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测 土 配 方 施 肥 技 术 规 范( 2011 年 修 订 版 )1 范 围本规范规定了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样品采集与制备、田间基本情况调查、土壤与植株测试、肥料配方设计、配方肥料合理使用、效果反馈与评价、数据汇总、报告撰写、耕地地力评价等内容、方法和操作规程。本规范适用于全国不同区域、不同土壤和不同主要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2 引 用 标 准本规范引用下列国家或行业标准:GB/T 6274 肥料和土壤调理剂 术语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T 497 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309 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 3
2、10 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 1119 土壤监测规程NY/T 1634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3 术 语 和 定 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测土配方施肥 soil testing and formulated fertilization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3.2 配方肥料 formula fertilizer以土壤测试、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用各种单
3、质肥料和(或)复混肥料为原料,配制成的适合于特定区域、特定作物品种的肥料。3.3 肥料效应 fertilizer response肥料效应是肥料对作物产量或品质的作用效果,通常以肥料单位养分的施用量所能获- 2 -得的作物增产量和效益表示。3.4 施肥量 dose rate; dose施于单位面积耕地或单位质量生长介质中的肥料或养分的质量或体积。3.5 常规施肥 coventional fertilizing亦称习惯施肥,指当地有代表性的农户前三年平均施肥量(主要指氮、磷、钾肥) 、施肥品种、施肥方法和施肥时期。可通过农户调查确定。3.6 空白对照 control无肥处理,用于确定肥料效应的绝
4、对值,评价土壤自然生产力和计算肥料利用率等。3.7 优化施肥 optimized fertilization指针对当地(一定区域)的土壤肥力水平、作物需肥特点、肥料利用效率和相关配套栽培技术而建立的作物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种类、时期、数量、比例和方法。3.8 地力 soil fertility是指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3.9 耕地地力评价 soil productivity assessment耕地地力是指根据耕地所在地的气候、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耕地地力评价是对耕地
5、生态环境优劣、农作物种植适宜性、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高低进行评价。3.10 肥料利用率 recovery efficiency of fertilizer是指作物吸收来自所施肥料的养分占所施肥料养分总量的百分率。4 肥 料 效 应 田 间 试 验主要包括大田作物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蔬菜和果树作物田间试验。4.1 大田作物肥料效应田间试验4.1.1 试验目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各种作物最佳施肥品种、施肥比例、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也是筛选、验证土壤养分测试方法、建立施肥指标体系的基本环节。通过田间试验,掌握各个施肥单元不同作物优化施肥数量,基、追肥分配比例,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摸
