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淡水鱼观赏图集(三)(转载) 周楠 收录于 2009-09-14 阅读数:查看 收藏数:18 公众公开 原文来源 tags: 淡水鱼 修改以文找文推荐给好友 如何对文章标记,添加批注?中国淡水鱼观赏图集(三)2008 年11 以 24日 15:58 来源:西祠胡同鳅科 美丽小条鳅鳅科 Micronoemacheilus pulcher (Nichoils et Pope) 体侧扁。头小。吻长,稍尖。眼中等大,前后鼻孔邻近。口下位,唇周有乳突。须 3 对,吻须 2 对位吻端,颌须 l 对位口角。鳞片极小,侧线完全。背鳍起点在腹鳍起点的前上方。尾鳍微凹。体中轴具黑褐色波边纵纹。 底层鱼类。栖息
2、于溪河多沙石底的环境中。个体小,一般体长 60120 mm。分布于珠江水系和海南岛。 平头岭鳅鳅科 Oreonectes platycephalus Gunther 体长,稍平扁,后部侧扁。头宽扁。眼小,前后鼻孔明显分开,前鼻孔鼻管延长成须状。口下位,弧形。唇稍厚。须 3 对。背鳍位置较后,起点在腹鳍基之后上方。体被细鳞。前部侧线鳞明显。尾鳍圆形。 底层鱼类,栖息于山溪,白昼藏匿石缝间,夜晚外出觅食水生昆虫。个体小,体长不超过100 mm。分布于珠江水系。 无眼岭鳅鳅科 Oreonectes anophthalmus Zheng 体略平扁,后部侧扁。头宽圆,平扁。眼退化,不外露。前鼻孔短管状;
3、后鼻孔大,椭圆形。须 3 对。背鳍位置靠后;腹鳍短小;尾鳍弧形,分枝鳍条甚少,前者为 4;后者 12。体裸露,半透明,略带肉红色,前部有数个侧线孔。 生活在溶洞的地下水中。个体小,体长 2540mm,具一定的研究价值。仅发现于广西武鸣县起凤山太极洞中。 南方条鳅鳅科 Noemacheilus meridionalis Zhu 体长,侧扁,尾柄短,吻稍尖,口下位,弧形。下唇中断,上颌中部有一齿突。须 3 对,很长,口角须达主鳃盖骨,外吻须达眼中后缘。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不完全,止于肛门上方。背鳍位腹鳍稍前方;尾鳍微凹。雄性体侧有1 条深褐色纵纹。雌性具多数横斑条。 小型底层鱼类。栖息在缓流
4、小支流,多水草或石砾缝隙处。个体小,数量少。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澜沧江水系)。 横纹条鳅鳅科 Noemacheilus fasciolatus (Nichols et Pope) (沙钻、滑鱼、媒子鱼) 体前部稍圆,向后渐侧扁。颊部微鼓,头宽小于体高。口下位,弧形,上颌中部具齿状突,与下颌缺刻相对。须 3 对,较短。鳞小,侧线完全。背鳍起点位后于腹鳍。尾鳍微凹。体侧具 1016 条明显的横斑。底层小型鱼类。多栖息于急流河段的砾石缝隙中。一般体长 50120mm。分布于海南岛、珠江、金沙江、澜沧江、把边江等水系。 花鳍条鳅鳅科 Noemacheilus incertus (Nichols)
5、(滑油) 形态特征与横纹条鳅相似。定其体无斑纹,呈灰绿色。多生活在溪河的底层。小型鱼类,体长一般为50100mm。分布于珠江水系。 泰国条鳅鳅 科 Noemacheilus thai Fowler 体前部稍 圆,后部侧扁。头宽大于体高,两颊鼓出。口大,弧形,上颌中部具齿形突,与下颌前缘缺刻相对。须 3 对,较短。体被细鳞,侧线完全。体侧具横斑8 条。 小型鱼类,体长一般 50100mm。多栖于流水的砾石缝隙中。数量少,分布于澜沧江水系和南定河。 个旧盲条鳅鳅科 Noemacheilus qejiuensis Chu et Chen 体 长,前部略呈圆筒形,向后渐侧扁。背缘隆起,胸腹缘平直。头稍
6、平宽略大于高。无眼。鼻孔大。口调位,深弧形。须 3 对,粗壮发达。体裸露。侧线平直,侧线孔清晰。腹鳍起点与背鳍的第二、三根分枝鳍条相对。生活时鳍透明,体半透明。 个体细小,一般体长 4050mm。无经济价值,有一定学术意义。发现于云南个旧市南芭蕉箐的地下河中。 鲤科金线鱼丹 鲤科 Danio chrysotaenitus Chu 体侧扁,腹部无棱。头长小于体高。吻短钝。眼大,前位。下颌门中有一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嵌合。须 2 对,短小。侧线一般不完全。背鳍位置较后;臀鳍长,其起点与背鳍第一、二根分枝鳍条相对;尾鳍分叉。体后半部有一金黄闪亮的纵条。 小型鱼类,体长不超过70mm。喜栖居厂山间溪沟清
