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doc

上传人:tangtianxu1 文档编号:2990922 上传时间:2018-10-01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技术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关于印发儿童等 5 个重点人群和慢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基层便函2011147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处、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处,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地区卫生局: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医药服务项目和内容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我司组织中医药和公共卫生服务专家共同起草了06 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 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 高血压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2 型糖尿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现印发给你们,电子版可到国家

2、中医药管理局网站()下载.请在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时遵照执行;有条件的省(区、市) ,可在试点地区之外推广使用。附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 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二一一年九月3目 录06 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14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25高血压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562 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66406 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第一部分 服务要求一、开展儿童中医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所

3、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二、从事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儿童中医保健知识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其他类别医师。三、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四、儿 童 健 康 管 理 服 务 在 时 间 上 可 以 与 预 防 接 种 程 序 时 间 相 结 合 。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第二部分 管理程序根据各试点地区实际情况,各地区可结合预防接种程序的时间要求,至少在 6 月至 1 岁期间、1 至 3 岁期间、3 岁至 6 岁期间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至少 3 次) ,主要内容为: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 方法对儿童健康状态进行辨

4、识,以望诊为主;二、提供儿童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足三里、涌泉等常用穴位按揉、腹部推拿、捏脊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三、对各年龄段儿童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四、记录在健康档案中。以下为 036 个月儿童和 3 岁至 6 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可以选择的时间以5及服务的基本流程。表 1 0-36 个月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满 月12 月龄9 月龄6 月龄3 月龄36 月龄30 月龄24 月龄18 月龄询问近期发育和健康情况,重点询问小儿的饮食、大便、活动等情况。中医检查。以望诊为主:重点望面色、望形态、察舌、察指纹。检查是否有五迟五软 。中

5、医健康指导:中医饮食起居指导;常用中医保健方法;常用穴位推拿保健方法;发放中医健康教育处方。正常可疑或异常正常进行针对性中医健康指导或建议转诊。6表 2 3-6 岁儿童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3 岁5 岁4 岁根据小儿体质特点和病理特点,询问发育和患病情况,测量体重、身长,按照生长发育参考值评估。重点询问小儿的饮食、大便、活动、睡眠等情况。中医检查。重点望面色、望头发、望形态,察舌切脉。中医健康指导:中医饮食起居指导;常见疾病的中医保健方法;常见穴位的推拿保健方法。正常可疑或异常分析原因,进行针对性健康指导,必要时转诊。6 岁第三部分 儿童中医诊断方法儿童中医诊法包括望、闻、问、切等四诊,根

6、据儿童的生理特点,以望诊为主。一、望面色儿童正常面色为红润有光泽。面色萎黄,多为脾虚;面色苍白,多为血虚或寒证;面色发红,多为热证。若眼周发暗、面部有白斑为异常。若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或惊风先兆,建议转诊。二、望形态望形态包括望形体和望动态,即观察儿童形体的胖瘦强弱和动静姿态。重点察看以下几方面: 若前囟迟闭、突起、凹陷均为异常。7(二)头发:头发柔润光泽为正常。若头发稀疏、干枯、脱落、有枕秃为异常。(三)体态:姿态活泼、胖瘦适中为正常。若多动不宁或蜷曲少动、形体消瘦或肥胖为异常。三、察舌舌体柔软,伸缩自如,舌质淡红润泽,舌苔薄白为正常。若舌质红、淡白胖大、紫黯有瘀斑,舌苔黄、厚腻、

7、剥脱为异常。四、察指纹3 岁以下小儿须察指纹。小儿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的浅表静脉。指纹分三关:自虎口向指端,第 1 节为风关,第 2 节为气关,第 3 节为命关。如图:看指纹时应将小儿抱于光亮处,医生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患儿腕关节,拇指固定其食指末端,用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桡侧命关向风关轻轻推几次,使指纹显露。正常小儿的指纹为淡紫隐隐,风关以内。若指纹淡红、青紫,达气关以上,推之涩滞为异常。若指纹达命关,而非一向如此,则提示病情危重。五、察大便正常儿童的大便应该是色黄而干湿适中,日行 12 次。对婴儿而言,母8乳喂养,大便呈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牛奶、羊奶喂养,大便呈淡黄白色,质地较硬,有臭味,1 日

