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波就叫做地震波。 分类:横波和纵波(s波和p波) 横波和纵波的对比:,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地震发生时,站在地面上的人最先感觉到上下震动还是左右摇晃?如果是坐在船上的人呢?,想一想!,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请问地球内部主要有哪几个不连续面?分别在地下哪个深度?2.依据这几个不连续面,可以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哪几个圈层?,读图“1-2-2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地球内部圈层的划
2、分,33km,2900km,1.地壳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是连续的吗?厚度变化是怎么样的? 2.岩石圈与地壳是不是一个概念?他们的范围分别是怎么样的?,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那几个圈层?分别有什么特点? 2.地球的自然环境由哪些圈层组成?,岩石圈由岩石组成;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岩浆岩,花岗岩地貌,玄武岩地貌,沉 积 岩,1.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2.主要的沉积岩有哪些?他们的成因都一样吗?3.为什么说沉积岩能够很好的反映历史?岩层和化石为什么是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形成: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
3、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变质岩,常见原岩与变质岩的关系,石灰岩页岩花岗岩,大理岩板岩片麻岩,三大类岩石的对比,岩石圈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活动一,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再生,冷却凝固,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变质作用,岩石类型判读 (1)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两个箭头指向沉积岩和变质岩 (3)三个箭头指向岩浆,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技巧,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岩 浆,变质作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外力作用,喷出侵入,重熔再生,重熔再生,重熔再生,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 在这个循环过程中,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
4、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太阳能 重力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出现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地球内部热能,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1.两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对地表形态起作用2.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地点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主导3.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外力作用只是对地表形态起着“修饰”作用,1.岩石圈由板块构成,全球岩石圈可
5、分为六大板块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3.板块相对运动引起的碰撞或张烈形成的地貌形态,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貌,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之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之为构造地貌,最常见的构造地貌有褶皱和断层,1.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褶皱。,褶皱,背斜和向斜,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1.从形态上看: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背斜、向斜的判断,2.从岩层新老关系看 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和向斜形成的地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地形倒置),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者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够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断层,上升岩块(一般形成山地),下降岩块(一般形成谷地),华山,西山,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背斜储油构造,向斜储水构造,两类地质构造的对比,1.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来源: 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等2.外力作用的表现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作用,2.外力作用的表现,流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