6、清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参数;构建作物施肥模型,为施肥分区和肥料配方设计提供依据。- 3 -4.1.2 试验设计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设计,取决于试验目的。对于一般大田作物施肥量研究,本规范推荐采用“3414”方案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研究目的选用 “3414”完全实施方案、部分实施方案或其他试验方案。4.1.2.1 “3414”完全实施方案“3414”方案设计吸收了回归最优设计处理少、效率高的优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方案(表 1) 。 “3414”是指氮、磷、钾 3 个因素、4 个水平、14 个处理。4个水平的含义:0 水平指不
7、施肥,2 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1 水平(指施肥不足)=2 水平0.5,3 水平(指过量施肥)=2 水平1.5 。如果需要研究有机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效应,可在此基础上增加处理。表 1 “3414”试验方案处理(推荐方案)试验编号 处理 N P K1 N0P0K0 0 0 02 N0P2K2 0 2 23 N1P2K2 1 2 24 N2P0K2 2 0 25 N2P1K2 2 1 26 N2P2K2 2 2 27 N2P3K2 2 3 28 N2P2K0 2 2 09 N2P2K1 2 2 110 N2P2K3 2 2 311 N3P2K2 3 2 212 N1P1K2 1 1 213 N
8、1P2K1 1 2 114 N2P1K1 2 1 1该方案可应用 14 个处理进行氮、磷、钾三元二次效应方程拟合,还可分别进行氮、磷、钾中任意二元或一元效应方程拟合。例如:进行氮、磷二元效应方程拟合时,可选用处理 27、11、12,求得在以 K2 水- 4 -平为基础的氮、磷二元二次效应方程;选用处理 2、3、6、11 可求得在 P2K2 水平为基础的氮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 4、5、6、7 可求得在 N2K2 水平为基础的磷肥效应方程;选用处理 6、8、9、10 可求得在 N2P2 水平为基础的钾肥效应方程。此外,通过处理 1,可以获得基础地力产量,即空白区产量。其具体操作参照有关试验设计与统
9、计技术资料。4.1.2.2 “3414”部分实施方案试验氮、磷、钾某一个或两个养分的效应,或因其它原因无法实施“3414” 完全实施方案,可在“3414”方案中选择相关处理,即“3414”的部分实施方案。这样既保持了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总体设计的完整性,又考虑到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特点和不同试验目的要求,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如有些区域重点要试验氮、磷效果,可在 K2 做肥底的基础上进行氮、磷二元肥料效应试验,但应设置 3 次重复。具体处理及其与“3414” 方案处理编号对应列于表 2。表 2 氮、磷二元二次肥料试验设计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表处理编号 “3414”方案处理编号处理 N P
10、K1 1 N0P0K0 0 0 02 2 N0P2K2 0 2 23 3 N1P2K2 1 2 24 4 N2P0K2 2 0 25 5 N2P1K2 2 1 26 6 N2P2K2 2 2 27 7 N2P3K2 2 3 28 11 N3P2K2 3 2 29 12 N1P1K2 1 1 2上述方案也可分别建立氮、磷一元效应方程。在肥料试验中,为了取得土壤养分供应量、作物吸收养分量、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等参数,一般把试验设计为 5 个处理:空白对照(CK) 、无氮区(PK) 、无磷区(NK) 、无钾区(NP )和氮、磷、钾区(NPK) 。这 5 个处理分别是“3414”完全实施方案中的处理1、2
11、、4、8 和 6(表 3) 。如要获得有机肥料的效应,可增加有机肥处理区(M) ;试验某- 5 -种中(微)量元素的效应,在 NPK 基础上,进行加与不加该中(微)量元素处理的比较。试验要求测试土壤养分和植株养分含量,进行考种和计产。试验设计中,氮、磷、钾、有机肥等用量应接近肥料效应函数计算的最高产量施肥量或用其他方法推荐的合理用量。表 3 常规 5 处理试验设计与“3414”方案处理编号对应表处理编号“3414”方案处理编号处理 N P K空白对照 1 N0P0K0 0 0 0无氮区 2 N0P2K2 0 2 2无磷区 4 N2P0K2 2 0 2无钾区 8 N2P2K0 2 2 0氮磷钾区
12、 6 N2P2K2 2 2 24.1.2.3 其它试验方案各地可以结合几年来的“3414”试验结果,布置单因素多水平高产高效肥料运筹试验,为农业高产高效提供科学施肥配方。对于丘陵山区、黄土高原区可根据当地自然生态条件和技术推广水平,进行肥料梯度试验、配比试验、肥料运筹试验和施肥方法试验及相应的验证试验。4.1.3 试验实施4.1.3.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选择平坦、整齐、肥力均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及院、林遮荫阳光不充足等特殊地块。同一田块不能连续布置试验。4.1.3.2 试验作物品种选择本规范中大田作物是指大田
