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靖市宣威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宣威市卫生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护理专业)Yh二一七年四月前言2017年 3月 24号在宣威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召开的宣威卫生学校设立评审会上获悉,经过专家组严格细致的评审,原则同意在宣威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的基础上设立宣威卫生学校。宣威一职校校舍改造和设备购置项目,是云南省现代职业教育扶贫专项规划项目,也是云南省教育卫生补短板项目之一。项目利用国开行贷款实施。总投资 14560万元。项目规划新增校舍建筑面积39668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建筑面积 10000平方米,实训楼 5000平方米,图书楼 2000平方米,学生宿舍 10368平方米,学生食堂 5000平方米,学生礼堂 300
2、0平方米,教学管理用房等建筑面积 4300平方米;教学用房合计投资 9832万元。附属设施投资 1828万元;购置教学设施设备投资 2900万元。项目自 2016年 7月申报以来,学校按照省、市加快项目推进和建设的总体要求,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谋划部署,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尽快实施。以上硬件的投入、实施,为卫校筹办、专业申请打下坚实的基础。宣威一职校创办于 1984年。长期以来,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不断增强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获得了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1996 年在云南省率先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3、2012 年被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学校占地 246亩,校舍建筑面积 40000平方米,教职工 274人,在校学生 5869人,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中餐烹饪、电子商务、计算机应用、会计电算化、制药、机电技术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应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畜牧兽医等 15个专业。学校融职业中专、成人教育本(专)科、短期培训为一体,举办多层次学历教育,校内设有云南开放宣威学院、云南省第 191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培训站、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宣威市职业培训站等,是一所办学功能齐全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4、。学校注重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坚持以出口拉动进口。近几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率 99%, “三校生”高考上线率 95%,各专业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 97%,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学校以其良好的人才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这些办学经验是办卫校灵魂。3 月 24日,宣威卫生学校已通过专家组评审,即将落户宣威一职校挂牌成立,宣威卫生学校的设立,将为宣威一职校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宣威一职校全体师生员工将紧紧抓住国家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机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管理,狠抓落实,顺利圆满地实施好这一惠民工程,以时不我待、求真务实、砥砺奋进的勇气和
5、决心,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宣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近年来,我市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已全面建成投用,新增病床 800张,宣威市二院迁建项目正抓紧推进,宣威市中医医院、云峰医院、求实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也在加快建设,亟需充实医护人员。目前宣威市中小学在校生 30万人左右,其中初中毕业生 2万多人,以 55%的普高升学计,每年还有近万人不能直接升入高中。在宣威一职校的基础上设立宣威卫生学校,为宣威卫生事业的发展培养大量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为促进我市医药事业的全面发展,也为进一步加速学校的发展步伐,调整专业结构,结合我校实际,按
6、照社会需求,经过我校组织专家广泛调研与论证,我校特申请增设护理专业,学制三年,从 2017年秋季开始招生,招生人数 700-1000人。yh二零一七年四月第一部分 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调研报告一、行业背景及本专业人才需求状况1.宣威一职校从 1984 年起就开办护理等医学类相关专业,经二十余年的建设,其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实习基地已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2护理专业是教育部、劳动保障部、国防科工委、信息产业部、交通部和卫生部等六部委确定的四个“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专业人才”之一,因此,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3.宣威护理专业生源丰富。目前宣威市中小学在校生 30 万人左右,其中初中毕业生 2 万多
7、人,以 55%的普高升学计,每年还有近万人不能直接升入高中。因此,我校护理生源充足;4宣威护理专业毕业生需求量大,就业前景看好。我市卫生事业快速发展,宣威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已全面建成投用,新增病床 800 张,宣威市二院迁建项目正抓紧推进,宣威市中医医院、云峰医院、求实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医疗机构也在加快建设,亟需充实医护人员。目前,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开展,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和改善,私立医院发展,大型医院规范化管理等,都要求大批高质量护士;5社会需求较高质量、能在基层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尤其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在要求护士
8、数量的同时,也对其服务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我校为有效利用优良教学资源,满足城乡卫生工作的需求,招收护理专业学生,有利于有志青年发展,有利于卫生事业需求,也有利于优化配置我校优质教育资源及促进学校发展;6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并且地区差别较为明显,缺医少药的现状仍然会长期存在,加强医药卫生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护理人才的培养仍然是各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提升,为我校护理教育拓展出较大的发展空间。二、职业岗位对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1.具有较全面的护理学基础理论、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的基本能力;3.具
9、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行为规范;4.具有一定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知识及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5.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外语应用能力考试;参加全国学校计算机统一考试;6.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中专生体育锻炼标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能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7.掌握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以人为中心,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实践和健康指导的能力;8.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操作技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9.掌握临床及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健康咨询、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工作。三、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
10、路1.提高教改意识。护理教育改革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围绕“21 世纪需要什么样的护理人才”和“怎样培养面向 21 世纪的护理人才”展开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为深化教学改革奠定基础。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以致用的全能型人才。注重素质教育,满足社会需要;2.改革教学方法,培养主动灵活的学习型人才。教师应发挥积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进行生动活泼的授课、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和教会学生学习,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之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学科前进步伐;3.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开拓型的 21 世纪护理人才。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观念的转变应体现在教育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考核制度等各个方面,有利
11、于培养创造力的学习氛围,以及师生两方面的主动协调性。给一个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由驰骋的心灵空间,鼓励学生勇于质疑问难,敢于反思,从而真正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4.转变传统的课程模式。采用以系统为中心的综合式课程模式,打破学科界线,注重学科间的联系和交叉。同时,结合护理教育的特点,大幅度增加实践课时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5.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必须根据护理专业的要求和特点,向综合化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转化,合理设置课程,精选教学内容,使之形成体现现代护理教育观并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全新的高等护理课程体系;6.加强护理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护理服务理念、专业
