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清初“钦天监历案”再评价—一项从世界文明体系冲突与对话角度进行的解读.doc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3007384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初“钦天监历案”再评价—一项从世界文明体系冲突与对话角度进行的解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清初“钦天监历案”再评价—一项从世界文明体系冲突与对话角度进行的解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清初“钦天监历案”再评价—一项从世界文明体系冲突与对话角度进行的解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清初“钦天监历案”再评价—一项从世界文明体系冲突与对话角度进行的解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清初“钦天监历案”再评价—一项从世界文明体系冲突与对话角度进行的解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内容提要清初由杨光先挑起的“钦天监历案”是古代基督宗教在华传播史上又一次较大的教案。本文从世界文明体系角度出发,认为历案体现了 1618 世纪世界三大主要文明体系: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华儒家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对话,同时也反映了三种文明体系的时代发展运势。论文关键词杨光先 钦天监历案 世界文明体系 文明冲突与对话 发展运势清初由杨光先挑起的轰动当时东西方世界的“钦天监历案” 是古代基督宗教在华传播史上继明末南京教案以后又一次大的教案。它直接导致了当时天主教在华传布的暂时挫折;而其反教的言论则流传深远,直影响到以后数百年中中国人对西方宗教的态度。然而审视以往对此事件的研究,或就事论事进行评论,

2、或仅从儒家文明与西方基督教文明两种文明冲突对话角度进行论述,而没有上升到世界三大主要文明体系(即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和中华儒家文明体系)关系的宏观角度进行评价,或者说未认识到此。故而,作者不揣浅陋,试图从世界文明体系角度对这一历案进行一番再评价,认为历案是 1618 世纪世界三大主要文明体系: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中华儒家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对话的微观反映,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三大文明体系的时代发展运势。兹述如下:一历案首先反映了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案与对话及其时代的发展运势。当时参与反对天主教耶稣会士颁行的西洋历法的除中国传统历家外,主要是原任回回科秋官官正的吴明炫;后来杨光先任钦天监

3、监正时也曾任用回回历家,并颁行回回历法;而杨光先借以反对西洋历法的,也主要是回回历法知识。回回历法传入中国是在金朝时期,而真正在华确立其官方地位则是在元代。1267 年,留寓中国的阿拉伯学者札马鲁丁向元世祖忽必烈呈献了阿拉伯传统历法万年历。忽必烈大加赞赏,并于 1271 年在帝国本土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境内)建造了一座回回天文台,任命札马鲁丁为回回天文台台长。从此,伊斯兰天文历法便在中国确立其官方地位并逐渐推广开来。明承元制,仍任用回回人为司天监监正,并形成了一整套培养和管理回回天算人才的法令制度。 1同时颁行的还有郭守敬于 1280 年制定的 授时历。在伊斯兰天文历法传入中国的最初几个

4、世纪里,由于伊斯兰文明的高度发达,其历法先进的推算原理、相对准确的预测使得其历算学家们在中国赢得了普遍的礼遇,甚至在元初回回历法还取代了在金代通行但当时已“岁久渐疏”的“大明历”而取得了在华的绝对优势。 2p268而回回历法也作为当时伊斯兰文明与中华儒家文明相互对话、相互交流的辉煌成果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溢出斑驳陆离的光彩。数学论文然而到了 17 世纪,伊斯兰教国家由于自身经济发展的停滞、政治的动荡腐败、文化上的盲目唯我独尊、对外战争的失利而逐渐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这在当时几个主要的伊斯兰教国家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伊朗萨菲王朝、印度莫卧尔帝国都有生动而真实的体现。而此时的西欧基督教国家,由于地

5、理大发现、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以及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而逐渐地发展起来,文化上也显得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并取得了巨大成果。例如帕拉切尔苏斯在医学方面,维萨里和哈维在解剖学方面,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利略在天文学方面。这一时期,西方基督教世界的科技发展已明显超过伊斯兰世界,而伊斯兰国家对于西方这一切“划时代的成就一无所知。不但他们不了解这些科学进步,而且他们自己那时什么也没做,也不打算将来做些什么。” 3p61他们仍然枕藉着中世纪的辉煌科技成就而鄙夷地看着从欧洲来的外国人。直到大约 1830 年,一个外国大使还被迫无奈地在庭院中坐冷板凳,焦躁而又长时间地等待奥斯曼首相赏面子赐见,最后“作为一个冒昧到高

6、贵的苏尔丹宫门瞻仰的粗鄙而饥饿的野蛮人”被引导觐见了苏尔丹。甚至在奥斯曼的欧洲商人要穿起东方的服装才能减少当地群众侮辱的危险。4p126即使是在天文学方面,此时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巨大差距在中国也明显表现了出来。比如在明末,用回回历推算不准或不应的记录不下十数次,可谓差错迭出;用徐光启采用西洋历法推算却丝毫无误。此外,随回回历法一同衰落的还有中国的传统历法大统历。所以自从明末以来,西方天文历法便在中国逐渐确立起威信来,至顺治二年耶稣会士奉旨颁行“时宪历” 而获在华独尊地位。西洋历法的得宠,回回历科的被裁撤,当然引起中国守旧历家的不满,其中包括回回历人士。他们阴谋借机拌倒耶稣会士而使自己重回