13、中种植的粮食、油菜、棉花、大豆等作物,田间试验应选择当地主栽的大田作物品种或拟推广品种。4.1.3.3 试验准备 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应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前采集土壤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土样。4.1.3.4 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田间试验一般设 34- 6 -个重复(或区组)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区组间允许有差异。同一生长季、同一作物、同类试验在 10 个以上时可采用多点无重复设计。小区面积:大田作物小区面积一般为 2050m 2,密植作物可小些,中耕作物可大些;小区
14、宽度:密植作物不小于 3m,中耕作物不小于 4m。4.1.3.5 试验记载与测试参照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2002)执行,试验前采集基础土样进行测定,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进行考种和生物与经济产量测定。必要时进行植株分析,每个县每种作物应按高、中、低肥力分别各取不少于 1 组 3414 试验中 1、2、4、8、6 处理的植株样品;有条件的地区,采集 3414 试验中所有处理的植株样品。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结果汇总表见附表 1。4.1.4 试验统计分析常规试验和回归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参见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或其他专业书籍。4.2 蔬菜肥料田间试验
15、4.2.1 试验设计目的本规范肥料田间试验设计推荐“2+X”方法,分为基础施肥和动态优化施肥试验两部分,“2”是指各地均应进行的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 2 个处理为基础的对比施肥试验研究,其中常规施肥是当地大多数农户在蔬菜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则为当地近期获得的蔬菜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技术;“X” 是指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蔬菜可能存在一些对生产和养分高效有较大影响的未知因子而不断进行的修正优化施肥处理的动态研究试验,未知因子包括不同种类蔬菜养分吸收规律、施肥量、施肥时期、养分配比、中微量元素等。为了进一步阐明各个因子的作用特点,可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安排试验,目的是为确定施肥方法及数
16、量、验证土壤和植物养分测试指标等提供依据,X 的研究成果也将为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优化施肥技术提供参考,最终形成新的测土配方施肥(集成优化施肥)技术,有利于在田间大面积应用和示范推广。4.2.2 基础施肥试验设计基础施肥试验取“2+X”中的“2”为试验处理数:(1)常规施肥,蔬菜的施肥种类、数量、时期、方法和栽培管理措施均按照当地大多数农户的生产习惯进行;(2)优化施肥,即蔬菜的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技术,可以是科技部门的研究成果,也可为科技种菜能手采用并经土壤肥料专家认可的优化施肥技术方案作为试验处理。基础施肥试验是生产应- 7 -用性试验,可将小区面积适当增大,不设置重复。4.2.3 “X”动
17、态优化施肥试验设计“X”表示根据试验地区、土壤条件、蔬菜种类及品种、适产优质等内容确定,确定急需优化的技术内容方案,旨在不断完善优化处理。 “X”动态优化施肥试验可与基础施肥试验的 2 个处理在同一试验条件下进行,也可单独布置试验。 “X”动态优化施肥试验需要设置 3-4 次重复,必须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至少有 3 年以上的试验结果。“X”主要针对氮肥优化管理,包括 5 个方面的试验设计,分别为:X 1,氮肥总量控制试验;X 2,氮肥分期调控试验; X3,有机肥当量试验;X 4,肥水优化管理试验;X 5,蔬菜生长和营养规律研究试验。 “X”处理中涉及有机肥、磷钾肥的用量、施肥时期等应接近于优