12、技术经验、教育和管理模式,积极争取国际社会在护理人才培养、业务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7.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护理礼仪,形体训练、健美操、拉丁舞、瑜珈、各种文体活动,书法、绘画、手工制作、演讲比赛等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8.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管理,增加实验课程的开出力度,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加强操作考核,开展护理技能大赛,加强对实习医院的管理。第二部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代码):护理专业(630201) 所属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一、基本学制、学历、招生对象1、学制:全日制三年2、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3、学历层次:普通中专二、人才培养
13、规格1总体培养目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护理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深化护理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产、学结合为培养途径,加强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形成“专业精、技能强、人文全、素质高”护理人才培养特色,主动适应现代社会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培养适应城乡、社区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卫生职业道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一定医学科学研究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护理人才。2职业素养
14、树立传统的思想道德观念;自觉遵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场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信做人、做事,尽心、尽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具有吃苦耐劳和敢于拼搏精神,意志坚定,抗挫折能力强;心胸开阔,能团结协作开展工作;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技能;具有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交际能力。3专业知识培养目标(1)具有较全面的护理学基础理论、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以人为中心,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实践和健康指导的能力;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操作技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开展健康咨询、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工作;(2)
15、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的基本能力;(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行为规范;(4)具有一定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知识及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5)参加外语应用能力考试和计算机统一考试;(6)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心健康,能适应各种环境的需要。4专业技能培养目标(1)具有较全面的护理学基础理论、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掌握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以人为中心,实施身心整体护理,具有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护理实践和健康指导的能力;(3)掌握急、危、重症护理的基本原则与操作技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4)能开展健康咨
16、询、健康教育、临床护理工作。5专业核心能力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培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语言沟通能力和外语水平,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知识,树立现代护理观念,具有较强的护理操作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基层临床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咨询、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三、适应岗位群1主要就业方向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主要就业岗位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护理工作。四、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
17、学、儿科护理学、护理心理学、传染病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 36 门必修课程及卫生法概要、医学信息学、形体训练、护理美学、普通话等 9 门选修课。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表 1 实践教学环节进程表实践教学名称 教学周数 开课学期 学分 主要教学内容入学教育 1 1 1 学生管理、学籍管理、专业介绍军 训 1 1 1 国防知识、队列、正步、射击等毕业实习 40 5.6 40 实习计划社会实践 2 3.4 2 相关专业医药卫生单位见习、调查等毕业作业 2 5.6 2 撰写实习总结等。总 计 46 46六、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1时间分配(周) 表 2 教学时间分配表学年 教学 考试 入学教育、军训毕业教育
18、 见习、实习 机动 假期 合计一 36 4 2 10 52二 38 4 10 52三 40 12 52合计 74 8 2 40 32 1562课程设置分配表表 4 课程设置分配表序号 课程 理论 实验(实训) 见习1 公共基础课 644 0 02 专业基础课 342 190 03 专业课 504 296 04 选修课 80 285 实习 720合计理论教学:教学实践:实习=1570:514:720=3:1:1.4 理论教学:教学实践(实验+实习)=1.27:13学分分配表表 5 学分分配表序号 课 程 学分 序号 课 程 学分1 公共基础课 35 6 专业基础课 302 专业课 44 7 选修
19、课 73 实习 40 8 入学教育 14 军训 1 9 毕业实习 405 社会调查 1 10 毕业作业 1合 计 121 合 计 79总学分:200 学分4教学进程计划表表 5 三年制中专护理教学进程表按学期分配 按学时数分配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学年 学年 学年1 2 3 4 5 6课程类型序号 课程名称 考试考察学分 总计 理论 实验 19周 19周 19周 19周 40周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 1 3 54 54 0 3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 4 72 72 0 4 3 形势与政策 1-4 1 36 36 0 0.5 0.5 0.5 0.54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
20、1-2 1 36 36 0 1 15 禁毒与预防艾滋病 1 1 8 8 0 0.56 就业与创业指导 1 1 18 18 0 17 体 育 1.2 4 72 72 0 2 2 8 英语 1-4 12 216 216 0 4 4 2 2 9 计算机基础 1 4 72 32 40 4 公共课10 医用化学 1 4 68 48 20 411 人体解剖学 1 6 102 52 50 612 组织学与胚胎学 1 2 34 20 14 213 生理学 2 6 108 78 30 614 生物化学 2 4 72 52 20 415 医学微生物学和免 疫学 2 4 72 36 36 416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
21、2 4 72 52 20 4专业基础课17 药理学 3 4 72 52 20 418 护理美学与礼仪 3 2 36 16 20 219 基础护理学 3 8 144 74 70 4 420 健康评估 3 4 72 52 20 621 内科护理学 4 8 144 94 50 822 外科护理学 4 8 144 94 50 4 423 妇产科护理学 4 4 72 42 30 424 儿科护理学 3 4 72 42 30 425 五官科护理学 4 2 36 26 10 226 护理心理学 3 2 36 28 8 2专业课27 传染病护理学 4 2 36 28 8 228 社区康复护理学 1 18 12
22、 6毕业实习40周29 医药文献检索 1 18 12 630 预防医学 2 36 28 831 医学营养学 1 18 16 232 急危重症护理学 1 18 14 4知识拓展课33 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3 1 38 3834 医学综合 4 1 38 3835 事业单位录用人员考试辅导 4 1 38 38合计 113 2084 1570 514 28 295 285 265毕业考试: 毕业内容: 总学分:113总学时: 2084 学时,理论 1570学时,实验 514学时 公共课占:644 学时专业基础课占: 532 学时专业课占: 890 学时七、毕业条件1在籍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学完教
23、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成绩合格,最低获得 199 学分者,准予毕业,颁发宣威市卫生学校毕业证书。2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在籍学生已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因课程成绩或毕业作业不及格等原因,未修满规定学分者,经本人申请可发结业证书。3在籍学生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者(开除学籍者除外) ,已修满 50%以上学分,发肄业证明,其它只发课程成绩证明。4勒令退学学生只发学习成绩证明;开除学籍学生不发任何学历证明。5学生毕业或结业时,证书上填写的姓名要与录取新生登记表上的姓名完全一致,毕业证书签发时间以毕业时间为准。6毕业证书、结业证书、肄业证明如有遗失,一律不予补发,学校只出具相应证明。第
24、三部分 教学大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一)地位 公共课,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修课程。(二)作用 该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一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对提供生成才成长需要,帮助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三)任务 从当代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治观教育为主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帮助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确立正确
