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文地理- 1 -1.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2.人文地理学的分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1) 经济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等; 社会地理学:文化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等; 政治地理学:选举地理学等; 历史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分支(2)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 人文事象的空间表征文化区 文化的时间现象 文化扩散 文化与环境的关系文化生态学 文化各特质之间的协调文化整合 文化现象的综合体文化景观4.举例说明文化的扩散 扩展扩散: 接触扩散(传染扩散)电视机、电影 等
2、级扩散(等级性)政策的落实、某种新潮服装、新发型的传播、超级市场的建立 刺激扩散(刺激反应)旱冰迁移扩散:麻辣烫5.三种文化区的概念、区别与联系、形式文化区(均质文化区或等质文化区 ) 内涵:某种(习俗)或某些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民族)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的边界的文化区。如 客家话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异质文化区)内涵:受政治、经济或某种社会功能影响,内部彼此间相互联系并确定其分布范围的文化区。、乡土文化区(感知文化区) 内涵: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地缘意识、归宿感、倚赖感等构成的情结、思绪) 。 区别:乡土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性在于
3、,其既无功能中心,又无明确的边界线;与形式文化区的区别在于,其区内缺乏形式文化区那种文化特性上的一致性。 联系:三种文化区具有作用上的互补性、空间上的重叠性、时间上的动态性。 6.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整合、文化景观文化区是具有相似文化特征的地理区域,它是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群在空间上的分布。文化扩散是指思想观念、经验技艺和其他文化特质从一个社会传到另一个社会,从一地传到另一地的过程,又称文化传播,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文化整合是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文化景观是居住于该地的某文化集团为满足其需要,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
4、自己所创造的文化产品。人文地理- 2 -7.人文地理学的人地关系论 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环境感知论、文化决定论、和谐论8.什么是人口转变模式、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1)高位静止阶段:出生率、死亡率高,并达到均衡(2)早期扩张阶段:死亡率先于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逐渐加速;(3)后期扩张阶段: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较低的水平,出生率也开始下降。(4)低位静止阶段:出生率和死亡率下降并达到较低水平,并重新达到均衡;(5)绝对衰减
5、阶段:出生率继续下降并开始低于死亡率,人口出现负增长状态。9.四种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模式是什么 西北欧模式 日本模式 中国模式 印度模式10.什么是人口构成、适度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人口构成又称人口结构,是指按不同的属性划分的各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关系。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和矿产资源等)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
6、式和交通运输条件)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11.人口迁移概念及影响因素人口迁移是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影响因素:经济,政治,环境,社会,个人因素。12.民族形成阶段及民族特征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部族)和民族等五个发展阶段。民族的特征:1.共同语言2.共同地域3.共同经济生活4.共同心理素质13.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分布呈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主要特点。14.民俗的概念及其内涵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内涵:民俗
7、作为民族社会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直接反映并影响着一个时代的民族精神和社会生活面貌,是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的人文地理- 3 -一些特征。内涵的特征包括民族性、地方性、集团性和约束性;外延的特征包括承传性和变异性。 14.农业的形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利用生物资源创造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使食物多样化。为了发展农业还需有一系列创造和发明驯化农牧业产品(棉麻、毛皮等) 服装加工(防晒保暖)扩大人类居住范围农业剩余产品 储存粮食设施和技术 粮食加工熟食 延长人类寿命 人口增长速度提升生产单位群体变小,促进了家庭的发展,农业要求的定居、聚居状态促进了村落的出现。15
8、.传统农业的类型 旱作农业: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 水稻农业: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与沿海地区 地中海农业:温带大陆西岸(地中海周围) 游牧业: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16.现代农业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现代农业亦称为商品农业,是工业社会中工业和科技迅速发展的产物。它的产品不是以供给自己消费为主要目的,而是作为商品进入市场以获得利润为目的。特点:商品率高(产品提供给非农业人口)劳动力少(多依靠机械和现代科技成果)单产高(机械、化肥、高产种子)生产规模大(现代农场)社会化程度很高(农工商一体化)17.现代农业的类型种植园农业、谷物农业、牲畜育肥农业18.
