5 分钟)2、了解小说情节(10 分钟):预习中完成学案中表格内容,理清故事发生的四天里琼珊与贝尔曼的行为,进而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情节(注意主要人物及“最后的常春藤叶”)设计依据:采用速读法、跳读法、再读法、分角色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文本,让学生参与其中,理解人物形象,而且这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热烈。(教法:学案教学法 学法:课前预习、深入研读)3、分析人物形象贝尔曼(18 分钟)找出文中有关贝尔曼的几次描写并分析设计依据:首先,基于“语
5、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在语文的实践中教和学”的认识,让学生参与其中,学习“领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其次,多种朗读方法,有助于理解人物形象。而且这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热烈。(教法:启发诱导法 学法:多方式阅读、合作探究)4、探讨最后一片叶子的内涵,把握主题(10 分钟)最后的一片叶子 琼珊 精神支点贝尔曼 绝笔、杰作小人物之间的深厚的友谊人间的真情真爱、人性之美的闪光设计依据:学生对叶子的内涵理解正是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让学生准确理解叶子作为精神支点的重要作用,把握环境描写与主旨的关系,理解底层小人物之间的真情,学习老贝尔曼珍爱他人生命的高尚品德,进而引导学生联系当今
6、社会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像“最美妈妈” 吴菊萍、 “最美教师”张莉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突出“生命的赞歌”主题。设计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使三维目标相融合,实现语文课堂功能的升华。(教法:启发诱导 学法:速读、再读、探究)5、拓展延伸,作业巩固。(课后)老贝尔曼是如何画最后一片叶子的?发挥你的想像,写 200 字左右的场面描写。设计依据:给学生自由自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来想象、补写并交流,加深学生对老贝尔曼这个形象的理解,使人物形象更鲜明,让学生读写思用相结合,打通课堂内外,通过引申阅读及作业训练,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36、课堂小结,情感共鸣。(2
7、分钟)爱是这个世界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守望,共同的期盼,共同的血液。爱的伟大,人性的光辉,随着这篇永不凋零的藤叶将永远在世人心中熠熠生辉。设计依据:交流心得,情感升华。同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六、板书设计贝尔曼人苏艾 琼珊医生第二课时1、 “画叶情节”展示2、探讨欧亨利式结局过程 内容 时间 教法 学法 目标达成一 导入 5 直观演示 二 情节 10 学案教学 预习检查、研读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三 人物 18 启发诱导 多方式阅读、合作探究三维目标四 主题 10 启发诱导 速读、再读、探究情感五 作业 课后 点拨 练习 知识、情感六 小结 2 概括 情感七、总结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 ,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