8、 3 次左右,均属正常。 若大便干结成球,排便困难,数日一行,或大便清稀,夹有未消化食物或粘液,一日数次,均为异常。第四部分 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小儿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完善,尤其表现为肺、脾、肾三脏不足,较成年人容易患病,因此应加强儿童日常保健。一、03 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1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2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无度。(二)起居调摄1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者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2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3经

9、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二、46 岁儿童日常保健(一)饮食调养1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2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9(二)起居调摄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2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 ”(三)运动保健1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2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三、儿童饮食宜忌1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

10、菜、萝卜等) 、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 、粗粮(玉米、燕麦等) ;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2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3食欲不振: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煎炸、甜腻食品。第五部分 儿童常见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一、常用推拿方法(一)揉脾经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黄疸等。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按住小儿拇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 100300 次。10如图(二)揉肺经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位置: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螺纹面

11、按住小儿无名指螺纹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揉 100300 次。(三)揉板门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气喘、嗳气等。位置:手掌的大鱼际隆平面。操作:操作者一手握住小儿手掌,另一手的拇指端按揉小儿大鱼际 100300 次。(四)摩腹主治: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位置:腹部。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11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形有节律的移动的方法,称为摩法。摩 35 分钟。(五)推七节骨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位置:腰骶部正中,第四腰椎至尾骨末端处。操作:操作者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指面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直推100300 次。向上

12、推为推上七节骨;向下推为推下七节骨。如图:(六)揉足三里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萎软无力等。位置: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按揉 100300 次。12如图(七)捏脊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位置:背脊正中,大椎至尾骨末端处。操作: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握成空拳状,手心朝上,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施术时应从儿童尾椎下的长强穴开始(由于长强不易取穴,实际操作时可从尾骨下开始) ,术者用双手的食指与拇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轻推患儿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儿童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着督脉,自下而上,

13、左右两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的先后顺序,自尾椎下的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这叫捏 1 遍,如此捏 6 遍,在第 5 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患儿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 6 遍结束后,用双手的拇指腹部在患儿腰部的肾俞穴处,在原处揉动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二、推拿注意事项(一)操作前需准备滑石粉、爽身粉或冬青膏等介质。13(二)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三)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

14、推拿。(四)推拿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五)局部皮肤破损、骨折早期不宜推拿。三、常见症状儿童保健推拿(一)大便干:揉脾经、摩腹、推下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二)腹泻:揉脾经、摩腹、推上七节。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三)食欲不振:揉脾经、揉板门、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四)腹胀:推脾经、摩腹、捏脊。宜在清晨或饭前进行。(五)夜寐不安:摩腹、揉足三里、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六)出汗多:揉肺经、揉脾经、捏脊。宜在饭前进行。(七)反复感冒:推肺经、揉足三里、捏脊。宜在饭前进行。(八)尿床:揉足三里、推上七节、捏脊。宜在睡前或下午进行。 附注释:“四诊合参”概念综合运用望、闻、问、切 4

15、 种基本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为准确辨病辨证提供依据的中医诊断原则。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调查了解疾病四种不同的诊断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应该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四诊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临床运用时,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四诊合参”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五迟五软”概念14五迟是指立迟、行迟、语迟、发迟、齿迟;五软是指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均属于小儿生长发育障碍病证。西医学上的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脑性瘫痪,佝偻病等,均可见到五迟、五软证候。五迟以发育迟缓为特征,五软以痿软无力为主症,两者既可单独出现

16、,也常互为并见。多数患儿由先天禀赋不足所致,证情较重,预后不良;少数由后天因素引起者,若症状较轻,治疗及时,也可康复。临床症状为:1、小儿 23 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立迟、行迟;初生无发或少发,随年龄增长头发仍稀疏难长为发迟;牙齿届时未出或出之甚少为齿迟;12 岁还不会说话为语迟。2、小儿周岁前后头项软弱下垂为头项软;咀嚼无力,时流清涎为口软;手臂不能握举为手软;23 岁还不能站立、行走为足软;皮宽肌肉松软无力为肌肉软。五迟、五软之症见一、二症者,应建议转诊。15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第一部分 服务要求一、开展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具备孕产妇中医健康管

