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知中秋民俗文化活动设想:1、 此活动是历史教研组“我身边的历史”系列活动的延伸之一,也是多学科整合的一次尝试。2、 学习和了解与中秋节的有关传统民俗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交流、感悟中认识到:中秋节不仅与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有着不解之缘,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和审美情趣,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理想追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不单纯是一个节日时令,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我们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表现,民族身份认同重要符号。活动目标:1、集中秋节相关史料,讲述自己所知所闻的中秋轶事,以及表演中秋神话传说等行为,锻炼学生搜集加工史料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熟读,体会中秋诗词歌赋的基础
2、上,认识到中秋节不仅造就了诗歌史上灿烂辉煌的篇章,而且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更加勾起了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通过学生交流体会自己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感情。3、介绍各地中秋节风俗,让学生认识到中秋节不仅作为中国人们阖家欢聚的象征而存在,更是中华民族 56 个民族的大团结。活动内容和步骤: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中秋节来源1、导入:(生弹奏古筝渔歌唱晚,背景中秋圆月)师:琴声动听,月色优美。在这优美的琴声和月色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片微风乍起的菏塘边,欣赏着嫦娥那美丽的舞姿,倾听着那来自夜空的天籁之音。琴声和月亮勾起了我们对中秋的回忆。说一说你记忆里的中秋节是什么样子?生:谈记
3、忆中的中秋节。2、新授:师:为了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我们先从几个谜语开始。(多媒体展示谜语:1、2 和月亮有关的谜语,谜底都是月亮。)生:举手抢答。师:有句诗说的好“月到中秋份外明”为什么月亮到了中秋就显得格外的明亮呢?生: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回答。(月亮正面恰好受到太阳的直射,受光最多,反射最亮)师:同时八月十五是望日,月亮正圆,空气清新。这时又正值秋分前后,昼和夜的时间一样长。一年中,只有中秋的月亮具备上面三个条件,所以中秋这一天,月亮最明亮、最皎洁。师:我国又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农耕特点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四个季节人们的心情不同,含义不同。秋天人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生:回答。师:中秋是
4、丰收的季节,五谷丰登,仓廪丰满,这是一种“圆满”的象征。人们这个时候又会利用中秋之夜回家相聚,共叙离别之苦。所以天时(月亮)、地利(丰收)、人和(团圆)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中秋节。(课件展示)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农耕生产与狩猎、园艺不同,它有着 鲜明的节奏时 序。春种、夏锄、秋收、冬藏,这个时历表构成了农家生活的时空节奏。“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风里来雨里去的艰辛生活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境地。而 这种艰辛代价的唯一补偿就是秋天的丰收。而八月中秋,正是庄稼成熟的时节,目睹一望无垠的田野,五谷丰登,一片金黄,人们既感到欣慰和满足,同时又感激上苍所赐之福。于是人 们选择了八月十五 这一天,聚集在一起,品 尝
5、着丰收的成果,分享着人神同 乐的幸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节日。中秋节与传统道德伦理师: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要全家人坐在一起,感受丰收的喜悦,享受合家团圆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不忘上苍所赐,总是要对月亮进行祭拜,于是便形成了中秋的一个重要习俗拜月(多媒体展示拜月时的主要物品:西瓜,葡萄,月饼等圆形东西)生:根据多媒体展示分组讨中秋节要选择这些物品祭祀的原因。(圆形象征着团团圆圆)所以中秋节有了另外一个名字“团圆节”师:祭月的风俗因地而异,这既包涵了人们对月神的信仰,又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今年我们的“团圆节”又要到了,你打算怎么度过呢?生:和周围的同学拟定一个中秋节计划。师:
6、随机做一个小调查:1、想和谁一起过中秋节2、中秋必不可少吃的食品通过调查得出中秋节的另外两个主要风俗:团圆生:谈谈中秋节打算给自己最亲爱的人做些什么,他们让你觉得最亲,最难忘的事情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对血缘伦理关系的强调,对家族亲缘 情感的重视,是中秋 节一个鲜明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人们可以没有田地,没有衣食,但不能没有家,“茫茫如丧家之犬”,乃是人生最大的悲 剧。这种“家本位”的伦理观念,不 仅使中国人形成了一整套有关家庭建设方面的道德伦理 观念,而且也形成了中国人 对“家”的强烈忠诚和依赖。吃月饼生:讲述中秋吃月饼的来历。师: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源于朱元璋起义,而中秋节作为一种正是节日
7、开始于唐朝,盛行于宋朝。那时也吃月饼,不过并没有形成我们今天的这种规模。有句俗话:“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猜一猜:祖孙俩在做什么?(播放动画爷爷为我打月饼)生:根据动画内容回答。应指出月饼是按照月亮的形状做的,其寓意象征着团团圆圆。(多媒体展示各地风俗并作简单解释)玩兔爷北京 送瓜与偷瓜 赏桂与观潮江浙 等等生:对今天的中秋节的风俗进行小结。师:中秋节的风俗因地而异,其又都有着其深厚的历史渊源。比如刚才提到江浙地区的观潮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多媒体展示宋代主要中秋风俗)根据东京梦华录(序於一一四七年)卷八的记载:宋朝的街市,在中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著浓厚的过节气氛。商店贩卖新酒,重新