7、正统之位。然而传统历法、回回历法毕竟与西洋历法有着巨大差距,这却也是杨光先在清初凭一介布衣之力借历法问题政治化而撼倒耶稣会士、清庭任命他为钦天监副时,他迟迟不敢就职的真实原因所在,他是知道自己的历术不精和西洋历法的先进的。即使在他当上了清廷的钦正监监正,下令“复用大统旧术” 时,由于旧的传统历家自知其缺漏和长期不习的荒疏,也不敢应征。最后才不得已起用以前曾举劾西洋教士历书不准但经查验却是自己历算有误而险遭杀头之祸的吴明炫。但清廷是不会容忍被视为“关乎社稷第一要务 ”的历法的长期失误的。1668 年已亲政的康熙下决心结束自杨光先上任以来历法的错谬和混乱,要对传统历法、回回历法和西洋历法孰优孰劣做

8、最后的决断了。他下令:“天文最为精微,历法关乎国家要务,尔等勿怀夙仇,各执已见,以己为是,以彼为非,互相竞争。孰者为是,即当遵行,非者更改。务须实心,将天文历法详定,以成至善之法。”首先命杨光先和耶稣会士南怀仁比试测验日影。结果接连三天南怀仁所测屡试不爽,而杨光先起初大言此事易如反掌,临试又借故推辞,如小儿耍无赖。继而命吴明炫与南怀仁各自测验天象,结果“南怀仁所言逐款皆符,吴明炫所言逐款皆错” ,这样就充分暴露了回回历法的错漏和西洋历法的精确。结果“ 大统、回回两法俱废,专用西洋法历法” 5。大统、回回与西洋历法在清初中国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时代发展运势。二

9、虽然杨光先借历法问题反教是草率卤莽甚至是愚蠢的,其排教对于以后中西文化交流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否认的,然而在清初天主教在华传播的巅峰辉煌时刻他会起而反教,却也反映了他在面临天主教大规模传入情况下捍卫中华儒家文明的努力。与明末儒士辟教时崇佛倾向不同,杨光先的辟教带有明显的理学倾向。其排教思想中值得注意的是以下两个方面:(一)、从国家和社谡的安全问题出发,认为西洋传教士居心叵测,行为不轨。如他认为传教士到处散发妖书,迷惑民众;他们在中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塞建立据点,结交士人以为羽翼,煸惑小人以为爪牙等等。不可否认的是,杨光先对汤若望等传教士的指控,有许多都是道听途说和带有情绪化的。例如,他指出“ 利玛

10、窦谋袭日本之事 闻于海舶商人之口。” 6p43但确也有些是合理的批驳和根据当时的形势所做出的合理推测。杨光先所说的传教士散发妖书,主要指的是李祖白的天学传概。天学传概是当时中国教徒李祖白为反对杨光先的排教而撰写的一部宣教书,并得到了一部分耶稣会士的支持。这部著作言词在当时情况下的放纵和不妥现在已为学界公认甚至连教中人士也承认了,这就不能不遭到如杨光先之类中国传统儒生的强烈反对。又,杨光先看到传教士教堂遍及全国各地而发生疑问:“ (汤)若望藉历法以藏身金门,而棋布邪教之党于大清京师十二省要害之地,其意欲何为乎?”“客有向予言,利玛窦于万历时,阴招其徒以贸易为名,舳舻街尾,集广东香山澳中,建成一十

11、六座。天启中抚臣何士晋督全粤兵毁其城,驱其众。二三十年之祸一旦尽消,此往事之可鉴也。” 6p16p33“世或以其制器之精奇而喜之,或因其不婚、不宦者,志不在小,乃在诱吾民而去之。”“如图日本、占吕宋之事可鉴也。 ”7p33应该说,杨光先的这种认识是相当直观的,有些也是张冠李戴的。(如占据中国澳门、侵略吕宋的分别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而非利玛窦所属的意大利人;葡萄牙人谋占澳门,是在嘉靖年间,而非利玛窦来华时的万历年间。)他只是根据西方国家对中国及周边国家地区侵略的模糊认识而做出的一种预测和判断,体育论文发表其关于传教士宗教征服野心的论断也无法得到证实。但他毕竟也是结合当时形势所发出的一种防患于未

12、然、“山雨欲来风满楼” 的被西方大规模侵略的合理预感。 8其时也正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扩张日益彰显之时。早在明正德年间,葡萄牙殖民者便侵占了印度沿海地区、马六甲等地,随即也曾入侵中国广东沿海,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转而骚扰福建、浙江沿海,在嘉靖三十二年又入据澳门,占为殖民据点。而西班牙殖民者则侵占了吕宋(菲律宾),另外还有英法殖民势力的东来。而具体传教士是否参与殖民者的征服活动对于杨光先来说是认识不清楚的。在当时中国人的世界历史视野情况下,我们也根本不可能要求杨光先对时势,对中西双方的情况有如此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他能看到西方对中国周边地区的侵略而警示国人就已经不错了。同时客观地说,当