17、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二、从事孕产妇中医健康管理工作的人员应为接受过孕产妇中医保健知识技术培训的中医类别医师或其他类别医师。三、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孕产妇愿意接受服务。四、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在时间上可以与产前检查与产后访视时间相结合。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孕产妇健康档案。第二部分 管理程序各地区结合产前检查与产后访视的时间要求,至少各进行一次中医健康指导,主要内容为:一、运用中医四诊合参方法对孕产妇健康状态进行辨识;二、提供孕产妇饮食调养、起居活动等指导,传授常用穴位按揉等适宜居民自行操作的中医技术;三、对孕产妇常见疾病或潜在因素有针对性地提供中医干

18、预方案或给予转诊建议;四、记录在健康档案中。表 1 孕妇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16预约:领取孕妇登记表1.询问生活方式心理饮食起居运动2.询问健康状况既往胎产史既往体质辨识情况目前保健方法3.望、闻、切诊神色形体 语声气息舌象脉象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类处理有异常情况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养生保健指导或建议转诊 对所有孕妇告知日常保健方法: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分期保健要点无异常情况者 告知保健要 点17表 2 产妇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产后第一次访视1.询问产后情况心理饮食起居运动2.询问健康状况少腹痛及恶露情况大便情况乳汁情况出汗情况3.望、闻、切诊神色形体 语声气息舌象脉象根

19、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类处理有异常情况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指导或建议转诊对所有产妇妇告知日常保健方法: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产后保健操无异常情况者告知保健要 点进行儿童中医药保健宣传第三部分 孕妇中医保健中医认为女性妊娠期间脏腑、经络的阴血,下注冲任,以养胎元。因此整个机体出现“血感不足,气易偏盛”的特点,而有“产前一盆火”之说。妊娠初期,由于血聚于下,冲脉气盛,肝气上逆,胃气不降,则出现饮食偏嗜、恶心作呕、晨起头晕等现象,一般不严重,经过 2040 天左右,症状多能自然消失。另外,妊娠早期,孕妇可自觉乳房胀大。妊娠 3 个月后,白带稍增多,乳头乳晕的颜色加深。妊娠 45 个月后,孕妇可以自觉

20、胎动,胎体逐渐增大,小腹部逐渐膨隆。妊娠 6 个月后,胎儿渐大,阻滞气机,水道不利,常可出现轻度肿胀。妊娠末期,由于胎儿先露部压迫膀胱与直肠,可见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现象。一、端正言行孕妇要端心正坐,清虚和一,坐无邪席,立无偏倚,行无邪径,目不邪视,18耳不邪听,口误邪言,心无邪念无邪卧,无横足。应谨守礼仪,端正行为,目不视邪物,耳不闻邪音,口不出邪言,以修心养性。二、 调养饮食孕妇在受胎之后,应该调饮食,淡滋味,避寒暑,并根据妊娠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营养以逐月养胎。 “妊娠一月始胎,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体成,五月能动,六月筋骨立,七月毛发生,八月脏腑具,九月谷气入胃,十月诸神备,日满即产

21、矣。 ”多食酸则伤肝,多食苦则伤心,多食甘则伤脾,多食辛则伤肺,多食咸则伤肾,故孕妇宜均衡饮食,少食辛酸煎炒肥甘生冷。三、 调畅情志孕 妇 应 保 持 心 情 舒 畅 , 稳 定 情 绪 , 避 免 精 神 紧 张 , 以 影 响 胎 儿 发 育 。孕妇应居舒适、优美、静雅的环境,以保持心情舒畅,气机调和。四、 起居有常在生活起居方面,孕妇应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随其时序而适其寒温,避免环境、天气等造成的损伤。提倡静养,勿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慎起居,适度活动,以促进孕妇体内胎儿的发育和日后宝宝身体的灵活程度,减轻孕妇分娩时的难度和痛苦。另外,妊娠早期及 7 个月

