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学案(含答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026144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学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学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学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学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一文言文《劝学》《师说》复习学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必修一文言文复习学案劝学 师说检测题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 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 暴:同“曝” ,晒干。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 ,天赋,资质。 )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 ,教授。 ) 6、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 ) 二、找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一)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游泳)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低于)(二)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

2、泉。 (向上,向下) (三)形容词作名词其曲中规。 (弯曲的弧度) 吾未见其明也。 (高明的地方) (四)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 而耻学于师。 (以为耻。 ) 。 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 三、明确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 今义:不需要 6、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 今义:没有,常为否定副词 7、吾从而师之。 古义

3、:跟随、而且 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8、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9、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四、辨析下列各句中重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而 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惑而不从师。小学而大遗。 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登高而招。 顺风而呼。 则群聚而笑之。 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连词,表并列。 蟹六跪而二螯。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连词,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人非生而知之者。 吾从

4、而师之。 择师而教之。 (二) 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兼词,于之,从这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句末语气助词,了) (三)之 代词。青,取之于蓝。 (代靛青)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代“冰” ) 人非生而知之者。 (指代知识、道理等)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指代童子)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代词,这) 郯子之徒。 (代词,这) 作师说以贻之。 (代词,他,指代李蟠) 圣人之所以为圣。 (指代这件事) 助词。 不如须臾之所学。 (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彼童子之师。 (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的) 古之学者必

5、有师。 (的)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的)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的标志) 道之不传也久矣。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 (四)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 善假于物也。 (介词,表对象,可不译)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比) 而耻学于师。 (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对于) 其皆出于此乎?(从) 不拘于时,学于余。 (被,向) (五)乎 介词,相当于“于” 。 君子博

6、学而日参省乎己。 (对)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在,比) 语气助词。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反问,译为“吗” 、 “呢” ) 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译为“吧” 、 “呢”)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 呜乎!师道之不复也可知矣!(表感叹,与“呜”连用,译为“唉” ) (六)其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指代“生平吾前”者)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他的) 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其可怪也欤。 (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

7、(七)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其可怪也欤。 (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五、找出并解释下列各句中一词多义的词语。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老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从师求学) 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 吾师道也。 (学习) 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解释经文的著作) 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却)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就) 惑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疑惑) 于其身也

8、,则耻师焉,惑矣!(糊涂) 行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走路) 余嘉其能行古道。 (履行) (复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恢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再) 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 (的原因) 道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理)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传统) 六、明确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一)判断句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二)省略句 輮以(之)为轮。 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

9、吾从(之)而师之。 (三)状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善假于物也。 而耻学于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学于余。 (四)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五)宾语前置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六)被动句 不拘于时。 七、翻译下列重点语句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不是和一般人不同,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 )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

10、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是因为用心专一。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8吾师道业,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计较他生年比我早还是晚呢?)9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因此,

11、不论地位高贵还是地位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也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0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那些教育儿童的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让他们学会停顿断句的,并非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老师。 )1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断句停顿不理解,向老师学习,疑惑不能解决,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地方学习,而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

12、究,如此罢了。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 题。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 ,得休归,常诣学官,不 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 。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 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 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吾道 东 矣。 ”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及党事起,乃与同郡

13、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 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 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 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 ”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 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

14、为大司农, 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 )【注】乡啬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方:法,这里指儒家正统学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遂造太学受业 受:同“授”,传授。B以父丧不行 以:认为,以为。C因自赞曰 赞:夸耀D回、赐之徒不称官阀 之徒:这些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乃西入关 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 乃召见于楼上 十余年乃归乡里绍乃举玄茂才 玄乃以病自乞还家A B. C. D.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玄少为乡啬夫 不乐为吏 进为设几杖 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公车征为大司农

15、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A B. C. D.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郑玄志于治学和淡泊名利的一组是A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B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C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玄乃以病自乞还家D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玄自幼好学,无意仕途,一心寻师问道,研究学问,先后从师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终于学有所成。B郑玄游学十多年后回家,因为家境贫穷,只好到东莱为别人佣耕,即便这样,追随他学习的学生也有成百上千了。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不得已应召,但他只是