18、化管理。除有机肥当量试验外,其他试验中,有机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施用或者不施(各个处理保持一致) ,如果施用,则应该选用当地有代表性的有机肥种类;磷钾根据土壤磷钾测试值和目标产量确定施用量,根据作物养分规律确定施肥时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相应的“X”试验;如果认为磷或钾肥为限制因子,可根据需要将磷钾单独设置几个处理。4.2.3.1 氮肥总量控制试验(X 1)为了不断优化蔬菜氮肥适宜用量,设置氮肥总量控制试验,包括 3 个处理:(1)优化施氮量;(2)70%的优化施氮量;( 3)130% 的优化施氮量。其中优化施氮量根据蔬菜目标产量、养分吸收特点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磷钾肥施用以及其他管
19、理措施一致。各处理详见表 4。表 4 蔬菜氮肥总量控制试验方案试验编号 试验内容 处理 N P K1 无氮区 N0P2K2 0 2 22 70%的优化氮区 N1P2K2 1 2 23 优化氮区 N2P2K2 2 2 24 130%的优化氮区 N3P2K2 3 2 2说明:表 4 中,0 水平:指不施该种养分;1 水平: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下的推荐值的70%;2 水平:指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下的推荐值; 3 水平: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为 2水平氮肥适宜推荐量的 1.3 倍。4.2.3.2 氮肥分期调控试验(X 2)- 8 -蔬菜作物在施肥上需要考虑肥料分次施用,遵循“少量多次”原则。为了优化氮肥分
20、配,达到以更少的施肥次数,获得更好效益(养分利用效率,产量等)的目的,在优化施肥量的基础上,设置 3 个处理:(1)农民习惯施肥;(2)考虑基追比(3:7)分次优化施肥,根据蔬菜营养规律分次施用;(3)氮肥全部用于追肥,按蔬菜营养规律分次施用。各地根据蔬菜种类,依据氮素营养需求规律和氮素营养关键需求时期,以及灌溉管理措施来确定优化追肥次数。一般情况下,推荐追肥次数见表 5,如果生育期发生很大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追肥次数。每次推荐氮肥(N )量控制在 2-7 kg/亩。表 5 不同蔬菜及栽培灌溉模式下推荐追肥次数追肥次数蔬菜种类 栽培方式畦灌 滴灌露地 2-4 5-8叶菜类设施 3-4
21、6-9露地 5-6 8-10一年两茬 5-8 8-12果类蔬菜 设施一年一茬 10-12 15-184.2.3.3 有机肥当量试验(X 3)目前在蔬菜生产中,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中,有机肥的施用很普遍。按照有机肥的养分供应特点,养分有效性与化肥进行当量研究。试验设置 6 个处理(表 6) ,分别为有机氮和化学氮的不同配比,所有处理的磷、钾养分投入一致,其中有机肥选用当地有代表性并完全腐熟的种类。表 6 有机肥当量试验方案处理试验编号 处理 有机肥提供氮占总氮投入量比例 化肥提供氮占总氮投入量比例 肥料施用方式1 空白 - - -2 M1N0 1 0 有机肥基施3 M1N2 1/3 2/3 有机肥
22、基施、化肥追施4 M1N1 1/2 1/2 有机肥基施、化肥追施5 M2N1 2/3 1/3 有机肥基施、化肥追施6 M0N1 0 1 化肥追施注:其中有机肥提供的氮量以总氮计算。4.2.3.4 肥水优化管理试验(X 4)蔬菜作物在施肥上需要考虑与灌溉结合。为不断优化蔬菜肥水总量控制和分期调控模式,明确优化灌溉前提下的肥水调控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出适用于当地的肥水优化管理技术模式,设置肥水优化管理试验。试验设置 3 个处理:(1)农民传统肥水管理(常规灌溉- 9 -模式,如沟灌或漫灌,习惯灌溉施肥管理) ;(2)优化肥水模式(在常规灌溉模式如沟灌或漫灌下,依据作物水分需求规律调控节水灌溉量) ;
23、(3)新技术应用(滴灌模式,依据作物水分需求规律调控灌溉量) 。其中处理 2 和处理 3,施肥按照不同灌溉模式的优化推荐用量,氮素采用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采用恒量监控或丰缺指标法确定。4.2.3.5 蔬菜生长和营养规律研究试验(X 5)根据蔬菜生长和营养规律特点,采用氮肥量级试验设计,包括 4 个处理(表 7) ,其中有机肥根据各地情况选择施用或者不施,但是 4 个处理应保持一致。有机肥、磷钾肥用量应接近推荐的合理用量。在蔬菜生长期间,分阶段采样,进行植株养分测定。表 7 蔬菜氮肥量级试验方案处理试验编号 处理 M N P K1 MN0P2K2/ N0P2K2 /- 0 2 22 MN1P