22、以后,应谨戒房事,以免损伤冲任、胞脉,而引起胎动不安或堕胎、小产或病邪内侵。孕期劳逸适度,行动往来,使气血调和,百脉流畅,有利于胎儿生长发育和分娩。勿登高,勿临深,勿越险,勿负重。五、 谨慎用药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有妊娠疾患必须选用时,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六、分期保健要点(一)早期养胎气。在此时期,胎未有定形,不宜服食药物,重要是调心。19孕妇要做到: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吐傲言,心无邪念,心无恐怯等身心的调养。饮食方面要注意饥饱适中,食物要清淡,饮食要精熟,宜清热、滋补而不宜温补,否则导致胎热、胎动,容易流产。(二)中期助胎气。受孕中期,胎

23、儿成长迅速,要调养身心以助胎气,孕妇要动作轻柔,心平气和,太劳会气衰,太逸会气滞,多晒太阳少受寒,少穿露脐露臀装。饮食方面要注意美味及多样化,营养丰富,但不能太饱,要多吃蔬果利通便。此期阴血常不足,易生内热,宜养阴补血。(三)后期利生产。怀孕后期,多数孕妇会脾气虚,不能制水出现水肿,及阴虚血热,胎热不安,出现早产。此期孕妇衣着要宽松,不能坐浴,要行走摇身,心静不可大怒。七、异常情况注意(一)妊娠呕吐妊娠早期,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喜酸食物或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一系列反应,属于早孕反应范畴。可以通过以下几点保健方法达到减轻、缓解的目的。严重者应及时转诊。1含服少量鲜姜片、乌梅、陈皮等缓

24、解或减轻妊吐,或可以连苏饮啜饮频服,若服中药即吐者,可以热汤药熏鼻以止呕。2生活上调配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味及辛辣之品。鼓励进食,少食多餐,可适当食疗。3麦冬洋参茶:取麦冬、西洋参泡水代茶饮。4蔗姜饮:甘蔗汁 1 杯,鲜姜汁 l 汤匙,将两汁调匀加热,趁温服之。5取 橘 皮 2O 克 , 或 柚 子 皮 9 克 , 洗 净 入 砂 锅 中 , 去 渣 取 汁 , 代 茶 饮 。6佛手、苏梗各 15 克,粳米 3060 克,白糖适量。先将佛手、苏梗分别清洗干净,水煎取汁,与粳米共煮成粥,放入白糖少许,每日 1 剂。20(二)妊娠血虚中医认为妊娠后血聚于下以养胎,故孕妇“血感不足,气易偏

25、盛” 。临床常见面色淡黄,或少华。适时适当增加营养,注意休息,也可食疗。严重者应及时转诊。1阿胶粥:阿胶 10 克,糯米 50 克,红糖适量。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沸 12 次,加入红糖即可。每日分2 次服,35 日为 l 个疗程。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的感觉,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2山药山萸粥:山萸 60 克,山药 30 克,粳米 100 克,白糖适量。将前2 味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每日分 2 次,早晚温热食。 (三)妊娠便秘妊娠期妇女易出现便秘,久之易诱发痔疮或使原有痔疮加重。便秘未予改善,导致排便时孕妇腹压增大,易致胎动不安。妊娠

26、便秘以预防为主,包括以下内容:1孕妇平素应多食富含粗纤维的蔬菜,可多食香蕉、蜂蜜等促进排便的食物。2保持适当运动,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四)胎动不安妊娠期妇女若出现小腹不适或隐痛,伴腰酸,或阴道极少量出血,可能为胎动不安先兆,应及早到医院就诊。第四部分 产妇日常中医保健知识一、产妇生理特点(一)阴血骤虚,元气耗损,百脉空虚。产妇由于分娩时的产创出血、产时用力、出汗等,导致产妇处于气血虚弱、21百脉空虚的状态,中医有“产后一盆冰”之说。容易出现虚弱、怕冷、怕风、多汗、微热等现象。若失于调养,容易罹患“月子病” (中医称之为“产后病” )。(二)易发生瘀血阻滞现象。“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元