8、布置门前的彩楼。市民争相购买 秋天收获的石榴、梨、栗、葡萄、弄色枨橘等等。到了晚上,人们争登酒楼赏月,丝竹箫管并作。里巷儿童通宵玩耍,夜市人马杂沓,至於天明。南宋人家多於此日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 节。即使是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困,来欢度中秋。 当时人由赏月进而拜月的习俗:中秋之夜, 东京全城的青年男女,不分贫富,都要登楼或者在家中焚香拜月,许下心愿。男子则希望早日封官加爵,女子许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除了拜月之外,还有赏灯的风 俗。浙江也於中秋夜放一种羊皮小水灯,江面上布 满了数十万盏灯,有如天上繁星,十分引人注目。据说水灯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了观赏。师:材料都
9、反映了宋朝哪些主要的中秋习俗?生:根据材料相互补充抢答。师:根据学生回答请学生谈一谈对宋代中秋不同习俗含义的理解。除此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六年纪下册 12 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以及活动课话说清明上河图)说一说还知道宋代的哪些主要社会风俗?结合所学的有关宋代的社会风貌,进行即时情景模拟宋人中秋节的一天。生:情景模拟。师:比较今天和宋代中秋节的主要风俗都有哪些不同?又有哪些相同点?各说明了什么问题?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回答。师: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古今形式也各不相同,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当中折射出了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以及生活水平的变化。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废除中秋节部分迷信色
10、彩的基础之上,又形成了各具地方特色的中秋习俗。但无论中秋习俗怎样变化,它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恰如古诗所云:“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这恰好说明了追求美满、团圆是古往今来各个民族的共同愿望。中秋节与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师:在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中美满、团圆也是一种美。而中秋的月亮则首先向我们展现了她最直观,最朦胧的美。赏月(多媒体展示月景图,背景音乐二泉映月)师:中秋节的神话传说则向我们展现了美的另一种滋味。生:上台表演神话嫦娥奔月师:嫦娥奔月的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千百年来却流传不衰,为什么呢?生:分组讨论。自由回答。师:高悬于空的月亮师那样的皎洁、美丽、温柔、恬静,且古今同誉的善良、美丽
11、的嫦娥居住在月宫里,这样的组合使美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更加完美、生动了。人们把最好的食品供奉给她们,把最美的诗词献给她们,充分表达了人们追求完美,期望天上人间永远圆满如月的美的标准。(大屏幕展示)人们希望嫦娥能与地上的丈夫后羿团圆,每到中秋月 圆之 时,便于月下度中秋,陪伴月中嫦娥,这就逐渐形成了人 们的中秋团圆之习,亦有了“团圆节”的称谓。此情此景更寄寓着中国人中秋佳节, 阖家团圆,人 们对人生之和谐 ,对家庭大团圆的审美追求。特别是八月中秋,皓月当空,丹桂飘香,此情此景更寄寓着中国人的 审美理想。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向大地洒下一片银辉;凉爽的秋风送来屡屡清香,抬头仰望,仿佛看到了神话传说中
12、的嫦娥仙女偏偏起舞于月宫中这一切都使人想到了光明、希望,想到了幸福、甜美,想到了团圆、美满,它不 仅寄托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 还激起人们珍惜美好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中秋节与诗词歌赋师:然而中秋大团圆成为现实的并不多,更多游子则是在中秋之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天上月圆人不圆”的楚酸悲凉之中。可以说正是因为中秋佳节才造就了古代诗歌史上灿烂辉煌的篇章。(多媒体展示部分诗句)“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 时 照我还”生:根据诗句体会作者在思念故乡。师:除此之外,关于中秋的诗句还有很多。(多媒体展示)师:而其中的一首更是成为千古绝唱。(多媒
13、体展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习体会过程:1、 学生听录音2、 教师讲解3、 集体颂读感悟师:这首词被后人填曲演唱后则是别有一番韵味在心头。(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生:(欣赏体会歌曲明月几时有)师:反映中秋的歌曲很多,知道哪些?反映什么主题?生:自由回答,可适当演唱自己会的歌曲。(大屏幕补充展示中秋歌曲)师:“每逢佳节备思亲” ,而每当中秋节来临时人们总喜欢通过歌声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生:通过刚才的学习谈一谈本节课所认识的中秋节。3、小结:(多媒体展示)中秋节,作为中华 民族的传统民间节 日,它的意 蕴不紧紧是一个单纯 的时令节日,一种民间习俗,从深层次看,他是一种文化现象,或者说,它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精神的一种体现。它和中国人的道德情感,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偶合在一起,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景 观。它不 仅是阖家团圆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作为一种民俗事象,它既是一种民 间风俗,又是一种民 间文化形式,其根须探扎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并吸取其养分生根、开花、形成一种约定俗称的文化事象。(再次弹奏古筝渔歌唱晚,背景诗词“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 上台书写中秋祝福的语句,喜迎中秋。师生共同品尝月饼,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并传递中秋节日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