24、2K2/ N1P2K2 /- 1 2 23 MN2P2K2/ N2P2K2 /- 2 2 24 MN3P2K2/ N3P2K2 /- 3 2 2说明:表 7 中 M 代表有机肥料;:不施有机肥。:施用有机肥,其中有机肥的种类在当地应该有代表性,其施用数量与菜田种植历史(新老程度)有关(表 8) 。有机肥料需要测定全量氮磷钾养分。0 水平:指不施该种养分;1 水平: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下的推荐值的一半;2 水平:指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下的推荐值;3 水平: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为 2 水平氮肥适宜推荐量的 1.5 倍。表 8 不同菜田推荐的有机肥用量菜田 新菜田;过砂、过黏、 盐碱化严重菜田 2-3
25、 年新菜田 大于 5 年老菜田有机肥选择 高 C/N 粗杂有机肥 粪肥、堆肥 堆肥 粪肥+秸秆设施 8-10 5-7 3-5 3+2推荐量(方/亩) 露地 4-5 3-4 2-3 1+24.2.4 试验实施4.2.4.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选择平坦、整齐、肥力均匀,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试验地应避开靠近道路、有土传病害、堆肥场所或者前期施用大量有机肥等地块。4.2.4.2 试验作物品种选择- 10 -蔬菜田间试验建议选择主栽常见种类:瓜类,黄瓜(设施) ;茄果类,番茄(设施) ;根菜,萝卜;结球叶菜,大白菜;非结球叶菜,莴笋;块根茎类,马铃薯
26、。一个县至少选择两种蔬菜,一是上述主栽常见种类中的任意一种蔬菜,二是本地区种植规模较大的具有代表性的蔬菜作物。此外北方地区注意设施和露地蔬菜的试验设计个数要均衡。4.2.4.3 试验准备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应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蔬菜田需要在小区之间采用塑料膜或水泥板隔开,至少隔离 50cm 深度,避免肥水间相互渗透;试验前多点采集土壤混合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土样。4.2.4.4 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 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田间试验一般设 3-4个重复(或区组)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区组间允许
27、有差异。对于氮磷钾试验同一生长季、同一作物、同类试验在 10 个以上时可采用多点无重复设计。小区面积:露地蔬菜作物小区面积一般为 12-20,密植作物可小些,中耕作物可大些;设施蔬菜作物一般为 10-15,至少 5 行或者 3 畦以上。小区宽度:密植作物不小于2m,中耕作物不小于 3m。4.2.4.5 施肥方法和肥料分配有机肥料作基肥一次施用,可撒施、条施或穴施;化学肥料分次施用,具体视试验地区供试蔬菜高产栽培的肥料分配比例而定,一般需要考虑与菜田的水分管理结合进行。4.2.4.6 试验记载与测试参照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执行,试验前采集基础土样进行测定,收获期采集土
28、壤和植株样品,进行考种和生物与经济产量测定,必要时在蔬菜生长期间进行植株样品的采集和分析,如蔬菜生长规律的研究试验。4.2.5 试验统计分析常规试验和回归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参见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或其他专业书籍。4.3 果树肥料田间试验4.3.1 试验设计目的本规范肥料田间试验设计推荐“2+X”方法,分为基础施肥和动态优化施肥试验两部分,“2”是指各地均应进行的以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 2 个处理为基础的对比施肥试验研究,其中常规施肥是当地大多数农户在果树生产中习惯采用的施肥技术,优化施肥则为当地近期获- 11 -得的果树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技术;“X” 是指针对不同
29、地区、不同种类果树可能存在一些对生产和养分高效有较大影响的未知因子而不断进行的修正优化施肥处理的动态研究试验,未知因子包括不同种类果树养分吸收规律、施肥量、施肥时期、养分配比、中微量元素等。为了进一步阐明各个因子的作用特点,可有针对性地进一步安排试验,目的是为确定施肥方法及数量、验证土壤和果树叶片养分测试指标等提供依据,X 的研究成果也将为进一步修正和完善优化施肥技术提供参考,最终形成新的测土配方施肥(集成优化施肥)技术,有利于在田间大面积应用、示范推广。4.3.2 基础施肥试验设计基础施肥试验取“2+X”中的“2”为试验处理数:(1)常规施肥,果树的施肥种类、数量、时期、方法和栽培管理措施均
