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球赛积分问题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探究问题 3,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贴近我们生活得身边问题球赛积分问题。这个问题是以表格的形式传递信息的,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在生活中很普遍,通过本节课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提取有用信息-寻找等量关系-建立方程- 解决问题 的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为我们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通过前阶段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且已初步形成
2、先弄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 -建立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以前没有见过以表格形式传递信息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遇到这种问题时,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 不知如何阅读表格,从哪里入手寻找突破口获取有用信息2: 不知如何把表格中每行每列的信息联系起来,抓不住数据之间的联系。3: 不知如何从表格中寻找等量关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当问题(1)出现时,学生会茫然无措,不知用字母来表示数量关系。当问题(2)出现时,学生会凭感官简单处理问题,而不能理性的用方程的思想去解决这个问题。出现的这种种现象如不及时疏导和解决,学生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本节课我定的目标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探索球赛积分问题学会
3、解决信息图表问题的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和归纳能力2:经历探索球赛积分中数量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模型,明确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情感目标: 在探索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喜欢学数学,喜欢用数学。教学重点: 解决信息图表问题教学难点: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攻克难点我拟定了如下操作教学方法:1:读-议-讲-练 结合法 2: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学设计:一: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男篮获得伦敦奥运会门票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介绍一点体育小知识为以后的学习
4、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提出问题先引导学生看图表,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读懂图表,从而获取有用信息。1:从这张表格的每列每行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 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看每一列,每一行,从第二列可以看出每个队都打了 14 场比赛,聪明学生还能看出这是双循环比赛。从第三列,第四列可以看出每个队的胜负场数,从第五列可以看出每个队的积分情况。从每一行中可以看出每个队的胜场数+负场数=比赛场次2: 这张表格中每一行的数据之间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这个问题是对第一个问题的补充,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找到第二个等量关系每个队的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你能得到胜一场积几分吗3:通过观察你能选择出哪一行最能说明负
5、一场积几分?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学生会很快找到,由最后一行可知负一场得1 分。4:你能得到胜一场积几分吗?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计算胜一场的积分,反应快的学生会用算术的方法求出胜一场的积分,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用方程也可以求出胜一场的积分,列方程的依据是每个队的胜场积分+负场积分=总积分 让学生明确列方程的依据是等量关系三:解决问题上述四个问题已经让学生读懂了图表,获取了有用信息,解决 (1)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 数量关系 这个问题就比较容易,但问题(2)某队的胜场积分能等于负场积分吗?这个问题比第一问要难,学生不知道反正法,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方程的解去判断到这个问题为止,本节课的难点就攻克了。四:说一说通过以上探究学生已经了解了解决图表问题的方法,通过说一说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形成解题的能力五:方法迁移在这里我设计了两道题,第一题是图表信息题,第二题是找等量关系列方程的实际问题。这两道题锻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这就实现了我的教学目标,也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六:合作与交流本环节设计了三道题,让学生分组完成,小组内合作,给学生展现自我才能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总而言之,本节课学生是主体,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解决图表问题的方法。这是符合新课标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