25、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分辩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为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法律基础。三、具体要求与内容第三章 绪论 珍惜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一)教学课时 4 学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 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生活的特点。2理解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当代生的历史使命;生的成才目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3.掌握 应对适应问题的方式、途径;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确立正确的成才目标和发展方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26、律基础课程负责人 沈立友授课对象 三年制中专护理授课学时 54理论课学时 54实验课学时 0学 分 1.5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09 年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8月版教学参考书书名、主编及出版社刘书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 年 9月版向;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尽快适应生活;生的历史使命及成才目标。2难点 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案例点评、学生讨论。(五)教学内容第一节 适应人生阶段1
27、认识生活特点;2提高独立生活能力;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4培养优良学风。第二节 肩负历史新使命1认识当代生的历史使命;2明确当代生的成材目标;3塑造当代生的崭新形象。第三节 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2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3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四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1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2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方法。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一)教学课时 6 学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如何树立马克
28、思主义信念。2理解 理想和信念的含义;理想和信念对生成才的意义和作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理想信念对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理想;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信念。2难点 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中把理想化为现实。(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案例点评、学生讨论。(五)教学内容1理想信念与生成长成才;2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3理想信念对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1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立志高原与始于足下(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三)在实践中化为现实第二章
29、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一)教学课时 6 学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时代价值,经济全球化、民族精神、时代精神;2理解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增强国防观念的意义;3掌握 以振兴中华为已任,培养爱国热情、确立报国之志和践履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认识爱国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情感、政治觉悟和价值规范;掌握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爱国主义具有的不同时代特征。2难点 如何培养爱国热情、确立报国之志和践履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案例点评、学生讨论。(五)教学内容第一节 中华民族的爱
30、国主义传统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3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2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3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4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2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3增强国防观念;4以振兴中华为已任。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一)教学课时 6 学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 世界观与人生观;人生目的的主要类型;人生价值的涵义和特点;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人生态度的涵义与类型;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2理解 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对人
31、的本质的科学论述。3掌握 人生价值选择和评价的原则及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在实践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新世纪新阶段对人生态度的要求;人生价值观的正确选择与评价;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的,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选择与评价;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方法;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正确对待人生环境,协调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2难点 正确对待人生的各种境遇;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实践中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案例点评、学生讨论。(五)教学
32、内容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世界观与人生观;2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4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价值观与人生价值;2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3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4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1协调自我身心关系;2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3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一)教学课时 6 学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 道德的起源;道德的历史发展;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2理解 道德的功能与作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
33、系;生与诚信道德;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3掌握 道德的本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道德的本质;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生与诚信道德;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努力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2难点 生与诚信道德;正确对待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案例点评、学生讨论。(五)教学内容第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道德的起源与本质;2道德的功能与作用;3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1继承和弘扬中
34、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2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3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第三节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3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第四节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1我国公民道德基本规范;2生与诚信道德;3努力锤炼个人品德。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一)教学课时 6 学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公共生活及其特点;社会公德及其特点;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2理解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3掌握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公共生活中的相
35、关法律规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与相关法律规范。2难点 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案例点评、学生讨论。(五)教学内容第一节 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第二节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1社会公德及其特点;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3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4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1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2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36、。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一)教学课时 6 学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2理解 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爱情与人生;婚姻与家庭。3掌握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家庭美德;婚姻家庭法律规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2难点 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