30、按照本地区大多数农户的生产习惯进行;(2)优化施肥,即果树的高产高效或优质适产施肥技术,可以是科技部门的研究成果,也可为当地高产果园采用并经土壤肥料专家认可的优化施肥技术方案作为试验处理。优化施肥处理涉及施肥时期、肥料分配方式、水分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等技术应根据当地情况与有关专家协商确定。基础施肥试验是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应用性试验,可将面积适当增大,不设置重复。试验采用盛果期的正常结果树。4.3.3 “X”动态优化施肥试验设计“X”表示根据试验地区果树的立地条件、果树生长的潜在障碍因子、果园土壤肥力状况、果树种类及品种、适产优质等内容,确定急需优化的技术内容方案,旨在不断完善优化施肥
31、处理。其中氮、磷、钾通过采用土壤养分测试和叶片营养诊断丰缺指标法进行,中量元素钙、镁、硫和微量元素铁、锌、硼、钼、铜、锰宜采用叶片营养诊断临界指标法。“X”动态优化施肥试验可与基础施肥试验的 2 个处理在同一试验条件下进行,也可单独布置试验。 “X”动态优化施肥试验每个处理应不少于 4 棵果树,需要设置 3-4 次重复,必须进行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至少有 3 年以上的试验结果。“X”主要包括 4 个方面的试验设计,分别为: X1,氮肥总量控制试验;X 2,氮肥分期调控试验;X 3,果树配方肥料试验; X4,中微量元素试验。 “X”处理中涉及有机肥、磷钾肥的用量、施肥时期等应接近于优化管理;磷钾根
32、据土壤磷钾测试值和目标产量确定施用量和作物养分规律确定施肥时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相应的“X”试验;如果认为磷或钾肥为限制因子,可根据需要将磷钾单独设置几个处理。4.3.3.1 氮肥总量控制试验(X 1)根据果树目标产量和养分吸收特点来确定氮肥适宜用量,主要设 4 个处理:(1)不施- 12 -化学氮肥;(2)70%的优化施氮量;( 3)优化施氮量;(4)130% 的优化施氮量。其中优化施肥量根据果树目标产量、养分吸收特点和土壤养分状况确定,磷钾肥按照正常优化施肥量投入。各处理详见表 9。表 9 果树氮肥总量控制试验方案试验编号 试验内容 处理 M N P K1 无氮区 MN0P2K2
33、 0 2 22 70%的优化氮区 MN1P2K2 1 2 23 优化氮区 MN2P2K2 2 2 24 130%的优化氮区 MN3P2K2 3 2 2说明:表 9 中 M 代表有机肥料;:施用有机肥,其中有机肥的种类在当地应该有代表性,其施用数量在当地为中等偏下水平,一般为 1-3 方 /亩。有机肥料的氮磷钾养分含量需要测定。0 水平:指不施该种养分;1 水平: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下的推荐值的 70%;2水平:指适合于当地生产条件下的推荐值;3 水平: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为 2 水平氮肥适宜推荐量的 1.3 倍。4.3.3.2 氮肥分期调控技术(X 2)试验设 3 个处理:(1)一次性施氮肥,
34、根据当地农民习惯的一次性施氮肥时期(如苹果在 3 月上中旬) ;(2)分次施氮肥,根据果树营养规律分次施用(如苹果分春、夏、秋3 次施用) ;(3)分次简化施氮肥,根据果树营养规律及土壤特性在处理 2 基础上进行简化(如苹果可简化为夏秋两次施肥) 。在采用优化施氮肥量的基础上,磷钾根据果树需肥规律与氮肥按优化比例投入。4.3.3.3 果树配方肥料试验(X 3)试验设 4 个处理:(1).农民常规施肥;(2)区域大配方施肥处理(大区域的氮磷钾配比,包括基肥型和追肥型) ;(3)局部小调整施肥处理(根据当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适当调整) ;(4)新型肥料处理(选择在当地有推广价值且养分配比适合供试果树
35、的新型肥料如有机- 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料等) 。4.3.3.4 中、微量元素试验(X 4)果树中、微量元素主要包括 Ca、Mg、S、Fe、Zn、B、Mo 、Cu 、Mn 等,按照因缺补缺的原则,在氮磷钾肥优化的基础上,进行叶面施肥试验。试验设 3 个处理:(1)不施肥处理,即不施中微量元素肥料;(2)全施肥处理,施- 13 -入可能缺乏的一种或多种中微量元素肥料;(3)减素施肥处理,在处理 2 基础上,减去某一个中微量元素肥料。可根据区域及土壤背景设置处理 3 的试验处理数量。试验以叶面喷施为主,在果树关键生长时期施用,喷施次数相同,喷施浓度根据肥料种类和养分含量换算成适宜的百分比浓度。4.
