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3026904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1. 目的鉴于我公司所涉及的门类繁多的自动化设备以及加工的零部件,均属精度较高而批量较小甚至是单机独台的状况,形成互换件比例较小,但工艺灵活性较大的条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赖于精湛的装配工艺技术来完成生产任务,故对装配的要求除一般性之外还具有特殊性,安装调试技术规范适应这一特殊性成为必要。为规范设备安装和调试的技术操作,保证人身机器安全和装配质量,以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特制定本设备安装调试技术规范 。2. 适用范围本规范涉及电器、气动等领域。3. 文件内容3.1 电气安装技术要求3.1.1 电气安装的准备工作1)

2、首先应当读懂电气原理图,熟悉各个电气元件的相互连接关系、作用以及安装的技术要求;2)确定适当的装配工作地点,准备好必要的设备、仪表、工具和装配时所需的电气元件、导线、端子及线号;3)在选择工作场地时应注意设备对环境的特殊要求如防尘、防磁、防辐射,防静电等;4)安装的的电气元件及配件,均必须具有检验部门的合格证方能进行装配。一些易坏的元件一点要进行仔细的检查测试确定好坏,再进行安装以免返工;5)准备好号码管,导线号的字体粗度选择 3.2mm、长度为 15mm 气管号 4 字体粗度选择 4.2mm、长度为 25mm,6 字体粗度选择 5.2mm、长度为 30mm,8 字体粗度选择 5.2mm、长度

3、为30mm;6)电气元件安装时要充分地注意到与机械位置是否干涉,导线和气管是否于机械动作干涉以及维修是否方便;7)按照规定做好安装调试记录。3.1.2 整机装配1)电子、电气设备整机(总体)的装配应符合产品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的要求。2)整机装配一般应先进行机械装配,如对机柜、框架、抽屉的组合,然后进行电气装配。3)整机电气装配的顺序一般应先绑后装、先轻后重、先里后外、上道工序不应影响下道工序的安装。2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4)元器件线束、电缆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 线束、电缆的敷设路径应便于其它部件的安装和整机的检查、测试和维修;b) 在满足电气性能和结构要求的前提下,应取最

4、短距离布设线束或电缆;c) 活动部位的线束或电缆应用软导线,并留足够的长度和弯曲半径;d) 线束、电缆应避免与其他部件的棱角和锐边相接触,当穿过金属底板、外壳或屏蔽罩孔时,应加绝缘护套;e) 固定线束、电缆的金属卡箍应外套绝缘套管或加绝缘衬垫;f) 线束、电缆中的接地搭接线端子安装时,应将搭接部位的金属表面锉磨出金属光泽,其面积应为搭接片直径的 1.21.5 倍;g) 线束、电缆与元器件的间隙距离一般应大于 2mm;h) 线束、电缆采用走线槽内的导线一般不应超过走线槽容量的 70%。5)面板元器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a) 显示器、指示器、开关、表头、接插头和电连接器与金属面板之间的装配,一般

5、应加橡胶、塑料等柔性绝缘材料衬垫;b) 面板元件的紧固螺钉应按对角线位置逐次紧固,不允许一次紧固完或沿周边顺序位置逐个紧固,以防元器件变形、损坏或接触不良;c) 电连接器的金属接触对严禁挤压和触摸,防止变形或污染,安装完后应及时盖好保护盖。3.1.3 电子组(部)件的装配与安装电子组(部)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用于机械连接或电气安装的金属紧固件应有良好的防护涂覆;2)紧固时,必须选用与螺钉、螺母大小相适应的螺丝刀、套筒扳手旋紧,不得滑扣和起毛刺。小于等于 M6 的螺钉必须旋出螺母 12 扣,大于 M6 的螺钉必须旋出螺母 23 扣;3)某些特殊用途的紧固螺钉拧紧后应点标记漆;4)安装弹簧

6、垫圈时要将其压平。有螺母时,弹簧垫圈应安装在螺母一端;无螺母时,弹簧垫圈要安装在螺钉头一端;5)紧固螺钉时,不得损坏部件的表面涂层,应紧固牢靠不得松动。3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3.1.4 配线1)电控设备所有电气连接导线、电缆,一律采用铜芯软导线、软电缆。导线、电缆的额定绝缘电压应与电路的额定工作电压或对地电压相适应。导线截面积应按规定的载流容量选择,符合 GB 5226.1-2002 中 13.3、13.4 和 13.5 的规定。2)所有导线, 电缆应符合相应技术条件要求,外表平直、清洁,绝缘层完好,芯线中间不允许有断股和接头,绝缘层的耐热性应与容许温升和环境温度相适应。3)导

