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一个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小孩的叙事研究众所周知,幼儿园是众多小孩群聚的地方,他们中有活泼聪明、身心健康正常的,也不免有少数性格孤僻、身心异常的。幼儿教师都希望而且也善于带前一类小孩,不希望也不容易教好后一类。因此,在幼教实践中,后一类小孩的教育往往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更需要我们一线的幼儿教师加以研究和重视。一、观察实录与分析及应对措施观察对象:周宇,男,2009 年 9 月 28 日出生。观察时间:2014 年 9 月 2 日至 2015 年 1 月 8 日。观察目的:帮助幼儿改变社会退缩行为,适应新环境,乐意上幼儿园。观察实况:大哭入园。开学了,我担任了新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5 岁的新生周宇刚好
2、分在我的班上,从入园起到现在已经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在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总是双手缠绕着妈妈的脖子,放声大哭,如生死离别般,任妈妈和老师好说歹说就是不肯进入教室。妈妈看见儿子这个样子也很焦虑,无计可施。老师过来劝他,但怎么劝也没用,一般约半个多小时后,他才开始透过泪眼观察教室里的每个人,一遇到老师的眼睛在看他,他就把头低得很厉害而且双手把自己的衣角抓得紧紧的。他整天不讲话,只有中午老师喂饭时,才能看见他的嘴动。分析:上学哭闹,是一般幼儿常有的事。但正常幼儿的适应期很短,像周宇这样持续多日,且孤僻、内向、固执的小孩还不多见。他的眼神是躲闪的,怕与人接触,教室里那么多新颖的玩具和好玩的游戏区怎么也吸
3、引不了他。说明这个小孩有与正常的小孩有不同的地方,他的害羞、焦虑、怕生等种种表现反映出他有典型的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特征。对这样的儿童的教育,主要的是要消除他的这一不正常心理特征才行。为此,首先要弄清造成他这一现象的原因。于是,我采取了初步措施:(1)家访:在与妈妈的促膝畅谈中,我了解到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很瘦弱,于是妈妈辞了工作在家全职带他。妈妈的性格也有些内向,说话总是轻声细语的。对孩子很宠爱,生怕孩子受了一点委屈,平常很少与其他人交往,接触范围小,孩子只和爸爸、妈妈讲话。连婆婆爷爷、外公外婆都不愿意打招呼,更别说亲近了。孩子入园大哭的表现也不难理解了。妈妈还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和顾虑:怕孩子在班上
4、受欺负,看不见孩子心里发慌,不想让孩子上幼儿园了。鉴于此种情况,我决定先解开妈妈的心结,让她明白这样的道理:孩子在一天天成长,总有一天孩子是要离开她的庇护融入社会的,与其以后后悔莫及,不如现在下定决心做起,万事开头难,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了,说明你也意识到集体生活和系统的幼儿教育对儿子的成长是多么的举足轻重啊!(2)主动亲近他。从孩子低着头、躲闪的神态中,我观察到他有恐惧、陌生、孤独的心理。于是我主动关注、亲近他,给他最亲切的微笑的话语、给他擦眼泪、抚摸他,经常陪他,让大方活泼的孩子主动去和他玩耍、游戏。我坚持这样做但收效甚微。在观察的初期并未收到理想的回报,但我没有灰心,继续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举
5、止和心理变化。观察实况:他认我这个老师了“十一”长假返园,孩子的情绪很不稳定,又哭又闹,妈妈硬起心,红着眼睛把孩子交给我快步离开。我在心里暗暗地舒了一口气,妈妈的心结终于解开。我转身抱起孩子,孩子拉着我的衣服声嘶力竭地喊:“打电话!打电话!”我对他说:“不哭,我去打电话。 ”他坐在椅子上不断重复“不哭,打电话。 ”随着晨间活动的开展,他的哭声渐近尾声,但仍以顽强的毅力拒绝一切活动。分析:他抱住我并开口说话,说明他已经承认我的存在,他要我去打电话说明我平时对他采取的措施有了效果了。在此基础上我适当调整了引导措施:(1)在活动中亲近他,我经常同他一起玩玩具或给全班孩子讲故事时,多看他,对着他讲话,
6、渐渐地我能看见他开心的一笑,但转瞬即逝。虽然如此但我已很感欣慰,因为从那一笑中他意识到自己是在集体中和老师、小朋友在一起了。(2)密切家园关系,争取家长积极主动的配合。就孩子的情况,我与其母建立了好朋友的关系,我们有时在 qq 上开心的聊天,我总是适时地说说孩子的良好表现、发一些孩子活动的照片、夸夸她的贤惠;利用早晨孩子入园或离园的时间及时地返馈孩子的表现,并委婉地告诉她应该怎样做才和老师达到配合教育孩子的目的。观察实录:他灿烂地笑了。后半期了,刘谨豪也能和小朋友说说话了,主动去玩橡皮泥了,还把他画图画悄悄地让我看,我故做惊讶地说:“哇,好漂亮的画呀!是你画的?”他骄傲地点点头,小脸笑得灿烂极
7、了。这是孩子在我的面前笑得最开心,最无忧无虑的一次。离园时,我与他的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妈妈的眼睛里有晶莹的泪花,很激动地对我说:“老师,真的好感谢你啊!”老师的感受:刘谨豪的不正常心理行为已有很大的改善,说明我的种种措施有一定的合理性、适应性、可行性。继续为之,将会强化孩子表现出正常的行为,达到教育好他的目的。孩子的妈妈也能明事理,积极的态度让横在孩子面前的难题得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二、小结有资料显示: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多见于 57 岁的儿童。造成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可能与儿童以往的经验有关,如缺乏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经验与技能。适时地转变儿童的这一不良行为,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非
8、常关键。在刘谨豪小朋友开始哭闹着入园时,我观察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尽快适应环境,乐意上幼儿园,但是经过一个月的观察记录。我发现孩子在与人交往和相处时候所显出的踌躇、害羞,在人际关系上出现的困难,与儿童社会退缩行为表现十分相似。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注意,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收到较好的效果,我有如下体会:(1)注意观察小孩的生活习惯,了解其家庭的生活背景,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原因的主次方面,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作用。这其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氛围时原因可能会变我们不妨经常从孩子本身、家庭、老师自己这三方面多加以分析,以求原因的真实准确性。(2)树立教育孩子就是树立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观念,让他们最终知道自己是幼儿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对教育是很有益处的。幼儿与青少年不同,幼儿几乎没有独立能力,在幼儿心理上客观存在着对别人的依赖性,我们正是借助于他们的这一依赖性,建立起与他们的教育感情,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中,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影响中,逐步学会自己活动,慢慢走向独立。(3)要经常与家长交换意见,掌握小孩的细微变化,和家长一起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多予鼓励,适时指出家长教育中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教育意见。只有家园配合,教育一致时,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