36、3.4 试验实施4.3.4.1 试验地选择 果树试验地一般选择平坦或坡度平缓、整齐、肥力差异较小,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等特殊地块。在不能进行大规模试验的情况下,通过调查进行相关分析以得到与配方施肥有关的参数;通过调查明确果园立地条件限制性因素(如土壤类型、土层厚度、障碍层、碳酸钙含量、土壤酸碱度等) 。选作试验地的地块最好要有土地利用的历史记录,以便详细了解地块的情况。选择农户科技意识较强的地块布置试验,以便与农户沟通和严格的管理。4.3.4.2 试验果树品种选择田间试验应选择当地主栽果树树种或拟推广树种:北方选苹果、梨、桃、葡萄和樱桃,南方选柑橘、香蕉、
37、菠萝和荔枝,作为模式品种。树龄以不同树种及品种盛果期树龄为主,乔砧果树建议以 10-20 年生盛果期大树为宜,矮化密植果树建议以 8-15 年生盛果期大树为宜。树种及品种的选择从模式品种中选择一种果树种类, 此外可以选择以当地栽培面积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主栽品种。4.3.4.3 试验准备 试验应选择树龄、树势和产量相对一致的果树。一般至少选择同行相邻 5-7 株果树做一个重复。试验前采集土壤样品,按照测试要求制备土样。4.3.4.4 试验重复与小区排列为保证试验精度,减少人为因素、土壤肥力和气候因素的影响,果树田间试验一般应设 3-5 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组内土壤、地形等条件应相对一致。小
38、区面积:以供试果树栽培规格为基础,每个处理实际株数的树冠垂直投影区加行间面积计算小区面积。4.3.4.5 施肥方法以放射沟和条沟法为主,或采用试验验证的高产施肥方法。4.3.4.6 施肥时期- 14 -“X”动态优化施肥试验根据不同试验目的设计施肥时期,基础施肥试验根据果树年生长周期特点和高产栽培经验进行不同时期的肥料种类和数量(即肥料养分量比)分配,一般北方落叶果树按照萌芽期(3 月上旬) 、幼果期(6 月中旬) 、果实膨大期(7-8 月)和采收后(秋冬季)分 3-4 个时期进行;常绿果树根据栽培目标分促梢肥、促花肥、膨果肥、采果肥等进行。4.3.4.7 试验记载与测试参照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
39、验技术规程(NY/T 497)执行,试验前采集基础土样进行测定,在果树营养性春梢停长秋梢尚未萌发(叶片养分相对稳定期)采集叶片样品,收获期采集果实样品,记载果实产量,进行果实品质和叶片养分测试。4.3.5 试验统计分析常规试验和回归试验的统计分析方法参见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或其他专业书籍。4.4 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4.4.1 试验目的通过多点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我国常规施肥下主要农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4.4.2 试验设计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主要农作物氮肥、
40、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验证试验田间试验设计,取决于试验目的。本规范推荐试验采用对比试验,大区无重复设计(表 10) 。具体办法是选择 1 个代表当地土壤肥力水平的农户地块,先分成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 2 个大区(每个大区不少于 1 亩) 。在 2 个大区中,除相应设置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小区外还要划定 20-30m2 小区设置无氮、无磷和无钾小区(小区间要有明显的边界分隔) ,除施肥外,各小区其他田间管理措施相同。各处理布置如图 1(小区随机排列):- 15 -常规施肥无氮常规施肥无钾常规施肥无磷常规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大区常规施肥大区配方施肥无氮配方施肥无钾配方施肥无磷测土配方施肥农户地块图 1 各处理
41、布置图表 10 试验方案处理(推荐处理)试验编号 处理1 常规施肥2 常规施肥无氮3 常规施肥无磷4 常规施肥无钾5 配方施肥6 配方施肥无氮7 配方施肥无磷8 配方施肥无钾4.4.3 试验实施4.4.3.1 试验地选择 试验地应选择平坦、整齐、肥力均匀,中等土壤肥力水平的地块;坡地应选择坡度平缓、肥力差异较小的田块;试验地应避开道路、堆肥场所等特殊地块。同一地块不能连续布置试验。4.3.3.2 试验作物品种选择- 16 -田间试验以省(区、市)为单位部署。每种作物选择当地推广面积较大品种(至少 5个品种) ,每个品种至少布置 10 个试验点,每个品种试验点尽量在该品种种植区内均匀布点。4.4
42、.3.3 试验准备 整地、设置保护行、试验地区划;小区应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前采集土壤样品;依测试项目不同,分别制备新鲜或风干土样。4.4.3.4 试验记载与测试参照肥料效应鉴定田间试验技术规程(NY/T 497)执行,试验前采集基础土样进行测定,收获期采集植株样品,进行考种和生物与经济产量测定,进行籽粒(经济收获物)和茎叶(植株)氮、磷、钾分析。采集对比试验中所有处理的籽粒和茎叶样品。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结果汇总表见附表。4.4.4 试验统计分析4.4.4.1 常规施肥下氮肥利用率的计算4.4.4.1.1 100kg 经济产量 N 养分吸收量首先分别计算各个试验地点的常规施肥和常规无氮
43、区的每形成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公式如下:100kg 经济产量 N 养分吸收量 =(籽粒产量籽粒 N 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 N 养分含量)/籽粒产量100然后,将本地该品种所有试验测试结果汇总,计算出该品种的平均值(表 11)。表 11 省 作物主要品种 100kg 经济产量 N 养分吸收量常规施肥区 常规无氮区籽粒 茎叶 籽粒 茎叶产量 N 养分含量产量 N 养分含量100kg经济产量N 养分吸收量产量 N 养分含量产量 N 养分含量100kg经济产量N 养分吸收量主要作物品种kg/亩 % kg/亩 % kg kg/亩 % kg/亩 % kg品种1品种2- 17 -品种3品