16、以普通儒生的身份拜见何进,且住了一夜就逃跑了。D郑玄被袁绍举荐为茂才,并被上表推荐为左中郎将,他都没有就任;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他却借口有病自请回家。6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 (3 分)(2)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 (3 分)(3)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4 分)参考答案:1D(A 项为“接受” ;B 项为“因” ;C 项为“引荐” 。 )2B(均为连词,于是,就;为副词,只,仅仅;为副词,才;为连词,却。 )3B(均为动词,担任,做;为介词,替;为动词,成为)4B(A 项,都表现郑玄志于治学。C 项,是说因郑玄才高而被袁绍请

17、到上座,没表现志于治学。D项,陈述的是袁绍宾客对郑玄的印象,不表现郑玄志于治学)5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错,应为州郡长官因为不敢违背何进的意旨,就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6 (1)郑玄认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 (3 分。以:以为,认为,翻译成“因为”也可;无足:不值得;西:往西,向西。每处 1 分)(2)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 (3 分。质:询问,请教;疑义:疑难问题;辞:告别。每处 1 分)(3)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 (4 分。辩对

18、:答辩应对;出:超出;表:外,这里指比问题本身更深广的内容;嗟服:慨叹佩服。每处 1 分)【参考译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郑玄年轻时在乡里做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吏,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到学校里读书,不喜欢做官吏。父亲为此多次发火,也不能制止他。郑玄于是到京城太学去学习,拜京兆人第五元先为师,开始掌握公羊春秋 、 九章算术 。后又跟从东郡人张恭祖学习礼记 、 左氏春秋 、 古文尚书等。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入关。通过涿郡的卢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十余人。马融平素骄傲自负,郑玄拜在他门下,三年都不能见他一面,马融只是让自己的高

19、材生给郑玄授课。郑玄日夜探究、诵习,从未有过丝毫懈怠厌倦。有一次遇上马融召集门生研讨图纬,听说郑玄善于计算,于是在楼上召见他。郑玄趁机向马融请教各种疑难问题,问完之后就告辞回家。马融很有感触地对学生们说:“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 ”郑玄独自出外游学,十多年才回到家乡。家境贫困,郑玄在东莱为人佣耕,这时跟随他学习的学生已经有成百上千了。等到党锢之祸发生,他就和同乡孙嵩等四十多人都被禁止做官从政。于是郑玄就埋头研习经学,闭门不出。汉灵帝末年,党禁解除,大将军何进听说郑玄很有才能便征召他。州郡长官因为何进是当权的外戚,不敢违背他的意旨,于是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何进为他准备

20、了几案和手杖,礼遇十分优厚。郑玄没有接受朝服,只穿戴普通人服饰来拜见何进。住了一夜就逃走了。后来将军袁隗上表推荐他担任侍中,他因为父亲去世没有就任。国相孔融非常敬重郑玄,急急忙忙到他家拜访。当时大将军袁绍在冀州统领大军,派使者邀请郑玄,袁绍大会宾客,郑玄最后才到,就被请到上座。袁绍的客人大多是俊秀豪杰,各有才气而善辩,他们看见郑玄是个儒生,不认为郑玄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大家竞相设置一些怪异的问题,各种学派的观点交替提出。郑玄依照儒家学说答辩应对,内容都超出了问题本身,大家都得到了闻所未闻的知识,没有人不慨叹佩服。当时汝南人应劭也归顺了袁绍,他自我引荐说:“前泰山郡太守应中远,想做您的学生,怎么样?”郑玄笑着说:“孔子的弟子,要考(德行、言语、平事、文学)四种科目,颜回、子贡这些学生向来不称自己的官衔和门第。 ”应劭面露惭愧神色。于是,袁绍举荐郑玄为茂才,上表推荐出任左中郎将,郑玄都不去就任。后来朝廷征召他为大司农,送给他一辆安车, (规定)郑玄经过的地方主管官吏都要亲自迎送。郑玄却借口有病请求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