7、线与器件的连接除必须采用焊接的情况(如接插件、指示器件、电子式器件等)外,一般应采用接线端头冷压连接。接线端头插线孔截面积应与导线截面积相适应;接线端头的结构应与器件端子相适应。导线在冷压连接过程中不允许损伤或夹断芯线;所有导线的连接(特别是保护电路的连接)必须牢靠,不得松动。冷压连接处应套大小合适的绝缘套管。4)不同材料的母线或导线的接合,以及它们同电气元件的接头连接时,应尽量避免和消除可能引起的电化学腐蚀现象。5)电器端子上的接线一般是一个端子接一根导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导线。从柜外进入柜内的导线、电缆不宜直接连接在器件端子上。柜内必须提供外部接线用的端子板。所有导线及电缆从一个端子到另一个

8、端子之间应是连续的,不应有中间接头。动力电路和测量电路的连接可以直接连到电器端子上。接地保护线(PE)应直接连接,禁止使用开关、熔断器及插头插座连接。关键部位的连接应采用双线双点连接。6)柜内导线、电缆均采用板前线槽布线(电子组、部件走线允许例外)。走线槽外的走线采用竖直走向。线槽内的导线一般不允许超过线槽容量的 70%。 导线长度应适宜, 应有足够的活动余量。3.1.5 屏蔽导线的处理屏蔽导线的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a) 屏蔽导线可分带外绝缘层的屏蔽导线和不带外绝缘层的屏蔽导线,一般使用带外绝缘层的屏蔽导线;b) 屏蔽导线端头不屏蔽的长度为 10mm15mm(工作电压在 500V 以下);c)

9、 屏蔽层的接地端按下列方法处理:1) 在外屏蔽层扩一小孔(带外绝缘层的屏蔽线应先去除外绝缘层),由此孔把内导线挑出,不允许挑破和拉断内导线的绝缘层,并尽可能保持屏蔽网完好不受损伤;2) 将内导线剥头,芯线扭紧搪锡,拉直屏蔽层端头搪锡,屏蔽层搪锡或焊接地线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不允许烫伤内导线绝缘层。4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3.1.6 电磁兼容及隔热处理1)信号线不能与电源线敷设在同一个线槽内或绑扎在同一个线束内,但屏蔽的电源线应与信号线敷设在同一个线槽(或线束)内。2)模拟信号线需使用屏蔽线。3)数字信号线及模拟信号线不能与交流控制信号线装在同一个线槽内。4)当安装低阻等电位线到各屏

10、蔽电线(缆)接地端有困难或只考虑排除低频或静电干扰时,线缆屏蔽在一端接地较为适用;输送小信号(V 或 mV)的模拟信号屏蔽层应一端接地。5)数字信号线缆的屏蔽层两端接地可较好地排除高频干扰,但必须安装低电阻等电位线。6)强、弱电信号线,数字信号地线与模拟信号地线应分开布设,控制箱进线处的屏蔽一定要接地。7)导线与电缆的安装应避免与元器件、零部件、整件的棱角边缘直接接触。当导线及电缆通过底板、外壳或屏蔽罩孔时,应采用橡皮衬套或其他措施,保护线缆不受损伤。8)固定导线束、电缆的金属卡箍应套绝缘套管或垫上衬垫。9)导线、电缆靠近热源时,应采用耐热绝缘导线和电缆。当高热有损于导线、电缆绝缘层时,应采取

11、有效的隔热措施。3.1.7 电子组件的导线束安装1)导线、导线束及电缆的安装应避免与元器件、零部件及整机的棱角边缘直接接触。当其通过外壳或屏蔽罩孔时,其可能发生机械损伤的活动部位应加保护层。2)导线束、电缆要可靠地固定在壳体、安装板或其他规定的部位上。固定导线束、电缆的金属卡箍应套绝缘套管或垫上衬垫。导线束、电缆靠近热源时应采用耐热导线或电缆;当高热有损于导线、电缆绝缘层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安装在门上或其他可动部件上的导线长度应适宜,应有足够的活动余量,其安装固定位置应符合规定。3)绑扎成束的导线分支,一般应从线束的侧下方分,打结也应配置在下方,以保持线束上部平整。4)导线束、电缆需要弯曲时,