44、种4品种54.4.4.1.2 常规施肥下氮肥利用率(表 12)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氮肥利用率=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 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表 12 省 作物主要品种氮肥利用率主要作物品种 氮肥利用率平均值(%) 标准差(%)品种 1品种 2品种 3品种 4品种 54.4.4.2 测土配方施肥下氮肥利用率计算4.4.4.2.1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首先分别计算各个试验地点的测土配方施肥和无氮区的每形成 1
45、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计算公式如下: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籽粒产量籽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 籽粒产量。然后,将本地该品种所有结果汇总,计算出该品种的平均值(同表 11) 。4.4.4.2.2 测土配方施肥下氮肥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测土配方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 18 -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 100kg 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氮肥利用率= (测土配方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 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记载表同表 12。4.4.4.3 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46、利用上面结果,用测土配方施肥的利用率减去常规施肥的利用率即可计算出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根据以上方法,分别计算出 100kg 经济产量 P2O5 养分吸收量和计算出 100kg 经济产量K2O 养分吸收量;测算出常规施肥情况下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测土配方施肥情况下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以及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5 样 品 采 集 与 制 备采样人员要具有一定采样经验,熟悉采样方法和要求,了解采样区域农业生产情况。采样前,要收集采样区域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行政区划图等资料,绘制样点分布图,制订采样工作计划。准备 GPS、采样工具、采样袋(布袋、纸袋或塑料网袋) 、
47、采样标签等。5.1 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采集应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取相应的采样和处理方法。5.1.1 采样单元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行政区划,将采样区域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性状要尽可能均匀一致。参考第二次土壤普查采样点确定采样点位,形成采样点位图。实际采样时严禁随意变更采样点,若有变更须注明理由。大田作物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 100200 亩(平原区每 100500 亩采一个样,丘陵区每 3080 亩采一个样) 。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同一农户的地块) ,采样地块面积为 110 亩。蔬菜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 10-20 亩,
48、温室大棚作物每 20-30 个棚室或 10-15 亩采一个样。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同一农户的地块) ,采样地块面积为 1-10 亩。果树平均每个采样单元为 2040 亩(地势平坦果园取高限,丘陵区果园取低限) 。采样集中在位于每个采样单元相对中心位置的典型地块(同一农户的地块) ,采样地块面积为- 19 -1-5 亩。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农户地块为土壤采样单元。采用 GPS 定位,记录采样地块中心点的经纬度,精确到 0.1。5.1.2 采样时间大田作物一般在秋季作物收获后、整地施基肥前采集;蔬菜在收获后或播种施肥前采集,一般在秋后。设施蔬菜在凉棚期采集;果树在上一个
49、生育期果实采摘后下一个生育期开始之前,连续一个月未进行施肥后的任意时间采集土壤样品。5.1.3 采样周期项目实施三年以后,为保证测试土壤样本数据可比性,根据项目年度取样数量,对照前三年取样点,进行周期性原位取样。同一采样单元,无机氮及植株氮营养快速诊断每季或每年采集 1 次;土壤有效磷、速效钾等一般 23 年采集 1 次;中、微量元素一般 35年采集 1 次。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每年采样 1 次。5.1.4 采样深度大田作物采样深度为 020cm;蔬菜采样深度为 0-30cm;果树采样深度为 0-60,分为 0-30cm、30-60cm 采集基础土壤样品 。如果果园土层薄(60cm) ,则按照土层实际深度采集,或只采集 0-30cm 土层 ;用于土壤无机氮含量测定的采样深度应根据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主要根系分布深度来确定。5.1.5 采样点数量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采样必须多点混合,每个样点由 1520 个分点混合而成。5.1.6 采样路线采样时应沿着一定的线路,按照“随机”、 “等量”和“多点混合”的原则进行采样。一般采用“S”形布点采样。在地形变化小、地力较均匀、采样单元面积较小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梅花”形布点采样(图 2) 。要避开路边、田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