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二选考总复习填空卷必修一第 1、2 专题班级 姓名 专题一一、考点定位二、考点夯实1、西周分封制中功臣的代表诸侯国是 2、宗法制为 确立了一套标准;周的文化形式因 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4、秦的统一意义:结束诸侯称霸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王朝25、郡县制产生于 (时间) ,郡级长官为郡守、郡尉和 ,负责地方治安的是 ;6、郡县制的意义: 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 的重要标志;奠定了中国后世两千多年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基础7、制度设立者:军机处 ;刺史 8、唐朝三省六部制(1)结构(请画示意图)(2
2、)意义:分工明确,提高了中央机构的 ;实行 制,使其相互牵制,从而加强了皇权;标志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的完善9、宋朝相权分为行政权、 和财政权,后财政权被 分割10、元朝地方设立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 ,行省以下依次为路、 、州、县等行政区划;总共有 10个行省,另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腹里和 11、元朝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其中民政事务报 12、明朝内阁特点: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机构; 受司礼监牵制1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积极:政治: ; 经济:有利于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有利于文化繁荣;对外: ;民族关系:有利于加强民族交流(2)消极:政治:易造成 ,加
3、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地方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受到压抑;经济: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文化:束缚了人们的思想14.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特点: 15、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 ,但 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实际效能有限16、察举制的选官依据是 ,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 ;而科举制不利于进取精神和 的培养17、清朝边疆政策(1)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 进行行政管理(2)重大举措设理藩院改土归流:明清时期在 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从明朝开始实行改土归流,清朝雍正时期大规模实行, 时期
4、基本废除土司制度(3)重要作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近代中国版图基本奠定 ;有利于多民族国3家的巩固和发展(乾隆时期, 回归)三、特别提示1、“县”隶属于“郡”,县的长官由 任免2、“ ”在西汉是地方监察单位,但从东汉开始逐渐成为地方行政单位3、科举考试是由 部负责的4、加强皇权的途径:频繁换相、增加相数、 、分割相权5、加强中央权力的途径:加强对地方监察和监督、地方官吏由中央直接任免、 6、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发展到魏晋南北朝的产物,其选官依据主要是 7、历代统治者调整相权的原因是: 、力求加强统治、提高行政效率、弥补宰相才干不足8、比较职能:宣政院 ;理藩院 9、军机处的性质是 专题二
5、一、考点定位二、考点夯实1、条约内容4(1)侵害司法主权: ;(2)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陆: ;2、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建设性影响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比如经济上产生了 ,思想上出现了 3、近代化在政治上的特征是 4、黄海海战中“经远舰”管带是 ,反割台斗争中黑旗军的将领是 5、左宗棠在收复新疆过程中,制定了 的正确策略6、18401900 年间列强侵华史实(1)军事:侵华战争和大屠杀;(2)政治:不平等条约和 (3)经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4)文化: 和掠夺文物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根本原因: (2)主要过程:1935 年中共发表 ,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 年 12
6、月中共召开 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 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 的序幕; 之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之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军长是 )(3)建立标志: 8、抗战以来最大胜利的战役是 ,它发生于 会战之中9、正面战场抗战的评价:(1)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2) 10、抗战胜利的意义(1) (2) (3) (4) (5) (6) 11、正面战场的作战方式是 ;敌后战场主要在中国的 地区。三、特别提示1、黄海海战的结果是 2、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3、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是在 年4、南京条约赔款 ;5、时间顺序排列 :大甲溪伏击战 ;日军驻军在北京城外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建立教堂传教;邓世昌殉国6、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时间: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