12、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直径的 2 倍;在插头插座外壳根部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半径的 5 倍;柜内所有导线与器件端子的连接均应保护一定的过渡圆弧,并应整齐一致。5)电子组(部)件的连接导线或某些特殊电器的连接导线,需要绑扎成束。6)同一走向的导线应扎成线束。7)绑扎导线束时,应根据导线束的粗细选择锦丝绳、缠绕管或尼龙扎带的规格。5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8)用锦丝绳扎线时,扎线间距为:a) 当线束直径小于 10mm 时,扎线间距为 15mm20mm;b) 当线束直径为 10mm30mm 时,扎线间距为 20mm30mm;c) 当线束直径大于 30mm 时,扎线间距为 30mm4

13、0mm。9)线束内的导线每端留 12 次的再焊余量。高频导线不留余量。导线束、电缆需要弯曲时,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其直径的 2 倍;在插头插座外壳根部弯曲时,弯曲半径一般不得小于直径的 5 倍。控制箱内所有导线与器件端子的连接均应保持一定的过渡圆弧,并应整齐一致。3.2 常见工具使用方法电烙铁的使用方法1、 电烙铁电烙铁是最常用的焊接工具。我们使用 40W 内热式电烙铁。新烙铁使用前,应用细砂纸将烙铁头打光亮,通电烧热,蘸上松香后用烙铁头刃面接触焊锡丝,使烙铁头上均匀地镀上一层锡。这样做,可以便于焊接和防止烙铁头表面氧化。旧的烙铁头如严重氧化而发黑,可用钢挫挫去表层氧化物,使其露出金属光泽后,重

14、新镀锡,才能使用。电烙铁要用 220V 交流电源,使用时要特别注意安全。应认真做到以下几点:电烙铁插头最好使用三极插头。要使外壳妥善接地。 使用前,应认真检查电源插头、电源线有无损坏。并检查烙铁头是否松动。 电烙铁使用中,不能用力敲击。要防止跌落。烙铁头上焊锡过多时,可用布擦掉。不可乱甩,以防烫伤他人。 焊接过程中,烙铁不能到处乱放。不焊时,应放在烙铁架上。注意电源线不可搭在烙铁头上,以防烫坏绝缘层而发生事故。 6使用结束后,应及时切断电源,拔下电源插头。冷却后,再将电烙铁收回工具箱。 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2、焊锡和助焊剂焊接时,还需要焊锡和助焊剂。(1)焊锡:焊接电子元件,一

15、般采用有松香芯的焊锡丝。这种焊锡丝,熔点较低,而且内含松香助焊剂,使用极为方便。(2)助焊剂:常用的助焊剂是松香或焊锡膏。使用助焊剂,可以帮助清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利于焊接,又可保护烙铁头。焊接较大元件或导线时,也可采用焊锡膏。但它有一定腐蚀性,焊接后应及时清除残留物。二、焊前处理焊接前,应对元件引脚或电路板的焊接部位进行焊前处理。1、清除焊接部位的氧化层可用断锯条制成小刀。刮去金属引线表面的氧化层,使引脚露出金属光泽。 2、元件镀锡在刮净的引线上镀锡。可将引线蘸一下松香酒精溶液后,将带锡的热烙铁头压在引线上,并转动引线。即可使引线均匀地镀上一层很薄的锡层。导线焊接前,应将绝缘外皮剥去,再经过

16、上面两项处理,才能正式焊接。若是多股金属丝的导线,打光后应先拧在一起,然后再镀锡。三、焊接技术做好焊前处理之后,就可正式进行焊接。1、焊接方法。(1)右手持电烙铁。左手用尖嘴钳或镊子夹持元件或导线。焊接前,电烙铁要充分预热。烙铁头上要吃锡,即带上一定量焊锡。7(2)将烙铁头紧贴在焊点处。电烙铁与水平面大约成 60角。以便于熔化的锡从烙铁头上流到焊点上。烙铁头在焊点处停留的时间控制在 23 秒钟。(3)抬开烙铁头。左手仍持元件不动。待焊点处的锡冷却凝固后,才可松开左手。(4)用镊子转动引线,确认不松动,然后可用偏口钳剪去多余的引线。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2、焊接质量焊接时,要保证每