27、气亏虚,运血无力,气虚血滞,易出现产后腹痛、恶露不绝等症状。(三)泌乳育儿。(四)子宫缩痛,排出恶露。二、病理特点产后病证种种,总以“虚” 、 “瘀”居多。无论何种病机,其发病因素不外乎:一是产后生理变化;二是素体禀赋不足;三是产后摄生失慎。其中前者是必然因素,若这种异常变化,超过生理常态,则可发生疾病。三、日常中医保健知识重视“三审” ,防病于未然。产妇之产后身体状况,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判断:(一)审少腹痛与不痛,辨恶露有无停滞。若腹痛拒按、下腹有块为瘀阻;无腹痛或腹痛喜按为血虚。(二)审大便通与不通,验津液的盛衰。大便干结、秘涩不通为津液亏损;若大便通畅,为津液尚充。(三)审乳汁行与不

28、行和饮食多寡,察胃气的强弱。乳汁量少、质清,乳房柔软不胀,纳谷不馨属脾胃虚弱;乳汁充足,胃纳如常,为胃气健旺。四、产后养生须知(一)寒温适度,起居有方22根据气候变化,恰当着衣,以免伤寒或中暑;居室既要避风,又要保证空气流通;避免汗出当风。睡眠充足,适当运动,避免过分屏气努责,防止恶露不绝、阴挺下脱(子宫脱垂)等病症的发生。(二)饮食易清淡,有营养,好消化产妇的饮食应注意:在保证足够的水分和均衡的营养的前提下,尊重产妇的饮食嗜好。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以增进食欲;保证食物种类的多样化,以少食多餐为原则,不宜多食寒凉、生冷或过于辛热、煎炸、肥腻的食品。(三)保持心情舒畅,创造安和的育儿环境(

29、四)产后百日内,不宜交合。(五)谨慎用药与进补。哺乳的产妇用药或进补要谨慎,以免给婴儿带来潜在的风险。第五部分 产妇日常中医保健适宜技术和方法产后经常出现下述症状:产后乳汁蓄积或缺乳、腹痛、便秘、多汗等。以下是常用的中医诊断及保健方法。一、儿枕痛(产后宫缩痛)(一)临床表现:产后三、四天内,下腹部阵发性疼痛,哺乳时加重,不伴有寒热,恶露无异常。(二)适宜技术:1饮食调理:(1)山楂肉 30 克,红糖 15 克(冲) ,水煎服。(2)益母草 30 克,生姜 3 片,红糖 15 克(冲) ,水煎服。(3)红糖煮鸡蛋 12 个。2穴 位 按 摩 : 可 以 选 用 三 阴 交 、 足 三 里 、 关

30、 元 、 中 极 等 穴 位 按 压 。23二、产后乳汁蓄积(一)临床表现: 乳房胀痛、乳腺结块触痛,乳汁难出或有结块;但局部无红肿灼热感,不伴有发热恶寒等症状。(二)适宜技术:1乳房按摩:由乳房四周向乳头方向按摩,保证挤压乳头每侧至少有 10个乳腺管喷乳为佳。2外敷:(1)芒硝 500 克,分次纳布包内,敷于乳房处,芒硝结块后,更换。可以有效地缓解乳房疼痛的症状。(2)如意金黄散用米醋调开外敷;随干随换。(3)仙人掌去刺,捣泥外敷,一天 23 次。三、产后缺乳(一)临床表现:产后哺乳时,乳汁缺乏,不足以喂养婴儿,或乳汁全无;乳房松软不胀不痛,挤压乳房,乳汁点滴而出。(二)适宜技术:1饮食调理

31、:(1)猪蹄 1 只,百爪鱼适量,木瓜 1 只,共煮汤。(2)猪蹄汤:猪蹄 2 只(或用鲫鱼) ,通草 24 克,同炖,去通草,食猪蹄饮汤。(3)鲫鱼汤:活鲫鱼洗净、背上剖十字花刀。略煎两面后,烹黄酒,加清水、姜、葱等,小火焖炖 20 分钟。丝瓜洗净切片,投入鱼汤,旺火煮至汤呈乳白色后加盐,3 分钟后即可起锅。如根据口味和习惯,将丝瓜换成豆芽,效亦相仿。2穴位按摩:可以选用乳根、膻中、少泽、足三里等穴,手指点穴,每24日一次,每次每穴 3 分钟。四、产后便秘(一)临床表现:产后大便干燥,或解时坚涩难下,饮食如常,且无腹胀及腹痛呕吐等症状。常伴面色萎黄,皮肤不润。(二)适宜技术:1饮食调理:(1