13、时的中国仍处于世界强国之列,稳固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和传统的内守型的封建政治体制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就是家给人足,在这种文化和传统中生活的大多数政治家和智者是稳然处于庙堂之上而碍于无知的,他们对于西方海外殖民掠夺、四处通商是即不耻,也不怕的。在此种情况下,他们还很难圣明到预感“资本主义特有的疯狂” 是一种什么样的趋势和景象。因此,面对殖民者在周边的侵扰和扩张,他们很容易将其理解为不过是一种海盗行径。即便更为严重,也不过只要闭关防范,不予理睬足矣。因此当杨光先提出“今者海氛未靖,讥察当严。揖盗开门,后患宜瑟。宁使今日詈予为妒口,毋使异日神予为前知,斯则中国之厚幸也夫!” 6p33以及种种警惕传教士搜

14、集中国情报、不应让外国人自由出入随意活动的警告便被视为多余的了。不过,杨光先在当时的情况下能意识至此,确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高度察觉力以及面对中外局势变化所表现出的强烈民族情感。同时,他能认识到西方“器精” 对中国的隐有威胁,应该说也是中国人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二)、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氛围和儒家伦理为根基,杨光先认为天主教是一种荒谬、卑鄙的宗教,应厉行禁止。例如,他认为“ 天主教不供君亲,是率天下而无君父者。”“耶稣之母玛利亚有夫名若瑟,而曰耶稣不由父生,是莫知父子。 6p12”这里天主教义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巨大差异使得中国传统士大夫们很难找到一致之处而取得认同,并也断难从这些天主教义

15、中找到有益于社会稳定的积极因素来。而耶稣会士们宣扬的“苍苍之天为上帝之役使者” 、 6p27上帝是天地万物的造物主,把“上帝 ”凌驾于 “天”之上,这更是如杨光先之中国传统儒生们所不能接受的。自汉代以来,“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的思想,已成了统治阶级信奉的金科玉律。封建皇帝把自己封为上天之子,代表上天对世人进行统治,并因此制定了一套“天地君亲师” 的伦理道德规范,这也成了千百年来儒生们不断演绎推崇的社会道德准则。天主教否定天的至高无上地位,也就破坏了儒家思想体系的根基,造成乾坤俱汩,五伦尽废的局面,这当然为传统儒家所不能接受,也为最高统治者所不容许。正是意识到了传教士们所宣扬的天

16、主教义与传统儒家思想的严重差别以及它流毒中华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杨光先才对自汤若望任钦天监监正以来天主教在华的蓬勃发展形势忧心忡忡。为了反对天主教,驱逐西洋传教士,他不惜以自己掘劣的天文历算知识指摘西洋历法的错陋,以致叫嚣:“宁使中国无好历法,也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另外耶稣会士宣传的天主迟至后汉“元寿庚申” 才降生、大清子民皆为天主耶稣苗裔、而六经四书俱为天主教之余论的理论也遭到一向自恃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儒生们的激烈反对。这样,耶稣会士以本来毫无根据、荒诞不经的教义传布中国,伤害中国人的自尊和民族情感,而杨光先的反教,反对基督教对中国传统伦理、治国理念的冲击,反对西洋人的渗透而暗示“华夷之变

17、” 的传统观念,就当然不能说只是盲目排外的问题,(虽然他的排教有反对西方科技的盲目色彩在。)而还在于它体现了在 17 世纪西方早期殖民扩张过程中中华儒家文明与西方基督教文明的激烈冲突与碰撞。后来,经过五年“历案 ”反复,康熙帝事实上作了较为冷静合理的抉择:只用西洋人治历的长技,而禁止传播天主教。这样,传教士传教的目的被否定,达到目的的手段被肯定;士大夫维护传统的目的被肯定,而取缔“西洋新法” 、驱逐西洋人的主张被否定。这其中恐怕有杨光先在不得已中揭示的防患于未然的警示作用吧!不幸的是,改革开放多年来,学术界仅根据杨光先一句“宁可使中国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国有西洋人”就把他视为中国士大夫盲目排外、

18、顽固守旧的典型,甚至斥之为“无赖” 、“市侩”,而对当时中华儒家文明与西方基督教文明激烈冲突的一面认识不足,也不能不说是当代中国人的悲哀!参考文献:1陈静、明政府对回回天算人才的任用J 、回族研究、1994年第 3 期2张维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4美乔治 E柯克、中东简史(上册)M ,湖北人民出版社、19755柯劭搿迨犯濉45 时宪志6杨光先、不得已M、中社影印本、19297张广恬、辟邪摘要略议A破邪集Z、北图陈坦遗本89谢景芳、杨光先与清初“ 历案”的现评价J、史学月刊、2002 第 2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