17、个焊点焊接牢固、接触良好。要保证焊接质量。锡点光亮,圆滑而无毛刺,锡量适中。锡和被焊物融合牢固。不应有虚焊和假焊。虚焊是焊点处只有少量锡焊住,造成接触不良,时通时断。假焊是指表面上好像焊住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焊上,有时用手一拔,引线就可以从焊点中拔出。这两种情况将给电子制作的调试和检修带来极大的困难。只有经过大量的、认真的焊接实践,才能避免这两种情况。焊接按钮时,一定要控制好时间。太长,按钮将被烧焦,或造成触点脱落。按钮的拆焊,可将电烙铁头贴在焊点上,待焊点上的锡熔化后,快速将导线拔掉。剥线钳的使用方法一、剥线工具-剥线钳的优点 1、剥线长度可自由调整2、刃部由特殊机械精细加工,且经高频淬火处理

18、3、手柄采用优质塑料,符合人体力学、舒适耐用。二、剥线钳的使用方法8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1、根据缆线的粗细型号,选择相应的剥线刀口2、将准备好的电缆放在剥线工具的刀刃中间,选择好要剥线的长度3、握住剥线工具手柄,将电缆夹住,缓缓用力使电缆外表皮慢慢剥落4、松开工具手柄,取出电缆线,这时电缆金属整齐露出外面,其余绝缘塑料完好无损。四、安全注意事项: 1、操作时请戴上护目镜2、为了不伤及断片周围的人和物,请确认断片飞溅方向再进行切断压接1.压接连接应根据使用对象、压接端子形状、结构和导线芯线的大小合理选择压接工具和压接形式,不得用压模口生锈、损坏或尺寸不符合要求的压接工具进行压接操

19、作。92.采用压接焊片或压接型连接器接触端子时,导线芯线伸入压接端子长度必须和端子压接区尾管齐平,导线缘层和压接端子间间隙一般为 0.5mm1mm,尾管内径与导线直径必须相适应,其间隙应保证压接操作的压缩比,一般为 15%20%。3.压接操作时,导线芯线全数平直伸入压接端子尾管。芯线端面不得氧化。压接完成后,端子无裂纹、压穿,芯线无压断或脱出,压印应处于压接区中心位置,且明显、清晰,压印边缘距离压接端子尾管两端不小于 0.5mm(见图 3a)。压接型连接器接触偶压接后,压印必须对称,受力均匀,接点横截面应符合(图 3b)的要求。抗震压接端子除按接要求操作外,导线的绝缘层应同时插满端子绝缘层包紧

20、区,并规整包紧绝缘层(见图 3c)。A b c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4.压接型连接器接触件的装卸,应采用专用压接、取卸工具进行压接和取卸。压接和取卸应符合下列要求:a) 插头壳体和插座壳体的每个孔位里(除了 0#不取卸式)都放有定位爪,用于对针孔的固定;b) 将压接好导线的接触件顺着孔位插入,当听到清晰的声音时,表示接触件到位,即壳体里的定位爪卡住了接触件台阶。然后用手往外轻轻的拉导线,接触件不被拉出即可;c) 将取卸工具顺着导线插入所要取出的接触件尾部,直至不动(撑开定位爪),拉出导线即可取出接触件。5.压接点应牢固可靠,导电良好,接触电阻一般应小于 0.75m。其拉脱力应符合

21、表 6 的要求。压接点拉脱力导线截面mm 0.2 0.35 0.5 0.8 1.0 1.2 1.5 2.0 2.5 3.0 4.0 5.0 6.0最小拉力N 35.3 58.8 84.3 137.2 176.4 215.6 254.8 313.6 421.4 490 637 735 8336.对压接连接进行目视检查时,不允许存在表 7 列举的缺陷。压接连接缺陷缺陷例子 缺陷部位 缺陷原因线插入不合格 芯线脱落10导线芯线伸出过多 不能紧固导线芯线露出过多 剥皮太长在头部压接 导线芯线脱落在根部压接 导线芯线压断压接部位偏移 压接不均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7.双扭线带状电缆与“U”

22、型簧片连接,采用穿刺压接。穿刺压接按以下要求采用专用的端接装置:a) 穿刺压接的双扭线带状电缆的线径一般为 0.30.5mm;b) 压接操作应合理选用端接装置,必须保证导线按连接要求精确地对准连接器上的簧片“U”型槽;c) 穿刺连接点应牢固,压接点接触电阻一般应小于 7m。数字万用表的正确使用 现在,数字式测量仪表已成为主流,有取代模拟式仪表的趋势。与模拟式仪表相比,数字式仪表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显示清晰,过载能力强, 便于携带,使用更简单。(1)使用方法 a 使用前,应认真阅读有关的使用说明书,熟悉 电源开关、量程开关、插孔、特殊插口的作用. b 将电源开关置于 ON 位置。 c 交直流电压