37、体) 、案例点评、学生讨论。(五)教学内容第一节 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1 职业与道德和法律;2职业与道德的基本要求;3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4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第二节 生择业与创业1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2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3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1爱情与人生;2婚姻与家庭;3家庭美德;4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制精神(一)教学课时 6 学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2理解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3掌握 法律权利与义
38、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观念;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2难点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 、案例点评、学生讨论。(五)教学内容:第一节 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二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2自由平等观念;3公平正义观念;4权利义务
39、观念。第三节 增强国家安全意识1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2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第四节 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2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一)教学课时 8 学时。(二)教学目标1了解 宪法的特征和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我国的国家机构;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经济法律制度、刑事法律制度;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法律制度、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仲裁法律制度。2掌握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难点 我国实体法律制度;我国程序法律制度。(四)教学方
40、法:课堂讲授(多媒体) 、案例点评、学生讨论(五)教学内容第一节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1宪法的特征和原则;2我国的国家制度;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4我国的国家机构。第二节 我国实体法律制度1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2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3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4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第三节 我国程序法律制度1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2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3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4我国的仲裁和调解法律制度。四、实践教学(一)实践教学主要形式1课内实践教学 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活动,如互动性讨论、辩论、问答、情景模拟及演讲等;播放或放映不离课程主体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视频、录像、影片等;指
41、导学生开展课内研究性学习活动;开课第 1学期末专题辅导学生开展寒假社会调查和写调查报告。2课外实践教学 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参与指导有一定关联性的学生社团活动和校、系性质的学生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任课教师、校内专家、外聘专家、领导、名人、校友在校开展的相关讲座;要求并指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和写作社会调查报告。(二)实践教学基本要求教学中,任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并较充分体现实践教学。课内外教学要围绕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改革,课内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参与、锻炼和发挥,课外争取或创造一定的条件开展实践教学。五、成绩评价方式理论考试:80%平时成绩:2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2、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 2005年全国学校政治理论课程改革中新增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起构成了面对所有学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基本内容是全面论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过程、科学体系、历史地位、指导意义、基本观点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课程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通俗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负责人 李明才授课对象 三年制中专护理授课学时 72理论课学时 72实验课学时 0学分 2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通俗社会主义理论体
43、系概论 教材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参考书书名、主编及出版社 概论疑难问题解析 概论教师参考书 教材编写组 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课程的地位、作用及任务(一)地位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教育部指定的公共必修课。(二)作用 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三)任务 理解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
44、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三、具体要求与内容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教学课时 6 学时。(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重点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体系、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45、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系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理论联系实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2难点 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过程;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四)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结合提问、学生讲述、多媒体教学、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五)教学内容
46、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科学发展观。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一)教学课时 8 学时。(二)目的要求通过学习,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了解新时期我们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意义,深刻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三)重点、难点1重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重新确立和丰富发展;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及相互关系。2难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以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四个基本内容之间的
47、内在联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把握和具体运用。(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学生讲述、多媒体教学、讨论(五)教学内容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教学课时 8 学时。(二)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情况,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依据、基本内容和重大意义,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深刻把握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的真理性,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感情。 (三)重点、难点1重点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
48、革命的基本经验。 2难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发展之特殊性、规律性的关联把握;中国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必然性、正确性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 讲授、提问、学生讲述、多媒体教学、讨论。(五)教学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教学课时 4 学时(二)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把握新
49、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了解和把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和主要矛盾;正确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重点把握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2难点 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学生讲述、多媒体教学、讨论。(五)教学内容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五章 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教学课时 6 学时(二)教学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