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画为什么偏向于那么多留白?来自:张佳玮 2015-03-27 00:00:00 | 阅读原文先得跟题主讨论一下这个题设。应该这么说:世界各国的传统画,普遍并非以纯写实为主导,所以许多国家的画,留白很多。大量写实填设背景覆盖留白,是文艺复兴后西洋画的一个大特色。但在那之前,西洋画也有留白。比如东罗马的许多马赛克作品。总括起来,中国画,比起其他各国画,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留白。比如中国界画、中国行乐图、中国院画,留白都不算多。真正留白多的,不是中国画,而是中国文人志趣的写意山水画。空口白话说难以取信,咱们放图好了。我知道我知道,许多人印象里,中国画是这样的:梁楷作品或是这样的:马远作品而西方画,
2、应该是密密麻麻的,比如这样:范艾克作品。或是这样的:维美尔作品。但实际上,有极其大量的中国画,是这样的:雍正美人图是这样的:展子虔游春图。或是这样的:芙蓉锦鸡图,不介绍了。而西方画,也是有这样的:庞贝古城画。其实也有留白吧?所以,中国画是分阶段分体裁分不同材质的。比如界画、宋朝院画、明清行乐图,就讲究写实,画得密密麻麻。反过来,西洋画也有部那么写实的时候。真正写实到不留白,该是文艺复兴之后到印象派左右的欧洲油画。如果找相当于中国唐朝时期的欧洲画,你会发现,他们留白也不少。阿纳森先生说过一茬,他认为: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画,无论是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洛可可还是新古典,基本都建立在“雕塑审美”上。
3、就是说,将面前的场面当做舞台或雕塑,用明暗、透视、短缩等法则画出如实的模样。比如,下面这幅:米开朗琪罗的师父吉兰达约作品,就是按雕塑格局来的。其他各国传统画,也并不写实,会有留白。比如,日本浮世绘是这样的:菱川师宣著名的见反美人图,留白不少吧?南非洲壁画则是这样的:留白也不少吧?所以,不是中国画留白多,其实各地传统绘画,都有留白,不那么笔笔俱到。只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绘画,写实方面独一无二,留白少,比出来了。而且,如上所述,中国画内部,也有分留白少与多的。比如,行乐图,那么留白就不会多,一定也是密密麻麻的:而写意山水,讲究笔简意足,讲究风雅,讲究不匠气,是所谓文人趣味,留白就多了:所以了,真正
4、留白多的,不是中国画,而是中国写意山水画。这种趣味,是相对于工笔的中国文人趣味,讲究道禅之意,讲究笔简意足,讲究意境,而不求绝对写实。南宋马远夏圭的云烟缭绕、一角半边,给文人画更提供了理论依据,到明时浙派、吴派都有说法,认为南方水气,才体现出余韵不尽的韵味。于是留白渐多。日本研究雪舟的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只有中国士大夫才能了解趣味的认知体系,是诗境了。这是苏轼和他的好朋友们开始推广、梁楷到马夏到赵孟頫和元四家再到明朝把书画融合、使文人趣味占据水墨山水主流,然后一路下来的。而与此同时,民间许多画师,还是在不留白的老老实实画行乐图等,但那就相对比较难流传了。这么说吧,越是文人创作、文人欣赏的画,留白越多。