23、的测量:根据需要将量程开关拨至 DCV(直流)或ACV(交流)的合适量程,红表笔插入 V 孔,黑表笔插入 COM 孔,并将表笔与被测线路并联, 读数即显示。 d 交直流电流的测量:将量程开关拨至 DCA(直11流)或 ACA(交流)的合适量程,红表笔插入 mA 孔(200mA 时)或 10A 孔(200mA 时),黑表笔插入 COM 孔,并将万用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即可。测量直流量时,数字万用表能自动显示极性。 e 电阻的测量:将量程开关拨至 的合适量程,红表笔插入 V 孔,黑表笔插入 COM 孔。如果被测电阻值超出所选择量程的最大值,万用表将显示“1” ,这时应选择更高的量程。测量电阻时,红表

24、笔为正极,黑表笔为负极,这与指针式万用表正好相反。因此,测量晶体管、电解电容器等有极性的元器件时,必须注意表笔的极性。 (2).使用注意事项 a 如果无法预先估计被测电压或电流的大小,则应先拨至最高量程挡测量一次,再视情况逐渐把量程减小到合适位置。测量完毕,应将量程开关拨到最高电压挡,并关闭电源。 b 满量程时,仪表仅在最高位显示数字“1” ,其它位均消失,这时应选择更高的量程。 c 测量电压时,应将数字万用表与被测电路并联。测电流时应与被测电路串联,测直流量时不必考虑正、负极性。 d 当误用交流电压挡去测量直流电压,或者误用直流电压挡去测量交流电压时,显示屏将显示“000” ,或低位上的数字

25、出现跳动。 e 禁止在测量高电压(220V 以上)或大电流(0.5A 以上)时换量程,以防止产生电弧,烧毁开关触点。f 当显示“ ” 、 “BATT”或“LOW BAT” 时,表示电池电压低于工作电压。 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导线、电缆加工和线束制作1.导线、电缆的各种参数,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条件;外绝缘层应清洁,无气泡、裂痕、凸痕、芯线不应锈蚀,不应有中间断线和接头存在。2.屏蔽导线的屏蔽编织层与芯线间的绝缘电阻应经检查,不允许有短路。3.电气连用的绝缘导线颜色按 GB/T 2681-1981 的规定。4.导线、电缆下料长度偏差应符合设计或工艺文件要求,无要求时按表 1 规定。导

26、线、电缆下料长度偏差 单位为毫米下料长度 50 50100 10020020050050010001000偏 差 +5 +7 +10 +12 +15 +2005.锡焊用导线、电缆在剥去端头绝缘层时,不应损伤芯线和绝缘层。6.多股导线端头绝缘层剥去后,芯线应及时绞合搪锡,锡层应与绝缘端保持 1mm2mm 距离,绝缘层不允许烫伤、开裂。127.纤维聚氯乙烯绝缘安装线经过端头处理后,其纤维包绕层应缩进聚乙烯层约 2mm。8.剥去绝缘层的多股绞合芯线,应按原绞合方向绞合。绞合应松紧适宜、均匀顺直,绞合后损伤和切断芯线股数不应超过表 2 的规定。多芯绞合线的股数多芯绞合线的股数 最大允许损伤和切断多芯绞

27、合线的股数7 0715 11618 2192 32636 43740 540 69.屏蔽导线接地端加工应符合设计或工艺要求。不加工接地端的屏蔽层端头修齐平后,选用相适应的热缩套管保护紧固。10.凡易引起电路短路的屏蔽线应加绝缘套管,或使用带绝缘层的屏蔽导线。11.需要拆卸的连接导线,其端头应采用端套焊片。12.两根以上的导线平行,长度大于 150mm 时,在不产生相互干扰和电路间相互耦合的情况下,应捆扎成线束。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13.线束的导线应选择和产品电气要求相适应的最短路径敷设,一般先布屏蔽线,再布绞合线、短线,最后布长线。电线敷设应清洁、平直、无交叉,线束分支应从侧方

28、抽出,经常活动的导线敷设长度,应满足操作时运动的需要。14.线束弯曲半径一般不小于线束直径的 5 倍。15.线束可采用锦纶线、尼龙线或尼龙搭扣进行捆扎,也可采用尼龙卷槽和胶合等方法。用锦纶线等捆扎线束时,两结扣间的距离应视线束直径大小而异,一般按表 3 选择。线束直径与捆扎线扣间距离 单位为毫米13线束直径 捆扎线扣间距离10 15201030 20 4030 40 6016.线束应捆紧,扎结应整齐、均匀、牢靠,线束首尾和分支前后应打加强自锁扎结。当线束直径大于15mm 时,一般应采用双线捆扎,捆扎线束不能伤导线绝缘层。17.线束易受机械损伤的部位(如结构的棱角、锐边和经常活动的部位等)应加装