9、观光农业概念观光农业(或称休闲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 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19.工业产生的科学前提与基础 1、手工业者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欧洲文艺复兴激发起众去探索科学的理论 3、经院学者走出书斋,观察实际,其生产上的技艺使其社会地位在有提高。 4、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要求在各种产品的生产技术上有所改进,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20.试述工业的发展和扩散过程1 向欧洲的扩散: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其次是法国。2 向北美的扩散:北美,主要是美国,其工业化稍晚于西欧,但是,其发展速度快。3 向其他地区
10、的扩散:在 19 世纪末与 20 世纪初,工业生产才扩散到东欧、日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二战后,工业生产又开始向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扩散。21.在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条件 1、英国在海外贸易方面走上了欧洲对外贸易的霸主地位。 2、在军事上成为欧洲与世界的霸主。 3、在政治上,英国摆脱了专制王权,走上了君主立宪制,议会成为主权机构。这人文地理- 4 -对英国政局稳定、经济发展,促进工业革命起着重要作用。 4、英国的圈地运动,推动了土地的集中,对提高农产品产量,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及劳动力,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2.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1.自然条件包括地形
11、、气候、水文等 2.资源条件包括原料、运输条件等 3.能源条件煤、石油、天燃气、电力等 4.市场条件包括原料市场、消费市场等 5.劳动力条件包括劳动力的数量、质量等 6.工业发展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气、废水、废渣等对周围环境的影响。23.世界上主要工业地带的分布情况 北美工业带 欧洲工业带 俄罗斯与乌克兰工业带 日本工业带 其它国家的工业区24.我国七大方言是什么汉语可分为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方言。25.谱系分类的等级体系和基本意义(1)语系:分类的最大单位,由一个共同的原始母语分化的若干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2)语族
12、:分类的二级单位。(3)语支:在语族单位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的单位。(4)语种:分类中的最小单位26.影响语言传播的因素主要有哪几个方面1 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行政区划的影响3 人口迁移的影响4 经济条件的影响27.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28.论述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是什么(一)移民当某种宗教信仰者从一地迁向另一地,必然将他们的信仰带到新的地方。(二)传抪分为交流和转教、有组织的传教两种形式。(三)领土竞争当宗教势力与政治势力合为一体时,往往会以领土扩张的形式,将宗教信仰带到新的领地。(四)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1. 和平共处 2. 竞争 3. 排斥29.政府与宗教的关系,什么
13、是神权政治?人文地理- 5 -关系:政治组织和政治势力是影响文化现象空间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政治势力的扩张与衰退往往决定着文化地理界限的进退,在各类文化现象之中,宗教对于政治的依附程度更高,受政治影响造成的空间变化特征也更明显。神权政治由宗教首领掌握国家政权的一种政治统治制度。盛行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剥削阶级借助于宗教信仰来巩固其专制制度,神化国王,用王权神授的思想和各种神化崇拜仪典来宣传麻痹人民,实行神权的君主专制。 30.聚落、城市化、城市景观、城市感知的概念聚落:聚落又称居民点,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它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城市化
14、: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聚集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城市景观:是城市中由街道、广场、建筑物、园林绿化等形成的外观及气氛。 城市感知:是指城市景观给人的印象。31.简述城市化的机制是什么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3、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4、知识经济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兴动力。5、人口与城市政策可以加快或延缓城市化进程32.城市地域结构是什么,有哪几种类型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各功能分区在城市地域上的排列与组合状况。类型:1、 同心圆模型2、扇形模式3、多核心模式
15、33.国家权力国家权力:是指一国为生存和发展而拥有的力量,以及有效使用它的能力,又称综合国力或国力。34.国家权力包括哪些要素国家权力要素包括: 领土空间、自然资源、人口资源、经济水平、军事力量、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和政府的质量。35.国家的基本特征 1 拥有确定的领土 2 具有一定数量的定居人口 3 拥有被其国民需要和承认、行使诸如国家、外交等职能的政府 4 拥有主权36.政治整合政治整合:是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利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欧盟、东盟等。37.国家的中心性区域是什么首都 核心区38.地理物象、影响地理物象的距离主要有三种: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它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人文地理- 6 -影响地理物象的距离主要有三种: 一是物理距离,表示人们与某地理事物间隔的实际长度; 二是时间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的时间; 三是价格距离,表示人们到达某地理事物所需要的费用。39.环境知觉、行为空间环境知觉是人们在环境外观感觉的基础上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和综合解释的过程。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