32、)蜂蜜饮:清晨空腹顿服蜂蜜一匙,然后再饮温开水一大杯,轻症者有效。(2)黑芝麻、胡桃、松子仁等分研碎,加白糖或蜂蜜适量,分次服用。2穴 位 按 摩 : 用 双 手 各 一 指 以 适 当 的 压 力 按 压 迎 香 穴 510 分 钟 。五、产后多汗(一)临 床 表 现 : 产 后 汗 出 过 多 , 不 能 自 止 , 动 则 益 甚 , 时 或 恶 风 。(二)适宜技术:浮小麦 3050 克,煎水,代茶饮。25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试行)第一部分 服务要求一、开展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的医疗机构应当具备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所需的基本设备和条件。二、从 事 老 年 人 中 医 健 康 管 理

33、 工 作 的 人 员 应 取 得 中 医 类 别 医 师 资 格 , 或者 由 经 过 中 医 体 质 辨 识 知 识 专 门 培 训 的 临 床 类 别 医 师 提 供 服 务 。三、要 加 强 宣 传 , 告 知 服 务 内 容 , 使 更 多 的 老 年 居 民 愿 意 接 受 服 务 。四、预约 65 岁及以上居民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中医健康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可扩展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可提供预约上门服务。五、每次服务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第二部分 管理程序根据实际情况,各试点地区可结合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时间要求,每年至少提供一次中医健康指导

34、,半年后至少进行一次有中医内容的随访。主要内容为:一、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包括心理、饮食、起居、运动和所患病证、中医治疗及目前保健方法。二、望、闻、问、切诊:包括神色、形体、步态、语声、气息、舌象、脉象。三、中医体质辨识。四、告知居民中医体质辨识的结果并进行相应干预。(一)对发现已确诊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别纳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26中医健康管理范围。(二)对 存 在 中 医 偏 颇 体 质 的 居 民 进 行 有 针 对 性 的 养 生 保 健 指 导 。(三)有常见病证的居民进行体穴、耳穴、推拿、饮食等养生保健指导。(四)告知居民进行下一次有中医内容随访的时间。(五)对所有老年居民告知

35、日常的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五、有中医内容的随访可参照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的流程再次进行体质辨识后进行健康指导。27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服务规范流程表预约:辖区内65 岁及以上常住居民1.询问生活方式心理饮食起居运动2.询问健康状况所患病证中医治疗情况目前保健方法3.望、闻、切诊神色形体步态语声气息舌象脉象4.中医体质辨识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类处理既往确诊高血压或糖尿病及其他中医偏颇体质平和质、无异常病证纳入相应中医健康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指导、定期中医复检对所有老年居民告知日常保健方法: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腰腿痛、失眠、便秘、健忘、耳鸣、尿频病

36、证患者半年后告知保健要 点第三部分 老年人中医基本体质的特征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 年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将中医体质分为9 种基本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种体质有其独自的特征。 一、平和质(A 型)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28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

37、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二、气虚质(B 型)总 体 特 征 : 元 气 不 足 , 以 疲 乏 、 气 短 、 自 汗 等 气 虚 表 现 为 主 要 特 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三

38、、阳虚质(C 型)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四、阴虚质(D 型)29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偏瘦。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

39、耐受暑、热、燥邪。五、痰湿质(E 型)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六、湿热质(F 型)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

40、,脉滑数。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30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七、血瘀质(G 型)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黯、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胖瘦均见。常见表现:肤色晦黯,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心理特征:易烦,健忘。发病倾向:易患癥瘕及痛证、血证等。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八、气郁质(H 型)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发病倾向:易患脏躁、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对 外 界 环 境 适 应 能 力 : 对 精 神 刺 激 适 应 能 力 较 差 ; 不 适 应 阴 雨 天 气 。九、特禀质(I 型)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