7、泉中。无经济价值。分布于西双版纳澜沧江水系。 丽色低线鱼鼠 鲤 科 Barilius pulchellus Smith 体侧扁,腹部无棱。吻略尖。口较大,下颌突出,口裂倾斜,下颌正中有一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嵌合。侧线完全,位于体下侧。背鳍后位,与臀鳍相对;胸鳍宽长,达腹鳍起点;尾鳍叉型。体侧有 710 条垂直蓝绿斑条。 生活于山涧溪流。杂食性。个体小,为产地常见种。分布于红河、澜沧江等水系。 长嘴鱼鼠 鲤 科 Raiamas guttatus (Day) (长嘴鱼、大口鱼) 体长,侧扁,腹部圆。头尖,其长大于体高。口端位,极大,口裂超过眼后缘的下方。下颌前端具显著的突起,与上颌凹陷相嵌合。须 2
8、 对,极细小。背鳍位置较后;臀鳍起点位于背鳍基未端稍后的卜方。体侧有多数不规则的条纹和斑点。 栖息在江河流水中。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分布于澜沧江、伊洛瓦底江等水系。 异鱼鼠 鲤 科 Parazacco spilurus (Gunther) 体侧扁,腹部较窄,腹鳍基至肛门腹棱明显。口上位,口裂倾斜,下颌前端有显著突起,与上颌凹陷嵌合。无须。侧线完全,前部明显下弯。背鳍稍后:臀鳍长,最长鳍条超过尾鳍基部,分枝鳍条 1112 根。体侧具不规则的垂直条纹,尾基具一深黑斑点。 小型凶猛鱼类。食小鱼、虾。分布于广东南部和海南岛的小溪流中。 拟细鲫 鲤 科 Nicholsicypris normaalis
9、 (Nichols etPope) 体长,侧扁,腹鳍至肛门间有腹棱。头较宽。口大,端位。无须。下咽齿 2 行。侧线明显下弯,行经体侧下方。背鳍无硬刺,位于腹鳍之后;背、腹、臀鳍均小;尾鳍叉形。 生活在山溪和小水沟中。小型鱼类,常见体长 100mm 以下。分布于海南岛和广东、广西南部。 瑶山鲤 鲤 科 Yaoshanicus arcus Lin 外形与拟细鲫相似,但具 3 行下咽齿。仅分布在广西大瑶山的溪流中。 南方波鱼 鲤科 Rasbora steineri Nichol et Pope 体长,侧扁。头短小,尖突。口裂向上倾斜,下颌前端稍外突,且有一突起与上颌凹陷对相嵌。无须。侧线明显弯向腹方
10、,位于体下侧。背鳍无硬刺,位于腹鳍之后上方;肯、腹、臀鳍短小,尾鳍细长,深叉,叶端尖。 生活在溪流、水沟。小型鱼类,常见体长 100mm 以下。分布于海南岛及广东、广西各水系。 棱似鲴 鲤科 Xenocyprioides carinatus Chen et Huang 体长,侧扁。腹鳍至肛门有发达的腹棱。吻短,稍尖。口小,亚上位,横裂。下颌边缘具角质,稍突出于上颌。无须。眼较大。无侧线。背鳍无硬刺。下咽齿形状似胭类,主行具齿 6枚。 个体极小,体长 2040mm。数量稀少,为偶见种。分布于西江水系局部地区的小水体中。 罗碧鱼 鲤科 Paralaubuca barroni (Fowler) 体极
11、扁薄,背缘平直,腹缘圆凸。腹棱明显,自鳃颊至肛门。吻尖,口端位,下颌前端突起与上颌凹陷嵌合。侧线在胸鳍上方缓下弯。背鳍无硬刺。臀鳍基部长,其起点在背鳍基部末端的下方。 小型鱼类。喜栖息在水体的中上层,在产地为常见种。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澜沧江水系。 细鳊 鲤科 Rasborinus lineatus (Pellgrin) 体高而侧扁,体长为体高的 3.23.6 倍。自腹鳍基至肛门有明显的腹棱。头略小。吻短钝。口端位。无须。侧线位体侧中轴线之下和缓下弯,侧线鳞 3638。背鳍位置略后,起点在腹鳍基的后上方;臀鳍基部稍长。体侧无纵带。 生活在缓流及静水的中上层。小型鱼类,常见体长 60100mm。分布于闽江、珠江等水系及海南岛。 台细鳊 鲤科 Rasborinus formosae Oshima 体稍长侧扁,体长为体高的 3.84.0 倍。腹棱自腹鳍基至肛门。口亚上位,斜裂,无须。侧线位体中轴之下前端下弯,侧线鳞 4547。背鳍位置较后。体侧有 1 暗色纵带。 小型鱼类。数量少。分布于台湾、海南岛及西江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