29、防护尼龙套或缠绕聚氯乙烯带。采用防护尼龙套时,其两端与线束本体应选用相适应的热缩套管紧固。导线、线束、电缆安装不应靠近发热元件,无法避免高温热源时,应采用耐高温导线、电缆,必要时还应采取隔热措施(如包缠隔热材料等) 。在高温下工作的裸电线,应采用瓷珠、瓷管等耐热材料作套管。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导线的选择14依 导 线 颜 色 标 志 电 路 时 1 黑 色 : 装 置 和 设 备 的 内 部 布 线 。 2 棕 色 : 直 流 电 路 的 正 极 。 3 红 色 : 三 相 电 路 和 C 相 ; 半 导 体 三 极 管 的 集 电 极 ; 半 导 体 二 极 管 、 整 流

30、二 极 管 或 可 控 硅 管 的 阴 极 。4 黄 色 : 三 相 电 路 的 A 相 ; 半 导 体 三 极 管 的 基 极 ; 可 控 硅 管 和 双 向 可 控 硅 管 的 控 制 极 。 5 绿 色 : 三 相 电 路 的 B 相 。 6 蓝 色 : 直 流 电 路 的 负 极 ; 半 导 体 三 极 管 的 发 射 极 ; 半 导 体 二 极 管 、 整 流 二 极 管 或 可 控 硅 管 的 阳 极 。7 淡 蓝 色 : 三 相 电 路 的 零 线 或 中 性 线 ; 直 流 电 路 的 接 地 中 线 。 8 白 色 : 双 向 可 控 硅 管 的 主 电 极 ; 无 指 定

31、用 色 的 半 导 体 电 路 。 9 黄 和 绿 双 色 ( 每 种 色 宽 约 15100 毫 米 交 替 贴 接 ) ; 安 全 用 的 接 地 线 。 10 红 、 黑 色 并 行 : 用 双 芯 导 线 或 双 根 绞 线 连 接 的 交 流 电 路 。 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15依 电 路 选 择 导 线 颜 色 时 1 交 流 三 相 电 路 的 A 相 : 黄 色 ; B 相 : 绿 色 ; C 相 : 红 色 ; 零 线 或 中 性 线 , 淡 蓝 色 ; 安 全 用 的 接 地线 : 黄 和 绿 双 色 。 2 用 双 芯 导 线 或 双 根 绞 线 连 接

32、的 交 流 电 路 : 红 黑 色 并 行 。 3 直 流 电 路 的 正 极 : 棕 色 ; 负 极 : 蓝 色 ; 接 地 中 线 : 淡 蓝 色 。 4 半 导 体 电 路 的 半 导 体 三 极 管 的 集 电 极 : 红 色 ; 基 极 : 黄 色 ; 发 射 极 : 蓝 色 。 半 导 体 二 极 管 和 整 流 二 极 管 的 阳 极 : 蓝 色 ; 阴 极 : 红 色 。 可 控 硅 管 的 阳 极 : 蓝 色 ; 控 制 极 : 黄 色 ; 阴 极 : 红 色 。 双 向 可 控 硅 管 的 控 制 极 : 黄 色 ; 主 电 极 : 白 色 。 5 整 个 装 置 及 设

33、备 的 内 部 布 线 一 般 推 荐 : 黑 色 ; 半 导 体 电 路 : 白 色 ;气动配管及使用注意事项1.请垂直剪断软管端面,以免密封不良。用管接头连接。管子管子的弯曲半径要符合厂家规定。软管内部要用压缩空气吹除干净。2.按气路图依次安装。确认各元件的进口、出口侧,不得装反。过滤器油雾器的水杯垂直朝下安装。电磁换向阀应尽量靠近被控的气缸安装3.接头部密封带的缠绕方向,如下图所示注意要空出 2 个螺纹的距离不能缠绕。4.气动回路接完后,应从小到大调整气流量,直到速度合适为止。5.在给气之前,必须确认电磁阀所在的工作位,以免造成设备损坏。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163.3 面板、电气柜布局参照3.3.1 面板布局注:电气操作面板距地面高度一般为6080cm设备 安装调试 技术规范(电气部分)手动面板 自动面板操作面板173.3.2 电气柜布局参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